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继《家风》、《帅府家风》之后,“家风”系列中的第三部。
本书真实记录了黄炎培、周建人、许德珩、庄希泉、周谷城、楚图南等6位著名民主人士的家风、家事和奋斗故事。他们都是大家巨擘,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都曾领一时之风骚,都曾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图书 | 大家风范(我所知道的民主党派领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继《家风》、《帅府家风》之后,“家风”系列中的第三部。 本书真实记录了黄炎培、周建人、许德珩、庄希泉、周谷城、楚图南等6位著名民主人士的家风、家事和奋斗故事。他们都是大家巨擘,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都曾领一时之风骚,都曾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真实记录了黄炎培、周建人、许德珩、庄希泉、周谷城、楚图南等6位著名民主人士的家风、家事和奋斗故事。他们都曾领一时之风骚,都曾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们求学、求生、求变的一生,始终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强盛、社会的进步休戚与共,丝丝紧扣。他们在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上呐喊、探索、拓展,最终汇聚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完成了自己的伟业。他们早已成为一面旗帜,昭示着后人前行的方向。 目录 黄炎培的方圆论 一、怎么阅读黄炎培 二、内史第和汉石经室 三、黄炎培的“手脑并用” 四、黄炎培的试验品 五、要“杀人”的黄炎培 六、不爱财、不做官的黄炎培 七、黄炎培与毛泽东 八、写诗的黄炎培 九、黄万里与三门峡 十、诗人黄万里 十一、悲怆的黄万里 十二、黄大能:我的父亲母亲 十三、黄大能:我的家教 十四、右派之家 十五、黄大能的水泥 十六、题外话 周建人——独立地前行 一、谁是周建人? 二、周建人的为官 三、周建人的为学 四、周建人的为人 五、周氏三兄弟之兄弟 六、神秘的周氏三姐妹 七、透明的周蕖 八、顾明远和三好学生 九、鲁迅——审慎的距离 许德珩——精神的守望 一、关于许德珩的话题 二、从“楚僧”到“楚生” 三、毛泽东:我也“掐”了 四、许德珩之九三 五、书法和长寿 六、许德珩:不学诗,无以言 七、许进的目光 八、许鹿希的坚持 九、邓稼先的故居 庄希泉庄炎林父子一家——家和万事兴 一、认识庄希泉 二、两下南洋为革命募款 三、庄希泉与陈嘉庚 四、庄希泉与余佩皋的同道之爱 五、毁家纾难的庄氏父子 六、“连升三级”的庄炎林 七、三调北京——庄氏父子的团聚之路 八、三大工程一庄炎林的事业之途 九、青山着意化为桥 十、持恒锻炼的庄炎林 十一、家和万事兴 周谷城——历史是活的 一、话说周谷城 二、两部通史一味创新 三、周谷城和三代领导人 四、周家的家教 五、周家的家学 六、周家的政治 七、题外话 有守有为的楚图南 一、楚庄:不能说教育,只能说给我们影响 二、楚庄:三十而立,当上右派 三、楚庄:我当右派的时候写的 四、楚庄:就做一个诚实的、正直的人嘛 五、楚庄:有守有为 六、楚庄和“清代的文字狱” 七、楚庄:人总是要学点东西的 八、楚泽涵:他是个战士 九、楚图南:不能把个人业绩和名字写入党章宪法 十、日本军阀的弹片和日本人的名片 十一、楚泽涵:最不该烧掉的家庭账本 十二、楚图南:成功的习惯,实是一切成功之母 十三、楚泽涵:“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十四、楚图南:人要摆得端正 试读章节 四、黄炎培的试验品 黄炎培自己是这样解释职业教育的,他说:“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与乐趣,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名日职业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并与个性相结合,“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没有不发达的。” 为了实践自己的这一理论,也为了黄家不出纨绔儿,黄炎培干脆把在上海沪江中学读书的儿子黄大能转到了他的中华职业学校,以身作则,看看职业教育到底能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黄大能说:“他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时,我正在一家贵族学校上学,第二年的学费都交了,父亲毫不犹豫地把我转进了中华职业学校内,我在那里上了三年高中。” 放弃正规的高中教育,选择职业学校,连学费都不要了。这在今天的家长来说,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在他们看来,哪怕孩子有一线的希望,他们也会选择普通高中,选择将来参加高考。读职业学校,往往都是被认为高考无望的,是无奈之举。 其实,就算是在80多年前,黄炎培的举动也是惊世骇俗的,也属于是不按常理出牌。他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试验品。 他在自己撰写的《怎样教育我中学时期的儿女》一文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我为这些不知当众演讲过多少次,文章写过多少篇,苦口劝告大众:一、初中三个学年的使命就在于决定别人的,或自己认清自己的个性和天才,来决定一生所学就业的大方针;二、预备进大学,高中就要依照所学方针入分科学习;三、如果中学修了,即使将来就业,不再升学,更宜人分科高中。” 这番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张高中要分科,二是要选好自己的专业。这番话和当今的教育体制不谋而和,只不过,他早提出了80年,并且身体力行。 黄大能本来在学校时就喜欢工科,到了中华职业学校,工科分为两科,一是土木,一是机械。这让他不知如何选择,看黄大能拿不定主意,黄炎培找来三子黄万里,请他帮助弟弟选个专业。黄万里是个有心人,他看出弟弟对土木建筑很感兴趣,便鼓励他学习包括水工桥梁等业务在内的土木工程,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成就了黄大能一生的辉煌。 在中华职业学校,不论是什么专业,课程安排都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实习课。黄大能所学的土木科,除了绘图、测量等实习课外,老师还要带领学生到上海市区的建筑工地实习。 