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胡真先生所翻译的包括《最后一颗子弹》、《苏联妇女在战斗中》、《没有装胶卷的暗匣》、《列宁的形象》、《论党的工作者的眼界》等16篇俄国文学作品,通过本书很好的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了解俄国的红色历史。
图书 | 胡真译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胡真先生所翻译的包括《最后一颗子弹》、《苏联妇女在战斗中》、《没有装胶卷的暗匣》、《列宁的形象》、《论党的工作者的眼界》等16篇俄国文学作品,通过本书很好的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了解俄国的红色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为胡真先生所翻译的文章集萃,本书包括《最后一颗子弹》、《苏联妇女在战斗中》、《没有装胶卷的暗匣》、《列宁的形象》、《论党的工作者的眼界》等16篇。中国翻译界有句名言,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作者在翻译时已竭力争取做到,供观者阅读。 目录 最后一颗子弹 苏联妇女在战斗中 没有装胶卷的暗匣 在泰加森林中 一个难忘的冬天 列宁住宅博物馆 我们坚信--列宁和我们在一起 列宁的形象 普列汉诺夫 元帅著书 列宁、斯大林等论党的纪委与党的民主 论党的工作者的眼界 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经典著作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美国的钢铁生产问题 关于高尔基的研究 试读章节 我们埋伏在布列斯拉到柏林去的公路主干线上。我们的同伴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漂亮的公路,他们毫不掩饰地羡慕起来:“魔鬼才有本事修筑这样的公路。” 在大反攻的日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些蠢事。现在发生的这件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我们之前在公路上设防的部队,已被调到别的地方去了。很显然,他们估计附近没有德国人。可是,德国人偏偏出现了。情况很清楚,大量的德国部队就布置在对面的建筑物里,他们似乎在集合,准备向公路主干线上开来。 就在这个时候,命令我们在桥旁公路主干线设防。我们都是一些不怎么地的战斗员——独立炮兵侦察营的地形测绘员、摄影师、测音员,偏偏遇到这样的情况。真是遗憾,我们剩下的人已很少——在120人中,被打死的差不多近60人。而剩下来的人,只有军官、炊事员、值班员、汽车司机。这样,用于埋伏在公路干线上的,大约只有40人。 周围静悄悄的。德国人没有出来。只有在桥后边,响起了可疑的摩托车嘎嘎嘎的声音。这声音老是使我们不得安宁。 公路主干线的另一端,大约在300米的地方,有一片树林。我们留心地仔细观察,可是那里什么动静也没有。 这样过去了一两个小时。春天的太阳晒得很厉害,甚至开始觉得有点燥热。小草已经渐渐地绿起来。 我们被晒得懒洋洋了。可是,摩托车的声音仍然使我们不得安宁。 “可以去侦察一下吗?”我问自己旁边的谢列日。沙雷金。 “干嘛?必须要得到中尉的准许。” 我们由布尔科夫中尉——炮兵地形测绘连连长——指挥。他在左边20米的地方。 我向他跑过去: “中尉同志,嗳,中尉同志……” 我讲述了桥那边发现摩托车的嘎嘎声的情况。 “我也听到了,”布尔科夫说,“而且我也想过。去侦察一下吧。不过要小心!” “是,我和沙雷金一起去。”我说。 我和谢列日没有完全爬行,但还是弯着身子前进,开始隐蔽在公路主干线旁边,然后隐蔽到桥下。就在这时,看到了一件怪事!几乎同桥平行的路沟里,半倒半倚着一辆没有熄火的崭新的摩托车,而附近没有一个人。 我应该承认,在战前不要说是摩托车,就是连自行车都没有,可是在这里,眼前就有一辆,只要推过来,就可以骑着行驶起来。 “你想试试吗?”我问谢列日说,因为怕他抢先骑着去。 “啊,什么?”他说,“还是我来帮你吧。” 我们把摩托车稍稍抬起来,把它放在水泥路面上。 我跨上坐垫,一挂油门,摩托车就飞跑起来了。 “你往哪里去?”谢列日在背后追着叫喊,可是我已经停不住了,顺着公路主干线向着前面的一座桥疾驰而去。 我感觉到,沙雷金在跟着我奔跑,叫喊着一些什么,而我既兴奋又恐惧,什么话都听不见,只是使劲握着摩托车的把手。 桥接近了。一会儿已同桥并行,一会儿就到了桥下——突然间,在前面!……我什么也不明白了。P1-2 序言 我的译文集责任编辑周志平同志来送清样稿,建议我为译文集写个前言或后记。 写些什么呢?经再三考虑,还是写点我学习外文和做翻译工作的情况吧! 我从小就喜欢外文。一生中,学过英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和世界语,学得有些成就的算是俄文。 我学习俄文,始于1937年。那时我在上海苏州河北岸志丰钢铁五金店当学徒,以读夜校的名义,到一位从东北回上海,家住新闸路的地下党员张同志处学习。当时条件很差,没有课本,由张同志口讲笔写,就这样学习了几个月,打下了一点基础。 到延安后,1939年在马列学院业余俄文学习班学习,教师是师哲同志。延安成立中央研究院,我在研究院俄文研究室任研究员,继续在师哲同志指导下从事俄文研究工作。 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我发表了第一篇译文《苏联妇女在卫国战争中》,后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译了《列宁、斯大林等论党的纪律与党的民主》一文,该文被列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之一;又应当时的中央职工委员会之邀翻译了《马克思与职工会》一书,约30万字。 在湖南,我从俄文翻译的书有: 《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小传》、《邓肯和叶赛宁的生死恋》(与人合译)、《朱可夫传》等。我的朋友——杨实和郭锷权同志曾给过我帮助。杨实同志为我的译文《元帅著书》仔细地做了两遍校阅;郭锷权同志把我的一篇译文《一个难忘的冬天》推荐给广东花城出版社,在《译海》杂志上发表。在此,深表感谢! 中国翻译界有句名言,译文要做到“信、达、雅”。我在翻译时竭力争取做到。但自己能力有限,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跑,祈望方家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胡真译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胡真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53529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6 |
出版时间 | 2001-08-01 |
首版时间 | 2001-08-01 |
印刷时间 | 200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