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梅特涅(帝国与世界上下)
内容
内容推荐
在历史叙事中,梅特涅一直以反动的化身及与一切自由、民族力量反其道而行之的敌人形象出现。而在这部精彩纷呈的传记作品中,历史学家沃尔弗拉姆·希曼对这位影响欧洲四十余年之久的国务活动家赋予了全新的形象。希曼教授在新的史料来源的基础上,第一次精准而又形象地阐述了梅特涅在19世纪上半叶的诸多关键时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有哪些动机在长时期地驱使着他……在那个时代,梅特涅的思想是较为现代的,他对社会历史的诊断洞若观火且极富预见性,而他的影响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所有这些论断迥然不同于到目前为止人们加罪于他的指责。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出身:家族渊源与门第升迁
第二章 他这一代:旧秩序与启蒙运动,1773~1792
第三章 双重危机:帝国与革命,1789~1801
第四章 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公使经历,1801~1806
第五章 世界大战:布局与升级,1806~1812
第六章 世界大战:转折与危机,1813
第七章 世界大战:灾难与解救,1814
第八章 行将结束和重新开始之间的欧洲:维也纳会议,1814~1815
第九章 理解女人的人和长子继承人
第十章 构建与新开端:改革与变动,1815~1818
第十一章 防御性安全政策:“维也纳体系”地平线上的危机防范,1815~1829
第十二章 经济学家:从帝国伯爵到早期资本家的社会族长
第十三章 赤贫中各国人民的春天:三月革命之前,1830~1847
第十四章 统治的组织工作:权力中心—网络—利益—阴谋
第十五章 革命—出逃—流亡,1848~1851
第十六章 “在观测台上”:暮年在维也纳,1851~1859
结语 梅特涅:出自前现代的后现代人
附录
后记与致谢
注释
缩略语
档案来源(未出版)
档案来源(已出版)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及版权说明
人名索引
序言
1 一个男人——七个时代
在本长篇传记出版之前六年,我已经在一本小册子里
简要描述了我对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的印象。各位读者的要求迫使我作出一个说
明,我不能用同样的笔法,而是要以较长的篇幅,对这位
重要的国务活动家的生平进行描述和再现。之前出版的小
册子让读者先获知了结果,先了解了本应在阅读完这位伟
人的人生经历后,方能熟悉的人品和性格。而此书较长的
篇幅使我放开手脚,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着手讲述。它赋
予了我另外一种角色——形象地说,像是一位有经验的领
路人和导游,带着渴望求知的男读者们和充满好奇心的女
读者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游。我们将一同回到对于
今人来说已经十分陌生的时代和历史的画卷中,去讲述他
那融合了诸多历史时代的生平——鲜有哪位国务活动家有
这样的经历——与他用一生所经历的时代,其中有五十年
是在共同塑造它们,而后我们会对其进行回顾性的评说。
如果不算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梅特涅家族的历史足迹
,那么要叙述的总共有七个历史场面。这七段历史总是被
认作改朝换代的标志,并由同时代人从旧秩序(旧制度)
向新型的19世纪前进开路的六次历史变革所分开。在这里
要策划的,像是一本导游指南,会事先向那些愿意一起参
与这段历史进程的读者们,预示他们所期待的结果。历史
经验只有强烈并持续地印在同代人的集体记忆中,才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让他们终生不能舍弃,并一再出现在他们
的谈话、回忆和讲解中。同时,我想就每一段划时代的历
史经验作些说明,即可以从哪些极端对立的视角来感知这
些历史经验。
一 梅特涅七个历史时代中的第一个,即从孩提时期
到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青少年时代(1773~1788)。这一时
