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口论(英汉对照)/英语大书虫世界经典名译典藏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人文社会科学元典是人类对于自身及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研究,不仅有对人类价值和精神的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情感性描述和目的性表达,也有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类型、模式、变迁、机制及其多样性的事实揭示、因果说明和理想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塑就了我们的心灵、行为和生活,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
作者简介
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一1834),英国传教士、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人口学”的创建者。他提出的“人口理论”被认为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马尔萨斯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到苏联、德国、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游历,深入研究人口问题。1805年成为英国第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1819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除了著名的《人口论》,马尔萨斯的著作还包括《地租的性质和增长及其调节原则的研究》(1815)、《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价值的尺度、说明和例证》(1823)、《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等。
经历了工业革命后,英国从一个依靠农业、手工业的国家转变为依靠机器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世界工厂”。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大量劳动人民处于失业和贫穷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尔萨斯于1798年出版了《人口论》一书。在书中,马尔萨斯指出,因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而生产资料只会以线性速率增加,无限制的人口增长会超过有限的食物供应,从而导致饥饿与贫困。所以要限制人口增长,使两者保持平衡。本书一经出版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对经济学、人口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人口论(英汉对照)/英语大书虫世界经典名译典藏书系》无目录
序言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年—1834年),英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人口学家、庸俗政治经济学
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人口论》是18世纪西欧的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产
物。该书最初的主旨并不在于研究人口问题,而是为了适
应政治斗争的需要。
马尔萨斯撇开社会制度,根据他的“食物为人类生存
所必需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这两条所谓永恒性法则
,认为人口的增长,不管有无婚姻法存在,天性和美德似
乎会促使青年男女早日结合,如果没有减少人口的原因,
那么人口就将会很快增加;人口如不受限制,则每25年以
几何级数增加。而食物增长受土地的限制,不能像人口那
样增长,在最有利的人类劳动的条件下,食物生产的增加
,每25年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由此马尔萨斯得出结论,
人口增殖的能力比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要大得多。同
时指出,人类不变的情欲导致人口增长比生活资料增长快
,而自然法则却要求两者保持平衡,所以要靠对人口的抑
制来校正人口与生活资料的不平衡。马尔萨斯指出,对人
口抑制有两类,一类是积极抑制,即通过包括由罪恶和苦
难而产生的会缩短人的寿命的各种原因,如各种脏累的职
业或劳动、极度贫困、疾病、传染病、饥荒、瘟疫、战争
等来提高人口死亡率,以减少人口;另一类是预防抑制,
也称道德抑制,就是用理性约束人们不结婚、晚婚和严守
性道德的办法来降低人口出生率,以限制人口增长。
马尔萨斯用收集到的世界各地对人口的抑制的材料来
证明自己的观点,并把它们归纳为3个命题,即:1.人口
增加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2.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
显著的抑制的阻止,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随生活资料的
增长而增长;3.这些抑制及那些遏止人口优势力量并使其
结果和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可以归纳为道德的
抑制,罪恶与贫困。这些就是马尔萨斯所说的支配人类命
运的人口自然法则的基本内容,也是马尔萨斯主义的基本
内容。
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用抽象的人口规律来代替对特定
的生产方式的人口规律的分析,用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失
业和贫困的真正根源。
《人口论》的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注意,人口学
说也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人口论》的基本
观点是错误的,人们对作者提出的一些主张和方法有争议
,但毕竟该书在人口学说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导语
《人口论》讲述了人文社会科学元典是人类对于自身及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研究,不仅有对人类价值和精神的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情感性描述和目的性表达,也有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类型、模式、变迁、机制及其多样性的事实揭示、因果说明和理想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塑造了我们的心灵、行为和生活,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马尔萨斯的基本论题是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加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书评(媒体评论)
