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说股事20年/中国证券市场20年20种系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1988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者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历练中,设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雏形了。

王波明和高西庆相识于华尔街,他们组织了一个中国旅美商学会,成员主要是攻读商科的学生,人才济济。在华尔街里耳濡目染,这些青年学者对建立证券交易市场跃跃欲试,称自己是“促进中国证券发展委员会”,热情倡议建立资本市场。

当年4月,王波明和高西庆带着《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从纽约华尔街回到了北京。正是“出国热”、“留学热”方兴未艾的时候,这两位在美国已经功成名就的青年学者选择回国一时成了新闻。

王波明和高西庆事先预料到建设中国证券市场的艰难,两人都没拿已经唾手可得的美国绿卡,自绝后路。那个夏季,两人一人一辆自行车,在各大部委和大型企业间四方游说。很快,王波明、高西庆这两位证券市场的专业人士和倡导者被起用。

1988年9月8日,“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王波明、高西庆受邀参会。会议囊括了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计委、体改委、人行、财政部、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国经济界最有实权的机构,还有数家中字号的信托投资公司。会议的发起者之一,是时任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的王岐山。

那次会议的最大成果,就是会后编写的《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中国证券业结构的整体框架就此勾勒出来。

国务院给出了开创中国证券市场的路线图: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这在后来被称为“民间推动,政府支持”。

1989年1月15日,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等9家“中字号”公司各出资50万元,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民间推动力量。这也就是后来被中国股市先行者们津津乐道的“联办”。

P5-6

后记

“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整整20年,期间有着不少动人的故事和可敬的人物值得纪念。你研究市场数据已10年了,应该在这个历史当口做个总结,从数据的角度勾勒出一幅证券市场20年波澜壮阔的画面图。”

这是2010年6月中旬的一天,《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马方业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

瞬间,我心底深处的一股激情被点燃了。因为这是我的一个梦,更是一种责任。

我进入证券市场有11个年头了,但真正研究市场是从迈入《证券日报》社的那一刻,屈指算来也有10个春秋。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我的生活中,却有着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与感动……

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数据会说话,数据很可爱。

她可以附耳告诉你,市场中哪些信息是真,哪些消息是假;她可以耐心地向你解析,市场充斥着的令人想象不到的一些怪象;她可以十分淡定地告诫你,市场中存在的诸多诱惑和艳丽背后的黑手;她可以借你一双慧眼,让自己真正看清哪些是馅饼?哪些是陷阱?

可以这样说,数据能让我们感受变迁,数据衍生的图表能解析收益玄机,从数据中衍生出来的文字可以诠释所有的反思与力量。

马方业先生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他的提议让我感觉到了责任所在。我完全有责任,把10余年的研究成果奉献出来,也算自己对证券市场的一点儿小贡献。

2010年6月底,《数说股事20年》大纲出炉。7月,正是北京的一年最热的时候,这个月北京超过35℃的高温天气达11天,《数说股事20年》正式进入写作期。由于我日常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所以晚间需要抽两三个小时赶文修文。不会忘记这一年的仲夏夜,不会忘记这既有趣又枯燥的码字生活。

其实,我本以为《数说股事20年》会很好写,毕竟自己在曾经的分析研究中积淀了不少文章和观念。但在3个多月的写作中,我才发现其实不然。中国证券市场这些年发展太快,快得令此前的积淀必须封存,快得令不少曾经的研究成果发生转变。我只能重起炉灶,重新统计数据,重新制作图表,尝试着从更新的角度去做对比,试图从较为宽广的视角去审视一些的变化。还好,我对自己烹制的一道道“新菜”比较满意,不知读者怎样评价,所以心怀忐忑。

在企业管理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数说股事20年》终于和大家见面了!高兴之余,我本人非常感谢出版社李靖主任及相关领导同志。

特别感谢马方业先生,在本书的提纲拟订、章节内容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及具体修正意见,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能不遗余力提携后生的人不多,马方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另外,北京瀚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王泽女士,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不少劳动,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本人提醒读者:本书仅是一本数说素描股市发展史的书,相关内容不能直接作为投资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赵学毅

