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行为有度)/巅峰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李时珍足下出巨著》、《弱女子背负行囊闯天下》……这本《行(行为有度)》(作者于永玉、刘凤华)是其中一册,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内容推荐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

这本《行(行为有度)》(作者于永玉、刘凤华)是其中一册。

《行(行为有度)》收录了《李时珍足下出巨著》、《弱女子背负行囊闯天下》、《布衣王子科学家》等故事。

目录

第一篇 身体力行出真知

司马迁全国求真史

郦道元跋山涉水注《水经》

“茶圣”陆羽

杜环游历中亚、西亚

郑文肃亲自调查破谣言

王祯汇南北农业于一书

东方的马可·波罗——汪大渊

李时珍足下出巨著

屠本唆调查研究海洋生物

吴又可重实践求真理

张岱自写墓志铭

黄宗羲毕生求索

彭加木三探罗布泊

第二篇 行高于言,君子重行

法显西行求法成功

鉴真矢志东渡日本

巢谷万里探二苏

贾耽为国绘地图

朱思本实地考察绘地图

杨□一生矢志实学

近代科学拓荒者徐寿

潘德明一个人的征途

执著的“西部牦牛”

弱女子背负行囊闯天下

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

第三篇 勤于实践,方获成功

俞伯牙拥抱大自然

赵襄子学驭

鲁班勤于实践多发明

苏颂实践,开拓创新

薛景石革新纺织机械

潘季驯践行束水攻沙

布衣王子科学家

王锡阐促中西历法会通

试读章节

王祯(1271—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家、农业机械学家。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王祯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县官),任职为6年,后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

在县尹任内,王祯为百姓办过不少好事。《旌德县志》中有记载说,王祯在县尹任内,一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从未搜刮过民财。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薪俸,办学校、建坛庙、修桥梁,兴办了不少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此外,他还兼施医药,救济穷苦有病的百姓,因此深受当地人民的称赞。

王祯还是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农学家。他认为,作为地方官,倘若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懂得农业知识,就难以尽到劝导农桑的责任。为此,他不仅搜罗了以前的历代农书,孜孜研读,而且还经常注意观察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具,从而为后期撰写农书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汜胜之、后魏的贾思勰和明代的徐光启齐名。王祯所著的《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既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又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上的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等。

王祯在贯彻“时宜”和“地宜”的原则方面,也有了许多新的创造。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他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同时,王祯还指出:要不依历书所载月份,而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变化;其次图中所列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当按照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农事月历,对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帮助。

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地宜”原则,王祯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这幅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遵循“地宜”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因土施肥。

王祯对自后魏以来我国南北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经验进行了新的总结。

一、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

王祯认为,只有“深耕易耨”,才能“岁可常稔”。他不仅认为“犁深为功”,而且强调“耙熟为全功”。又说:“耙劳之功不至,而望禾稼之秀茂实粟难矣。”他还总结了先浅耕灭茬,然后再细耕多耙的新经验。

二、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

王祯把北方旱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劳”。所谓“其耕种陆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细,再犁再耙,后用劳,乃无遗功也”;所谓“犁耕既毕,则有耙劳,耙有渠疏之义,劳有盖磨之功”等,都是对北方旱地翻耕法耕作体系的概括。与此同时,王祯对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耖”。即所谓“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故不用劳”。

三、总结了北方旱地实行套耕的新经验。

王祯提出“所耕地内,先并耕两犁,垅皆内向,合一陇谓之浮瞵,自浮瞵为始,向外缴耕,终此一段,谓之一缴,一缴之外,又间作一缴,耕毕,于三缴之间,歇下一缴,却自外缴耕至中心,作一墒,盖三缴中成一墒也。其余欲耕平原,率皆仿此”。这是王祯对北方旱地采行内外套翻法,减少开闭垄,提高耕作质量这一新经验的总结,从而将北方旱地的耕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总结了南方稻田旱作“开瞵作沟”的新经验。

南方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因此,南方稻田在收稻之后复种旱作时,“最忌水湿”,这是实行稻麦两熟的一大障碍。经过长期探索,大约在元代,人们才创始了“开瞵作沟”、整地排水的经验。王祯在他的《农书》中首先总结了这个经验:“高田早熟,八燥耕而□之,以种二麦。其法:起拨为瞵,两瞵之间,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拨,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这一经验总结,为南方稻田实行稻麦两熟、夺取稻麦双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南方稻区夺取二熟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五、强调“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

北方旱地有春旱多风、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为了适应这个气候特点,以便保墒防旱。王祯引用《韩氏直说》中总结的经验:“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极省锄功,如牛力不及,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从而提出了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

六、开辟“粪壤”和“灌溉”专篇,将增肥和灌水摆上农业增产的重要地位。

王祯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农学家,而且是一位精巧的机械设计制造家和印刷技术的革新家,还是一位诗人。王祯在机械设计上颇有造诣。他设计和绘制了大量比较复杂的农业机具图,并对一些早已失传的机械多方征求意见、研究原理,使其复原,有的还进行了改造。如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炼铁用的“水排”鼓风技术,到元代时已经失传,王祯经过长期反复研究,终于搞清了“水排”的构造原理,并绘制成图,载入“农器图谱”中。在复原过程中,他还把原来用皮橐鼓风,改为类似风箱的木扇鼓风。这既节省了费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冶炼技术。这项复制和改革在我国古代冶铁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革新,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王祯为民办事

王祯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他在旌德县尹任内,为百姓办过许多好事,时人对他也是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

旌德县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有一年,县里遇上了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了,农民都心急如焚。王祯看到旌德县许多河流溪涧有水,就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于是,王祯开动脑筋,画出图样,又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以获救。P23-26

序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关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行为有度)/巅峰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永玉//刘凤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3323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8-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