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皖系)
内容
商品特色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讲北洋军阀历史的社科类图书。

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势显赫。本书全面梳理皖系的起源、发展、变化、直至灭亡的过程;全程记录皖系在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趣事、蠢事,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好事和坏事;多角度总结皖系的特点、人员构成、势力范围;深层次分析皖系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真实还原皖系主要人物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等人的辉煌经历和最后命运。

作者简介

胡杨,笔名胡取禾,作家、诗人、编剧、实验艺术家。河北怀来人,现居北京。200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歌》《精武风云·陈真》《一条鱼的美丽与哀愁》,历史随笔《锦衣卫》。有作品散见《书评》《青年文学》《青春》等报刊及选集,曾在《北京晨报》《男人装》等报刊开设专栏。

目录

一 武夫当国的时代

序篇:从天津武备学堂开始 _002

一、虎啸深山:小站练兵奠定北洋地位 _008

二、陈兵江北:总统“北军”皖系开山 _014

三、一造共和:进京逼宫留名青史 _020

四、青云直上:“小扇子”规划皖系 _026

五、 回绝袁氏:洪宪声中隐退西山 _032

二 政客游戏

序篇:蛰伏与喘息 _040

一、再造共和:逼袁退位大权在握 _046

二、皖系主国:手段迭出掌控北京政权 _052

三、府院之争:以退为进黎元洪就范 _058

四、掺和一战:向日借款对德绝交 _064

五、张勋进京:徐树铮围魏救赵 _071

三 只手遮天

序篇:再回内阁 _078

一、西原贷款:皖系背后的力量 _085

二、武力统一:傅良佐争夺湖南 _091

三、直皖恩怨:主战派逼宫 _097

四、组团进攻:瓦解直系合法倒冯 _103

五、皖奉联手:三次组阁驱逐冯国璋 _109

四 裂变中的北洋

序篇:安福俱乐部 _116

一、幕后操纵:皖系主掌实权 _122

二、天津会议:垂帘听政的参战督办 _128

三、皖系转折:巴黎和会上的迷失 _134

四、内部分裂:靳云鹏难安其位 _140

五、硝烟弥漫:直皖激战京郊 _147

五 繁华散尽

序篇:民国闹剧多 _154

一、固守一隅:卢永祥困兽犹斗 _160

二、临时执政:夹缝之中左右为难 _166

三、霸业难复:徐树铮命断廊坊 _172

四、六度倒台:逃奔天津十年梦醒 _179

五、英雄末路:黄昏浸没凄雨中 _185

主要参考书目 _191

后记 _193

精彩页

序篇:从天津武备学堂开始  

公元1895年,一代枭雄袁世凯接受了慈禧太后的懿旨,赶到天津小站练兵。为了寻找合格的教员,以及扩充势力的需要,袁世凯找到了天津武备学堂的总办廕昌,廕昌给袁世凯推荐了四个在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他们分别是冯国璋、段祺瑞、梁华殿和王士珍。这四个人中,除了英年早逝的梁华殿,其他三人日后都成了北洋系中的顶梁柱。袁世凯非常信任段祺瑞,授予了他炮队第三营统带兼炮队兵官学堂监督的职务,日后他更是成为北洋之“虎”和袁世凯最为倚重的“重将”。同时,他也是皖系军阀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一)   

翻开早期的民国政治史,它的主要剧情几乎都围绕着两类题材展开,一类是侠客列传,一类是厚黑官斗,那些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浪潮中占据主动的人物,往往都是这两种模式的集大成者。我们首先说说皖系的主人公段祺瑞,他的早年和晚年几乎都类似侠客列传,而整个政治生涯也都弥漫着一种厚黑气质。这个人很复杂,复杂得一两句话很难说得清楚,借用评书里惯常用的口吻:列位看官,听我从头道来。

段祺瑞出生在安徽六安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简称“皖”,这也就是皖系军阀名字的由来。说起来,六安段氏也并非无名之辈,段祺瑞的祖父段佩,字韫山,早年曾和日后成为“台湾第一巡抚”的刘铭传一起贩过私盐,后来还办过团练,因为镇压捻军有功,官至淮军统领。当时六安当地的土豪刘楠、刘枢为祸乡里,段佩将二人诛杀,却因此得罪了刘氏。待段佩领兵在外,只留下妻子儿女在家时,刘氏族人趁机报复,段氏一族不得不举家搬迁到寿州炎刘庙(今安徽省六安寿县炎刘镇)。1870年,段佩回乡探亲,才得知此事,于是又举家搬迁到合肥城西桥大陶岗(今肥西县三十岗乡陶岗村)定居。此时的段祺瑞已经五岁,他的父亲段从文不似祖父那般骁勇,是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  

