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袖中锦(精)
内容
作者简介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客座教授。已出杂文随笔集《新世说》、《病了的字母》、《新子不语》、《焰段》、《字字锦》等十余种。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
后记
采薇
伯夷和叔齐最近出走了。他们的出走不是因为他们不
要做孤竹国的继承人,说实话,做继承人的感觉还是蛮不
错的。他们出走是因为一个国际赛事,一个在他们看来是
很俗很俗的事。
这就是第十九届“天下蹴鞠大赛”。这次大赛是周朝
在七十一个国家中选出的十六支队伍里进行比赛。据说看
点不少,其中姬姓封国队中入围的强队最多,有宋国队,
虞国队,虢国队,齐国队,鲁国队,管国队,蔡国队,卫
国队,晋国队,吴国队,楚国队,等等。权威人士分析指
出,强队强的原因,一是他们的全民蹴鞠素质教育搞得比
较好,大街小巷人人都玩这个;二是国家富裕,财政支持
多,队员积极性高,能高薪聘请教练。
但伯夷和叔齐不喜欢这个,他们认为这种比赛充满了
铜臭味,充满了争斗,这么多汉子为了一个蹴鞠踢来踢去
,根本不能体现和平相处和谐相处的崇高精神。于是他们
逃到了一个叫首阳山的地方,因为他们早就仰慕这个世外
桃源了。
然而,初到首阳山,发生的两件事就令他们惊诧不已

刚住进驿馆,打开房间,就发现好几份邸报放着。不
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小小的首阳山,竟有四张甲
骨报纸,而且,这些报纸都在做“天下蹴鞠大赛”同一个
话题。A报的标题是:顶级派对,他们认为,七十一个国家
选出的十六支强队,各队不断切磋技艺,一定会使水平大
增,从而会将蹴鞠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B报的标题是:
过鞠瘾,他们认为,蹴鞠事业是一项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
育运动,大赛期间,百姓天天像过节一样,不仅能强力拉
动各国经济,还能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C报的标题是
:想入鞠鞠,主要是对大赛的预测,博彩版面众多。D报的
标题是:黑与白,主要是从人种的角度、技术层面分析各
国蹴鞠的优劣。看着这些报纸,他们很是伤感,你看你看
,这场大赛简直让整个天下发了疯。
第二天,伯夷叔齐悄悄上街,还没走出驿馆大门,就
被闻讯赶来的首阳报记者许由拦住了。许由大笑:你们两
位有点像我一样不识时务啊,当初我不去做官,甚至不想
听到做官这句话,甚至还到河边去洗了洗耳朵。这事整得
动静挺大,全天下都知道了,我爸有个朋友就责问我,你
既然不想做官,干吗弄那么大的声响?听说你们不满意“
天下蹴鞠大赛”,跑到这里隐居。告诉你们,天下根本就
没有隐居的地方,否则我就不会再吃这碗饭了。今天,我
不仅要采访你们,还带来了好消息,滕国和蓟国有两家生
产“蹴鞠”的实力一流的上市公司,想请你们做代言人,
你们干不干?不想干,有很多人想干呢,他们找我做经纪
人,是因为你们是高干子弟,有影响力,好好想想吧。
伯夷和叔齐商量着,既然暂时没有更好的去处,那我
们就在首阳山先待着吧,看看情况再说。但是,我们一不
做代言人,二不看有“天下蹴鞠大赛”消息的报纸,三呢
,我们也不要首阳地方政府的资助。我们不相信,当今这
个天下就没有一块不谈金钱的净土。
再怎么有骨气,饭还是要吃的。于是他们去首阳山里
采薇。早就听说,这里的野生豌豆苗鲜嫩无比,营养丰富
,久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延年益寿。走啊走,采啊采
,开始几天,还能勉强填饱肚子,后来就很难采到薇了。
有天,正当他们饥渴难忍的时候,来了位中年汉子,汉子
和他们说,现在生态不好,野生薇早就不多了,在首阳山
那边,我们建了个大型薇园,那里有我们人工培养的大片
薇苗,你们不妨到那里采。
一路喘着粗气,伯夷叔齐到那个薇园一看,外面挂着
个牌子:“天下蹴鞠大赛”特约赞助单位。伯夷盯着叔齐
说,看来我们是逃不过蹴鞠了,要不回国算了,大不了我
们也去玩蹴鞠。
于是,伯夷和叔齐回国也办起了蹴鞠队。几年后,他
们队就夺得了孤竹国甲级联赛冠军,并代表国家打进了第
二十届“天下蹴鞠大赛”十六强。
于是,采薇的历史被彻底颠覆。
三个为什么:
1.为什么要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作后记?
