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杀死了罗杰·艾克罗伊德
内容
内容推荐
即使没有读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杰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许多读者,尤其是侦探小说爱好者,都知道让这本书如此有名的组织技法并且能够确认:凶手就是叙述者。
可这是确定的吗?怎么能相信一篇矛盾百出的文本,更何况是围绕着单一的叙述展开的,即犯罪者的叙述?谁又能说,赫尔克里·波洛在他的诠释欣快中,没有犯下明显的错误,让罪犯逍遥法外?
一本评论侦探小说的侦探小说,本书在重新细致地展开侦查而指出真正凶手的同时,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这部作品中获取灵感,在精神分析的帮助下,思考任何阅读的边界和风险所在:诠释的妄想。
作者简介
皮埃尔·巴雅生于1954年,现为巴黎第八大学法语文学教授,也是一名精神分析学家。
目录
人物
前言
A调查
第一章:谋杀案
第二章:调查
第三章:范·达因守则
第四章:故意疏漏式谎言
B反侦破
第一章:无尽长夜
第二章:说谎者的悖论
第三章:难以置信的事实
第四章:理想的凶手
C妄想
第一章:交叉路口
第二章:何为妄想
第三章:妄想与理论
第四章:妄想与批评
D真相
第一章:帷幕
第二章:真相
第三章:只有真相
第四章:所有真相
序言
现在很多读者都知道是谁杀死了罗杰·艾克罗伊德。
在侦探小说爱好者中,大多数人都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
小说的组织技法,并能提供出确切的答案:凶手就是叙述
者。熟悉该小说的人甚至能说出凶手的名字:谢泼德医生

该小说采用别开生面的写作手法,一鸣惊人,成为文
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的成功甚至超出了侦探小
说范围,成为众多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人文科学借助此
书来研究小说特殊结构所提出的理论问题。①
尽管该小说令阿加莎·克里斯蒂一举成名,但出版时
并未获得众人的一致公认。数名批评家认为女小说家让叙
述者扮演凶手的角色,违反了侦探小说作家同读者之间默
契的阅读合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有作弊之嫌①。近
期也有人重新提出了这一观点。
奇怪的是,无论是该书的崇拜者还是反对者,其共同
之处是:无人想到要对书中的关键要点——即谢泼德医生
是否有罪提出质疑。而在质问将凶手隐藏在叙述者身后是
否正当之前,应首先处理这一上游问题,并询问凶手是否
就是破案所指定的那个人。
而这恰好是本书的目的所在。我们暂且抛开谋杀犯就
是谢泼德医生这一已为众人所接受的看法,在崇拜与否定
之间另辟蹊径。在不接受任何未经事先证实的断言的前提
之下,我们只求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究竟是谁杀死了罗
杰·艾克罗伊德。
因为小说的成功有其反面效应:写作手法所营造的美
感会令侦探谜案黯然失色。读者由于受阿加莎·克里斯蒂
掩盖真相的高超手法所迷惑,可能会不注意犯罪问题,并
忘记考证所提供的侦探方案是否可行。而书中的波洛对自
已的高超创举扬扬自得,对侦探结果只花数页篇幅,草草
交代,根本不去细究如此错综复杂的谜案所提出的众多问
题。
为此,本书首先考虑的是力求严谨。一本侦探小说,
尤其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属的侦探小说,应遵循一种无
懈可击的逻辑推理。这是出于司法公正目的而首先做出的
考虑。如果证实谢泼德医生并非凶手,这将是波洛以及随
后不加反对全盘接受波洛的破案结果的人所造成的司法错
误。
如果我们这类阅读富有一定意义的话,其所能延伸的
范围便非常宽广。首先,它可以应用于阿加莎·克里斯蒂
的其他作品,乃至其他作家的侦探作品。对此类作品心存
疑虑的读者偶尔会感到凶手成功地逃过了足智多谋的调查
者的火眼金睛。侦探小说一般被当作单一阅读的对象,而
我们的建议将利于邀请读者重新审核一些带有疑点的案件
,去侦缉逃落法网之外的罪犯。
此外,文学中的众多死亡现象,不仅是侦探小说中的
死亡现象,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比如说,曾有谁严肃地
审视过拉封登寓言中主人公死于奇异瘟疫的原因呢?茶花
女之死果真是自然死亡吗?能否排除包法利夫人是死于他
杀呢?我们对伯格特①之死确切知道些什么?除了可疑死
亡问题之外,很多文学现象值得我们重新审核或澄清。也
许我们现在应该了解梅黛夫人②逃到荷兰后的情况,探明
夏培尔上校③的真实身份,澄清《萌芽》④中,究竟是哪
位工人涉嫌制造矿难。
在读一些虚构文本时,很多读者有时会有一种不舒服
的感觉,似乎作者没有全部交代清楚。本书在解读阿加莎
·克里斯蒂作品的基础上,试图揭开那些影响阅读透明度
、隐埋极深的秘密,考察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在不改变原
计划性质的前提下,有效地补充关于作品的信息。
导语
