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镜头》共收入作者陈笑海近年发表的悬念故事十五篇,其中有现代都市悬疑故事,也有古典题材的悬念小说,或以奇见长,让人读罢有绝处逢生之感,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本书内容广泛,悬念丛生,情节多变,高潮迭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宫情节让读者为文中的人物提心吊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变化又令读者为故事的巧妙拍案叫绝。
图书 | 最后一个镜头/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最后一个镜头》共收入作者陈笑海近年发表的悬念故事十五篇,其中有现代都市悬疑故事,也有古典题材的悬念小说,或以奇见长,让人读罢有绝处逢生之感,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本书内容广泛,悬念丛生,情节多变,高潮迭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宫情节让读者为文中的人物提心吊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变化又令读者为故事的巧妙拍案叫绝。 内容推荐 《最后一个镜头》收录了作者陈笑海近十年来所发表稿件中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悬念故事作品,每篇5000至30000字,篇篇可读,个个传奇。《最后一个镜头》集恐怖、惊悚、悬疑、推理于一体。这些最恐怖、最刺激、最惊悚、最传奇的现代悬念故事,饱含情感、敦促励志个、抚慰心灵,将启发青少年朋友在成功路上铿锵前行…… 目录 摄魂人骨箫 魅幻婚纱 影楼谋杀案 请你剁下我的头 魔障逼命 古潭疑魂 梅花湖魔影 暗夜魅影 树居部落历险记 步步玄机 峡谷生死漂 女三号 翠花紫色连衣裙 最后一个镜头 墓窖 试读章节 摄魂人骨箫 诡异人骨箫 关于箫魔的传说,在这个城市由来已久。市井中最通俗的版本,是说在城西梅湖一带,有个白发苍苍的吹箫高手,常在半夜里施展法力,吹奏出来的音乐在湖水之上袅绕不散,湖心就会涌出一些狰狞的怪物,张牙舞爪,竞相残杀。第二天,必定有人掉进湖里淹死,甚至连尸首也捞不到…… 传说归传说,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梅湖的神往。因为,本市器乐文艺周晚会将在梅湖社区拉开帷幕,这里也便更加热闹。由于有音乐学院教授前来观看并挑选苗子,吸引着众多器乐爱好者前来一显身手。 林薇满怀信心赶来参加晚会,可看了不到半小时,就转身怏怏离开。连上台的勇气也荡然无存。林薇热衷于吹箫,业余时间全都花在练箫上,自我感觉还不错。她欲上台表演时,正好有个穿黑风衣的青年抢先一步登台,激情表演了一曲箫独奏。那悠扬婉转的箫声,犹如天籁,清脆、深长、颇有震撼力。演奏结束,台下观众纷纷击掌叫绝。 林薇垂头丧气,沿梅湖往回走。忽然,有个声音叫住她:“姑娘,社区舞台是群众舞台,你怎么没有演奏呢?” 回头一瞧,是位老姨妈,正在对她微笑。“您?”这个老姨妈怎么看透自己的心事,难道?哦,林薇忘了手中拿着一支箫,或许对方早就注意到了她。 “其实,对于爱好吹箫艺术的人来讲,演奏技艺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箫本身。”说着,老姨妈拿过林薇手中的箫,对着湖水吹奏了一首短曲。几缕箫音溢出,湖中就有鱼儿跃出水面。真是太神奇了!林薇瞪大眼睛看着她,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支箫实在太普通了,不适合搞艺术的人。”老姨妈把箫还过来时,林薇仍沉浸于美妙的箫声中。 “您是音乐学院教授?”望着面前的老姨妈,林薇惊奇地问道。 “我是制作箫的,也算懂一点艺术吧。不过,我制作的箫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它能穿越心灵,驱散亡魂。”说出这话时,老姨妈眼里闪烁着智慧与亢奋的光芒。她还告诉林薇,她叫孟紫琼,家住梅湖边,经常有年轻人到她家吹箫练气。 林薇也曾做过箫,用过好几种材料试验过,但音质都不甚理想。她早就想购买一支好箫了。听孟紫琼说她制作的箫“天下无双”,一时好奇心起,就想见识一番。 在孟紫琼家中,林薇见到那支怪怪的箫时,不禁一愣。她用手摸了摸,那支箫冷冰冰得刺骨,感到有一股寒气从箫孔直逼出来,让她从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恐惧。 “你不妨吹一曲试试,这样,立即就可以感觉出它的不同凡响。”孟紫琼面露喜色,有些迫不及待。 林薇将信将疑,如果这支箫真像她所言,那不就是一支魅箫了?在孟紫琼的催促下,林薇选择一首熟悉的曲子演奏起来。很快,她就体味到其妙处。