2.为什么要杜撰他们办起了蹴鞠国家队?
3.为什么让伯夷叔齐复活呢?
答案就在你的阅读过程中,山水自见。
己亥春,笑记
目录
B
编剧乾隆
笔记中的医学
C
长洲库吏
草丛里的柜子
成寻和尚杭州行
程明道巧断案
蹴鞠·相扑·弄潮
D
读书人王嘉宾
G
关于秦桧,怜悯一下也不行
公督私藏法
H
花中官场
“灰姑娘”叶限
J
姜八郎逃债
K
科考案中案
L
李赤之死
刘道原的人生检讨书
另一种药谱
M
明朝的一场抗日败仗
梦的杂俎
N
南宋的骗子
年羹尧的罪状
S
沈宰相的一封家书
孙氏的曲折爱情
T
驼子金锭
W
无支祁
万回哥哥
王维的《郁轮袍》
X
小概率事件
新版《让子弹飞》
小鸟杀大蛇
Y
阳羡的书生
医 地
一对绣花鞋
Z
张镃的南湖
粥的故事
朱元璋的子孙们
代后记:采薇
精彩页
编剧乾隆
都知道诗人乾隆,虽然你记不住他有哪一首诗出名,但他一生确实写了四万多首诗,堪比《全唐诗》。其实,多才多艺的乾隆也是个不错的画家,出版了画册,画册还当礼物送给老外。另外,乾隆还是名副其实的老编剧,每次重大战役胜利后,他都会写戏来表达自己的伟大,1793年创作的昆戏《四海升平》,应该是他戏剧写作的代表作。

清人赵翼的笔记《檐曝杂记》卷一有一节《大戏》,他写到了在热河行宫亲历的一场演出:
上秋猕至热河,蒙古诸王皆觐。中秋前二日为万寿圣节,是以月之六日即演大戏,至十五日止。所演戏,率用西游记、封神传等小说中神仙鬼怪之类,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戏台阔九筵,凡三层。所扮妖魅,有自上而下者,自下突出者,甚至两厢楼亦作化人居,而跨驼舞马,则庭中亦满焉。有时神鬼毕集,面具千百,无一相肖者。神仙将出,先有道童十二三岁者作队出场,继有十五六岁、十七八岁者。每队各数十人,长短一律,无分寸参差。举此则其他可知也。又按六十甲子扮寿星六十人,后增至一百二十人。又有八仙来庆贺,携带道童不计其数。至唐玄奘僧雷音寺取经之日,如来上殿,迦叶、罗汉、辟支、声闻,高下分九层,列坐几千人,而台仍绰有余地。
演出的时间和内容、剧场和舞台设置、演出的阵势,都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准。这里虽然没有写明看的是哪一场戏,但,演大戏,在热河行宫已成常态。

1793年,清朝的对外交往史上,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就是马戛尔尼使团来访。
尽管乾隆已经知道英国人打着替他祝寿的旗号,主要却是奔贸易而来,但为充分体现本朝的大好形势,乾隆还是下令,沿途各地,都要热情接待来宾。
马戛尔尼确实带着重大的使命。
据有关资料记载,使团出发前,内务部长敦达斯给了马戛尔尼七条建议,实际上就是七项使命:
1.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
2.尽可能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3.废除广州现有体制中的滥用权力;
4.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开辟新的市场;
5.通过双边条约为英国贸易打开远东的其他地区;
6.要求向北京派常驻使节;
7.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前提下,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使团一行,先到舟山定海。定海总兵马上送去各类礼物,第二天,还设盛宴招待,这个过程中,就有戏剧表演,至于具体的剧目,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十三岁的小斯当东在他以后写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没写明白。没写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英国人根本看不懂戏剧内容,隆咕隆咚呛,咿咿咿,呀呀呀,他们只是感觉到了热闹的场面。以我推测,极有可能是昆曲或者高腔之类的,那个时候,浙江盛行的越剧,种子远远没有发芽呢。
行行复行行,终于要见到皇帝了,而这回,乾隆是在热河行宫接见的使团。马大使精心准备了十九件礼物,有星空仪、望远镜、会转动的椅子、地毯、马车、英王的画像等,反正一定要代表前进中的大英帝国的辉煌成就。
收下,收下,不管他国带来什么礼物,都是朝贡,本朝一定要回报,丰厚的回报,你真没白来,这一趟来得值,回去好好宣传!