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黄大能就有幸参加了上海中百一店施工,参加了当时中国第一个自动扶梯的建造,并到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物——24层的国际饭店工地实习。 职校,讲究的就是动手,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黄大能在校时,全校师生还为学校建设了唯一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华堂。黄大能等土木科学生是主力军,中华堂建成后,还惊动了蔡元培先生,他专门到学校视察了这个建筑物,并为其落成剪彩。可能是沾了蔡元培先生的灵气,也可能是学生众志成城的协力,这座三层楼房虽经受了多次战火的考验,但至今犹屹立无恙,成了黄炎培教育理想和实践的见证。 毕业前,黄大能等人又赢得了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他们这批学生被分配到了正在建设的粤汉铁路参加实习,也就是今天京广铁路的前身。黄大能分到了位于湖南衡阳的株韶段工程局,铺路架桥,钻隧施工,像个工人一样爬上爬下。一年下来,脸黑了,骨壮了。当时的铁路局局长,铁道工程专家凌鸿勋先生赞誉他们说:“这些职校学生,他们的能力并不亚于一般大学毕业生。” 作为试验品的黄大能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1935年他在中华职业学校毕业后,顺利地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就读于土木工程系。 对于走出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黄炎培还有嘱咐,他说:“学生出校后要热爱自己的国家,酷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职守,胜任本职工作,要有互助合作的精神,谦虚恳挚的态度,任劳任怨的美德,勤俭淳朴的作风……” 提倡知行合一,学习是为了经世济用,是中国知识界的传统,是读书人的目的。但真正做到把教育和职业打通,贯彻始终,最坚决的一个就是黄炎培。 这让我们想起了著名的毛主席语录:“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五、要“杀人”的黄炎培 黄炎培被人称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这两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什么是爱国?黄炎培一生经历了满清、北洋军阀、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连续多年的动乱时期,在他一生的主要阶段,他的任务只有两项,一是办学,二是救国。二者又互为响应,办学是为了救国,救国之路唯有办学。 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爱国不是一句口号,是要实实在在付出的,有时甚至付出的是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在这方面,黄炎培从来不含糊。他自己被人“杀过”,也曾要“杀别人”。 1902年,黄炎培依照蔡元培先生的教导,回乡办学,倡导学界革命。他到处演讲,抨击满清政府的无能和腐朽,鼓吹进步的新思想,这样一来,乡绅土豪把他视为革命党人,抓进了县衙,等待处置。 黄炎培的同志恐怕他有不测,到处寻人帮助,想解救他出狱。后有人提醒说,清朝官吏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害怕洋人,找到洋人出面,就有救。于是,他们找到了在上海传教的美国基督教总牧师步惠廉和律师佑尼干,请他二人出面讲情,压迫知县放人。这招果然管用,洋人出马,知县吓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放人。谁知,黄炎培前脚刚刚走出监狱,后脚上面下令斩首的手谕,就送到了知县老爷的手中。就是这一个小时的时差,让黄炎培脱身而去。 真是不敢想象,假如洋人再晚一会儿出面,或者手谕早一会儿来了,那又会是怎样一个黄炎培呢? P10-12 序言 我们在探寻家庭的力量。 《大家风范》是继《家风》、《帅府家风》之后,“家风”系列中的第三部。 书中记录的是6位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周建人、许德珩、周谷城、庄希泉、楚图南的家风、家事和奋斗故事。他们都是大家巨擘,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都曾领一时之风骚,都曾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追寻他们的生命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求学、求生、求变的一生,始终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强盛、社会的进步休戚与共,丝丝紧扣。他们在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上呐喊、探索、拓展,最终汇聚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完成了自己的伟业。他们身上的那种自强不息、奋力勇为、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为家乐成、为民进步、为国富强的作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早已成为一面旗帜,昭示着后人前行的方向。 时光荏苒,历史已经翻过了一页,但是他们的懿德良行、襟怀情操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弭,而是在他们各自的家庭和后人中延续着、传承着。子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此之谓也!这也正好验证着一个道理:家,对于中国人来讲,是生发、聚集情感的根,是传承和光大文明的树!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好的习惯。而一个有着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人,必将对社会有益,必将是一个成功者。 从这个角度上讲,家风是一种积淀,是一种传承,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家风范(我所知道的民主党派领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肖伟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1906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