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骨头(阿特伍德作品)(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好骨头(阿特伍德作品)(精)》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集,在这册诙谐机智、独辟蹊径的超小说文集中,作者对许多文学掌故(戏剧、神话、童话等)进行了巧妙的改编。比如莎翁的《哈姆雷特》,阿特伍德把话语权交给母后格特鲁德,为“到底谁杀了老国王”给出了新的解答,给予母后崭新的血肉和真切的现实感;作者又让《灰姑娘》里的丑陋姐姐、恶毒后母为自己辩护;让一只灵魂转世的蝙蝠向读者控诉《惊情四百年》的作者斯托克是如何误解了吸血鬼。题材和技巧上都十分“后现代”,语言精致,先锋而细腻,是典型的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
目录
收集影子的人
坏消息
小红母鸡倾诉了一切
格特鲁德的反驳
从前有个
不受欢迎的女孩
现在,让我们赞颂傻女人
女体
爱上雷蒙德·钱德勒
猎树桩
造人
肩章
冷血
出海的男人
外星领土
历险记
硬球
我的蝙蝠生涯
神学
天使
罂粟花:三种变调
返乡
三只手
死亡场景
四小段
我们什么都想要
麻风病人之舞
好骨头
鸟之轻,羽之轻
序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今年七十周岁了。
对于今天的许多读者而言,她的名字早已不再陌生。
作为一名站在文坛风口浪尖的加拿大小说家、诗人、散文
家,她的作品已进入了世界各地大学英语系的教学提纲,
并且——无论她本人是否乐意——成为了不少女性主义研
究、加拿大研究、后殖民主义研究,乃至政治经济学和社
会学研究的对象文本。近半个世纪以来,这棵文坛常青树
获奖如呼吸:布克奖(小说《盲刺客》),纪勒奖(小说
《别名格雷斯》),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诗集《圆圈游戏
》及小说《使女的故事》),延龄草图书奖(短篇集《荒
野指南》)……《好骨头》和《使女的故事》还分别被搬
上了话剧和歌剧舞台。与此同时,这位爱戴淡藕荷色阔边
织帽、衬银灰色羊毛披肩的雅致的老太太还是加拿大作协
主席、国际笔会加拿大中心主席、80年代末反对美加自由
贸易法案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热心生态环保的社会活动
家,精力之旺盛令人难望其项背。
虽说阿特伍德的作品不少是畅销书,她却并不是一个
真正易懂的作家。她的文本层次丰富,相互指涉,充斥着
文学的、政治的和历史的暗喻,她在运用象征、戏拟、反
讽等手法时机敏而不露声色,往往令读者在篇末大跌眼镜
。她在早期作品中着力探讨的权力和性政治问题在八九十
年代演化出了新的深度,“奇异”、“陌生人”、“异乡
”、“疏离”、“谋杀”、“暗杀”、“生存”等词在各
种迥异的题材中反复出现,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自我分
裂的人物和彼此隔膜的人物群。对比一下《可以吃的女人
》(1969)和(别名格雷斯》(1996)就可以发现,后期
阿特伍德的人物对于自己所处世界的多元化、殖民地化、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阶级偏见、族长专制等特质越来越
自觉,所感受到的疏离和隔膜也更加复杂,原因更多。正
如她在《奇异之事:加拿大文学中无良的北部》(1995)
里所谈到的,有时候,身为加拿大人本身便是一种“陌生
”的经验。
她作品中那些“幸存者”都是藏在人群中的魔术师,
只不过,他们调遣的是语言的魔术,借此来改变各自的世
界。阿特伍德似乎总是戴着形形色色的假面向我们呈现着
真理——或者说,表演着真理:文字、意见甚至人的精神
生活同样是她的道具,她忽而用想象的虹彩将它们装点得