2010年8月28日于北京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96点-6124点-2600点股指20年沉浮的3个坐标点

1990年上海起锚

1.证券市场的10年试点

2.两位留美学者热情倡议

3.1990.12.19孔雀厅响锣声

4.沪深“两兄弟”并肩行

最初那疯狂的两年

1.1991年,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的热情与狂喜

2.“8·10”那场噩梦

3.5个月暴涨388.11%,5个月巨跌74%

爱与恨的7个轮回

1.第一轮回:年轻的股市,波动的情绪

2.第二轮回:有因就有果,暴涨必暴跌

3.第三轮回:调控的无形大手

4.第四轮回:牛市炒绩优,熊市炒题材

5.第五轮回:大“熊”盘踞4年

6.第六轮回:刀尖上的舞蹈

7.第七轮回: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后

8.大熊底大牛顶3大玄机

第二篇

A股市值跃居全球第二

12亿到32.44万亿

1.A股市值20年扩张路

2.IPO:7开7合

3.扩张要看行情

4.2009-2010年:A股逆市扩张

6行业龙头争国际第一话语权

1.中国石油=美孚+微软+花旗

2.工商银行:超越花旗不商量

3.中国人寿:勇冠全球保险业市值老大

4.中国铝业:美国铝业市值的2.33倍

5.中国神华:超越皮博迪成就煤炭老大

6.万科A:19年市值增长154倍

限售股占比仅10% A股跨进全流通

感受资本力量

1.同样涨幅需要2.48倍资金

2.持股占比仅4%,尴尬的基金话语权

第三篇

创新一二三“保驾”跨越发展

产品创新“四步”走

1.1981—1992年:“小荷才露尖尖角”

2.1993—1998年:“名湖塘畔清香漫” 

3.1999—2009年:“映日荷花别样红”

4.2010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芙蓉向脸两边开”

制度创新“长征”8年

1.股改:史无前例的攻坚战

2.根除两大“顽症”

3.构建现货与期货“做空”机制

基金13年主打“产品创新”牌

1 13年的成长与创新

2.借鉴海外:产品创新“进行时”

3.“去同质化” 

第四篇

上市公司:20年5大奇迹

上市公司GDP贡献率超4成

1.20年完成“三级跳” 

2.GDP贡献率:芝麻开花节节高

3.公司业绩与GDP走势存在反差

成长,永恒的追求

1.中小板点燃高成长激情

2.股市10棵“长赢树”

3.解码高成长两大基因

现金流助增核心竞争力

1.现金流占总资产比例10年增长2.78倍

2.上市公司5大“富人区” 

分红,最实在的回报

1.第二个10年的转折

2.“铁公鸡”两大藏身之处

3.一味高分红不见得是好事

4.客观看股息率

让并购重组来得更猛烈些吧

1.两大版本:借壳与分立

2.5句“三字经” 

3.产业并购要唱主角

第五篇

基金:投资策略正在“被转变”

1.牛市:从观望到进攻

2.策略:熊市“不作为” 

3.2008-2010:不得已的波段操作

社保:最可信的“理性”投资者

1.神奇的4次“抄底”和“逃顶” 

2.2008年:社保“崴了脚”

3.攻防兼备3大秘笈

保险:嗅觉敏感力求“高收益”

1.人市比例5年提升4次

2.5次拐点总先行

3.“开疆”变“守土” 

券商:难出反向标“怪圈”

1.“红光满面”和“灰头土脸” 

2.近6年难出反向标“怪圈” 

QFII: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1.“狼”来了:最先盯紧4只股

2.QFII带来A股4大转变

3.QFII牛熊通吃背后的3点思考

第六篇

普通投资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当年的“黄万国”到2007年的“疯狂”

风雨同舟,股民与股市20年共成长

第七篇

张弛有度 20年监管只为“玫瑰”展开

15年“政策主导”,5年“政策引导”

2007年一切从“严打”开始

1.2007年的那场监管风暴

2.全流通时代的“升级战” 

