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认识自己更懂生活(读点了解世界的心理学)
内容
作者简介
段锦云,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紫江青年学者,中南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曾赴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工作交流。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一项。曾获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2017)、苏州大学东吴学者等荣誉称号。担任十多本国内外期刊匿名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被评为全国心理学学者论文指数排名Top50(2006—2018)。经营微信公众号“泡泡心理”。著有科普书《泡泡心理学:成为最好的自己》。
目录
第一章 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
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世界
你相信星座吗?星座与性格的关系另解
爱吃“苦味”?你可能有“暗黑人格”
你爱的音乐里藏着什么秘密?
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当心“微表情”暴露了你的秘密
你以为穿了“隐身斗篷”,其实那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世上所有的“美好”,大多出乎你的意料
第二章 朋友并非多多益善
别人的朋友圈都比我的大?
朋友越多越幸福?凡事追求“最大化”的副作用
边界:让我们呵护彼此身上的“刺”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否就会实现最大化?
“做了后悔”还是“没做后悔”?让时间说话!
第三章 离金钱过近,离幸福渐远
如何花钱,让你更幸福?
谈钱伤感情?
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
迷恋金钱,男女有别
“买买买”!你是否有强迫性购物倾向?
从一张电影票的选择谈“心理账户”
第四章 生活没有定式,人生没有套路
不确定情境下人如何做决策?
扔给你一块肉,小心那是一个陷阱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
化妆还是素颜,这是个问题
减肥却越减越肥?
凡事真的多多益善吗?
佛祖座下,法号青蛙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你需要沉默是金还是善意谎言?
海外经历带给我们什么?
第五章 能力之外,努力之上
Boss生气的双面镜
看脸时代,选CEO也要看脸?
抽象表达标志权力,具体表达标志执行导向
领导嫉妒下属的后果:辱虐?提升?还是回避?
损失更多,赔偿却更少?
喜欢走上层路线?谨慎为妙
不给我一个合理解释我就搞破坏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什么影响着你的创业决策
心诚则灵:不可不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六章 小爱是欢愉,大爱是慈悲
爱情就像鞋子,只有穿的人才知是否合脚?
悲观的力量
他们其实很相配
初次与陌生人见面时,我们在想什么?
隔着空气与海感受你的呼吸与起伏——为什么相见不如怀念?
两性关系中的性知觉偏差
世上所有的情感文字,都是盲人摸象
想要获得他的喜欢吗?多问他几个问题吧!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精彩页
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世界
段锦云 陈琳
一位路过的女士,把在路边乞讨的老人写的宣传语,“我是盲人,请帮帮我”改成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但是我看不见”。结果,更多路过的人伸出了援手,把零钱放进乞讨盲人的碗里……
这是2016年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段广告视频。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给人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是来自于画面本身的渲染,而是语言的强大力量。一句话的改变,使乞讨老人博得了人们更多的同情,唤起了人们的爱心,人们从习惯地漠然变为友善地帮助。一句话的改变,就改变了人们的行为!言语在很多时候都可以如此温柔地推动事情的发生。
“四两拨千斤”:言语助推态度改变
通过改变言语的表达方式,可以助推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比如,“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有害您家人的健康”,后者可能加深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从而推动戒烟行为。
又比如,“为了您的安全,请戴头盔”一“像我们这个年纪,骑电动车一定要记住戴安全头盔,否则会被开奔驰宝马的同学认出来”两个宣传语,后者这种幽默的方式也许更能吸引大众眼球,加强人们对“骑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这件事的印象。
在生活中,换一种表述方式,也许就能收获意外的却让人更满意的结果。
建构选项助推态度改变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案例,有两家相邻的卖粥小店,左边这家的日营业额总是会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元,天天如此。究其原因,其中细微的差别竟在于,顾客点完粥后,右边那家服务员问“加不加鸡蛋”;而左边那家服务员会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对于这两个问题,人们心中的默认选项分别是“加/不加”与“加一个/加两个”。久而久之,左边这家的营业额当然比右边那家多出许多。
正负框架改变选择
框架效应是指,由于对事物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引起决策者偏好反转的现象。以经典的“亚洲疾病问题”为例:
美国正在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种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做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
正面框架:
A方案,200人将生还;
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生还。
此时,人们更多地选择A方案,倾向于风险规避,寻求一个稳定的结果。
但,在负面框架下: C方案,400人将死去;
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此时,人们更多地选择D方案,即损失框架下,人们倾向于风险寻求,宁愿冒更大的风险追求一个可能的好结果,也不会为保全一部分而选择失去另一部分。然而,在实际结果上,A=C,B=D。
不仅在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存在这种现象。比如,“我卖的牛肉80%是瘦的”和“我卖的牛肉20%是肥的”,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购买“80%是瘦的”的牛肉,虽然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又比如图1中A、B两个同价格的航班,当以上边的形式呈现时,人们更会选择A;而以下边的形式呈现时,人们更会选择B'。然而,A和A'、B和B'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
这就好比图2,人们会以为上面的横线比下面的长;但事实上,两条一样长。
P3-5
导语
朋友越多越幸福?