期中,敏感的观察家既感到了旧秩序的、社会的穷奢极欲
与没落气氛,又感到了令知识分子神往的、弥漫在贵族和
平民阶级中的启蒙运动精神。1766~1777年造就了日后欧
洲世界在精神、政治和军事领域的一代领军人物,后文会
对这些人物详加描述。这一代人早已被打上了历史叙事学
的深深烙印,比如“梅特涅一代(始于1773年)”,以及
仿佛是其倒影的“波拿巴一代(始于1769年)”。所有这
些领军人物都具有旧式世界主义欧洲的、启蒙式的渊博学
识,他们或是与商业大都会伦敦保持距离,或是在熠熠生
辉的精神孵化器巴黎中激进狂热,或是在德国大学的讲坛
中,以及在德意志各邦都城的书宅里,繁琐地、不慌不忙
地沉醉于求证,试图找寻出有着数百年传统的德意志公法
与启蒙的理性挑战间的内在联系。
二 这个旧式的世界主义欧洲,在一次双重危机的冲
击下崩塌了。当先已爆发的大西洋革命在1789年以法国革
命的形式涌向欧洲大陆,席卷莱茵河流域国家、奥地利属
尼德兰地区以及尼德兰国家时,也深深地将年轻的梅特涅
及他的家庭裹挟进来。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1792~
1797),德意志人、尼德兰人、西班牙人、不列颠人、意
大利人及俄国人组成的联盟曾试图抵制新时期的到来。当
一些同时代人心灰意懒地对旧式“德国自由”的改革还抱
有希望之时,另一些人则相信,不实行“暴力恐怖
(Terreur)”将不能打碎那些旧式强国的抵抗。
三 那场持续了近二十五年(1792~1815)的世界战
争——从今人研究的角度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称其为世
界大战——使梅特涅先是以公使的身份、后又作为奥地利
皇朝的外交大臣,经历了民族与帝国之间新型的碰撞。号
称“马背上的世界之魂(weltseele zu Pferde)”(黑
格尔语)的拿破仑,为这场冲突打上了他个人的烙印。对
有些人来说,拿破仑是位“世纪男人(Mann des
Iahrhunderts)”,而在另一些人眼中,这个称呼则等同
于最邪恶的军阀暴君。这个历史阶段使同代人迷茫,使被
奴役的百姓不知所措。因为此一时期所发生的血腥战争在
规模上可谓史无前例,但同时,它又预兆着自由以及人类
的道德进步。拿破仑的传奇,似乎恰恰可以象征这个时代
的双重面貌。他所发动的战争,以及他采取新的方式为了
进步和无情地消灭敌人所进行的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所
有这些构成了又一种代代相传的经历。
……
一场内容丰富的、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也富有成果的
辩论,会使人怀疑,即使在所谓后现代的旗号下,进行历
史叙事是否还有可能,以及传记作为历史学创作的一个类
型——按照威廉·麦斯特(WiIhelm Meister)的模式对
人的一生进行描述——是否已然成了一种“幻想
(Illusion)”[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语
]。当然,旧式的、描写主人公个人成长历程的教科书式小
说写法,以及与其相关的对主人公进行历史确证的做法,
早已消亡,而且就在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Johann
Gustav Droysen)出版他的《史学》(Historik)一书并
写出下列语句之时,就已经死了:“对于历史研究来说,
过去的并非是已知的,因为它们已经过去了,而是与其相
关的现时和此地还未过去的事物,无论是对古远的、曾经
发生的事情的回忆,抑或是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的残存记忆
(在起作用)。”换句话说:过去的事,以及已经逝去的
人的一生,是无法按原样“再重构”的:它不能容忍那些
流传下来的残简碎片所显现的残缺性和偶然性。但是,让
一个人生平的见证,与有充分理由的提问进行对质,仍然
是可能的。而假如这样做能展现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使
历史及历史人物的“肖像”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闪烁着
“五光十色”[理查德·伊文斯(Richard Evans)语],
