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在远方
内容
编辑推荐

力歌的铁路小说,源于他的家庭,源于他的工作,源于他的生活,更源于他对铁路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度思考。这种思考不是就铁路思考铁路,而是把铁路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探索客观的本质和事物的真相。

《家在远方》干了一辈子铁路,朴实憨厚的性格加上独特的处世方式,使他在爱情和工作上一败涂地在外打拼“一辈子”还是落魄地回到原点,连自己的家都不知道在何方。

内容推荐

由力歌著的《家在远方》是以铁路职工工作和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集,与《两个人的车站》小说集同为铁路小说的姊妹篇。本书精选中篇小说三篇(《风雨兼程》《难为女人》《家在远方》)、短篇小说三篇(《醒来本无梦》《交情》《通勤咏叹》)。这几篇作品涉及了铁路的几个重要工种,充分表现了铁路职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得失甘苦。小说中体现出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让人咂舌,这些画面如同全息摄影一般,虽然视角不同、环境不同、主人公不同,却有着相似的铁路情缘。

作者笔下的人物有声有色、形神兼备,以善良、悲悯、慈爱与真诚烘染出温馨的色泽和亮度,以道德的操守和理想的守望来表现精神的诉求和生命的力量,彰显出一个个独特的情感世界。

目录

风雨兼程

醒来本无梦

交情

难为女人

通勤咏叹

家在远方

后记

试读章节

风雨兼程

列车长夏洁的心情如同天气一样的沉闷。A市受强台风影响,这几天雷雨交加,一直下个不停。

她蹚着厚厚的积水来到客运段,虽然打着伞,但大风刮得雨伞颠来倒去,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打透了,到了单位后,匆忙换上了路服,但仍能从身体里觉出一种凉意。

夏洁来到站台,她马上便成了站台上旅客的核心,不管夏洁走到哪里,都会有众多的旅客围着她。她只能耐心地向他们说明,并让那些准备购买卧铺的旅客,去列车办公席去排队领号。夏洁看到从地下道里走上来了客运段段长,她忙迎了上去,行了一个标准的敬礼后,说:“段长,您好。请您检查指导工作。”

“我是来为你们送行的。”段长说。

段长也曾多次到列车上检查工作,可像今天这样来车站为乘务员送行,还是夏洁当上列车长后第一次。段长的表情异常严峻,说:“你们列车运行经过的很多地方已经发生了水灾,这是你当车长后第一次遇到的恶劣天气,我不放心,特意过来关照一下。”

听到段长的话,夏洁心里暖烘烘的,“请段长放心,我们一定会按段上制定的突发事件的预案来执行。”

段长脸上出现了短暂的笑容,说:“夏洁,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启动预案,你们乘务组都是年轻人,没什么经验,遇事一定要冷静,与大家多商议。”

“好的。”夏洁点点头。

这时,段长的手机突兀地响了起来,段长忙去接听,段长的表情从和缓变得痛楚起来,最后他坚定地说:“是,我们一定做到!”

段长放下手机,对夏洁说:“刚才铁路局调度来电通报,支线已经有多处路基被冲毁,让我们与支线运行的列车联系,做好列车乘务员稳定的思想工作。支线乘务员还好说,大多都是老同志……”

夏洁知道段长欲言又止的原因。夏洁是铁道学院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到了客运段便在业务科任助理工程师,是段长提议她到了这列刚刚开行的AB线一站式列车来当列车长的。

从科室机关到基层当了个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多少有些被降职的意思。谈话时,段长问道:“对这样的安排,你是不是有想法?”夏洁坦率地说:“当然有了。谁不知道在科室轻闲呀,段长要是让业务科长到车队当队长,他会怎么想?”段长脸上显出了尴尬,旋即说:“怎么想?服从命令呗。现在的科室这些干部都不想深入基层,还不变成了空中楼阁了?干部就应该能上能下。”夏洁不满地顶撞道:“机关那么多的年轻干部,怎么就让我一个人下来了,别人还以为我犯了错误呢。”段长笑了,略表同情地说:“你这个大学生当车长是委屈了点。但你是党员,哭鼻子闹情绪可以,但不能不服从任命。”夏洁接上段长的说:“情绪归情绪,但我也只能服从组织分配,还得把工作做好。”段长赞赏道:“这才是党员干部说的话。”

