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随意的溪流/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样一种说法,当今国外的普通老百姓只记住了两个中国人。这两个中国人,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毛泽东。将这两个人相提并论,就多多少少给人以“同日而语”的意思,至少对于我来说,心里不那么舒服,一时难以接受。一个是武术明星,一个是人民大救星,让我反复掂量了多时。掂量到后来,就有一些释然了,我是这样想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普通老百姓,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能够让全世界的普通老百姓记住一个人,绝非易事。

接着就有了延安之行。

是我所在的报社组织的,意图不言而喻,借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因此,我们将这次旅行亲切地称之为“红色之旅”。一行十几个人,我们几个年龄大些的,则携了妻子和孩子同行,属于特殊照顾和对待,心里自然是感激不尽。毕竟是第一次去延安,同行的人一路上都很兴奋,议论着革命圣地如今会有什么变化,猜测着延河、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的样子。这些烙有深深的革命象征和时代记忆的地名,虽然我们自小就耳熟能详,却不曾亲眼目睹过,现在就要和它们进行零距离接触,怎能不心情激动呢?

途经宁夏陶乐、盐池两县,到了定边,就开始进入陕北了。

陕北,多么大气的一个名字,如雷贯耳。它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地理概念,撇开那早已烟消云散的千年历史风云不说,只说共产党领导的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的中国革命,就让人们产生无限的感慨。还有那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信天游,同样能够让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陕北,还是一片文学的沃壤。

20世纪40年代李季先生的《王贵与李香香》;新中国成立后,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新时期以来,路遥先生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更是让陕北走进了文学的神圣殿堂。这些情厚境美、韵味深长的作品,不仅显示了西部文学的广阔前景,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陕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独特的精神入口。记得《人生》发表出来后人们争相传阅,盛况空前,一时洛阳纸贵。那一年我还只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青涩懵懂,读过了这篇作品后却有如醍醐灌顶,久久难以释怀,不知流下了多少感动的泪水。从高加林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也是牧区家庭出身。牧区和农村、牧民和农民其实都一样,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除了具象的劳动方式的区别,抽象的精神的异同确乎并不存在。如果不是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我个人的命运与前途很可能和高加林如出一辙,甚至还不如他呢。后来,我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其中肯定受到了《人生》这样振聋发聩的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在我有关陕北的记忆里划上了又一道很深的印痕,即文学的陕北,或者陕北的文学。因此,在这里不妨多说几句。

出了定边,然后是吴起、志丹、安塞。

这些同样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们眼前具象为伸出手就可以触摸的山川、田野和村镇。越往前走,黄土高原的特征和气息越浓厚。山大沟深,深藏在高原褶皱里的一个个村庄,被一条蜿蜒曲折、迂回延伸的公路串联了起来。面对一座座耸入云天,却又贫瘠裸露的山塬,漫长的旅途便少了一缕浪漫,多了几分单调。车上的人开始昏昏欲睡,一个个东倒西歪,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几个年轻记者,已经对这样的旅途开始产生某种厌烦情绪了。

其实,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行走的这条路线,就是一道记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廊,阅尽沧桑,淬砺烽火,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只不过很多东西被如水的岁月给剥蚀了,也有很多东西被深深地掩埋在黄土下面了。而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则以主动的姿态承载着历史的血腥或者辉煌浩浩荡荡,顺流而下。是的,在黄河中下游的任何一处,掬起一捧水喝进去,便能够有刻骨的体味,那就是水土交融。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喝进去黄河水的时候,也就是喝进去黄土,也就是体味历史。

相对于历史,人总是渺小的,无法逃脱历史的规律。经历了底层贫寒生活的人很多,历朝历代,俯拾皆是;身处历史转折的节点上而选择孤注一掷的人很少,这样的人是人中豪杰;如果还能够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视民族大义为毕生的追求,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历史往往选择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领袖,也必将是领袖。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写过这样一本书,书名叫《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毛泽东列第二十位。释义是毛泽东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二十七年中,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改造。我觉得这样的解释,虽然简洁凝练、一目了然,却未免显得有点冷冰冰或者硬邦邦的。还是陕北民歌《东方红》唱得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认知,中国的老百姓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人情味,也就更加完美。我们曾在铺天盖地的红色宣传画,在各种版本的革命历史教科书中认识了陕北,认识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尽管一知半解,并不全面和完整。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理想主义还没有泯灭,如果英雄主义还有市场,我们迷恋延安,我们谈论革命,至少有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世界上还是穷人多。

毫无疑问,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辈,这一生至少去一次延安,是一个非常值得和必要的选择。否则,会成为一桩遗憾。

P3-5

目录

第一辑:旅途行吟

 圣地初旅/003

 戏说固原/010

 仰望六盘/015

 湖城随想/020

 兰一山庄的树与果/025

 窗/030

 大漠人和骆驼/037

 居延海,我的情与思/043

 租房记/049

第二辑:文化谈片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学——在首届中美文学论坛上的演讲/059

 在那遥远的地方——对一个音乐老人的解读/066

 无聊与读书——为第一个世界读书日而作/071

 也是纪念——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076

 朗读《生死朗读》/080

 青草如玉/084

 我在山顶上写下的只言片语/088

 蒜说/091

 “人不如狗”的一种解析/095

 标语的“妙”用/098

第三辑:灯下絮言

 女儿与书/105

 童话/108

 亲近自然/112

 屋顶上的渴望/118

 生长在井里的白蘑菇/123

 从针眼儿里漏下去的沙米/126

 舞着的二姐/130

 怀念一个女孩/136

 送一束鲜花给你/142

 同学的故事——为毕业三十年同学聚会而作/147

第四辑:马儿庄笔记

 一间自己的屋子——《马儿庄笔记》之一/157

 月光之下——《马儿庄笔记》之二/161

 荞面饴铬——《马儿庄笔记》之三/164

 丰收的西瓜——《马儿庄笔记》之四/167

 周末的校园——《马儿庄笔记》之五/171

 羊不语——《马儿庄笔记》之六/177

第五辑:故乡寄语

 向一个伟大的灵魂致敬——写在文学恩师魏巴特尔先生一周年祭日之际/185

 大漠·人生·诗情——诗集《唱给阿拉善的歌》读后/196

 “眼睛弯成音符之后……”——郭春浮诗歌创作浅析/203

 驼背上的咏叹——小记歌曲《马它乡之子》/207

 秋风一去——有感《第二次出名》/211

 我写海荣/216

 老方不老/221

内容推荐

漠月,1962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1982年7月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治系,从事过教师、秘书、记者、编辑等职业。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入选过中国小说学会和中国当代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连续四届获宁夏文学艺术奖,以及《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十月》优秀作品奖、《十月》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入选宁夏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以及《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中国作家会员,宁夏文联委员,一级作家,《朔方》常务副主编。这本《随意的溪流》收录的就是他的散文作品,共计42篇。

《随意的溪流》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的《随意的溪流》由中国作家会员、宁夏文联委员、国家一级作家漠月编写而成,收录其散文作品42篇,分“旅途行吟”、“文化谈片”、“灯下絮言”、“马儿庄笔记”、“故乡寄语”五辑编排。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随意的溪流/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漠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8862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8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