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傅雷家书新编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傅雷写给孩子傅聪的书信摘编,时间跨度为1954年到1966年,话题没有局限于生活琐事,还涉及到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
这些书信,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不脱离日常,既充满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也细数了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看似平淡的家常话,如山间的一缕清风,令人回味。
本次为重新编选之新版,以傅聪的生活为主线,全面展现了傅聪的成长历程和心理变化。较之以往,本版更完整,且脉络清晰、不枯燥,更流畅易读。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作约五百万言,翻译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译作有《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著作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目录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序言
傅聪的成长
本刊编者要我谈谈傅聪的成长,认为他的学习经过可
能对一般青年有所启发。当然,我的教育方法是有缺点的
;今日的傅聪,从整个发展来看也跟完美二字差得很远。
但优点也好,缺点也好,都可供人借镜。现在先谈谈我对
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
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
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
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
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
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
为原则。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
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
,我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辙,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
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剧的,不
能只注意雕塑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
基础。
以上几项原则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
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
机上放送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
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
是打瞌睡。我看了心里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
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一辈子受用不尽。”我是存了这种
心,才在他七岁半,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让他开始学钢
琴的。
过了一年多,由于孩子学习进度快速,不能不减轻他
的负担,我便把他从小学撤回。这并非说我那时已决定他
专学音乐,只是认为小学的课程和钢琴学习可能在家里结
合得更好。傅聪到十四岁为止,花在文史和别的学科上的
时间,比花在琴上的为多。英文、数学的代数、几何等等
,另外请了老师。本国语文的教学主要由我自己掌握;从
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
、《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等上选材料,以
富有伦理观念与哲学气息、兼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史
实为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的散文为辅。用意是要把语
文知识、道德观念和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
我还记得着重向他指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的专制政府的荒谬,也强调“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
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一类的
民主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
种有关操守的教训,以及“吾日三省吾身”“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等等的生活作风。教
学方法是从来不直接讲解,是叫孩子事前准备,自己先讲
;不了解的文义,只用旁敲侧击的言语指引他,让他自己
找出正确的答案来;误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而是向他
发许多问题,使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目的是培养孩子的
思考能力与基本逻辑。不过这方法也是有条件的,在悟性
较差、智力发达较迟的孩子身上就行不通。
九岁半,傅聪跟了前上海交响乐队的创办人兼指挥、
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先生,他是十九世纪大钢琴家李斯特
的再传弟子。傅聪在国内所受的唯一严格的钢琴训练,就
是在梅百器先生门下的三年。
一九四六年八月,梅百器故世。傅聪换了几个教师,
没有遇到合适的;教师们也觉得他是个问题儿童。同时也
很不用功,而喜爱音乐的热情并未削减。从他开始学琴起
,每次因为他练琴不努力而我锁上琴,叫他不必再学的时
候,每次他都对着琴哭得很伤心。一九四八年,他正课不
交卷,私下却乱弹高深的作品,以致杨嘉仁先生也觉得无
法教下去了;我便要他改受正规教育,让他以同等学力考
入高中(大同)附中。我一向有个成见,认为一个不上不
下的空头艺术家最要不得,还不如安分守己学一门实科,
对社会多少还能有贡献。不久我们全家去昆明,孩子进了
昆明的粤秀中学。一九五〇年秋,他又自作主张,以同等
学力考入云南大学外文系一年级。这期间,他的钢琴学习
完全停顿,只偶尔为当地的合唱队担任伴奏。
可是他学音乐的念头并没放弃,昆明的青年朋友们也
觉得他长此蹉跎太可惜,劝他回家。一九五一年初夏他便
离开云大,只身回上海(我们是四九年先回的),跟苏联
籍的女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了一年。那时(傅聪十七岁
)我才肯定傅聪可以专攻音乐;因为他能刻苦用功,在琴
上每天工作七八小时,就是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稍
休;而他对音乐的理解也显出有独到之处。除了琴,那个
时期他还跟老师念英国文学,自己阅读不少政治理论的书
籍。五二年夏,勃隆斯丹夫人去了加拿大。从此到五四年
八月,傅聪又没有钢琴老师了。
……
这位意大利教授的评语,无意中解答了大家心中的一
个谜。因为傅聪在肖邦比赛前后,在国外引起了一个普遍
的问题:一个中国青年怎么能理解西洋音乐如此深切,尤
其是在音乐家中风格极难掌握的肖邦?我和意大利教授一
样,认为傅聪这方面的成就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
的认识与体会。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
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别的民族的优秀传统
,渗透他们的灵魂。五六年三月间,南斯拉夫的报纸《政
治》以“钢琴诗人”为题,评论傅聪在南国京城演奏莫扎
特和肖邦两支钢琴协奏曲时,也说:“很久以来,我们没
有听到变化这样多的触键,使钢琴能显出最微妙的层次的
音质。在傅聪的思想与实践中间,在他对于音乐的深刻的
理解中间,有一股灵感,达到了纯粹的诗的境界。傅聪的
演奏艺术,是从中国艺术传统的高度明确性脱胎出来的。
他在琴上表达的诗意,不就是中国古诗的特殊面目之一吗
?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册页上的画吗
?”的确,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到戏剧,
都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
;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
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但是正如我在傅聪十七岁以前不敢肯定他能专攻音乐
一样,现在我也不敢说他将来究竟有多大发展。一个艺术
家的路程能走得多远,除了苦修苦练以外,还得看他的天
赋。这潜在力的多、少、大、小,谁也无法预言,只有在
他不断发掘的过程中慢慢地看出来。傅聪的艺术生涯才不
过开端,他知道自己在无穷无尽的艺术天地中只跨了第一
步,很小的第一步;不但目前他对他的演奏难得有满意的
时候,将来也远远不会对自己完全满意,这是他亲口说的

我在本文开始已经说过,我的教育不是没有缺点的,
尤其所用的方式过于严厉、过于偏激。因为我强调工作纪
律与生活纪律,傅聪的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远不如一般
青少年的轻松快乐、无忧无虑。虽然如此,傅聪目前的生
活方式仍不免散漫。他的这点缺陷,当然还有不少别的,
都证明我的教育并没有完全成功。可是有一个基本原则,
我始终觉得并不错误,就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
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或许这个
原则对旁的学科的青年也能适用。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导语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写给孩子傅聪的书信摘编,饱含着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传递着对真理、对道德执着追求的精神。这些书信娓娓道来,折射出作者智慧的光芒这是一个父亲给孩子的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精彩页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
聪: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但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好睡,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蒙咙阖眼,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今儿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哕里哕唆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作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地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日
亲爱的孩子:等了多久,终于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们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谅你写信写得迟。只担心一件事,怕你吃东西不正常、不努力,营养不够。希望你为了我们,“努力加餐饭”!我指的特别是肉类,不一定要多吃米饭。
刚才打电话去问中国旅行社,说琴已经装出,在路上了。你可请张宁和代向北京中国旅行社嘱咐一番,琴到时搬运要特别小心。北京坏了琴,没人修;这是一件大事,不用怕麻烦人家。张宁和人如此热心,一定愿意为你照顾这些的。运到团里时,外面包的篾,千万不要自己拆,很容易刺坏手(而你的手,不用说该特别保护!),粗绳子也容易伤手。你一定要托工友们代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傅雷家书新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58915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50
CIP核字 201906289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