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传(关键生活)
内容
作者简介
乔纳森·柯林(Jonathan Conlin),博士,出生于纽约,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历史系学习,如今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历史系的高级讲师。出版有《进化与维多利亚时代》《双城记:巴黎,伦敦与现代城市的形成》《伟大的经济思想家:从亚当·斯密到阿马蒂亚·森》等多部著作。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写得很好,里边囊括了许多有趣的研究。
这本书展示了亚当·斯密这位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关键
人物的思想不仅直接和18世纪相关,也对我们今天的
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这是一本有价值的、有趣的、
文笔很好的书。作者柯林值得受到称赞!
——英国广播公司历史频道BBC History
目录
说明
引言
第一章 自然的舞台,1723—1750年
第二章 旁观者和同情,1751—1763年
第三章 贸易地位,1764—1766年
第四章 黄金梦,1767—1775年
第五章 政府机器,1776—1789年
结论 头脑、心灵和手,1790年
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
鸣谢
图片鸣谢
精彩页
没有天生的哲学家——至少,斯密是这样认为的。正如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所写的,一名哲学家和“一位普通的街头搬运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但是,他们在性格、收入和才能上的明显差异“并非是天生的,而是由习惯、风俗和教育经历的不同”造成的。小时候,父母或玩伴很难看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他们和其他男孩都是一样的。一个男孩成长为哲学家不是因为拥有非凡的大脑,另一个男孩成长为搬运工也不是因为他生来就有强壮的肌肉。哲学家可能会否认这种天生的相似性,坚持认为他之所以成为哲学家,是因为他比搬运工更聪明。但这只是虚荣心在作祟罢了。
它也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在给人们分配不同的社会等级和职业时,渴望找到一种看起来令人愉悦的效能或适宜性(斯密称之为“合宜”)。毕竟,我们的职业选择是一系列意外事件——尤其是出身(斯密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一样,孩子的未来收入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收入,而不是自己的“天赋”或才智)——的结果。而这一点不仅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还说明我们的社会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井然有序,从而引发了我们的焦虑。我们倾向于认为哲学家和搬运工理应得到他们各自的社会地位。这种虚荣心和对体制的依赖使我们混淆了因果关系。“事实上,不同的人在天赋上的差异比我们想象的小得多。”斯密指出,“不同职业的人具备迥然不同的才能,在许多情况下,与其说是产生劳动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劳动分工导致的结果。”(《国富论》,28页)搬运工有强壮的肌肉,因为他长大以后就开始做这份工作了。如果他有不同的教育经历,专心读书,他就不会锻炼出一身让他看起来像搬运工的肌肉。反观斯密的早年生活,“习惯、习俗和教育经历”似乎真的比“天性”更重要。
斯密于1723年夏出生在苏格兰东海岸的港口城市柯卡尔迪,它隔着福斯河,遥望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如今,柯卡尔迪的人口为46000人,主要依靠油毡生产发展经济。不过,在斯密小时候,这里的人口要少得多,而且看起来这座城市的鼎盛时期早已过去了。1334年,柯卡尔迪赢得了开办市场的权利。1644年,查理一世将其封为皇家自治城镇,它由此获得了行政上的独立,从当地封建地主——邓弗姆林的修道院院长的财政剥削和法律管辖中解脱出来。在苏格兰的其他地方,特别是在高地氏族中,这种中世纪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到斯密的时代甚至以后。脱离了这些封建束缚,柯卡尔迪一跃成为港口和贸易中心,在北海贸易中蓬勃发展,与荷兰的贸易往来尤为密切。到了18世纪,商业浪潮从东向西,从北海向大西洋转移,交易品也从盐和煤炭转变为烟草、糖及其他由英国在北美迅速扩张的殖民地出口到格拉斯哥(位于苏格兰西海岸)的产品。
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合并也导致了税收的增加。7年后,位于伦敦的英国议会推选了一位德国王子乔治(汉诺威选帝侯)来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与英国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甚至不会说英语,但他至少是新教徒,就像他的绝大多数新臣民一样。还有许多其他更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但他们都因为是罗马天主教徒而失去了继位资格。1715年,王位最主要的角逐者(或称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斯图亚特(James Edward Stuart)领导他的苏格兰支持者们发动起义。尽管起义失败了,却给柯卡尔迪带来了更严重的混乱和更繁重的税收。1655—1755年,柯卡尔迪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只有2296人。
然而,随着柯卡尔迪的支柱产业从贸易转向制造业,斯密见证了社会形势的逆转。港口城市的性质加上当地的木材供应,使造船业变得有利可图,而制钉在这里已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从荷兰和波罗的海进口的亚麻,不是通过大型工厂,而是通过家庭手工业制成亚麻制品:在这种“散工制”下,佃农与亚麻“代理商”(厂家)合作,从他们手里领取原材料,用家里的织机生产亚麻制品,并按件计算报酬。1746—1771年,苏格兰的亚麻年产量从550万码增加到了1350万码。随后,开始引进制袜业。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亚麻地板的出现为这座城市的油毡生产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柯卡尔迪地区发展的是混合经济:除了牧羊业、林业和农业,还有原始工业化(散工制)、工业化(钉子、造船厂),以及本地和国际贸易。柯卡尔迪在经济结构方面的缺憾并不能以它所支持的广泛的经济活动弥补。斯密的父亲对所有这些活动都很清楚——事实上,这是他的工作职责,作为一名柯卡尔迪海关官员的工作职责。