1793年9月18日,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一行应邀进宫,乾隆请他们看戏,从上午的八点,一直看到下午。五个多小时,中间都没有休场。
乾隆坐在正中,面对舞台,两侧的观众都站立着。楼上面还有包厢,用门帘挡着,那是女嘉宾们的专座,她们看得见戏,戏看不见她们。
乾隆在演出前,专门接见了马大使一行。
他虽然已经八十岁,但看上去非常健康,言谈举止,怎么看都不像一位老人。
乾隆并没有摆出一副大国君王的霸气,而是十分谦逊地和马大使一行交谈:我大清朝,疆域广阔,我呢,政事也繁忙,平时,我是呕心沥血,基本没有工夫休闲娱乐,不过,今天我高兴,我要陪你们尊贵的客人看大戏!(我猜,乾隆的表情,甚至有些得意,因为,英国人将会看到由他编的大戏。)随后,马大使得到了一本画册,是乾隆本人的作品哦,一等国礼。斯当东也得到一件礼物,一个景泰蓝盒子,所有的使团成员都收到了礼物。
P2-5
导语
本书是一部随笔集,内容广博。漫谈的题材涉及戏剧、诗歌、医学、法律、音乐等;人物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有科举考试的严肃话题,如《科考案中案》,亦有饮食睡梦等生活事件,如《梦的杂俎》《粥的故事》。作者以文献记载为基础,从现代视角,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文笔娓娓道来。
序言
寻+常
我想用拆字的方式完成这个序言,诸位耐心读来。
壹、寻
1.时常
我们平时说的寻常,或者不寻常,用的基本上是“时
常”这个意思。愚以为,就历代笔记而言,它是古代除诗
词歌赋以外的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一般的文人,多多少少
都写有一些笔记,那些著名的诗人词人,差不多都有比较
著名的笔记。
历朝历代,留下的无数笔记,大致可分三类:传奇小
说类,历史琐闻类,考辨考据类。第一类基本上是虚构,
天马行空,山海谈经;第二类差不多是见闻,听到的见到
的奇事罕事都记下来;第三类则是对事对物对字对词刨根
究底的各类考证考辨。
无论哪一类,都有对当时社会的深深折射。
2.不久
陶潜虽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生活还是不能自给自足
,于是常常白日里做美梦。他给我们讲的那个桃花源的故
事,一看就知道是编的,但文章自身逻辑性比较强,能自
圆其说。
《桃花源记》的结尾报告:未果,寻病终。南阳隐士
刘子骥,听了那渔人的话,竟然不断找寻桃花源,很遗憾
,不久就因病而亡。
寻,不久,在这里表示短暂的时间。
反观历代笔记,从汉魏六朝,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其
实也不过两千来年的时间,这和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相比
,也就是“寻”,甚至,“寻”都算不上,只能算一瞬间

3.八尺
寻,其实是个数量词,从又寸,本义为八尺。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大禹定自身高为一丈,
以其十分之一为尺,男子称“丈夫”,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古人认为,小孩两年半可以长高一尺,即二十三厘米
,年少的孤儿,就是“六尺之孤”,差不多是十岁的样子
,一百三十八厘米,那就是尚未成年了。
曹交想拜孟子为师,他首先问孟子:人皆可以成为尧
舜吗?
孟子答:是的。
曹交却发牢骚道:我听说文王身高十尺,汤九尺,而
我有九尺四寸呢,我这样的身高,介于他们两人之间,但
我为什么还是普通老百姓呢?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他们一样
呢?
