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的万千气象(精)/我们的心灵
内容
内容推荐
阅读者既是看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人;既是待疗愈的来访者,也是可以自疗的学习者。《心灵的万千气象(精)/我们的心灵》中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心理诊疗情景的还原,读者能够站在咨询室外,了解咨询师如何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催产术提问法和专业的聆听,抽丝剥茧地帮助来访者认清心理困境及探究出路。有心却无力或无条件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模仿此种对话法,也有望帮助自己走出不甚严重的心理困境。
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知名心理咨询师,她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知名心理咨询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她是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女作家,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杂志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中国台湾第十七届“中国时报”文学奖,中国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她是与世界温暖相拥的人,走过七十多个国家,探寻野性的非洲,思索中南美洲的文明,登临世界的尽头——北极点。
目录
三千岁的我
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失眠失恋,究竟你失去了什么?
穿宝蓝绸衣的女子
我忏悔,因为我的身材
任何成瘾都是灾难
你可以永不原谅我
为什么很多优秀女子都抱怨找不到合适伴侣?
一桌烹饪了二十一天的菜
最重的咨询者
速递来的喜糖
怨恨还是快乐,这是一个问题
喜欢长发和一见钟情的男生
温暖的荆棘
冰雪篱笆
婚姻在差异中成长
我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
玫瑰花盛开在不同的字典里
倾听,是你的魅力
坦言:心灵的力量
分裂是一种双重标准
幸福感的来源是什么?
你为什么而活着?
接受和自己不同的人生状态
序言
毕淑敏在三联生活书店出版了一套心理散文,共分三
册,套书的名称是“我们的心灵”。关于“心灵”,我更
愿意用的词是“心理”,不过因为是文学作品的缘故,也
就不必像学术论文那样严格了。
二十年前,毕淑敏是我的学生。那时,我从香港中文
大学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开设了“心理咨询学硕士研
修班”与“心理咨询学博士方向高级研修班”,毕淑敏是
这两个课程的学生,一直用功学习。她跟我的其他学生一
样,毕业后,大家的关系都从师生转为朋友。现在她出版
了这套书,嘱我作序,我欣然答应。
内地的学生一直问我:“为什么放弃了香港优渥的物
质条件,多年来在内地东奔西走,甚至到寒冷而干燥的中
国北方,授课长达三年之久?” 这一切要由我父亲说起啊

父亲是留学生,学富五车,两袖清风;他高风亮节的
操守,重视精神生活过于金钱物质的人生信念,一直为我
们众子女所钦佩,是我生命中景仰至深的人。虽然我成长
于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却对中国人的民族身份坚定不疑,
这不得不感谢父母亲的言传身教。
幼承庭训,我自小就对祖国内地的同胞、文物与文化
有着一份说不出来的归属感。犹记得中学毕业那年,我参
加了一个夏令营,在仰望星空、俯瞰大地时,蓦地领悟到
自己的根在祖国,服务祖国同胞是我毕生须走的路,矢志
不移。在殖民统治下生活,要跟同侪发展深层次的友谊,
分享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共鸣,委实不容易。我这个活跃的
女孩子,虽然有着相当丰富的社群生活,但在这环上,却
经常感到无比孤单;没想到这份孤单的感觉竟也如斯持久
,挥之不去,一直延伸至成年,甚至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日
子。表面积极的个性,难掩我内心的郁结,我经常问自己
:“在香港生活的年轻人,该怎样爱国呢?”某天,我在
日记上给自己写下了答案:“年轻时努力求学,好好充实
和发展自己。”没想到,这从此成为我的方向和目标。
为了圆我的中国梦,即或家庭经济情况不佳,我仍争
取机会努力求学;就是这样,我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完成
了中学师训课程和学位课程,并申领了奖学金负笈纽约,
修读教育硕士(心理咨询)课程。
回到香港后,我很期望能在中学当心理咨询员。当时
香港学校的心理咨询才刚起步,只有两三所学校设有学生