那么,本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算达到了。
导语
纵横捭阖于欧洲大陆的传奇首相,折冲樽俎的优雅外交鬼才:哈布斯堡首相的颠覆性传记。
他是马克思笔下旧时代的开明专制领袖,也是基辛格极力推崇的“均势外交”代表人物,还是加富尔和俾斯麦的体制革新的先行者
他的一生既见证了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皇朝的兴衰沉浮,也左右了世界秩序的走向,更预见了1848年革命后的世界格局
从反对拿破仑、遏制法国大革命,到恐惧欧洲革命,这位世界主义的战略和空想家开启了国际关系史上的“梅特涅时代”
后记
“应该上了岁数才开始写传记”——如果历史学家计
划撰写新的作品,经常会听到这句话。在结束这本书的写
作时,从我的角度看,完全可以证实:此言不虚。如果在
年轻的时候,我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经验是无法估
量的财富,只有上了岁数,才会有大量的这种财富不断地
涌来。“经验”这个美好的词,本身就带有旅行的景象,
而这种旅行的行进能够穿越风景、穿越时代,最终,同样
能够穿越另一个人的生平。因此,这部传记一直被“带有
导游的旅行”所贯穿和围绕。
那条从原始资料到作品的完成之路,只有通过无休无
止的讨论、理解和鼓励,才可以想象,因为在发现者所拥
有的幸运之外,这条路上还铺垫着怀疑,怀疑传记作者对
那位死人的态度是否真的做到了不带偏见,这也是主人公
在其活着的时候,对“历史叙事”的期待,而传记作者正
是想要将那位死人的精神介绍给活着的人:这样一个共同
的制造过程是由很多人来完成的,没有他们,传记作者什
么都不是,因此,我需要这几页篇幅来感谢那些参与其中
的人。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我的眼前显现
了一张没有明确尽头,却有很多结节的网。在自己的研究
道路上,在后来为学术宇宙的活动提供的所有表演场所中
,一直有新的织匠加入并参与进来。所有与我讨论过关于
革命、警察、新闻检查、德意志问题、哈布斯堡和德意志
、从法国革命到1848—1849年欧洲革命的时代,以及关于
工业化、农业社会与资产阶级崛起和关于“世界资产阶级
与民族国家”的人——无论是在课堂上、会议上还是在学
术参观的旅行时——他们都在为这张网工作,都帮助过我
。因此,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每一位织匠的姓名。但是,这
张网毕竟具有承重的经纬,没有这些线它就不能承重,这
样我就必须提到他们的姓名。
蒂森基金会(Thyssen-Stiftung)和大众汽车基金会
以它们“伟大的工作(opus magnum)”计划,与德意志
研究联合会一起,赐予了我三个学期的、完全自由的研究
时间,因为他们资助了一位代课教师,并且向我提供了大
量的实物帮助,允许我将档案馆的原始资料扫描复印,带
回家去浏览。这样我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机会,在布拉格
国家档案馆,花了一年时间去研究梅特涅侯爵及其家族那
些没有付梓的、浩如烟海的遗留文献,到目前为止,还没
有如此大方地给过其他人这样的机会。档案馆几乎毫无保
留的支持、在我需要时所提供的帮助、阅览室那天堂般的
工作条件,这一切让我感谢,同时也让我感到遗憾,因为
我不能以最合适的历史方式去做这件事:将哈布斯堡皇朝
最高等级的平民勋章——圣斯特凡骑士团大十字勋章——
授予分派给我的档案馆工作人员扬·卡胡达(Jan Kahuda
)先生。
同样十分感谢维也纳的皇室、宫廷和国家档案馆,在
这里,仅仅是因为按时间顺序排列,将其放在了第二位。
档案馆馆长托马斯·尤斯特(Thomas Just)为我创造了
极好的工作条件,并且如此慷慨地特许复制资料,方才使
我得以循着对活动范围如此广大的梅特涅的问题进行研究
。许多维也纳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将整
捆整箱新的档案资料不停地搬来挪去。有一位与我门靠门
办公的人,我必须说声感谢。约阿希姆·特波贝格
(Joachim Tepperberg)先生的投入超乎了我的任何期待
,在我查找梅拉妮·冯·梅特涅有十年之长的下落不明的
日记而不得,并感到绝望时,他带我翻遍了档案馆的所有[
!]楼层。
上文提到的那张网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结节,是C.H.
