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泽明的罗生门(精)
内容
目录
序 黑泽明,幽暗中的光(张艺谋)
相关说明
1 序曲
2 大门
3 原初场景
4 开场(狗的故事)
5 自白
6 辩士
7 迷宫
8 证人,沉默
9 黑泽兄弟的故事
10 另一个芥川龙之介
11 慢动作
12 审判
13 安魂曲/重生
大事年表
黑泽明作品年表
延展阅读
致谢
精彩页
1951年9月的一天,黑泽明从狛江市的家中出门去多摩川钓鱼,这条河自东京西部蜿蜒而过。黑泽明此时并无他事可做。他近来拍摄的两部电影,一部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另一部实验性的时代剧《罗生门》,皆遭到了褒贬不一甚至怀有恶意的反应。黑泽明已经饱受片厂的冷遇、工会的抗议和电影界的不满。他开始产生怀疑。毫无疑问,他擅长剧作和剪辑,但作为导演,他的强硬个性往往让他固执己见或是做出惊人之举而令制片人无法掌控。
黑泽明的电影之路开始于“二战”时期,同时他也写一些影评。他曾在当时写道,好莱坞倾向于机智乐观,相反“我们更青睐沉郁的悲剧之美”,而“我正希望竭尽所能,创作出最美的日本电影来”。政府审查机关对此很是受用,某种程度上,这恰为战争中的文化战场构筑起了一道所谓“日本之物”(things Japanese)的防线。1944年,黑泽明不背其言,完成了一部名为《最美》(Ichiban Utsukushiku)的影片。不能说其中完全没有黑泽明的风格,但这是一部政治宣传片,同时也是黑泽明电影生涯里唯一一部完全致力于描绘女性的作品。一群来自日本各地的工厂女工,辛劳地制造着用于目标瞄准器和空投炸弹的精密光学器材。黑泽明特以她们中间富有活力的领班为主角,每当姐妹们在生产线上为家庭落泪,或是被工作压垮时,她总能振作大家的士气。这个角色是由年轻而相对不太出名的女演员矢口阳子饰演的。一年后,在战争走向地狱般的结局时,她和黑泽明结婚了。他们的婚礼日因为又一轮东京大轰炸而被人们记住,这轮轰炸袭击的飞弹令明治神宫火光四起,那里正
当黑泽明从多摩川无功而返——只有空空的鱼篓和折断的钓竿——矢口阳子正在家门口等候着。她有消息要告诉他。一封刚拍来的电报上写着,《罗生门》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这构成了黑泽明电影生涯无可比拟的转折点,亦将改变世界文化的地形。《罗生门》扫除了日本身为战败国的耻辱感,至于电影为何能够获奖,除了认为是西方人对武士和艺伎的猎奇之外,当时的日本电影界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得上来。《罗生门》在威尼斯夺得如此重量级的奖项,也为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和其他日本导演登上国际舞台开辟了道路。《罗生门》带来的这一直接影响显得意义深远,黑泽明开始被视为这一进程中的旗手。而在日后,他更将跻身二十世纪电影大师和艺术家的行列。
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并制作了三十余部影片,黑泽明对自己的电影方法和创作意图有着很多心得——如何解释自己在做的事,为何会成为一名电影人。尽管这些心得不成体系也不够理论化。他与批评家交恶,在他看来,批评家们的繁复阐释不过是牵强附会,又或是搬弄理论而已,很多时候他们只见皮毛(“荒谬的是,有些评论者会说那些土匪抢劫村庄是象征着美国……”)。1980年代初,他的自传出版,这是一份细节清晰、感人至深又引人入胜的传记,主要的笔墨都集中于他的童年时光。在写到1950年他四十岁时,黑泽明干脆搁笔,并以对《罗生门》拍摄经历的反思作结。不同于那些憧憬未来的结尾,这本回忆录在最后用更为深郁的笔调写下了这样的话:“然而,我似乎无法穿过《罗生门》之门,再向前进了……”
自他1998年去世,黑泽明和他的作品在日本海内外均催生出了不计其数的分析、鉴赏以及再解读式的评论文章。广泛的事实也已证明,对其作品的再版和重制,早在1960年代初就已开始,现在更扩展到了动漫与其他当代媒体领域。通过修复胶片色泽上的瑕疵,皮克斯公司使得“七武士”重获新生。新近的一款电子游戏《东京1923》(Tokyo 1923),则是源于黑泽明对关东大地震的回忆,他生长的城市曾被那场地震夷为平地。
《罗生门》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无论在这世上什么地方,只要人们质疑事实的存在,或者假定其实没有所谓的真相,有的不过是我们每个人对于相对真实的认知,“罗生门效应”(Rashomon effect)便显现了出来。没有哪部电影或者小说像《罗生门》一样如此频繁地被提及,当人们为了探究某一事件而陷入困境,即便是那些在艺术性方面同样严肃且复杂的作品,也无法如《罗生门》这般为我们提供解释力,这种情形对于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都是如此,我们也总会在城市街道、会议室、审判庭、兄弟会、监狱,又或是被黑客攻击的网络世界中与之相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许会过时,但“罗生门”一词产生出的回响却将一直延续。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泽明”将继续与我们相伴。尽管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者们纷纷搭乘着卡通气球飘向了数字世界,黑泽明的名字却早已被写进了更为永恒的时空。
但并不是何时何地都能出现黑泽明这样的人物。他的意义也不光是建立在世界性的声誉之上。1920年代末,他以普罗画家的身份出道,与同时期的众多青年艺术家一样,他期盼着一个新的世界。随着日本社会被军国主义势力接管,逐步走向帝国主义殖民扩张,黑泽明转行到了电影制片厂,开始了他的电影学徒生涯。他的电影创作历程贯穿了日本现代历史上最