变幻斑斓,忽而用诡辩的魔笛赋予它们足以蛊惑人心的音
乐气质,忽而又给它们插上形而上的翅翼,任其向地平线
的另一端自在地高翔。有时她的语言是隐晦的,有时是卖
弄的,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然而那又有什么关系—
—如果它们能激活我们沉眠和钝惰了太久的思想?在文字世
界里,唯一无价的是影子,而不是看得见的身姿。
《黑暗中的谋杀》(1983)和《好骨头》(1992)便是这
样的两本影子之书。
自八十年代起,阿特伍德采取了一种加拿大文学传统
中鲜有先例的新文体: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又
非正统的散文,我们姑且称之为小品。这种非禽亦非兽的
“蝙蝠体”主要出现在《黑暗中的谋杀》和《好骨头》这
两本集子里,短小的篇幅和“不地道”的文体使它们长期
不受评论者的重视。这种情况如今已有所改变:人们越来
越清楚地意识到,正是通过这两个集子,阿特伍德将一种
重要的流派引入了盎格鲁一加拿大文学,那就是波德莱尔
式的散文诗。 格特鲁德在篇末坦率地承认,老国王是她
自己杀的(“哦!你居然这么想?你以为克劳迪乌斯杀了你爸
爸?好啦,难怪你在饭桌上对他那么粗暴了!……不是克劳
迪乌斯干的,亲爱的。是我。”)——在这一点上她是有罪
的。阿特伍德的格特鲁德是个为自己的行动负责的女人,
行使选择权时毫不含糊,从而颠覆了四百年来人们眼中那
个卑微、依赖别人、凡事做不得主的“傻女人”形象(参见
(《好骨头》中《现在,让我们赞颂傻女人》篇末——“现
在,让我们赞颂傻女人,她们是文学之母”)。值得注意的
是,阿特伍德的重写恰恰是建立在对这一角色的“标准阐
释”的基础之上的。她并不做出评判,只是提供了可能性
:她的格特鲁德有权看重欲望,无论是哈姆雷特抑或莎士
比亚本人都无权对此指手画脚;在她那里,这两个男人才
是“他者”,才是“第二性”,格特鲁德则第一次获得了
真正开口说“我”的机会。阿特伍德就这样对经典文本的
经典阐释进行了非经典的重写。
阿特伍德在《黑暗中的谋杀》和《好骨头》里向我们
展示了一种寻找影子的姿势。在文字世界里,正视、侧视
、俯视、仰视有时候依然不够,还要把视线投向阳光照射
不到的地方。重写经典并不在于否定已有的,既然过去不
能被一笔勾销,那么故地重游也无妨——只是要带着慢下
来的目光。
2009年7月20日
导语
《好骨头(阿特伍德作品)(精)》继承和发展了《黑暗中的谋杀》的文体、技巧和主题,是另一本关于在一个父权的、环境恶化的、殖民地化的世界里生存的“超小说”。相比从前,《好骨头》运用了更多后现代手法,并对大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进行了戏仿和重构。虽说技巧上更前卫了,阿特伍德关心的仍是传统的主题:生存问题。这一主题贯穿她的整个文学生涯,她曾称之为加拿大文学的核心话题。《好骨头》中的主人公——尤以“魔法师”式的人物为甚——往往是一些反讽式的英雄,在一个个业已失去了旧日背景的故事里跌跌撞撞,挣扎着要摸出一条自我拯救或改善人类现状的道路。
书评(媒体评论)
“涉笔成趣,精雕巧构,带着刺破世俗陈见的锋
芒……布满阿特伍德的智慧与想象力、足使读者畅怀
的锦绣。”
——《星期日独立报》
“善于发现虚假与荒诞之物的火眼金睛为她的机
智与幽默感增色良多。”
——《星期日泰晤士报》
“她作品中那些‘幸存者’都是藏在人群中的魔
术师,只不过,他们调遣的是语言的魔术,借此来改
变各自的世界。阿特伍德似乎总是戴着形形色色的假
面向我们呈现着真理——或者说,表演着真理:文字
、意见甚至人的精神生活同样是她的道具,她忽而用
想象的虹彩将它们装点得变幻斑斓,忽而用诡辩的魔
笛赋予它们足以蛊惑人心的音乐气质,忽而义给它们
插上形而上的翅翼,任其向地平线的另一端自在地高
翔。”
——包慧怡
精彩页
坏消息
