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思辨随笔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元化(1920-2008),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信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则,对当代中国诸多重大思想与学术问题,均发表有他自己独到的论述,对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重要著作有:《王元化文学评论选》、《文学沉思录》、《传统与反传统》、《文心雕龙讲疏》、《清园夜读》、《思辨随笔》、《清园论学集》、《读黑格尔》、《清园近思录》、《九十年代反思录》以及《王元化集》(十卷)等。 目录 序 一 文化传统构成四要素 二 态度与思想 三 功利主义之争 四 道德继承 五 时代与理念 六 游民与游民文化 七 抽象继承法 八 再谈“五四” 九 中体西用 一○ 知识结构的整体 一一 体改与启蒙 一二 尚同 一三 鸦片战争时的抗英人物 一四 毛泽东与文化传统 一五 鲁迅与太炎 一六 再谈鲁迅与太炎 一七 胡适论清学 一八 谈胡适之学 一九 鲁迅与周作人 二○ 摆脱依附找回自我 二一 “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 二二 把病“表”出来 二三 “文革”批孔 二四 曲笔构陷 二五 理论准备不足 二六 中国农民特殊论 二七 “横以孤” 二八 不拘一格降人材 二九 “蛆虫儒”与“蛆虫僧” 三○ 阴鸷反噬之术 三一 “告奸”与“除阴奸” 三二 牛马、豺狼、鹰犬 三三 权术举例 三四 书狱妙喻 三五 嚼饭与人徒增呕秽 三六 南朝的士族与庶族 三七 奉朝请 三八 扶桑不是日本的旧称 三九 扶桑为东方理想国说 四○ 《中国通史简编》的误译 四一 达巷党人 四二 释“无所成名” 四三 孔子与射御 四四 子见南子的行为准则 四五 子见南子合于礼说 四六 释孔子矢词 四七 释物 四八 达名、类名、私名 四九 三才说 五○ 矛盾论与治不逾官说 五一 三教治道说 五二 玄学再估价 五三 早期传入的因明学 五四 译经理论 五五 钟会四本论 五六 驳己亥出都仓皇可疑说 五七 佛窟寺为梁徐庆造 五八 《学隶图跋》钩沉 五九 《纵难送曹生》 六○ 对观众的虚伪的服从 六一 狗儿爷与农民意识 六二 学术良心 六三 谈浮躁 六四 文化交流 六五 需要纠正的一种学风 六六 综合研究法 六七 研究方法与说明方法 六八 原则与原则的运用 六九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七○ 简单化 七一 氢氧碳不等于肉 七二 哲学史上的一种提法 七三 摆脱阶级观点局限 七四 谈诠释 七五 重共性轻个性 七六 形式逻辑 七七 知性概念 七八 感性——知性——理性 七九 知性的分析方法 八○ 知性在一定范围内的效准 八一 知性是理性认识的一个环节 八二 费希特的“自我意识” 八三 黑格尔体系 八四 黑格尔的体系思考 八五 逻辑链锁 八六 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 八七 费尔巴哈批判绝对哲学 八八 直接判断中的主谓关系 八九 康德的百元之喻 九○ 专门名词 九一 释“道”与“德” 九二 《墨辨》与《荀子》的认识分类 九三 韩非解老 九四 “前识” 九五 魏晋的意象言之辨 九六 释自然 九七 释虚静 九八 玄佛并用 九九 玄学解《易》与汉儒《易》学异旨 一○○ 三教同源说 一○一 《灭惑论》与梁武帝之学 一○二 王弼何晏《论语注》 一○三 对任继愈道与理说献疑 一○四 梁代玄风复阐 一○五 释慧琳《黑白论》 一○六 刘勰依古文说解《易》 一○七 才性与才气 一○八 “回到乾嘉学派” 一○九 明末将卒骄横 一一○ 嘉道两朝士气衰颓 一一一 “以理杀人” 一一二 六诗与六义 一一三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一一四 文章繁简 一一五 金圣叹示释弓 一一六 “情”和“自我” 一一七 韩非并不集法家大成 一一八 龚自珍与法家 一一九 龚自珍生平行事 一二○ 记熊十力 一二一 熊十力二三事 一二二 谈汤用彤 一二三 杨遇夫回忆录 一二四 记郭绍虞 一二五 与友人书:谈古史辨 一二六 与友人书:谈公意及其他 一二七 《文心雕龙讲疏》序 一二八 日记摘录 一二九 《刘岱墓志》 一三○ 刘勰世系 一三一 刘勰卒年 一三二 顾准其人其书 一三三 无辩 一三四 选言判断 一三五 《孔疏》破《郑笺》 一三六 生气灌注 一三七 陆机的感兴说 一三八 善入善出 一三九 诗与人为一说 一四○ 美在生命 一四一 主导的情志 一四二 情志A 一四三 情志B 一四四 情致译名质疑 一四五 知性不能掌握美 一四六 破“抓要害论” 一四七 两种表象 一四八 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 一四九 艺术形象 一五○ 形象思维中的个别与一般 一五一 驳形象化说 一五二 观念性的统一 一五三 审美主客关系 一五四 破艺术清洗论 一五五 美的理念辨析 一五六 情况——情境——情节 一五七 风格与作风 一五八 矫揉造作的作风 一五九 风格论的贫困 一六○ 风格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一六一 自由与主观任意性 一六二 新形式 一六三 “不穿制服的将军” 一六四 新思潮与新成果 一六五 “各领风骚三五天” 一六六 垂杨柳和黄花鱼 一六七 新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一六八 圣像艺术 一六九 说真诚 一七○ 以翻译入文学史 一七一 席勒格的讥讽说 一七二 柯勒律治谈《理查二世》 一七三 撒缪尔·约翰逊的“褒贬格” 一七四 谈史密斯《莎士比亚评论集序》 一七五 泰纳 一七六 莎剧在中国的上演 一七七 黑格尔论莎剧的偏见 一七八 莎剧不能上演说 一七九 忒耳西忒斯式的酷评 一八○ 开拓鲁迅研究的领域 一八一 斯坦尼不懂契诃夫 一八二 批评家对《海鸥》的攻击 一八三 意识流 一八四 创作的直接性 一八五 写真实的厄运 一八六 艺术的偶然属性 一八七 京剧与戏改 一八八 知·好·乐 一 内容推荐 本书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各个时期论文片段和札记集合而成的论著,是王元化的读书札记、思考断想、访学见闻及学术短文的荟萃,涉及美学、史学、小学、经学、文学、诗学,上及先秦百家,下逮民国学术,且中西贯通,重在传统文化在西潮冲击时局中的焕然重生。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中国古代史、思想史等专题做了精彩的分析与研究。无论参考研究或是阅读品评,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本书曾经荣获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思辨随笔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元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1835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6 |
CIP核字 | 2019144514 |
中图分类号 | B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