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狼新娘(精)/北欧文学译丛
内容
内容推荐
《狼新娘》(Sudenmorsian)一书收录了艾诺·卡拉斯的三部著名作品,分别是《狼新娘》《芭芭拉·冯·迪森胡森》《圣河的复仇》。《狼新娘》描写了流传在爱沙尼亚希乌马岛上的一段凄美的故事,而在狼人童话和禁忌之爱的描述背后,人们可以找到构成人性的更深层的主题。《芭芭拉·冯·迪森胡森》通过一位神父的转述,将敢爱敢恨、不顾世俗,为爱而不顾一切的少女芭芭拉带到读者眼前。《圣河的复仇》讲述了17世纪中叶庄园主和水磨坊建造师在“圣河”上修建水坝和水磨房,水磨坊建成后不久当地发生大旱,村民将其归咎于水磨房,最终将水坝和磨坊拆毁并将建造师沉入河中淹死的故事。艾诺·卡拉斯作为芬兰著名象征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女作家,其笔下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细致凝练,以反面视角进行叙述,风格上带有强烈的象征主义,熟练运用各种暗示、隐喻,给读者留下较大想象空间和品味余地。
序言
芬兰著名象征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女作家与诗人艾诺
·卡拉斯(Aino Kallas,1878—1956),她一生中曾
在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伦敦和瑞典多地生活,被
誉为芬兰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在爱沙尼亚文坛也享有
盛誉。
艾诺·卡拉斯于1878年8月2日出生于维堡附近基斯
基拉(Kiiskil?,现位于俄罗斯境内)的一个讲德语的
芬兰贵族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朱利乌斯·克伦
(Julius Krohn)是赫尔辛基大学芬兰文学教授、诗人
和民俗学家,支持芬兰人爱国运动,母亲明娜·克伦(
Minna Krohn)曾任芬兰女子学校首任校长,也是一位
作家。艾诺童年时生活在赫尔辛基,曾经常去维堡庄园
度夏,并留下美好回忆。她10岁时父亲不幸遭遇海难去
世,祖父母亦先后离世,母亲则积郁成疾。艾诺后来创
作的许多悲剧性主题作品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童年时期的
不幸经历。
1894年,艾诺16岁时进入赫尔辛基芬兰女子学校学
习。1900年同爱沙尼亚语言学家、民间诗歌学者兼外交
官奥斯卡尔·卡拉斯(Oskar Kallas,1868—1946)
结婚,并移居至圣彼得堡,1904年又迁至爱沙尼亚的塔
尔图。在塔尔图时,艾诺加入了当地文学团体青年爱沙
尼亚(Noor-Eesti),并用她的作品参与了爱沙尼亚人
民摆脱外国统治的斗争。1918年她丈夫被任命为独立后
的爱沙尼亚驻赫尔辛基大使,她随丈夫返回芬兰,推动
了爱沙尼亚文学在芬兰的传播。1922年其丈夫被任命为
驻伦敦大使,她随丈夫赴英,直到 1934年返回爱沙尼
亚。1941—1944年纳粹占领爱沙尼亚后,她随丈夫流亡
瑞典。其丈夫于1946年在斯德哥尔摩去世,艾诺一直住
到1953年才返回芬兰。艾诺与丈夫共育有五个孩子,其
中两个夭折,两个在战争中死于非命,最后一个也在战
后去世。艾诺于1956年11月9日在赫尔辛基逝世。
艾诺·卡拉斯在创作上涉猎广泛,擅长短篇、长篇
小说、诗歌及戏剧写作。189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歌曲
与民谣》(Lauluja ja balladeja)。1903 年后的作
品开始描述爱沙尼亚社会状况和人民在数百年农奴制以
及德裔贵族和俄罗斯官僚双重压迫下的困境。她凭借短
篇小说集《在海的另一边》(Meren takaa)在文学界
首获成功。1913年问世的短篇小说集《 即 将起锚的航
船之城》(L?htevien laivojen kaupunki)受象征主
义影响,创作风格及内容由关注社会问题转向哲学与神
学问题。1922—1934年在伦敦的岁月成为她在文学创作
上的辉煌时期。她的许多著名作品都诞生在那个年代,
特别是被称作“致命爱神三部曲”的《芭芭拉·冯·蒂
森胡森》(Barbara von Tisenhusen,1923)、《瑞
格的牧师》(Reigin pappi,1926)、《狼新娘》 (
Sudenmorsian,1928)及其后来的《圣河的复仇》
(Pyh?n joen kosto,1930)。她对芬兰20世纪二三