贝克出版社。出版商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 Beck)
先生以及总编辑德特勒夫·费尔肯(Detlef Felken)先
生关照和鼓励我的方式,一个作家只能在梦想中得到。此
书能在他们这里出版,我非常高兴。
我要提及在创作过程中的那些无休无止的谈话和对话
,没有这些谈话和对话,现在放在眼前的这堆纸也就无法
成书。这些谈话和对话的主角是我的夫人阿妮塔(Anita)
。对于她的强有力的参与,我有一个历史见证人,这位历
史见证人在出版她丈夫的书的过程中,关于她本人所起到
的作用写得非常好,本人笔拙,无可超越。作为布吕尔女
伯爵(Grafin Brilhl)出身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
军(General Carl von Clausewilz)的夫人玛丽,经历
了《战争论》这部著作的产生过程。1838年,在这部将军
去世之后才出版的书的导言中,她写道:“作为参与其中
的陪伴者,我想在这部著作面世时。站在她的身旁。我可
以要求得到这个位置,因为在她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
我均被赐予了类似这样的一个位置。了解我们的幸福婚姻
,并且知道我们俩共同分享和分担一切事务的人,不仅仅
是欢乐与悲哀,而且分担任何活动、分享日常生活中的任
何兴趣,那么他们也会理解,我亲爱的丈夫要做的这类工
作,在没有让我详细了解之时,是不会着手进行的。因而
,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像我一样来见证他对这部著作所付出
的热情与喜爱,他对她所满怀的期待,期待这部著作诞生
的方式与时刻。”
如果有
书评(媒体评论)
沃尔弗拉姆·希曼为传记写作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约翰内斯·威姆斯,《法兰克福汇报》
人们当然可以继续为梅特涅作传,但能更好吗?
这将十分渺茫。
——安德里亚斯·法姆戈,历史教授,2016年10
月25日
多民族欧洲的幻想家……从一个遭人愤恨的反革
命分子,变成一位多民族欧洲的思想先驱,以及一位
对弱者的需求有着细腻敏锐感觉的政治家。
——托马斯·温特,《艾夏赫日报》
沃尔弗拉姆·希曼写了一部关于梅特涅侯爵的、
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著作。安格拉·默克尔应该仔细品
读。
——亚历山大·卡曼,《时代》
精彩页
第一章 出身:家族渊源与门第升迁
为什么偏偏是梅特涅家族?如果有成百上千的、自中世纪以来消失灭绝的贵族宗谱在眼前一一闪过,读者们自然会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家族宗谱保留了下来,而另一些却没有?这种家谱——宗族录(Geschlechts—Register)——早在1751年就由勃兰登堡一库尔姆巴赫(Brandenburg—Kulmbach)的高等贵族牧师约翰·戈特弗里德·彼德曼(Johann Gottfried Biedermann)出版过。这套起源于中世纪的先祖谱系,读起来就像在一个巨大的贵族墓地里巡礼,你会不断地发现一个家族里新的分支葬身此地,比如安家落户在乡下的低等贵族的代表、声名日益显赫的男爵家族以及帝国的伯爵世家等。梅特涅家族的大部分分支,如布尔沙德系(zu Burschied)、尼德贝尔格系(zu Niederberg)、库尔斯道夫系(zu Chursdorff)、罗登道夫和米伦纳克系(zu Rodendorff und Mnllenarck)等,也未能免于灭亡的命运。但是最重要的一脉生存了下来:温纳布尔格和拜尔施泰因系(zu Winneburg und Beilstein)。关于梅特涅家族的领主、男爵、伯爵们的重要性,彼德曼曾有评论:“这是全德意志最大的,也是最高贵的男爵和伯爵家族之一。”仅仅在这个家族(ganz Teutschland)里,到宗谱出版为止,就产生了三位选帝侯国的总主教——除此以外,只有舜伯恩(Sch6nborn)家族才能与之媲美。当时还谈不到这个家族最著名的子弟,后来的奥地利国务首相!他就诞生于这样一个构成皇朝最原始基础的家族中。