阳台上,红色天竺葵微光灼烁,风儿摇晃着雏菊,婴儿的双眸像蒙上了一层牛乳,第一次聚焦在心爱的双排牙齿上——有什么可汇报的?失血使她坠入梦境。她栖息在屋顶上,弯折起一对黄铜翅膀,戴着优美的蛇形头饰的脑袋缩在左翅膀下,她像一只正午的鸽子那样打着盹儿,除了脚趾甲外,全身上下无懈可击。阳光弥漫天空,微风如温暖的长丝袜,波浪般拂过她的肌肤,她的心脏一张一舒,犹如防浪堤上的水涛。倦怠如藤蔓般爬过她的全身。
她知道她需要什么:一场变故。她是指:无意中滑脱的小刀,摔落的玻璃杯,或是炸弹,某样摔碎的东西。一点儿酸,一点儿闲聊,一点儿高科技导致的集体死亡——数百万人的死亡,一点儿可以唤醒她的锐利的什物。开坦克碾过天竺葵,把微风变作飓风,斩断雏菊的脑袋并使它们如子弹般穿行在空气中,把婴儿从阳台上掷下去,看着那母亲尾随而下,如一只钻入水底的天鹅——后者发出无从辨析的尖叫,奥菲利亚式的头发纠结着飘散开。
像一只西瓜那样爆炸,番茄色的汁液四溅——这才称得上故事。现在她醒了,她嗅了嗅周围的空气,展开双翼,跃跃欲飞。她饿了,她在轨道上滑行,她发出塞壬般的尖啸,她彻底俘虏了你的注意力。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你也知道,并且,你喜欢这样。当你感觉糟糕时,她刮擦着你的窗玻璃,你就会放她进来。她在你耳中低语:“是他们总比是你好。”你再一次把身体靠入椅背,把窸窸窣窣的报纸叠起来。
小红母鸡倾诉了一切
每个人都想得到它。每个人!不光是猫咪、猪和狗。还有马、母牛、犀牛、猩猩、角蛤蟆、袋熊、鸭嘴兽,任君联想。和平一去不复返,一切只为了那一块该死的面包。
身为一只母鸡可并不容易。
——你知道我的故事。或许曾有人把它当作闪亮的典范,告诫你该如何举手投足。清醒,负重。自力更生。然后进行投资,再积聚资产。难道我就该成为这种事情的例证?别叫人笑话啦。
我找到了一粒稻谷,这没错。但又怎样呢?地上四散着许多稻谷。只要用眼睛牢牢盯着磨石,你也能找到谷粒的。我看见一粒稻谷,我把它捡起来。这都没问题。发现者即保存者。省下一粒稻谷就是赚到一粒稻谷。机遇的后脑勺没长头发。
谁来帮我种下这枚稻谷?我说。谁?谁?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该死的猫头鹰。
不是我,不是我。他们回答着。那我就自己动手吧,我说,修女对着振动式自慰器也正是这么说的。当然了,没有人在听。他们都去了海滩边。
别以为这不伤人,所有这些回绝。我在草窝里郁郁不乐,流下了小红母鸡的眼泪,鸡血的眼泪。你知道那看上去像是什么,你吞的鸡血可不少,可以炖美味的肉汁。
那么,我有什么选择呢?我可以立刻把那粒稻谷吃了,给自己加一道营养大餐。但我没有那么做。我种下了它。我给它浇水,我用自己羽翼丰满的小身体日夜守护它。
于是它长大了。为什么不呢?它结出了更多的谷粒。于是我把那些也种下了,也给那些谷粒浇水。我把它们磨成面粉,终于,我得到了足够做一块面包的面粉。于是我动手烤面包,你见过那些图片:我穿着小红母鸡的围裙,两个翅膀尖捧着那块芳香四溢的面包,微笑着走开了。在所有的图片里我都在微笑,一个尖尖的喙能容许我笑多少我就笑多少。当他们说“不是我”的时候,我也在微笑,我从来不会发脾气。
谁来帮我吃了这块面包?我说。我来,猫咪、狗和猪都这么说。我来,羚羊这么说。我来,牦牛这么说。我来,身上有五处条纹的石龙子这么说。我来,虱子这么说。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骨头(阿特伍德作品)(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译者:包慧怡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34682
开本 32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2
CIP核字 2018210013
中图分类号 I711.45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02
13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