心理咨询员一职。我有幸受聘在这样的一所中学,在教职
以外,能同时兼任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我很想陪伴我的学
生同行。然而,我心里想着的青少年,不单是香港的,也
有内地的。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有心无力的感觉日益强烈,
于是,我积极争取进修的机会。1974年,我获得优厚的奖
学金,可再度赴美,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修读心理咨
询学博士课程。出发前,无数亲朋在我耳边叮咛:“毕业
后务必留在当地发展,结婚生子,落地生根啊!” 然而,
我晓得自己的根在哪儿,亦因此肯定自己必然会回来,不
但回到香港,且会面向祖国内地而行。至亲好友都大惑不
解,但也没阻止我,因为通过多年的观察,他们都很清楚
,不管孟平身在何方,她的中国心依然是那么炽热,她的
中国梦依然是那么真实。
1977年,我取得了博士学位。倘我当时选择留在美国
,便可以拥有温馨的爱情,组织幸福的家庭,享受安稳富
足的生活;但由于多年前已选定了方向和目标,纵然有不
舍和眼泪,我还是坚持早前所作的决定,回归香港老家 ─
─我所爱和我成长的地方。
回到香港后,我晓得自己仍需要增强心理咨询的临床
经验,故加入了“突破辅导”机构。虽然这是一个民办机
构,在创设和推广心理咨询方面,却是香港的先锋。在“
突破辅导”的几年,我获益良多,除了有机会实践心理咨
询外,还能参与心理咨询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基于
香港社会对心理咨询需求的日趋逼切,“突破辅导”除跟
一所大专院校合办硕士课程外,也因本身拥有三位博士学
位同人之便,同时开设了一个半专业的心理咨询课程,努
力培育人才。在当时的香港来说,这些创新课程,成效相
当不错。
在“突破辅导”服务了四年后,我在1982年进入香港
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系工作。除培训
教师外,也负责扩展和优化既有的心理咨询课程。自此,
我便在心理咨询的学术和实践两方面同步发展,亦有较多
机会跟内地学术界同人交流接触,也开始进入内地讲学和
进行心理咨询培训。在我推广心理咨询的道路上,1996年
和1997年是重要的转折点。在1996年秋,一位来自中山大
学的教授到香港中文大学访学,在跟她紧密交流和讨论后
,她大力推介我前赴内地做更深入的心理咨询培训。在香
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给予的人力和物力的鼎力支持下,我
的中国梦──在内地推广心理咨询培训,终于于1997年4月
23日至5月8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实践了。这次培训较
我从前在内地所任教的短期课程更密集、更大型和更专业
化,可视为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里程碑。
课程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研究所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协办。大会为参加者──来自几十所重点高
校心理咨询单位的一百五十名主管──提供了奖学金。令
人兴奋的是,由于这类课程求过于供,另有二十位学员不
惜自费参加。十五天的课程快要结束时,学员除高度肯定
课程的成效外,还表示“人本心理咨询”为他们带来了震
撼性的挑战,纷纷向自己院校的领导汇报,提出改善大学
心理咨询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等具体意见;同时,他
们还要求校方邀请我前去讲学。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纷纷
承诺,日后会努力争取机会在心理咨询专业领域进修。他
们果信守承诺。1999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开办“心理咨
询学博士方向高级研修班”时,惊讶地发现,申请者中竟
有十多位是来自当年华中师范大学培训课程的学员;甄别
后,有八位学员被录取,占了该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在武汉课程进入尾声的某个晚上,我在凌晨三时许骤
然醒来,便一直无法入睡。我跟自己说:“林孟平,你还
在等什么?你生命中的历史时刻不是已经来到了吗?” 于
是,一回到香港,我便立刻向香港中文大学申请了半年无
薪假期,在1997年9月开始进入内地好几所大学进行短期义
教。
甘肃兰州是我讲学的第一站。因为他们有几位曾参加
武汉培训课程的教授跟我说,由于经济问题,他们是无法
到沿海或大城市进修的。及后,从1997年9月中旬开始,我
分别到过八个省市的重点高校或教育机构短期讲学,计有
: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
会、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