十年代的文坛产生过重要影响。她与芬兰著名诗人埃诺
·莱诺(Eino Leino,1878—1926)也有过密切的交
往。艾诺的戏剧作品主要改编自早期的短篇小说,包括
《狼新娘》于1937年被改写为话剧在芬兰民族话剧院上
演,1950年又被改编为歌剧,并被收入芬兰国家歌剧院
演出名录。
在她的早期作品中,艾诺·卡拉斯使用自己独特的
、带有16—17世纪爱沙尼亚古老语言特色的芬兰语写作
。她在这些作品中将古老的传说与利沃尼亚编年史以及
《圣经》中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往往通过男性叙述者的
口吻讲述女主角因为禁忌之爱而最终都以悲剧结尾的故
事。她通常以第一人称叙事,通篇带有散文和民谣的特
点,凸显出强烈的象征主义风格,熟练应用各种暗示、
隐喻,给读者留下较大想象空间和品味余地,并用不同
寻常的视角观察和描述事物,具有罕见的洞察力与内在
深度。她的作品中多出现相互对立的关系,如爱情与死
亡、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等。在她的“致命爱神三部
曲”中,艾诺·卡拉斯笔下的女主角往往陷入禁忌的爱
情,与当时的社会制度规范、权势和传统相冲突。当她
们执意追随自己的内心或本能时,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
,就像在《芭芭拉·冯·蒂森胡森》中少女冲破等级的
桎梏与心上人相爱,但却遭到父辈和兄弟的反对,最终
被兄长沉入冰湖淹死;在《狼新娘》中, 守林员的妻
子艾洛夜晚变成狼人,最后被丈夫的银弹杀死;在《瑞
格的牧师》中,妻子因与人通奸而被处死。
芬兰著名文学教授和评论家卡伊·拉 依 蒂 宁
(Kai Laitinen,1924—2013)称艾诺·卡拉斯为芬
兰文坛上她所在年代最具国际化也是最特立独行的作家
:她曾经在五个国家生活,她的家族来自欧洲,她的婚
姻和笔下主题与爱沙尼亚息息相关,而她的语言和思想
却是芬兰的。她的自传体小说《卡婷卡·拉柏》
(Katinka Rabe,1920)描写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她
1922年随丈夫去英国,开始了她作家生涯的最辉煌时期
。如果说芬兰让她在笔耕的道路上起步, 爱沙尼亚给
予了她题材使她成熟,而英国则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
平台,打开了通往欧洲的道路。
在芬兰,艾诺·卡拉斯被誉为与明娜·康特
(Minna Canth,1844—1897)、约都妮
导语
"* 芬兰著名象征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女作家经典之作
* 入选芬兰“百年独立百本图书”
* 选取芬兰著名象征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女作家与诗人艾诺·卡拉斯经典之作,在芬兰,艾诺·卡拉斯被誉为与明娜·康特、约都妮
和L.昂奈娃齐名的女作家。她曾五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并于1942年荣获芬兰文学终身成就奖阿莱克西斯·基维奖。她的作品很早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部分作品也被列入爱沙尼亚的文学宝库。2006年,芬兰专门设立艾诺·卡拉斯协会,以纪念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其作品往往通过男性叙述者的口吻讲述女主角因为禁忌之爱而最终都以悲剧结尾的故事,通篇带有散文和民谣的特点,凸显出强烈的象征主义风格,并用不同寻常的视角观察和描述事物,具有罕见的洞察力与内在深度。
* 从芬兰原文进行翻译,让读者品味原汁原味的芬兰文学经典。好的文学作品邂逅好的译者,让我们能更顺畅、更深刻地体会原著的意境和行文之美。"
书评(媒体评论)
芬兰著名象征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女作家经典之
精彩页

少女艾洛是守林员普利迪克的妻子,原本平凡无奇的人类少女却被撒旦选中,每当夜晚降临便会变身为狼。以狼人的身份生活着的艾洛不得不从丈夫和亲人身边逃走,彻底消失在广阔神秘的森林中。在充满野性的森林里,艾洛和无数野兽以及“森林之主”恶魔塞拉利姆一起生活,以前的农家女孩艾洛从此以后被人们称为狼新娘。
上帝啊!请求您永远地庇佑我们的灵魂和肉体,免受所有危险与苦痛,就如同银色的盔甲保护我们的身躯,使魔鬼的箭矢无法刺痛我们的身体!