那支箫仿佛有生命,充满灵性。往往是灵感刚刚进发,优美的箫声就已奔泻而出。平常遇到的一些高难度技巧,在这支箫里也不再成为障碍。真是太绝妙了!“孟老师,您的这支箫果真非凡啊,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高音质箫,请问,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竟有如此神奇灵性?”吹完曲子,林薇感叹不已,仔细端详着那支不起眼的箫,有何与众不同。 孟紫琼仰面哈哈一笑,耸耸肩:“没错吧,这支箫由人骨制成!” “人骨?”听到这话,林薇浑身一颤,害怕得差点儿摔掉手中的箫。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畏惧,手中把玩的箫原来是一些死人骨头。 “害怕了,是不是?”孟紫琼接过箫,“这箫管是人的脊椎,箫中间还有一些用于产生回旋音的隔结,那是人的牙齿。”她用手抚弄了几下箫管上的花纹,“你猜,这些是人体上的什么部位?” 林薇摇摇头。她的脊背早已阵阵发凉,甚至不敢正视那支箫。人骨箫,这可是她从未听说过的,也不曾在网上见过,这个夜晚居然在梅湖边看到了。她心里隐隐不安,感到那支箫并不简单,预示着什么可怕的事情。是幸运,还是悲哀……林薇有些胆战了,看着箫,她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 “这些花纹是从人的小腿上剔出的韧带,当然,制作时还使用了高强度黏结剂。”孟紫琼拍拍林薇的肩,“如果你想在吹箫艺术上有所突破,可以每天傍晚来这里练习,我敢保证,你的水平会突飞猛进,成为本市第一流箫手。”临走时,孟紫琼还特别告诉她说,那支箫的魅力,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让操持者的技能得到极大提高,只要以后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它的超凡人圣之处。 林薇转而又暗自感到庆幸:吹箫是她的追求,能遇上孟紫琼和那支箫,乃三生有幸。她说一定会来吹箫的,还说自己名叫林薇。 P1-3 序言 ——写给读者朋友 当今中国,悬念故事已成为继言情、武侠之后,又一轮通俗文学的热潮阅读文本,更是青少年朋友成长的阅读焦点。眼下的图书市场,也要数这类书刊最走俏了。 收入这个集子的作品,是我从近十年来在国内纸媒所公开发表的中短篇故事中挑选出来的。虽然称不上篇篇精品,但可以这样说,都是一些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悬念故事,集恐怖、惊悚、悬疑、侦破、推理于一体。 这些故事除具备推理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外,也不可避免地套用了设疑与解疑的传统模式,较多讲究的是悬念性、逻辑性和推理性。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当然,也不时包含诸如场景的布置、氛围的营造、效果的产生等附加元素。但我的这些故事,绝对没有与怪力乱神沾边,它就是我们身边或可发生的现实与未来。文集中的故事,饱含情感,抚慰心灵,篇篇可读,个个神奇,挑战想象的同时,也许能够启发青少年读者在成功路上走得更远、更铿锵。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和大家共勉。 《墓窖》是这本书里最长的一篇故事,也是我写得最心悬最投入最费神的一个故事。当初投给一家杂志,毫无悬念地通过了层层审阅,并且以最快速度得以发表,后来受到读者好评。《墓窖》的沉重,或许回到了故事应具有的承载与抚慰,希望能够引发一些思考。 办县市报十五年期间,我大多数时间都在负责社会新闻版的编辑工作,对法治新闻有一种偏爱。当然,我所编辑的版面也是当地读者最喜欢的。渐渐的,在我所写的故事中,侦破推理类的稿子也便越来越多。坚持业余文艺写作近三十年来,从诗到小说,从小说到故事,再到悬念故事,无须讳言,悬念故事是我最钟爱的一种文本。这个疯狂追求GDP的年代,悬念故事得到市场肯定,更是悬疑作家刻苦创作的不竭动力。 选择悬念故事,你我都不会有错。 是啊,我们都将成为悬念,只有故事才能揭幕谜底。 用故事说话,让我们把对恐惧的消化变成勇敢的营养,把对悬念的破解变成智慧的结晶! 但愿读者朋友与悬念无关。 我相信,悬念只在你背后。 陈笑海 2012年春于湖北沙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最后一个镜头/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笑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8035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甘肃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