P41-45
导语
本书是国外关于亚当·斯密传记的最新之作,书中有许多从新的角度研究出的新发现,对于人们认知亚当·斯密具有积极的补充意义。书中含有30余幅插图,大多是18世纪的文物图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及斯密的思想,为研究亚当·斯密补充了宝贵的资料。
序言
18世纪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被
称为“自由市场经济之父”。然而,与20世纪和21世纪的
经济学家不同,他不喜欢写公式,而是喜欢讲故事,讲关
于日常交流、生活用具,乃至“琐碎至极”却能道出人类
的一些重要本性的小故事(《道德情操论》,17页)。斯
密的存世作品源自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教书时为本科生所写
的讲义。尽管苏格兰的教育体制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体
制之一,但若我们回到斯密教授的课堂,仍会震惊于他的
听众之年轻。给年龄14—16岁的青少年讲课(上课时间为
早上7点半—8点半),是斯密喜欢讲故事的原因之一。
斯密常用的18世纪的散文风格使得阅读他的作品成为
一种挑战。他虽然能给十几岁的青少年讲课,但他讲的仿
佛是一种已经消亡的语言。本书将说明,问题不仅在于斯
密用词上的变化或者思想上的弱点,也在于我们没有正确
地倾听。直到现在,能看懂斯密作品的也只有经济学家和
一些哲学家。然而,即使是这些人,也都希望斯密能“使
用他们的语言”;斯密没有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精神
涣散,心生沮丧,甚至厌倦。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一样,如果斯密重生,他很可能会对他那些所谓的追随者
们以他的名义所做的事情感到震惊,他很可能会烦恼于人
们想要把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即增加国家财富的最
好方法)和他的“道德哲学”(即推行一套基于人性
[human nature]的道德准则)区别开来的倾向。1766年,
一个听斯密教授讲课的少年将其精辟总结记录如下,表明
这些研究是同样必要且相互关联的:
要考虑如何增加财富,应考虑富裕和富足的要素,或
者什么是一个国家大量拥有的东西。在此之前,还必须考
虑人类的自然欲望和需求。人类已经得到了大自然恩赐的
、远胜其他物种的理性,以及智慧、艺术、创造力和改良
的能力,但在生活的维系和舒适度方面却处于更加无助[和
依赖]的境地(《法理学讲义》,333页)。 19世纪,
经济学家们对斯密的《国富论》(1776年)进行了大幅删
减。格拉斯哥版(权威版本,几乎所有引用都出自此版本
)的《国富论》有947页。除了出口退税那一章和关于国家
公债的源起那一大段漫谈之外,它的可读性很强,比经济
思想史上的其他里程碑式作品,例如约翰·梅纳德·凯恩
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1936年),要有趣得多。经济学家们把《
国富论》缩减为3页、3个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亚当·
斯密”的思想体系。如果今天的本科生或MBA学生还在研究
斯密,这将是他们所能学到的关于斯密的全部。
……
本书分为六章,主要围绕斯密重要的思想理念展开,
同时也追寻了斯密的生活和时代。这种叙述方式的可行性
缘于斯密的早成:斯密在早期就勾勒出其道德哲学思想的
轮廓,余生主要是改进和尝试不同的修辞方式。第一章介
绍斯密的童年、教育经历和1751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教
授之前的事业发展。第二章聚焦18世纪50年代斯密的同情
心和情感理论,它们构成了《道德情操论》中所阐述的斯
密的伦理学体系的基础。第三章介绍斯密的巴黎之行,对
比了他和卢梭对社会发展的历史叙述;离开法国后,斯密
回到柯卡尔迪潜心撰写《国富论》。第四章分析了《国富
论》中的观点与当时苏格兰和大英帝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
与帝国危机之间的相互影响。
由于《国富论》的成功,斯密于1778年应邀出任海关
专员,搬到了爱丁堡。随着写作任务和海关工作日益繁重
,加之深爱的母亲玛格丽特离世,斯密缩减了写作计划来
全面修订《道德情操论》。结束语中谈及这些修订,使我
们能全面地了解斯密的思想。在介绍了今天的人们是如何
看待斯密的正义(justice)理论之后,本书鼓励读者思考
斯密超越了道德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成就,因为他实际上
提出了一种人类行为模式——一种平衡我们的潜力和不足
,把“最好的心灵”与“最好的头脑”结合的方式(《道
德情操论》,216页)。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传记,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亚当·斯密的生平及思想,并没有过多地渲染斯密的生活细节,而是以展示斯密的思想发展及研究成果为主线,将其置入大的时代历史背景中进行探讨,每个时间段选取激发其思想产生的最关键的事件进行阐释,强调了斯密领先于时代的行为经济学和道德伦理学观点,并探讨了在当时和后代学术界对其思想的争论。
这本书展示了亚当·斯密这位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的思想不仅直接和18世纪相关,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BBC历史节目推荐该书“是一本有价值的、有趣的、文笔很好的书”。
书中含有三十余幅插图,多是18世纪的文物的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和斯密的思想,为国内研究亚当·斯密补充了宝贵的资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传(关键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纳森·柯林
译者 译者:秦彩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68049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42
CIP核字 2019121292
中图分类号 K835.615.31=4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