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大邦之风(李山讲诗经) |
内容 | 内容推荐 《诗经》作为经典,产生于“人文化成”时期,建构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品格。本书以专题形式串讲、细讲《诗经》,站在古老文明何以生发的高度,再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华夏礼乐文明的泱泱大美。关注普通人的心灵与命运,细致描摹女性婚恋心理,深具现实精神与人道精神。全书彩印,随文配有42幅今人手绘彩图,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令阅读之旅赏心悦目。 作者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启功、聂石樵、夏传才等学界耆宿,致力于((诗经》研究三十余年,系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著有《讲给大家的诗经》((诗经析读》《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对话(诗经)》《诗经的文化精神》等。2006年被评选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2007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评师网“最佳教授”和“全国魅力教授”称号。曾受邀录制央视《文明之旅》((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 目录 前言 风诗的现实精神与人道精神 第一讲 《诗经》离我们远吗 《诗经》:文化的家底 “风”的辽阔地域 风:是风教,是讽谏,是地方乐调,也是天意 雅:夏声,王朝政治之歌 颂:庙堂祭祖的乐章 风、雅、颂整体关联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经》的时代 第二讲 琴瑟和谐 春光中的好配偶 最像爱情的句子 琴瑟与钟鼓的使用场合 对《关雎》的三种误解 《关雎》不是爱情诗 《关雎》居首:婚姻是人伦之始 …… 第三讲 桃花盛开的时候 第四讲 美丽的新娘 第五讲 家有贤妻 第六讲 最苦是离别 第七讲 水畔的欢歌 第八讲 情与礼的纠结 第九讲 性爱的决堤 第十讲 面对生活的废墟 第十一讲 蚕娘的觉悟 第十二讲 巾帼胜须眉 第十三讲 被误解的诗 第十四讲 在水一方 第十五讲 七月流火 第十六讲 农桑生活大韵律 第十七讲 征夫的哀怨 第十八讲 思深忧远过年歌 第十九讲 生活的万花筒 第二十讲 风诗的神韵 导语 本书以《诗经》中160篇国风作品为底本,广泛涉及婚姻、家庭、恋爱、农耕、狩猎、战争、劳役等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似多棱镜,如万花筒。李山教授运用周代重视婚姻关系等古代文史知识,结合《诗经》具体篇章,以最浅白的语言、最有趣的角度娓娓道来这部比《论语》更原生的国学经典,使普通读者不再对《诗经》中流传千古的动人篇章望而却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邦之风(李山讲诗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3966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54 |
CIP核字 | 2019144256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