《谁杀死了罗杰·艾克罗伊德》是一本写侦探小说的侦探小说,而且在通过细致地展开调查,揭露真正的凶手的同时,它以心理学分析的手法,思考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本书在解读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基础上,试图揭开那些影响阅读透明度、隐埋极深的秘密,考察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在不改变原计划性质的前提下,有效地补充关于作品的信息。
精彩页
第一章
谋杀案
重新调查罗杰·艾克罗伊德凶杀案,意味着向读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交代清楚。当然,最理想的是读者有时间去读或重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考虑到此要求不容易得到满足,我们决定在重新调查之前,将故事的前后关系予以尽可能精确和客观的介绍。
故事发生在英国乡村的一个名叫金艾博特的小村庄里。村里的医生叫谢泼德,同时也是本书的叙述者。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请我去。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
由于谢泼德身为叙述者,因而对其主要特征未做直接介绍,只是后来随着故事的展开,才逐渐显露。他是个单身汉,平常大部分时间花在医学上,但也非常喜欢园艺和机械。他看起来像个稳重矜持、不露声色的人,同姐姐卡罗琳一起生活。根据医生本人的叙述,他姐姐是个老姑娘,年龄未明确标出。其主要特征是生性好奇,每天的主要活动是跟人聊天,谈论村里发生的事件,并通过一个由仆人和小贩组成的信息网络获取信息:
“…我姐姐只需静静地坐在家中便能探听到任何消息。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但事实是明摆着的。我猜想可能是家中的仆人和做买卖的小贩充当了她的智囊团。她外出并不是为了去探寻消息,而是去传播消息。就传播消息这一条来说,她也是个超凡的行家。”
比如,书开头谢泼德医生刚得知弗拉尔斯太太死亡的消息,进门时,他姐姐已经知晓了,证明她的信息网实在厉害。
“你这么早就出去了。”卡罗琳说。
“是的。我去了金帕多克,到弗拉尔斯太太家跑了一趟。”
“我知道。”我姐姐又说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安妮告诉我的。”
安妮是家里的女仆,一个挺可爱的女孩,但她有一个难改的习性,爱多嘴。
沉默了片刻,我继续吃着鸡蛋。这时姐姐的瘦长鼻子抽动了一下。每当她对某件事感兴趣或兴奋时,她总是做出这个动作。
“你去那里干什么?”她追问道。
“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我去也无济于事,她肯定是昨晚睡觉时死的。”
“我知道。”姐姐又说道。
这下可把我惹火了。
“你不可能知道,”我厉声说道,“我也是到了那里才知道的,我还没跟任何人讲过这件事。
如果安妮连这个都知道的话,她简直就变成活神仙了。”
“不是安妮,而是那个送牛奶的人告诉我的,他是从弗拉尔斯的厨娘那里听来的。”此时卡罗琳反对弟弟的意见,暗示弗拉尔斯太太是在毒死丈夫之后,后悔万分而自杀的。弗拉尔斯太太的丈夫去世已一年,看来属于正常死亡。但卡罗琳始终认为他是被人杀死的。谢泼德和姐姐持相同意见(“很奇怪,当一个人不想公开的内心秘密被别人揭穿时,他会恼羞成怒,竭力否认。”),但却拒绝承认,并决定不做任何辩解。
稍后,谢泼德在街口遇见了罗杰·艾克罗伊德。这位“典型的英国乡绅”是金艾博特村的灵魂。他年逾五十,非常富有,与家人住在村中一幢豪华的住宅—弗恩利大院中,而村中的豪宅只有两幢。罗杰·艾克罗伊德年轻时曾同一位名叫佩顿的女子成婚,该女子婚前是寡妇,生有一子,名叫拉尔夫。艾克罗伊德一直把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案发时,他年龄为二十五岁,常常缺钱花,养父很为他操心。让我们详细谈谈弗恩利大院及居住在其中的人员情况,因为书中的大部分嫌疑人都是寄住在该大院中。除拉尔夫·佩顿之外,弗恩利大院最近还住进了两位艾克罗伊德的家族成员,即塞西尔·艾克罗伊德太太及其女儿弗洛拉。
P13-1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杀死了罗杰·艾克罗伊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皮埃尔·巴雅
译者 译者:蒙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80714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2
出版时间 2019-11-01
首版时间 2019-11-01
印刷时间 201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00
CIP核字 2017122982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185
11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