这是一列新开行的A站到B站夕发朝至一站式特快旅客列车,全程一千多公里,运行十个小时,中间无一停靠车站。乘务组刚刚组建,为了打造进B站的品牌列车,所有的列车乘务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除了硬卧车李淑敏年龄稍大一些,各车厢的乘务员清一水都是年轻貌美的姑娘,有人谑称这是丽人乘务组,可以与空姐一争高低。正因为如此,夏洁首选为该青年乘务组的列车长,也是经过段领导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列车开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夏洁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佩服,她也渐渐地喜欢上车长这个职务。

段长向夏洁又布置了几个重点要务,便匆忙地离去了。

夏洁一直追随着段长的身影消失在地下道里,她才收敛了目光。段长的到来,在夏洁心里又增添了一种负担,她清楚段长的来意,段长是不放心她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尤其放心不下的是乘务组里这些丽人们。想到这里,她心里沉甸甸的,平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当车站的挂钟指针爬上20时整,随着汽笛一声长鸣,列车缓缓地驶出A车站。

乘警张兴伟走到在硬座与餐车连接处,便听到一声亲切的呼唤,“小伟。”  张兴伟回过头来,看到的是一张老人的脸,他笑了,“王大爷,你出门呀?”

王大爷与张兴伟的父亲过去是老同事,都在机务段当火车司机。王大爷握着张兴伟的手,兴致勃勃地说:“退休多年了,也没什么事,儿子总来信让我到他那里去住几天,这些天闲着,想过去看一看孙子。”

张兴伟转念,问:“王大爷,你没有坐席吗?”

“这不是你爸告诉我的,说今天是你的班,他让我乘这班车,好让你来照顾我,给你添麻烦了!”

张兴伟知道自己一直是父亲跟退休老哥们吹嘘的资本,笑逐颜开地说:“王大爷,你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理所当然应该照顾您的。”

王大爷爽朗地笑了,说:“我有胳膊有腿的,能跑能踪的不用你照顾。”

“王大爷,你说的是什么话呀。”张兴伟想到了关键的事,“王大爷,你买票了没有?”

王大爷诡谲地说:“我是老铁路职工,还有大侄儿在车上,我还用得着买票呀。”

张兴伟一听,急了,“那可不行啊,我就过去给你补张票吧。”

王大爷不急不躁,说:“你这个孩子把你大爷看扁了吧,我开玩笑呢。我买票了,但只买了张站票。今天去售票口买票,连个座位票都没有。要么,我找你干吗。你一个大乘警,还解决不了一张卧铺?”

P1-3

序言

铁路背景下的社会视角

与力歌相识几十年,了解力歌的成长历程,更知道力歌是一个特殊的作家。力歌当过工人,从事过青年工作,做过特约副主编,挂职过刑警,在北京的中国铁通还当过经理,现在的职务是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副教授,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丰富的个人经历,使力歌的作品有着独特的社会视角。

这次出版的两本小说集也不例外,虽然其中的每一篇都是铁路题材,但也不过是用铁路作为背景,反映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揭示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引发在阅读后的思考,也让所有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铁路这个行业,了解铁路人。我是铁路走出来的作家,我不得不承认,我对铁路题材的创作,没有力歌这种深度与广度。