1872年,段佩迁任铭军直属马队三营统领,段祺瑞就随军来到江苏的兵营里,在附近的私塾读书。段祺瑞七岁了,已经是一个少年,可以说早年的随军生活对他此后的人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此时的清政府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军人逐渐成为掌握着时代走向的群体,戎马倥偬的环境也给段祺瑞此后的境遇埋下了伏笔。   

1879年4月22日,段祺瑞的祖父段佩(以功累保提督衔记名总兵、励勇巴图鲁,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去世,段祺瑞哭送灵柩归葬合肥城西桥大陶岗。当时的军队已经完全不似从前,所谓的授衔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职位一空缺出来马上就有人顶上去。国库入不敷出,除了口头表扬,也没有太多物质安慰。于是,段家从此家道中落,段祺瑞在侯大卫庄续读一年私塾以后就不得不辍学了。

务农的生活对于段祺瑞来说是枯燥而又漫长的,他并不甘心一生都像父亲一样做个农民。1881年,段祺瑞和父亲段从文、母亲范氏进行了一次交谈,表示愿意效仿自己的祖父段佩去参军。当时段氏一族中,仍然在从军的有在山东威海卫担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安徽到山东远隔千里,段从文身上虽没有多少钱,但是看到儿子去意已决.段从文还是拿出了一块银元交给段祺瑞。就是靠着怀里揣着的这一块银元,段祺瑞徒步行走了十天两千余里,到达山东威海卫投奔了段从德。  

管带这个职务最早设置于神机营,当时称为专操管带,到了光绪末年巡防队模仿当时的新军编制,马队和步军也设置了管带,上面设有统领官,下面是哨官和哨长。段祺瑞找到段从德以后,段从德给段祺瑞的官职是“哨书”,就是跟在哨官或是哨长屁股后面的随从,其实已经称不上是什么“官职”,就是随便给了他一个差事。段从德不过是段祺瑞的族叔,对他也谈不上有什么照顾,想来段祺瑞的这段生活过得也非常艰难。  

在抵达威海卫一年以后,段祺瑞的父亲段从文因为担心他的生活,专门到威海卫来看望段祺瑞。让段祺瑞意料不到的是,在返回安徽的途中,段从文被同行的人害死。获悉此事的段祺瑞如闻晴天霹雳,向上面请假奔丧,却未予通过,只好致函合肥知县,请求缉拿凶手。段祺瑞虽然在部队里不是什么要职,但芝麻绿豆大也算是个官,当时知县跟军人比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权力,急忙缉拿凶手,不久之后破案,凶犯也被正法。尽管如此,段从文的去世还是给段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1883年5月,段祺瑞的母亲范氏因悲伤过度去世,当时段祺瑞的大妹启英十二岁,二弟启辅十岁,小弟启勋只有九岁。

在获悉母亲去世的消息以后,段祺瑞急忙回家治丧,面对着年幼的妹妹弟弟们,十六岁的段祺瑞一人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或许早早经历过生活巨变的人,总是要比同龄人更早熟,遇事也更冷静,正是过早地目睹了这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才使得段祺瑞能够在日后的仕途中披荆斩棘,也让他更加明白一个人的自强和自立是多么重要。而再次回到军营的段祺瑞,也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人生转折点的出现。

P2-4

导语

作者是位编剧,书稿当剧本写。立意布局天马行空、行文措辞严谨有趣,画面感超强! 

撕破阶级伪装,揭底那个时代,将军阀的黑暗面和光明面融合呈现! 

高高在上的大军阀,也曾是伸着脖子往上爬的小菜鸟,面上有多辉煌,背后就有多落魄!

奉系兵痞不怕事、皖系政客爱权谋、直系秀才会用兵,民国闹剧多,能把人看乐!