“做了后悔”还是“没做后悔”?
损失越多赔偿越少?
……
世界并不如你想象。你知道的越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好似一个圆,圆内是你知道的部分,圆外是你不知道的;显然,圆越大,它的周长也越长。
科学就是不断地寻找驳倒自己的证据,它没有最终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序言
年岁渐长,人的心理也发生着变化。以前总想着成为
自己最向往的样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但经历了一些之后
发现,世上其实没有完美这件事。不光如此,很多问题及
其答案也不是从前的模样,很多也从有答案走向了无答案

本书即是此心境的一个映照。
一切都在升级,人类对外在物理世界的认知也是如此
。从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到黑洞、引力波、暗
物质、量子纠缠……科学发展至今,我们所看到的,可能
仍然不足世界的1%,这和一千年前我们不知道有空气、电
场、磁场,以为天圆地方一样,我们的未知世界依然多到
难以想象。
科学就是不断地寻找驳倒已知的证据,它没有最终答
案,只有永恒的追问。至于终极真理,那只是巴别塔上的
彩虹,美丽而不可触摸。
在商业和社会场域,都说这是一个VUCA时代
(Volatility一多变,Uncertainty一不确定,
Complexity一复杂,Ambigtlity一模糊),这加剧了无答
案感。与其预测未来,不如把握当下、以控制未来,任何
拘泥于计划、不善变通的行为必然导致失败。这个世界太
随机、太不可预测,不可能基于未来的波动来制定策略,
生存取决于适应性和与环境的持续相互作用。
我们平常的表达也是如此,任何说出来的话一定都能
影响一部分人;但另一方面,任何说出来的话也都能被驳
倒。
你说世界是唯物的,我说一切事物都是人心建构的;
你说成功是因为实力,而我说有可能是因为运气;
你说贝多芬4岁作曲,我说姜子牙80岁为相;
你说棍棒出好子,我说好的教育在于鼓励;
你说有备无患,我说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说三思而后行,我说机不可失;
你说人是理性的,我说不是;
孰对孰错?关键在于辨清条件。一切解决问题之道,
首先在于对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清楚掌握。经验只可借鉴,
而不可复制,适用于彼的做法,对此甚至可以是失败的原
因;另外,即便是对同一主体,过往的成功经验终有一天
也会成为其将来发展的障碍。一切理论和知识的应用,关
键在于把握分寸和轻重,前提是明白条件和边界。
一个聪明的大脑常常能容纳如上诸多矛盾的观点。我
们要训练大脑的复杂性以应对外在世界的复杂性,前者是
需要我们去努力的,后者是客观的、已然存在的。
不过,越是简约的论点,越会牺牲它的准确性,而我
们人总是偏好前者,所谓的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所以,准确性从来都是与人性相悖的。
世界并不如你想象。你知道的越多,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也越多,好似一个圆,圆内是你知道的部分,圆外是你
不知道的;显然,圆越大,它的周长也越长。
孔夫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那恐怕是两千年前那
个时代的命题,在那个时代,对于普通个体而言,一出生
基本就确定了一辈子的轨迹,那个时代一个平常人一辈子
接受的信息可能比不上当今一个平常人一星期接受的。所
以,现如今,四十还是会困惑,五十依然不知天命,这是
现代人(也许也是古今所有人)一直以来的生存样态,孔子
的话有可能只是个人修为的目标。
你我皆困惑,但也许在不一样的水平。以对自我的理
解为例,小时候我们可能困惑于自己从哪来,将来会成为
什么样的人;现在我们也许困惑于自己的内心所求,包括
职业上的或情感上的,或困惑于人生的意义。显然这不是
一个水平上困惑。而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你读完后在一
个更高的水平上,困惑着,当然也训练了大脑的复杂性…
…不过希望千万不是困扰了。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我与学生们的合作,他们是(按姓名
英文字母排列):陈琳、丁凯琳、丁秀秀、郭昭君、李斐、
李月梅、骆雯婕、施蓓、施嘉逸、孙露莹、王蒙蒙、王啸
天、王泽昊、吴宁宁、吴俏敏、夏晓彤、肖凯文、谢清宇
、徐柏荣、徐晗钰、徐雨濛、徐悦、张开华、朱宸轩、朱
冰璠、邹义文;也有好友范莉莉等的友情相助,在此对他
们表示感谢!大部分内容也都在“泡泡心理”公众号上发
表了,你也可关注公号而不必购买本书来阅读,无论是哪
种方式,我都不胜感激!
段锦云
2019.5
内容推荐
你爱的音乐里藏着什么秘密?别人的朋友圈都比我大吗?谈钱伤感情?……本书针对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故事,结合有趣的科普知识,讲述了生活中大家熟知却又不明白其道理的各种现象,可以让读者更了解自己,更懂得生活,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了解生活的真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认识自己更懂生活(读点了解世界的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锦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91074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96
CIP核字 2019078615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7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