收录的作品《领导青春期》《两个人的车站》是情感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情故事,两篇小说都拟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无论鸽子还是站牌,无论是禁锢在楼窗里的少女还是那个女乘务员,都给人带来了温暖和向往,守望着心灵深处的那份精神家园。《领导青春期》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大学生赵兴,繁重的劳动改造,枯燥的生活环境,已经使他身心疲惫,信心和热情皆失,有道是“哀大莫过于心死”,而在那个清晨中,他登上线杆眺望,无意发现了在楼上的那扇窗出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少女,让他从桎梏中燃起新的希望,这个制造出来的美丽神话,改变了他的性情和胸怀。《两个人的车站》塑造了茫茫草原深处的新线小站人物——小李和老胡。草原新线,生活中满是荒凉和寂寞,两个人创造了爱情神话。靠着爱情的精神支撑,小李和老胡给生活增添了希望,熬过了一个个寂寥的日子,保证了草原列车的安全运行。当两篇小说中神话均被冷峻的现实撕破的时候,读者的内心一定是打翻了五味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以说这两篇作品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的渲染和故意催人泪奔的造作,只是用最平凡朴实的语言不急不缓地讲述。

小说《风雨兼程》以一列普通的列车遭遇水灾后作为场景,应该说这是一部灾难小说,这是借助于现在有着巨大受众群的灾难影片的提法,其实小说原本就是一部影视剧本构思,蒙太奇式的写法与当初力歌签约在中北影视公司的经历不无关系。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都会充当着不同的角色。面对灾难时,列车长、列车员、乘警,这些铁路人由于工作职责,由于他们在列车这个工作职场中,他们的工作属性必不可少,他们会为旅客找水找食品,他们会向旅客解释洪水被困,他们会安抚旅客,他们在危机面前会挺身而出,他们也在努力控制混乱的局面。但同时,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有最平凡的社会属性,他们会有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爱,也会有自己的矛盾和脾气,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人物鲜活生动。如果把整篇作品当作一口“锅”的话,那些铁路退休职工、新郎新娘、大款、小姐、毒犯、产妇,既是这口“锅”里的菜,也是这口“锅”里的调料,他们的出现让这道菜色、香、味一应俱全。而这个味道,却使每位读者都会品之不同。

《难为女人》是写列车乘务员姜亚洁的人生情感。铁路的列车员是一个外人看来平凡,其实又很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女列车员,她们的生活、家庭、社会活动全都是围着工作转,她们被“出乘走班”这一特殊的“网”围着困着。三个女人一台戏,列车上的女人戏份更多,戏份更足。她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要面对上级领导的各种检查,要面对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林林种种的复杂性,从姜亚洁一个人的身上映射出了列车员这个特殊群体的矛盾挣扎。

《交情》写的是铁路局局长与火车司机六十多年的友谊,而且还能成为儿女亲家,这本身就让人匪夷所思,故事里写到了局长的“腐败”,只是独自占用了机车乘务员的浴池,这充其量不过是种特权而已,根本谈不上腐败,与现在的腐败分子做比,简直不算事,我并不想深刻地揭露腐败,只是想通过一个老铁路局长以前的经历,反衬出现在一些已经让人习以为常的特权思想,这是不是“初始”的腐败呢?有人肯定会认为这篇小说不够深刻,其实,深刻和尖锐走进文学,应该是前来参与酿造属于文学的情感和感动的,不可以去挤兑、驱逐这种情感和感动。所以,单以“深刻和尖锐”考量文学的精神品质是不够的。

《醒来本无梦》这篇小说平静地切人故事,从一张与日本小孩的的合影开始,把故事从现实闪回到了以前,先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这张照片,常发被定为日本特务,家人受到了波及,妻子去世儿子离去;然后追溯到了日伪时期常发与一个一起打工的日本小孩山岛的友谊,并留下了这张象征着他们友谊的照片。这样一张一直让他倒霉的照片,想不到会峰回路转,在山岛来中国寻找常发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儿子同事朋友都主动上门,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最后常发断然拒绝与山岛见面,并烧毁了那张一直保留的照片。小说细致地描绘时代带来的不同感受,让人辛酸有余,五味俱陈,并为主人公的命运扼腕长叹。