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我乐此不疲,因为我的中国梦
正逐步实现。我没想到1997年12月回香港后,还有一个更
大的意外惊喜在等待着我。
回到香港中文大学,打开信箱,我发现了一封来自美
国纽约“亚联董”(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的
信件。该机构提名我为1998年的“杰出亚洲学人”。提名
的主要条件是要我离开本乡本土,到香港之外的大学任教
一年,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中国内
地竟是其中一个可供我选择的地点。有了这个经济上的支
持,我可安心上路;再者,有了“杰出亚洲学人”此国际
荣誉,香港中文大学自然乐意放行。1998年3月,当我仍在
构思内地行的具体安排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刚好
到香港中文大学来,要物色专家学者前往北京协助优化大
学的学生管理和心理咨询工作。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的院长推介下,北师大的党委书记跟我商谈了三个多小时
。他离开前,笑意盈盈地对我说:“您就是这一年来我努
力要寻找的人。”随后,他正式向香港中文大学提出,邀
请我在1998年秋到北京去,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咨询学硕
士课程。有党委书记的认同和全力支持,这个由北京师范
大学、中国教育部高师培训部合办的“心理咨询学硕士研
修班”顺利诞生了,招收了来自全国十九个省市的三十五
名学生。我的中国心越来越炽烈,我的中国梦也越来越明
晰。
1999年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还决定与中
国教育部高师培训部在2000年和2001年,联合举办中国第
一个“心理咨询学博士方向高级研修班”。该班所录取的
学员素质相当优秀,在来自国内十二个省市的二十五名学
员中,具心理学博士学位者三人、博士生导师四人、教授
六人,其余均为副教授和大学讲师。此课程是以科学实践
模式为培训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心理咨询与社会
文化的整合,以期在优化国民素质与心理咨询专业本土化
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课程虽主要在北京上课,但为
了促进学员认识“人本心理咨询”如何通过多元服务来回
应需求,及在不同社群中的应用情况,在2001年春季课前
,还特地安排了全体学员到香港中文大学出席“本土化心
理咨询与治疗研讨会”。研讨会期间,学员除有机会参观
香港各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和事业发展中心外,还到访了
十六个提供不同性质咨询服务的政府机构和民办机构,包
括:青少年咨询,老年人服务,善终服务,青少年滥用药物
,惩教服务,就业服务,防止自杀,戒毒,婚前与婚姻咨
询等。学员们都很珍惜此次香港之行,因为实地考察了香
港过去五十多年来,心理咨询人员在各领域的努力成果,
不但拓宽了视野,还深化了认识。令我欣慰的是,他们莫
不感到任重道远,承诺谨记我的嘱咐: 跟硕士班的毕业同
学携手合作,日后在中国大地上同心协力,努力不懈,注
重心理咨询这一专业的学术研究,以及其实践的深化与优
化,使个人、社会、国家能因此迈向健康与丰盛之路。
那些年间,我虽长驻北京,但基于香港中文大学对雇
员的要求,仍要每半年回到香港。虽席不暇暖,但内心却
有说不尽的感恩。这么多年来,我的内地之行一直都是孤
身上路,许多朋友均百思不解,不约而同地问我,到底是
什么支撑着我这小女子。毋庸思索,我莞尔一笑答道:“
是我的中国心和中国梦!”
走笔至此,想起当初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时,我强烈
感受到的那股加在教学人员身上的,令人无法逃避的沉重
压力。我在短时间内,就要做出一个影响自己学术前途的
决定:学术研究的发表和文献写作应该用中文,还是英文
?入职两个月后,我决定除非出席的是国际学术研讨会,
我的著作与学术论文一律用中文发表,因为我的服务对象
是中国人,我的主要读者群也是中国人。在行内人看来,
这一做法无疑是铤而走险,甚至连职位也难保,十分不智
。然而,想不到我竟一而再地顺利通过校方的严格考绩要
求──我的其中两部作品,更备受学者重视,被评为“最
具本土色彩的心理咨询论述”,除了有很高的销量外,也
常在学术论文中被广泛引述。在惊涛骇浪的大学教学生涯
中,我不断感恩,知道所走的路虽然孤单,却走对了。
本准备在2003年跟香港中文大学商讨放弃教席,全职
到内地教学,结束周旋于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奔波劳累生涯
。奈何在2001年,我已身心俱败,中西群医均束手无策,
说是五痨七伤所致,无法短期根治。在家人与友人力劝下
,我不得不向自己的臭皮囊低头,暂时放下在内地的服务
,留港安静休养、反思、等候……
我会用以下一个真实个案来结束这篇序言。1957年俄
罗斯(当时的苏联)在太空科学上的一次超前,给美国政府