导语
《黑泽明的罗生门》是散文随笔,是安德利尔对黑泽明的电影世界的一次充满冒险和诗意的发现。作家将黑泽明的电影放置于20世纪上半叶喧嚣动荡的日本史的框架下,从黑泽明与其家庭、东京这座城市以及日本普罗艺术运动的渊源,梳理了导演的创作生涯,以及其在黑白电影中缔造的鲜明的美学风格背后深刻的历史韵味。
序言
黑泽明,幽暗中的光
张艺谋
大约1979年左右,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北京电
影学院小礼堂,第一次看到《罗生门》。丛林中,人物微
微屈膝地“矮身跑”,光线斑驳、闪烁……时隔近四十年
,场景历历在目。我很喜欢这种影像和风格,喜欢凝重的
色调,还有模糊而隐晦的不确定性。我记住了这部经典电
影以及导演黑泽明。
黑泽明,这个名字在中文里,幽暗又有光泽,包含着
奇异的矛盾与果断。对我来说,它容易入脑,是一个具有
画面感和节奏感的名字,本身就像电影般从暗里射出一束
光。我不知道这是自己的特点,还是导演的职业习惯使然
,我总是以画面的方式来构成记忆。我的判断常常非理性
,有时仅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直感。比如小津安二郎与黑泽
明,假设把两个名字排在一起,我会对应联想起日本文化
中的“菊与刀”,完全是感性的,也没有什么道理。我陆
续看过黑泽明的其他作品,它们非常风格化,具有仪式感
和令人费解的多义性,总是难以言说,又况味丰富。我最
喜欢的,还是其中的《罗生门》和《影子武士》。
1990年,我远距离见到黑泽明本人,是他在颁奖舞台
上,我坐在下面的观众席里。黑泽明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人。当时全
场起立,响起长时间的掌声。我的回忆里他的个子没有那
么高,其实黑泽明身高有一米八几。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
记忆误差,也许因为他口气里的谦逊。黑泽明说:“我觉
得,我还没有弄懂电影;我真的认为,自己还没有抓住电
影的本质。电影是很神奇的,但想抓住本质是非常困难的
。我向你们保证,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电影。希望
一路继续走下去,我能弄清电影的本质,能配得上这个奖
……”当翻译讲给我们听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他作为一个
长者的幽默;但我自己后来的从影经历,让我每当回想这
句话,就能体会出更多的含义:“活到老、学到老”,以
及天真、谦卑、勤奋与坚持。这句话,不是玩笑式的表达
,它出自一个电影人的赤诚;与其说是个人品性上的谦虚
,不如说是对艺术创作的敬畏。
百年电影史,涌现过无数才华横溢的导演。他们基于
各自的文化、信仰、历史、经验和爱好,用影像表达着自
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如果选择一些带来重要影响的
导演,作为电影发展过程的中轴,那么黑泽明无疑不能被
忽略,他甚至持续影响着今天的创作。
Paul Anderer先生以一本专著,来探讨黑泽明的《罗
生门》,书中也多处谈及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
Paul Anderer先生的著作中,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有趣的
发现,让我读来获益。比如他对“门”的意象诠释,比如
黑泽明自传里被弯曲的记忆,比如亡兄的印记是如何在黑
泽明的电影中与我们反复相遇,等等。这些对我来说,都
是新的角度和知识。
我想,就像黑泽明所说的,电影对所有的电影人来说
,同样是一种终生的学习。它是梦。是黑暗中的光,是幻
想、慰藉和照耀。
内容推荐
《黑泽明的罗生门》是杰出的东亚史学者保罗·安德利尔对黑泽明的电影世界一次充满冒险和洞见的发现。作者追溯了黑泽明生命中标志性的记忆或创伤——被1923年大地震和两次世界大战接连毁灭的故乡东京,还有兄长的决然离世,抽丝剥茧地还原了黑泽明独特的美学自觉背后深刻的历史羁绊和个人选择。 安德利尔教授细致而严谨地诠释了黑泽明电影中“毁灭”“重生”和“英雄”的主题。荒城和亡兄,共同塑造了黑泽明电影中内在的声音,这些悲伤的元素贯穿了黑泽明的电影生涯,并引领我们走进黑泽明电影体系隐秘的精神核心。 如同他充满警醒和道德自觉的电影一样,黑泽明的一生也和普罗艺术运动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借助其充满寓言意味的黑白电影,黑泽明直面了死亡和道德堕落的阴影,揭示了帝国主义鼓吹的所谓理想的恐怖,并在其电影中开辟了一条自我重生的道路。本书既是对黑泽明电影叙事边界的重新勾画,也重新诠释了黑泽明的电影与当下世界的关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泽明的罗生门(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保罗·安德利尔
译者 译者:蔡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48073
开本 32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74
CIP核字 2019010690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7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