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认知的重建(从内在强大到外在精进)
内容
作者简介

吴姵莹,心理咨询师、爱心理创办人、知名媒体心理专栏作家、电视节目心理专家。她曾经在医院、法院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期望提升更多人对自身意识的觉察,优化自己的认知,为自己创造更幸福的人生。

目录
自序
Lesson 1/安全感的重建
安全感是练习得来的/005
寂寞不安的来源/012
爱情最易展现情绪模式/019
“内在大人”与“内在小孩”的对话/027

Lesson 2/重新认识“内在小孩”
温柔且勇敢地敞开自己/039
情绪甩不掉,只会被压抑/045
没做到不是自己不够好/051
找回深藏的勇敢/058

Lesson 3/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让你身心超支的“认同上瘾症”/069
未看见的伤痛只会创造更多伤痛/075
父母也如小孩受过伤/082
四步走上回家的路/088

Lesson 4/阻碍认知升级的根源
“被疼爱”与“被理解”的进度/099
让伤痛成为养料/109
解读重要事件/125
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144

Lesson 5/解放“内在大人”
学会与内在大人相处/161
安抚“内在小孩”/179
打造新的“内在大人”/194
让新的认知带给你轻盈且崭新的人生/201
精彩页

安全感是练习得来的
   

一直以来,很多人深受安全感困扰,为自己没有安全感这件事感到自责,而安全感往往是借由与亲近的人相处,一次又一次的经验累积而来的一种对人和世界的相信。
   

其实,我们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世界就不再安全了。我们在母亲的子宫里既温暖又安全,但子宫之外的世界却充满了各种可能的危险。因此,婴儿表现出的姿态相当可爱,让照顾者愿意花时间陪伴、抚育。
   

婴儿大部分的安全感来自他主要的照顾者,所以当他感受到照顾者离开身边时,便会哭闹。
   

不过,有些个别差异,有的小孩一定要特定的照顾者才能被安抚,而有的小孩则是有其他人出现,就能稍微安定下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孩独特的气质会影响照顾者对待他的方式。总是需要特定照顾者安抚、陪伴的小孩,其照顾者就需要特别有耐心。
   从幼年时期被照顾的质量上可以看出我们小时候是否觉得安全。当小孩哭泣时,往往是在说“我不舒服了”,若照顾的人可以给予孩子需求上的满足和安抚,长期下来,小孩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也相信只要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外界就会给予回应。因为,安全感的回路在内心里已经建构出来了。
   

反之,当小孩哭泣时,照顾者如果采取忽视或放任的做法,让小孩哭得声嘶力竭至自然停止,小孩便会感到这个世界并不安全,也没有人爱自己、照顾自己;而小孩要是遇到照顾者对自己的反应不耐烦或指责时,则会感觉自己是经常带给他人麻烦的人,在关系相处上感到焦虑不安。
   

小时候,我们自然而然会得到大人的照顾。随着慢慢长大,照顾减少了,我们被要求学着独立。在我们失去与他人紧密联结时,不安全感就会被放大。
   

曾经有位母亲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来找我,她告诉我小孩这一年来容易感到害怕,就连睡觉都一定要有人陪。母亲为此很担忧小孩的状态,让小孩不断接受心理辅导,状况不至于恶化,但小孩似乎还是无法独自一人睡觉。
   

这一年下来,孩子在独立与依赖的挣扎中,已经影响到夫妻生活,而且妹妹也跟着要求像姐姐一样和父母一起睡。
   

母亲因为对小孩的害怕感到焦虑,尽可能花时间陪伴小孩。不管母亲如何努力陪伴,小孩都会有面对独处的时候。当父母过度保护和担忧小孩时,就会让小孩失去照顾和支持自己的学习机会。小孩会相信,自己处于脆弱无助的状态,便更加依赖父母。
   

小孩很容易内化父母的声音和教养,因此,安全感的建立如果通过父母的教养来传达,会更快速且有效。父母可以告诉小孩自己在时间上的有限性,并教会小孩独处,这样可以让小孩强化内心的安全感,也可以提升小孩对周遭人事物的理解能力。
   

之后,这位母亲除了学会安抚小孩,还鼓励小孩练习独立,并给予自身安全感。她告诉小孩:“无论是看书还是出去玩,母亲有时间都会尽量陪着你。但母亲有时候还是要上班,不会一直在你身边。当母亲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孤单、很害怕。那我们一起想想看,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做?找一本书陪你?用画画的方式画出你的心情?还是,跟你床边的小熊对话,跟它说你的心情呢?”
   

在讨论后不久,小孩便在心中想着母亲的话语。自己一个人时,学着去运用母亲所教导的方式,也懂得如何陪伴与安抚自己。渐渐地,小孩害怕的情况改善许多,也降低了与父母共眠的频率。(P5-8)

导语

让我们受困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我们内在的认知方式!
   

觉得愤怒是让人羞愧的,习惯通过转移注意力逃避情绪,把过失全部归结为是自己的原因;把自我认同建立在他人身上……这些固化认知在早年形成,影响我们的生活,致使我们变得脆弱、胆怯、情绪化。
   

重塑认知,从根本上找出错误认知的来源,从思想和行为双管齐下!
   

