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抟及其后学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栗艳,女,汉族,1974年9月出生,河北邢台人。现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2008—2011年,于华侨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并获其学位,研究方向为道家与道教;20ll~2016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并获其学位,研究方向为道家与道教。发表论文有《“贫僧”、“贫道”谦称的由来与演变》《宋初道教政治谶语研究》《儒、道之隐逸观研究——以种放为例》《白玉蟾卒年新考》等近10篇。主持地厅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目录
导言
上篇 陈抟
第一章 生平事迹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著述
小结
第二章 陈抟的道士身份及师友考述
第一节 陈抟的道士身份特色
第二节 陈抟的师友
小结
第三章 陈抟与政教关系
第一节 北宋政教关系特点
第二节 陈抟被三代帝王诏见
第三节 宋初政权的神学化
第四节 陈抟与宋初政权神学化
第五节 陈抟的道家隐者归属及不干政立场
第六节 陈抟的治国之道
小结
第四章 陈抟与道教
第一节 “陈抟老祖”:陈抟的道教形象
第二节 陈抟丹道与钟吕丹道
第三节 陈抟的丹道功夫
小结
第五章 陈抟的易学思想及易学后学
第一节 陈抟的图书易学及传承
第二节 陈抟与宋代形成的图书学派
第三节 陈抟与宋代理学的初步建立
第四节 陈抟的易学思想
小结
下篇 陈抟后学
第六章 陈抟后学的界定
第一节 陈抟后学的界定问题
第二节 陈抟后学的皈本
第三节 本书所研究的后学
小结
第七章 陈抟与士大夫的交往
第一节 北宋举隐逸贤良政策
第二节 北宋士大夫的命运观与陈抟的“善人伦风鉴”
小结
第八章 陈抟的儒家后学
第一节 种放的仕与隐
第二节 钱若水的进与退
第三节 张咏的躁与静
小结
第九章 陈抟的道教后学
第一节 刘海蟾
第二节 张无梦
第三节 陈景元
第四节 贾德升、杨扆、张四郎、涂定辞
第五节 后学张三丰
小结
第十章 陈抟的易学后学
第一节 穆修
第二节 邵雍学术与陈抟之关系
第三节 周敦颐学术与陈抟之关系
小结
全书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陈抟的生平事迹、道士身份及师友考述、陈抟与政教关系、陈抟与道教、陈抟的易学思想及易学后学。下篇界定陈抟后学,回顾了陈抟与士大夫的交往,介绍了陈抟的儒家后学、道教后学和易学后学。
内容推荐
陈抟(871—989),在《宋史》里有传,字图南,号扶摇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时期,著有《胎息诀》、《指玄篇》、《观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是道家著名学者、养生家。其修炼思想对道教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易学思想对儒家学派的邵雍、周敦颐、朱熹等人产生了影响。本书以陈抟为中心,结合对其师友与后学的研究,揭示作为隐士的陈抟,何以能在当时及对后世的道教产生巨大影响。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本书展现了在北宋初年的宗教、文化背景下,陈抟固守于华山修道圈,如何与皇室产生政治互动,与士大夫阶层产生文化互动,并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易学、理学与内丹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抟及其后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栗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45619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26
CIP核字 2019054668
中图分类号 B959.9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