记住5位可敬的人

刘鸿儒,一言九鼎力挽狂澜的人

周道炯,激发证监会“监管”职能的人

周正庆,救市论的坚定呼吁者

周小川,推着市场大步走的人

尚福林,股改提出并付诸实施的第一人

第八篇

下一个20年 时间沉淀与“玫瑰”怒放

新兴加转轨:路漫漫其修远兮

1.承接5年来的6大转折

2.新兴加转轨之路仍漫长

展望未来20年股市飘出6缕“香”

后记

序言

2010年12月19日,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它的20岁生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它对新中国第一代投资者来说,注定让人激动不已。20年前的这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

20年,足可以让娇嫩的幼苗抽枝展叶长成参天大树;20年,足可以让一只雏鸟变成翱翔苍穹的雄鹰;20年,足可以让滚烫的铁水淬炼成锋芒毕露的宝剑:20年,足可以让懵懂少年蝶变成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20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历经风雨,洗尽铅华后,更多表现的如青春少年走向成熟时的那份坚定与从容。

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20年,数据是最直接的渠道之一。在证券市场里,数据司空见惯,似乎比那些“内幕信息”、“专家评论”更能信手拈来,以致投资者可以对其熟视无睹。然而看似枯燥的数据往往暗藏着掘宝的玄机。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永远把数据分析放在首位。对于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笔者来讲,探究数据背后的秘密,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一大乐趣。

《数说股事20年》以纪实的手法对新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透视,以翔实的数据、精美的图表为基础,真实再现了中国股市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全书共分为八篇:一至三篇,对股市20年的成长、成果及动因进行了公允的评析和真实的记录;四至七篇,分别从上市公司、主力机构、普通投资者、监管层4个角度,用大量的数据图表层层揭秘,既有珠联璧合式的完美配合,也有分庭抗礼式的争夺;第八篇,为读者勾勒了股市的下一个20年,在“新兴加转轨”的漫漫长路中,期待中国股市那朵怒放的新“玫瑰”。

书中时常穿插股海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及相关故事,在娓娓动听的描述中,读者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洞悉股市的酸甜苦辣,并希望投资者在不断的反思中完成自己人生的又一个超越。

从孔雀厅里的锣声,到“8·10”事件;从股史上的最长熊市到刀尖上的舞蹈;从20年前12亿元的总市值,到目前23万亿元及6大行业龙头争夺国际话语权;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式的创新,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芙蓉向脸两边开”;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到如今的全流通时代;从上市公司简单的并购重组,到产业资本链式的并购;从五大机构心中自有一本“经”,到普通投资人的激情燃烧;从监管的“政策主导”,到当下的“政策引导”;从仅有的主板,到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及发展……

这些方方面面都在诠释和记录着中国证券市场所走过的每一步。

或许笔者没有多高的天赋,没有多么深厚的笔力,或许写出来的故事不是最精彩的,不能让所有的读者满意……但笔者一直在努力用最大的精力去绘制每张图表,花最多的心血去讲述每个故事,拿最真诚的心去描绘一张张可亲可敬的脸孔。

还是用本书封面的那句话来结束本书前言吧:数据感受变迁,图表解析玄机,文字诠释反思,蝶变完成超越。

由于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真诚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

赵学毅

2010年8月28日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八篇:一至三篇,对股市20年的成长、成果及动因进行了公允的评析和真实的记录;四至七篇,分别从上市公司、主力机构、普通投资者、监管层4个角度,用大量的数据图表层层揭秘,既有珠联璧合式的完美配合,也有分庭抗礼式的争夺;第八篇,为读者勾勒了股市的下一个20年,在“新兴加转轨”的漫漫长路中,期待中国股市那朵怒放的新“玫瑰”。

编辑推荐

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20年,数据是最直接的渠道之一。在证券市场里,数据司空见惯,似乎比那些“内幕信息”、“专家评论”更能信手拈来,以致投资者可以对其熟视无睹。然而看似枯燥的数据往往暗藏着掘宝的玄机。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永远把数据分析放在首位。对于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笔者来讲,探究数据背后的秘密,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一大乐趣。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新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透视,以翔实的数据、精美的图表为基础,真实再现了中国股市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说股事20年/中国证券市场20年20种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学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57055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5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