序言

前 言

“武力统一”

——多少往事多少梦

提及北洋军阀的统治,近代史方面的研究者通常将其统治时期划定为 1912 年到 1928 年间,也就是自民国元年到张学良东北易帜。其中,袁世凯的统治期为四年(即 1912 年到 1916 年),皖系统治期为四年(即 1916 年到 1920 年),直系统治期为四年(即 1920 年到 1924 年),奉系统治期为四年(即 1924 年到 1928 年)。每一个前任者的衰亡,往往就伴随着继任者的崛起。

直系、奉系当国的时候,其实北洋系已经四分五裂,他们说是在主持国政,其实都处于互相牵制的状态:直系在北京执政的时候,不能干涉东三省的军政事务;而张作霖在东三省执政的时候,直系的吴佩孚控制着两湖,孙传芳控制着东南。真正在袁世凯之后把持着中央政权,并且可以达到号令北洋的,其实只有皖系军阀的统治时期。在皖系主政时期,北洋系逐渐走向分裂,最终随着直皖战争的爆发而分崩离析。

北洋军阀内的派系之别,其实是封建社会朋党政治的一种改良模式。朋党政治是古代政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历朝历代的皇帝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因此一旦发现必然轻饶不得,但越是打压,反而越是猖獗。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痛恨的就是结党,在位时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甚广,为的其实就是要根除党社。结果纵观有明一朝,朋党政治可以说达到了历史顶峰,明晚期除了出现大名鼎鼎的“东林党”,还有“浙党”、“秦党”“齐党”“楚党”“宣党”等。

到清朝,朋党政治依然屡禁不止,只是不如明朝那么泛滥。这种光荣传统一直流传到了北洋时代,在清末,北洋军阀就已经形成了两大军阀体系:靠近段祺瑞的,被称为皖系;靠近冯国璋的,被称为直系。段祺瑞有两个优势,一是识时务,二是知进退。这两点对于混迹官场的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段祺瑞成长得很快,在袁世凯统治晚期,就已经逐渐替代袁氏成为北洋军阀真正的当家人。

在段祺瑞壮大的同时,便有一群人开始围绕在他的身边,担任幕僚性的角色。重要的幕僚包括四位:徐树铮、曾毓隽、靳云鹏、傅良佐。这四个人可以说是能文又能武,其中徐树铮和曾毓隽,堪称皖系的两大护法。除此以外,当时有实力的地方军阀,也竞相围绕到段祺瑞的身边,比如安徽督军倪嗣冲、山东督军张怀芝、江西督军段芝贵、察哈尔都统田中玉,以及北洋将领吴光新、曲同丰、卢永祥等。在皖系的顶峰时,属直系的军阀曹锟和奉系的军阀张作霖,都是投向皖系的。

所以,皖系之所以能够在袁世凯去世后迅速上位,是借由段祺瑞的个人能力,从而使皖系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形成了北洋军阀最早也是势力最为庞大的军阀派别。

但是,在现实生活里,生长得过快往往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皖系军阀就是这样的情形。皖系的成长很快,看起来也是头脑不简单、四肢很发达,但其实因为发展过早、过快,有外强中干之嫌。

首先,皖系军阀有太多的边缘角色,比如直系的曹锟、奉系的张作霖,以及资深“墙头草”田中玉、张怀芝等。其次,皖系军阀内部良莠不齐,除了曾戍边西北的徐树铮,其他的皖系将领大多言过其实,打起仗来临阵退缩者众,冲锋陷阵者寡。最后,皖系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徐树铮和靳云鹏明争暗斗,地方军阀之间也经常争抢地盘,内耗过甚也是皖系军阀很快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最为关键的是,段祺瑞给其他的北洋军阀留下了一个难题。古代的官兵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去打仗,辛亥革命的革命军为了革命去打仗,北洋军却不知道为什么去打仗。随着北洋系的偶像袁世凯、段祺瑞纷纷倒下,君权思想的崩溃,上承清朝王庭、下接国民政府的北洋军阀成了历史夹缝间的“特殊的一群”。在击倒了北洋偶像袁世凯之后,段祺瑞并未将自己重新树立为北洋偶像,段祺瑞不行,此后的曹锟、吴佩孚、张作霖更无法成功。

在皖系军阀当国期间,段祺瑞提出了“武力统一”,希冀以“统一”作为驱动官兵舍生忘死的救命稻草。但是,先天营养不良、后天发育畸形的皖系军阀,根本无力推动战争机器的前进,“武力统一”没有帮助皖系军阀抵达顶峰,反而促成了它的过早衰败。以北洋军阀正统自居的皖系军阀,也在独断专行中走向了消亡。对皖系来说,打破了旧的秩序,却又想要利用旧的秩序维持新的面貌,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路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皖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95611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52
CIP核字 2019053984
中图分类号 K258.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2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