力歌的铁路小说,源于他的家庭,源于他的工作,源于他的生活,更源于他对铁路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度思考。这种思考不是就铁路思考铁路,而是把铁路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探索客观的本质和事物的真相。喜欢力歌的小说,更喜欢力歌铁路题材的小说。

孙春平

当代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二○一四年十月

后记

我与铁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从十八岁人路工作开始,“铁路”这两个字便刻写在我的生命之中。过去我也曾有过离开铁路的机会,总以自己所学的铁路专业为由拒绝了,可是学校属地移交,不管我离开铁路有多少不舍,终免不了被大形势左右,但对铁路情感依旧,钟情于铁路的文学创作依旧,因为我血脉中流着铁路的血。

我的家庭就是铁路世家,父亲十五岁便到铁路工作并参加了革命,几十年的铁路工作生涯,直到他离休都没有离开过铁路。在他的影响下,家中的哥姐六个人无一例外地都在铁路工作,除了大姐夫,就连我们的配偶也都是铁路职工,现在我的下一辈人,侄儿、外甥,还有我儿子也相继来到铁路工作。

我曾在《中篇小说选刊》上发表创作,谈的题目就是《我们的铁路,我们爱》,那时《我们的团长,我们团》还没有拍摄呢,我常常很自豪地说,我们是铁路人,铁路是我们的,铁路职工习惯用“家里人”来互相称谓,彼此会有一种亲切感,而我们家的人确实都是“铁路人”。我的铁路小说在《十月》《上海小说》等各种文学期刊上均有发表,还多被选刊选本转载,这充分说明铁路文学作品具有的影响力。尤其这十几年来,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大提速及高铁动车等名词深入人心,带来了旅行的方便快捷,人们(旅客)开始关注铁路的发展,铁路文学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成为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曾挂职刑警,在中国铁通北京分公司工作过,20世纪90年代帮助企业搞过营销,做过《芒种》的特约副主编,还参加过文化影视的策划等工作。为了突破自己,体验不同的领域,除了铁路题材小说之外,还涉猎法制、时政、传奇、情感、社会等多种题材。写作不需要一味地固守,不必固定在某种类型上的写作,虽然不否认坚持一种类型的写作的类型作家成名比较快,但我仍是一个“非典(型)”作家,我学的不是文科,现在是高校工科副教授,授课为数字电子技术,如果按此归类的话,也许可以称为信息类作家?其实,不管是哪一类型的作家,都应该努力让创作上升为一种文化行动。以自觉的区域(不是地域)文化意识进行的审美诉求,建构自己的文学审美场域。

在我笔下的铁路小说中,铁路往往作为小说的背景存在,小说表现的大都是在铁路最基层工作的人物,贴近百姓接地气,这是我一贯的创作追求和写作体现。我本身就来自于平民阶层,是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始终保有平民的情怀,我将平民的身份带到写作状态之中,让自己一直作为百姓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我没有过多地强调或粉饰城市生活与铁路企业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在建构与挖掘铁路素材和地域文化时,更多的时候是在互动性的比较中进行,在对抗甚至是毁灭中,回望这种文化的价值。读者能感受到文化的一点一滴,都是他们所熟悉和认知的,如同一条条小河流向大海,以集聚似的方法汇拢地域文化的精要。阅读本书的人会发现,小说中所描述的生活风俗人情,都有着现代诗情浓重的色彩,以其引领您进入文化的大语境中,这也是铁路企业生活场景创作的本质所在,可以让您直接触摸到现代文化的脉动。

我的写作是一种文化态度,而您的阅读则是一种精神消费。我愿用饱满的元气,桀骜的灵魂,温柔的表达,让您在阅读中亲历着非凡的精神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中获得心灵的宁静。读书让人年轻,让人感慨,让人意气风发,文学永远属于那些寻觅真理、渴望安详的人。

力歌

2014年初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在远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力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192907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201422570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