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2.由胜转败:1941年
3.国防军的复苏:克里米亚战役
4.国防军的复苏:哈尔科夫的歼灭战
5.痛击英军:贾扎拉和托布鲁克
6.失算:1942年夏季会战
7.强弩之末:北非
8.强弩之末:高加索与斯大林格勒
9.终结:阿拉曼与斯大林格勒
10.总结:国防军之折戟沉沙
11.参考资料
图书 | 国防军(第1部折戟沉沙1942年德军历次战役) |
内容 | 目录 1.前言 2.由胜转败:1941年 3.国防军的复苏:克里米亚战役 4.国防军的复苏:哈尔科夫的歼灭战 5.痛击英军:贾扎拉和托布鲁克 6.失算:1942年夏季会战 7.强弩之末:北非 8.强弩之末:高加索与斯大林格勒 9.终结:阿拉曼与斯大林格勒 10.总结:国防军之折戟沉沙 11.参考资料 导语 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1942年春夏的苏联和北非沙漠德国取得的巨大胜利,以及在同年秋冬的灾难性失败中,希特勒本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东密歇根大学的欧洲历史教授和获奖作家罗伯特.M.奇蒂诺却在本书中挑战了这一传统观点。 罗伯特.M.奇蒂诺认为,1942年不仅仅是战争的转折点,同时还标志着一种非常古老而传统的战争模式的死亡——经典的“德国战争方式”无法应对二十世纪的挑战。他将精细的研究结果与令人无法反驳的分析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新而观点鲜明的展示——1942年惊人的一面不是希特勒分散兵力的愚蠢,也不是离心作战的明显失策。而是国防军在追逐1942年的目标时无一例外地功亏一篑的荒诞。 内容推荐 对于希特勒和德国军队而言,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德国国防军的辉煌胜利和巨大的领土收益,都被“僵持”和“战略撤退”等关键词所掩盖。从5月在刻赤和哈尔科夫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到在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遭遇的灾难性失败,本书为这个决定性的一年提供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新观点:即1942年还标志着一种非常古老而传统的战争模式的死亡,即经典的“德国战争方式”无法应对二十世纪新式战争理念的挑战。基于自己所提出的“德国战争方式”受到的广泛批评,罗伯特.M.奇蒂诺深入剖析了发生在苏联和北非的每一场重大战役和战斗,分析了1942年的各大战役是如何与普鲁士-德国数百年的战争历史传统相结合的,书中“再现”了德国将领对战争的看法,并点评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作为《德式兵法: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续作之一,“国防军”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国防军:第一部 . 折戟沉沙,1942年德军历次战役》分析了德国军队在大约七个月时间里的作战,始于蓝色行动和忒修斯行动发起,止于非洲装甲集团军在阿拉曼之战中覆灭和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奇蒂诺用精细的研究与精辟独到的叙事相结合,为读者展示了军事史上强大的德国国防军是如何逐渐从强盛走向衰落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防军(第1部折戟沉沙1942年德军历次战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罗伯特·M.奇蒂诺 |
译者 | 译者:胡毅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8232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2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82 |
CIP核字 | 2019065661 |
中图分类号 | E516.9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