这个真实而悲伤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爱沙尼亚有一座叫希乌马的岛屿,贾各布伯爵是这片土地的领主,岛上有一个叫作莫伊萨的村庄,尼古拉是乡村里受人敬仰的主教。守林员普利迪克和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一名守林员,普利迪克拥有傲人的本领,只要是有关森林的工作,他都做得如鱼得水。普利迪克家的木屋与哈瓦河旅馆毗邻而立,附近是一片低洼的湿草地,这也是村民们狩猎狼群的地方。贾各布伯爵特地命令将这片土地永远地预留下来供村民们打猎使用。
很久以前的那个时候,诸如野狼、狗熊、山猫此类的森林野兽在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 地区的森林里群居而生,繁衍得十分迅速,导致其他旅人总是会在这件事上多加几分注意,路上碰见的时候更感到惊诧。从战争时期开始森林里的野兽就格外猖獗,现在情况也没有丝毫好转。即使这块土地和它的人民如今都生活在瑞典帝国的统治下,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而我们不幸的老敌人——那些野蛮粗鲁又无知的莫斯科人只能永远躲藏在纳瓦河的沿岸,无能地发泄怒气,如同受伤的野兽舔舐伤口。
希乌马岛森林中的狼群也变得越来越狂妄。当饥饿的感觉控制了野兽的五脏六腑,失去了理智的它们毫无疑问是最勇猛无畏的存在。当然,凶残本就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性。当寒冷的冬天来临,野外觅食无法再填饱它们的肚子,村庄内家家户户竖起的篱笆再也不能阻挡它们的脚步,野兽们开始肆无忌惮地闯进村民们的院子里,如同胜利者一样将羊圈打劫一番,连院里看门的狗也不会放过。夏天时三三两两的单独行动到了冬天便变成了成群的侵袭,狡诈的野兽们甚至会悄悄埋伏在路边,一旦发现有行人路过,便冲进其中抢夺战利品。因此,冬天的时候,过路的人们便学会把木杆绑在一根长长的绳子上,然后再拴在雪橇后面,用来吓退扑过来的野兽。
森林里的野兽本就是由恶魔撒旦创造的(难道撒旦不就是最邪恶的那只狼吗),或者说是撒旦的仆人。它们不再满足于生活在克普和特纳地区的森林里,尽管这是它们很久以来的家园,反而成群结伴地向远处的克格思森林出发,来到了希乌马岛上生活,在这里繁衍后代。母狼们在这里诞下幼崽,秋天来临的时候,小狼崽已经长大到可以跟在父母身边在岛上四处闲逛觅食。
从此以后,希乌马岛上便一直存在着这群无法解决的“大麻烦”,甚至可以说是可怕的灾祸。贪婪的本性驱使着狼群掠夺捕食更多的食物,即使它们的胃口根本无法容纳。
莫伊萨村庄的村民、希乌马岛的领主贾各布伯爵,甚至瑞典王室都想了许多办法驱赶狼群,普通村民也想尽办法并花了许多钱想要杀死森林里所有的狼,然而并没有任何用处。村民们设下陷阱、洒下毒药,或者穿着盔甲埋伏在路边,但是这些都无法消灭可怕的敌人,即使带上训练有素的狗去驱赶狼群也无法吓到它们。狼群享受地生活在这片森林里,就好像撒旦的阴谋在这里生根发芽。
每到冬天的夜晚,尤其是圣诞的时候(十二月在人们的口中也是狼之月),都会听见狼群饥饿的咆哮,好似强壮的勇士向着夜空发泄心中的怒气。传说,这是因为上帝总是把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沙石撒给饥饿的狼群吃,就像是给狗扔一块根本没有肉的骨头一样,愤怒的狼群自然会仰天长啸。院子中马棚里的马总会被怒吼声吓一大跳。
不幸的是,这些可怕的狼群只不过是恶魔派向人间的先行兵,狼群兴奋地把整个森林和村庄当作自己的狩猎场,在它们的侵袭下,没有安宁之处。
不仅如此,更糟糕的是,连人类的孩子也开始学习像狼一样奔跑,像狼一样生活,如同恶魔向他们施展了巫术,让他们彻底迷失了自己。希乌马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就像是世界的极北之地图勒岛一样,而这种诡异的巫术从基督教力量最为强大的地方(比如德国、波西米亚、西班牙和法国)开始蔓延之后并没有放过这个北方的岛屿,终于,狼人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以前的王室和贵族定期去教堂做礼拜,欢欣地享用上帝赐予他们的圣餐,高贵的他们无法忍受任何一丁点儿鲜血的味道,但是现在的他们却能够像野兽一样撕扯鲜血淋漓的羔羊。上帝打开了关着恶魔的铁笼,这个事实不用怀疑,因为这是狼人亲口讲述的。所有的狼人都需要在宗教法庭上接受审判,或者用水刑来判断受审人的身份。水,是纯洁的象征,因此绝不会接受任何与魔鬼和巫术有联系的异教徒,只会毫不犹豫地暴露出肮脏的狼人。许多狼人会和巫师一样被用火刑处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狼新娘(精)/北欧文学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芬兰)艾诺·卡拉斯
译者 译者:倪晓京//冷聿涵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53568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23-07-01
首版时间 2023-07-01
印刷时间 202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4
CIP核字 2023116374
中图分类号 I531.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