孟子自然不愿意收这样的人为学生的,你这样的身高
,可以进国家篮球队嘛,但不一定能成为领导人。他打发
曹交另外去找老师。
现在,那些宋朝高大的蹴鞠者就站在我的眼前:红黄
两队,他们均是身高九尺以上的健壮汉子,他们个个机灵
,他们今天要完成一场重大对决,皇帝正坐在主席台上,
神情专注得很呢。
4.讨伐
《国语·周语》有记:“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
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东西南北,那些少数民族,
不听话,还屡屡犯境,那就用武力来讨伐他们。这里的“
寻”,就有派兵镇压的意思。
纵观笔记中的历史,虽无成篇累牍的战争场面,但战
争细节更具体,甚至更血腥,因为统治者的正史,总不能
血淋淋的,他们要包装,他们要修饰,他们会一再强调,
他们是应天而生,你们就俯首吧。即便君对弟,父对子,
子对父,君对臣,也都毫不留情,王只有一个,谁觊觎它
,谁就要付出鲜血。年羹尧的罪状竟然有九十二条,君要
臣死,不会留他到下一个夜晚。
贰、常
1.丈六
也是数量,寻的一倍,就是常,那就是丈六,一丈六
尺。
丈二和尚就摸不着头脑,丈六呢,更摸不着了。所以
,不要小看这个“常”,其实很不平常呢。
《袖中锦》的许多故事,都是这样的不平常。小概率
事件是会影响历史进程的,汉代也有“灰姑娘”,诗人李
赤的至死执着,南宋骗子的高智商,乾隆居然会编剧……
在笑过之后,希望你能摸得着头脑。
2.裙子
《逸周书》载:“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有人
就解释说,这里的“常”,是通假字,指裳,也就是下裙
。古人上衣叫衣,下衣一般称裳。
除了讨伐和战争,历代笔记中,有太多的情爱故事,
它们是传奇小说的源头,素材丰富至极。《孙氏的曲折爱
情》,《一对绣花鞋》中的程公子夫妇,都让人唏嘘不已

3.规律
《荀子·天论》有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此“常”,就是规律,这个规律不可抗拒,它不会因
为出现了尧和桀这样的帝王而改变什么。
这数十年来,我读历代笔记,继《字字锦》《笔记中
的动物》《笔记的笔记》《太平里的广记》《相看》后,
又推出这本《袖中锦》。笔记读多了,也读出了一些“常
”(规律),感触最深的有:
(1)基本真实的人物。从帝王到平民,无所不包,但
笔记里帝王更多,原因就是读书人大多为当官人,他们沐
浴着皇恩,写着写着,就要写到本朝的故事、帝王的各种
传奇,自然津津乐道了。还有那些官员故事、平民传奇,
都是笔记写作的主体,因为无所拘束,大多面目本真,这
也是正史有益的补充。
(2)人性之善恶。从信仰到宗教,各个时期的报应故
事,一再证明着古老的真理。从另一角度观察,这些报应
故事,除了说明当时该教的兴盛,更多地暗含了人们的希
冀,用故事来教育人,希望社会变好。
(3)离奇的情节。笔记故事中,有人为不断改编添加
的故事,情节之曲折,常常会让人笑得满地找乐,比如《
阳羡的书生》,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惊喜中还有惊喜;花
如人,也有官场,药谱如俗世,一针见血;即便是那些真
实的新闻,也都有鼻子有眼,有地点人物事件,一应俱全
,不由得你不信。
叁、寻常
就整个历史长河而言,历朝历代不断发生的事,有许
多都似曾相识,无论事件本身还是事件产生的影响,都非
常类似。历史似乎就是不断在重复昨天的事,只是一般的
人,忘性比较大,一会儿就忘记了。
因此,笔记中记载的人和事,自然都是寻常之事了。
寻常,回归本义,就是普通,一般,平常。
公元770年,暮春时节,潦倒的著名诗人杜甫,碰到了
落魄的著名音乐家李龟年,杜诗人一时极为感慨:岐王宅
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
那时光,岐王和崔九的府第中,我常常能听到您李先
生的歌唱,音乐水平一级棒,今天在这秀丽的江南碰到先
生,真像做梦一样。
嗯,嗯,以往寻常,现今奢谈。
是为序。
己亥初春
杭州壹庐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以现代视角重述古人经典的随笔集,作者对汉魏至明清的古代文人笔记,如《淮南子》《搜神记》《酉阳杂俎》《武林旧事》《南村辍耕录》《池北偶谈》等记载的有趣事件进行漫谈,从典章制度到社会风尚,从诗文书画到各类人物,既有现实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有浪漫的鬼神精怪故事。以今人视角剖析古人思维,既解读又创造,或令人捧腹,或发人深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袖中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春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9796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55
CIP核字 201914873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7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