带来了极大震撼。美国在审视该次竞争失败的因由时,教
育成为了检讨的一个重点。回应检讨的结果,美国政府遂
在第二年推出了“国防教育计划”(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此计划适切地为当时学者专家正致力的
心理咨询事业注入了强心针,带来了一次大跃进,且成为
美国教育史上学校心理咨询的界石。无怪乎许多国家一直
致力从事教育和心理咨询,因为事实告诉我们:心理咨询
不但能有效地回应国民的个人需要,且能回应国家的需要
。“心理咨询乃教育生命力所在,并国家富强之关键”,
信然。
阔别祖国内地,几近二十年了,但我的中国心依然炽
热,我的中国梦仍一直萦绕脑际……
林孟平
2019年4月10日 香港
导语
《心灵的万千气象(精)/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的心灵”系列的第二本,书中记录了毕淑敏作为心理医生接诊期间接触的各种真实案例,按照心理咨询不可透露来访者信息的原则,作者将来访者的故事改头换面后,用温煦而理性的笔触编织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处方。
精彩页
我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方向的课程。又和几位同学一起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前后运行了几年时光。
因为前来咨询的人太多,我时常感到一种分身乏术的苦恼。有的人从春等到秋,还没有轮到他就诊。有一位女子对负责预约的工作人员说:我和我爱人已经决定离婚了,我们都不甘心,最后约定,一定要到毕淑敏心理咨询中心请她看一看,看看我们的婚姻还有没有救。如果她也没办法了,我们就死心塌地地分手吧。如果她还能挽救我们的婚姻,我们会一起做最后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等了几个月了,从叶子发芽到叶子落下,请问:我们还要等多久?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你们的登记顺序能够保证足够的公平吗?会不会有人加塞儿?……
当工作人员把这样的话转述给我的时候,我表面镇静,其实双肩绷紧,背部发烫,从身体到心理,感到了难以言表的压力。
我决定暂且从临床心理医生的岗位上退下,专心致志地写作。写一些有关心理学普及方面的小册子,希望能在这种分享中,和更多的人交流心得。比如那对就要离婚的年轻人,既然他们在分手之前,还愿意拿出长久的时间,来等待一个外人对他们的婚姻再做挽救的工作,我相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这份姻缘都还葆有最后的珍惜。他们可能也很茫然,不知道是如何走到了分手的这~步,缺乏自我疗治的能量。假如我的小册子,在他们的婚姻彻底崩塌之前,未雨绸缪地提示一点点注意事项和方法,是不是也是一种支援?
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坐在一张米黄色的沙发上倾听人们的故事,夜深人静书写记录的余暇,抚摸着沙发粗糙的皮面和光滑的腿,犹如触摸一个神圣的魂魄。倘若沙发有知,在浸泡过如此多的人间麻辣酸苦之后,每一寸皮革都已通灵。如果沙发此刻张口说话,为我指点迷津,我一点儿都不讶然。众多人间女子丰沛的感情和妖娆的智慧,已将一件普通的家具,滋养入了仙班。
有一伙记者曾经问我:在推开过如此多女人的心扉之后,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我已变得太老太老。
记者说:那您到底有多么老呢?老到什么程度了呢?
我估摸了一下说:大致有三千岁了吧。
看到记者脸上露出的惊骇之色,我知道这个数字吓住了他们。想想看,一个活过了三千春秋的老妇人,该是怎样的鹤发鸡皮形同鬼魅啊!
为了安抚记者的恐惧,我赶紧说:你如果觉得三千年太可怕了,就改成五百年吧。
我觉得自己慷慨大方,一下子就删削掉了六分之五的沧桑年华,记者们总该魂魄归位安之若素了吧?
那天采访的不止一家媒体,经由不同的手书写发表出来,有的说毕淑敏自称已经三千岁高龄了,也有的说毕淑敏说自己五百岁了。数字差距这样大,很多人以为我已语无伦次。
一个个的女人把她们生命中的喜怒哀乐慷慨地赠予我,齐心协力地拓展了我生命的广博和深度,在这个意义上,我必须深切地感谢她们。
三千岁也好,五百岁也罢,都是一种夸张,约略等于“白发三千丈”“雪花大如席”,玩笑话。
终于,决定选择一种安全的方式,说出曾经的秘密。
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的万千气象(精)/我们的心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毕淑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82738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6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8
CIP核字 201823760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