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语义分析到道理重构(早期中国哲学的新刻画)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专门拣选诸子学中存在争议与尚未重视的概念术语,借助语义分析与文本分析的现代技术,力求做出新的辨析与澄清,目的是能超越以往字典式的范畴研究,建立一种通过关键词辨析来解决文本和思想难题的范式,并籍此范式的应用获得对早期中国思想的新认知。
作者简介
李巍,1982年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老子学研究联合会理事。从事早期中国哲学与中国逻辑史研究,已有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等专业刊物,并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哲学史”“《老子》研读”等课程。
目录
导言:从方法论的观点看
第一编 控制与争议:道物论域中的语义分析与道理重构
第一章 德治悖论与功利思维——老子“无为”观念新探
第二章 生成还是指导——老子论“无”的新探究
第三章 立场问题与齐物主旨——庄子的“因是”说
第二编 成德与人性:德性论域中的语义分析与道理重构
第一章 从“敬德”到“仁义”——孔子对西周思想的转化
第二章 从“不忍”到“不忍人”——孟子的同情概念
第三章 性伪之分——荀子为什么反对人性善?
第三编 言行与秩序:伦常论域中的语义分析与道理重构
第一章 行为、语言及其正当性——先秦诸子“类”思想辨析
第二章 春秋大义与黄老思潮——再析“《春秋》以道名分”说
第三章 故事演绎与学派关系——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再考察
第四编 命名与思维:名理论域中的语义分析与道理重构
第一章 性质语词与命名难题——“白马非马”再审视
第二章 物的可指性——《公孙龙子·指物论》新解
第三章 早期中国的“感应”思维——四种模式及其理性诉求
附录
回到冯友兰:从“讲哲学”看中国哲学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语义分析到道理重构(早期中国哲学的新刻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73568
开本 32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8
CIP核字 2019071756
中图分类号 B21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3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