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产生,而实现
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读书来实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
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多读些经典名著,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
的光明。希望每个捧着“英语大书虫世界经典名译典
藏书系”阅读的学子都能在不自觉中扬起嘴角,享受
这些美丽文字带来的快乐。
——译者李硕
精彩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敌对派别之间的憎恨使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景非常渺茫——这一基本论点否认人类及社会的可完善性,它从未得到公正的回答——人口带来的困难的本质——概括这本书的基本论点。
近年来,在自然哲学方面,出乎人们预料的伟大发现大量涌现,印刷术的传播加速了一般知识的传播,热情而豪放的探索精神在知识界、甚至非知识界都很盛行,在政治方面抛出的新鲜而非凡的观点使人感到炫目和惊讶,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惊人现象,法国大革命像一颗燃烧着的彗星,好像注定要给地球上那畏缩不前的居民注入新的生命与精力,或者烧焦和毁灭他们。所有这一切使很多有才能的人认识到,我们正接近一个有着巨大变化的重大时期,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变化将决定人类未来的命运。
据说,现在正在争论的巨大问题是,从此以后,人类是加速向无限的未来前进,前景是现在不可想象的,还是注定要在幸福与灾难之间永远徘徊下去,在做出所有的努力之后,仍然与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可估量的距离。 但是,虽然人类所有的朋友都焦急地盼望着这种痛苦的、悬而未决的状态结束,虽然爱探索的智者盼望得到每一道光亮来帮助他们观察未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辩论双方都冷漠地远离对方。他们对对方的观点从来没有公正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总是被不着边际地争论着,甚至在理论上似乎也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现有秩序的拥护者倾向于把思辨哲学家看作是一群狡猾的、爱耍阴谋诡计的流氓,认为他们称赞热心仁慈,描绘更幸福迷人的社会图像,只是想更好地摧毁目前的制度,从而迅速实现他们深埋在心底的野心,或者把他们看作是疯狂的、脑子有问题的狂热家,他们那些愚蠢的思想和荒谬的、似是而非的理论不值得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关注。
人类和社会完善性的倡导者更加轻蔑地反击了对方,指斥现存制度的拥护者就好比是最可怜、最狭隘的偏见的奴隶,说他们之所以维护当前社会的弊端是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利益,说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自欺欺人,还说他们的脑力不够,不能领会任何伟大和高大的事物,自己面前五米以外的地方他们就看不到了,所以完全不能考虑那些开明人士的观点。
真理在这种夹杂着谩骂的争论中只会受到损害。双方提出的真正好的观点没有得到适当的重视。每一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热心关注对手的观点,并纠正或改进自己的观点。
现有秩序的朋友对所有的政治思辨进行全面的谴责,他们不愿意屈尊思考一下社会可完善性理论的基础,更不愿意自技麻烦,公平而不抱偏见地揭露一下它们的错误之处。
思辨哲学家同样也在损害着真理。他们的眼睛固定在更幸福的社会上,用最富有魅力的色彩描绘这个社会将会给人类带来的幸福,他们让自己沉溺于对现存一切制度的最恶毒的谩骂之中,没有运用自己的才能去考虑铲除弊端的最好而又最安全的办法,他们似乎并没有认识到,甚至理论上也存在着巨大的障碍,阻碍人类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正确的理论总是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在哲学上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但是在实践中,会出现很多阻力,发生很多细小的事情,这是连知识最广博、思想最敏锐的人也不可能预见到的。但是,在人们没有对所有的反对观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明确的彻底的反驳之前,很少有理论能够被宣称是真理。
我曾经很兴奋地读过一些关于人类和社会可完善性方面的理论,他们所描绘的关于未来的迷人情景,使我感到激动和欣喜。我热切地期望着这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的改良。但是我看到也理解到,一些不可征服的困难存在于通往幸福的路上。我现在的目的是想把这些困难叙述一下,不过首先要声明,我对它们没有任何兴趣,虽然它们是击败改革派朋友的一个因素:相反,看到它们没有被完全去除,我感到不高兴,没有什么事能比这更让我不高兴的了。
我要举出的最重要的论点肯定不是新论点。它所依赖的原理休谟已进行了部分说明,亚当·斯密博士更进一步做了解释。华莱士先生也提出过这个论点,并把它应用到我们现在的话题中,虽然没有对它进行适当的衡量,或者说,没有在最强有力的观点方面运用它。也许它还曾被很多作家提起过,那些作家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所以,如果这个论点曾经得到了公平的令人满意的回答,那我肯定不会想着再去提起它,尽管我打算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来,这个角度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些不同。
人类可完善性的倡导者忽略这一论点的原因不大容易说清楚。我不能怀疑像葛德文和孔多塞那样的人的才能,我也不愿意怀疑他们的公正。在我的理解中,也许在其他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困难似乎是不可克服的。但是这些公认的有才能又有洞察力的人几乎不屈尊去注意它,只是一味热情地信心丝毫不减地坚持着自己的思考方法。我当然没有权利说他们是有意在这样的论点前闭上眼睛。如果这些人忽视了它,那么不管它的真实性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我都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是在这一点上,必须承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口论(英汉对照)/英语大书虫世界经典名译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马尔萨斯
译者 译者:张玫玫//李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8143168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84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287
CIP核字 2018003910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9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