吴姵莹结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四个步骤梳理重建:①对过往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找到认知缺陷;②与自己理性对话,锁定影响你的心理机制;③分析实践,从思想和行为上双管齐下,修正认知模式;④重塑认知,认识自己与他人,让新的认知成为你先人一步的竞争力。
   

多方面重塑你的认知,实现认知优化与升级,停止精力内耗!

序言

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孤单,在这世上却要学着合群,也
要学会独立。我们自出生的那一刻与母体分离后就需要感
到身心上的安全,也需要父母照顾得够好,让我们存活下
来。但身体与物质层面的保障,也不一定可以给予我们心
灵上的安宁。我们越是成长越发现,以为长大后可以做很
多事情会有安全感,以为有钱后会有安全感,以为找到另
一半会有安全感,总以为“拥有”什么就会满足,却发现
“拥有”之后,我们可能开始害怕失去;或者拥有一段时
间后,欲望的标准提高,而渴望拥有更多,落入了心灵匮
乏与不安的状态。
   

当我们没有伴侣时会说:“如果我现在有另一半就好
了。”
   

当有了另一半时我们会说:“如果另一半能再努力一
点儿赚钱就好了。”
   

当另一半开始努力赚钱时我们会说:“如果他再多花
点儿时间陪我就好了。”
   

当另一半开始陪着自己时会说:“如果他更温柔体贴
一点儿就好了。”
   

在一阵阵的不安中,我们渴望他人给我们十足的安全
感,无论是经济上的安稳还是情感上的支持,渴望他们能
够符合我们的预期。而当对方真正达到预期后,心里还是
有说不出的空洞,仿佛觉得“如果对方足够爱我,就应该
主动看见我的需求”,或者“他真的爱我、在乎我吗?如
果是的话,他应该对我……”。
   

可我们要的那种无微不至、完美无瑕的关系会不会根
本不存在?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我们很难找到完
美的人陪伴我们,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左右。
我们总是将这种“陪伴”与“让我安心”的需求向外投放
,不断寻找一个适当的人,却因为他人的“不够好”,我
们内在感觉受伤、失落,甚至愤怒,开始对他人失望,对
世界失望,甚而对自己失望。我们不由得相信,也许自己
就是那个不值得被爱、被珍惜的人,否则怎么会一个人都
找不到。
   

其实,我们都没有被教会,自己才是一直陪着自己的
那个人,可是这个概念抽象亦为非实体的存在,让人感觉
荒谬又困惑。而多数原因是我们没有机会好好感受自己,
当感到慌乱时就赶紧用手机找人聊天;也没有机会好好安
抚自己,因为我们期待别人安抚,不知道自己可以安抚自
己,认为自己只有一个人,要怎么安抚自己?
   

这本《认知的重建:从内在强大到外在精进》最重要
的在于对安全感的探索与巩固。当我们跟自己在一起都感
觉安心自在时,自然可以创造融洽的关系,散发平和的氛
围,也让更多人靠近你。
   

生活不会一路平稳,有时即便是我们生活经历改变,
也会考验我们的安全感以及自身的情绪稳定度。我们只有
有办法对自己的情绪和安全感抽丝剥茧,能对自己的不安
给予理解、支持和陪伴,成为自己稳定的后盾,才能成为
自己永恒的支持者。
   即使到今天,我还是不停地与自我对话。对话不仅帮
助我觉察自己,帮助我停下来审视自己,更让我懂得适时
地安抚和照顾自己。这一路对心理知识的学习与体悟加上
对学员个案的经验,交织出我对安全感更多、更深刻的理
解。我也看见拥有安全感的人在独处时感到安适,人际互
动时也感觉自在。因为对自己的理解和肯定,他们在追寻
人生目标上也更坚定且更有勇气。
   

最后,感谢非常多的人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给我的
帮助,感谢一直以来参与课程和讲座的学员,也很感谢我
的这些个案带给我的灵感和成长,激发我不断学习和反思
,如何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帮助他们,以及如何通过故事让
更多的人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有机会被疗愈与获得成长
。同时,很感谢工作室的伙伴林俐,在忙碌的阶段帮助我
处理很多业务;感谢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用心,
编辑智妮、营销编辑凯钧,还有总编辑若兰,让我们共同
完成这部作品,谢谢你们!

内容推荐

在以往我们认知不足、无法全面看待事情时,遭受了诸多不合理的评价与期待,我们承认了那些不合理,内化为严苛的“内在大人”对待无助的“内在小孩”的方式,形成固化认知,那些固化认知让我们精神内耗,致使我们变得脆弱,胆怯,情绪化。
   

吴姵莹在《认知的重建:从内在强大到外在精进》中带我们回顾过往,对重要事情进行解读,与自我进行对话,看见旧有否定与批判等负面自我认知的内在模式,打破固化认知,修正认知偏差,建立全新的认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认知的重建(从内在强大到外在精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姵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34443
开本 32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74
CIP核字 2019150690
中图分类号 B842.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