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文化眼光,借助历史想象,观察“中国的近代”,述说一个如何从历史转身。全书大体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偏重古代的通论、近代中国的重要转变、以千年为计量单位的历时性大事件评述、一组重要著作的书评以及近代的学术和教育。本书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展现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及其不得不如是的脉络渊源。 作者简介 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作有《道大无外》《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等二十余种,在《读书》《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万象》《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文化与学术评论百余篇,为《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撰写小评论百余篇。 目录 自序 引言:的历史转身 前言:从文化看复兴与崛起 文化渊源 守先待后 与时偕行的中国农耕文化 夷夏之辨和文野区分 巴蜀文化的一些特色 动荡时代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 革命加转化的过渡时代 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与中西 走向世界的新中国 艰难转身 废科举和晚清新政 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 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 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 转折时代的历史叙述 叩其两端:浅议抗战史研究 近代中国研究的可能转变 回顾与反省 史学远航的路线图 清代思想、学术与心态中的权力作用 构建兼容并包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 近代文化史的启示 能见其大的世纪通论 辛亥革命的“历史书写” 彷徨的道与教 道出于二之后:从中学到国学再到四部之学 学无常师 大学的精神与定位 且惭且下笔:从史学想象世界 导语 近代的中国,转身还在继续,却首先是从历史走来。要了解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形塑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就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的近代”。作为曾经最为庞大的封建文明古国,中国走过了艰难的近代,每一细枝末节的变化,都从神经末梢传至脊髓,影响全身。本书旨在梳理中国在近代化的过程汇总,一些基本层面的转型情况,其中遇到的阻碍、获得的推力、展现的特异性、变动的历史脉络与可期望的未来,都是作者所关注的。这是作者自己的一本读史心得,他主张从历史中认识中国,进而反思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也从历史中认识自己,进而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志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7504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8 |
CIP核字 | 2019094531 |
中图分类号 | K25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5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