那把或许可以帮助打开本书主人公史无前例的生平之门的钥匙,是否就存在于家族这条宗脉的延续中呢?至今为止,很少有人关注尊贵世家的出身对他来讲可能意味着什么,又散发着何种的神韵。这赋予了他一种拿破仑那样的暴发户所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就是:悠久的、可追溯十数代的高贵出身赋予人的一种自信,生活在自己的权力管辖范围之内,这是依靠建立在“土地和人(Land und Leute)”基础之上的自主权,也就是说,是在占有大量的财富和自我赋予权力的统治之上的生活,而这些又根植于一张覆盖整个旧帝国的、分支广布的远近宗族的关系网中。仅仅这个家族誉满全国、威震四方的名字就赋予家族中每个代表人物摄人的光芒。虽然自1789年以来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对贵族的批评,使人们看问题的方式大有改变,但是1813年6月,当梅特涅和拿破仑在德累斯顿那场著名的辩论中面对面站立时,那种自信的神气,也随着语言的交锋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回荡,向人们表明,这边的一个新贵——梅特涅称其为“暴发户(parvenu)”2——与那边的一个传统世家显贵,针锋相对,虽然一个自许为“皇帝(Empereur)”,而另一个自谦为“国务大臣(Staatsminister)”。正因如此,所以很值得费些力气去探讨一下那种不同的、贵族世家的,同时也是古老欧洲的思想世界和生活世界。只有这样,在后面才会弄明白,梅特涅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真的算作“旧制度(Ancien Regime)”的、“复辟”的和反动倒退的代表人物,还是他应该更多的是一个困于古老帝国传统的挑战者。 不能小看梅特涅家族的贵族出身,以及其在帝国纽带中的分量和意义,不仅这些为数不多的预示,而且我们从对近代早期有可比性的贵族家族的研究中获得的最新认识,也同样指明了这一点,比如对德意志南部信奉天主教的帝国贵族的支柱之一,即舜伯恩家族的研究。
承载着梅特涅家族绵延数百年辉煌的三个根基,在各个时代的演变中明显地突显出来,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它们:皇帝一教会一家族实力(Kaiser—Kirche—Familienstairke)。此处作下提示:皇帝意味着要依靠权力;教会意味着要置身于可以促进加官晋爵的帝国天主教会的关系网中;最后,家族实力则要说明,要不断地繁衍大量的后代,后代中永远要有一个主要继承人,以及为了保持和扩大家族的财富,要目的明确地、持续地增强能量。
让我们试着把在贵族等级制中的加官晋爵,想象成在攀登一座五层的宫殿:。底层驻留的是没有其他荣誉称号的、从事诸如信使与宫廷一般服务性事务的随扈贵族(Dienstadel);在中世纪,随扈贵族主要指宫廷各机构的一般官员和普通骑士。位于宫殿第二层的是那些已经成功做到了可以被称为“领主(Herr)”的群体,他们在战争中赢得了或者因立功受封获取了一片祖业——比如城堡——从这里他们可以实行对“土地和人”[威廉·海因里希·里尔(Wilhelm Heinrich Riehl)语]的统治;因为贵族的品质(名分)和统治只能靠持续性地占有土地来支撑。宫殿的第三层是留给男爵(Freiherr)的,他们拥有自称为“自由(Freiheil)”的特权,如在地方的常设代表机构中拥有席位和表决的权利。再上层楼,宫殿的第四层是伯爵(Graf),他们就像一个小国君主一样统治、审判和监管他们的臣民。他们可以通天,可以进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国会,在那里组成自己的家族联盟。宫殿的最高一层是为侯爵(Furst)所保留。他们在帝国国会中是最重要的等级,在别人发言之前,要首先听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梅特涅(帝国与世界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沃尔弗拉姆·希曼
译者 译者:杨惠群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45992
开本 16开
页数 1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12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558
CIP核字 2019054882
中图分类号 K835.217
丛书名
印张 7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67
6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