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治通鉴(青少版)/拓展阅读书系/成长书架
内容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青少版)》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内容推荐

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青少版)》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为中国史学上的两颗“明珠”。《资治通鉴(青少版)》为《资治通鉴》白话版,可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这部古典史学著作。

目录

韩赵魏三家分晋 / 1

苏秦合纵抗秦 / 5

张仪巧舌如簧 / 11

田单使计退燕 / 16

毛遂自荐 / 20

鸿门宴 / 24

韩信崭露头角 / 29

楚霸王乌江自刎 / 34

汉文帝登基 / 38

张释之轶事 / 42

汉武帝打猎 / 46

霍去病的一生 / 50

苏武牧羊 / 54

东汉尽忠职守的官吏们 / 59

班超出使西域 / 64

马太后拒绝封赏外戚 / 69

宦官专权的汉国 / 73

西晋的灭亡 / 78

慕容廆巧挫三国联军 / 82

内忧外患的后赵 / 87

苻坚取代苻生 / 93

桓温北伐失败 / 97

前燕覆灭 / 102

淝水之战 / 107

后燕的建立 / 112

慕容会造反 / 118

王恭围困朝廷 / 123

桓玄灭殷仲堪和杨佺期 / 127

宣武帝不听谏言 / 132

尔朱荣推翻胡太后 / 136

前治后废的文宣帝 / 142

祖珽小人得志 / 147

大逆不道的高澄 / 152

李密命丧熊耳山 / 156

李建成谋反 / 162

李世民阻击突厥 / 168

贤德的长孙皇后 / 173

从晋王到太子 / 179

武则天封后 / 184

男宠作乱 / 190

武则天之死 / 196

甘露之变 / 201

回纥祸乱边境 / 207

刘稹割据 / 211

唐武宗的抉择 / 216

杨弁谋反 / 220

王式智斗裘甫 / 224

张玄稔用计平叛 / 230

南诏进犯 / 234

黄巢入京 / 239

田令孜祸国 / 243

高骈醉心道术 / 247

高仁厚的计谋 / 251

王先成招安百姓 / 256

唐昭宗退位 / 260

闵帝出逃 / 264

石敬瑭起兵谋反 / 269

后周世宗击败北汉 / 273

试读章节

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战乱不断。.不仅国与国之间纷争迭起,各国内部也发生了变革,大权旁落。晋国被称为中原霸主,君权也衰落了,实权被几个大夫把持。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王室分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三人原为晋国家臣,按理不能封侯。周王室此举为之后三家瓜分晋国埋下了祸根。

当时,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卿掌握着晋国的政权,他们几家各有地盘和武装,经常互相攻打。后来,范氏与中行氏被智氏联合韩、赵、魏三家灭掉,从此,六卿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瑶为智家族长智宣子的长子,当初,智宣子想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劝阻说:“智瑶与您其他的儿子相比,有五项优点: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处事果断。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心胸狭隘,不能宽厚待人。如果他仗势欺人,谁又能与他和睦相处呢?您若坚持立他为继承人,一定会给智家带来灭顶之灾,不如立庶子智宵。”智宣子根本不听智果的劝告。智果为了躲避灾祸,向掌管姓氏的太史请求脱离智氏,改姓氏为“辅”。

智宣子去世后,智瑶执掌政权。一天,他在蓝台设宴邀请韩康子和魏桓子,却在席间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告诫智瑶:“您羞辱了他人,应该提防他人的报复,否则灾祸一定就不远了!”智瑶不屑一顾:“灾祸只能由我带给别人。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就罢了,谁敢给我呢?”智国又说:“非也。《夏书》中说:‘一个人多次犯错误,结下的仇怨不会在明处,应该在它表现出来之前就提防。’贤明的人处理小事都非常谨慎,所以才不会招致大祸。现在您在宴会上得罪了韩家族长及其重臣,不但不防备他们,还认为他们不敢兴风作浪,这种态度是绝对不行的。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一个这么大的家族。”智瑶依旧不听,智国无奈,也只能不再言语。

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向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土地来交给公家。”韩康子知道智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迫使他交出土地,不想答应。家臣段规劝道:“智瑶这个人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答应,他一定会派兵攻打我们;不如先答应他的要求。等他拿到地以后,肯定会变得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如果不给,他必定也会派兵攻打,这样我们就可以躲过战祸,再伺机行动。”韩康子认为有道理,便派遣使臣给智家送上有万户居民的土地。

这么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土地,智瑶非常高兴,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同样的要求。魏桓子准备拒绝,家臣任章问:“您为什么不答应他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就来要地,当然不给。”任章说:“就是因为平白无故强要别人的地,所以其他家族肯定会对他的做法感到不满;我们给他地,他一定会更加骄傲狂妄;我们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这样智家就一定会灭亡。《周书》中说:‘想要打败敌人,就要先帮助他;想要夺取敌人的东西,必须先给他一些东西。’不如您先答应智瑶的要求,以免被他当作靶子。”魏桓子觉得有理,便交给智瑶有万户居民的封地。

智瑶不费吹灰之力就连得韩、魏两家的土地,于是更加骄纵了。他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赵襄子不答应,说道:“土地是先祖留下的,怎么可以随便送人?”智瑶听闻勃然大怒,立即联合韩、魏两家出兵攻打赵家,并承诺灭掉赵家后,三家平分其领地。

赵襄子抵挡不住三家的进攻,准备出逃,问随从:“我该去哪里好呢?”随从说:“离我们最近的是长安城,而且那里的城墙很坚固也很完整。”赵襄子说:“老百姓修完城墙肯定都筋疲力尽了,还要他们舍生忘死地为我守城,恐怕没人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的仓库很充实。”赵襄子说:“仓库充实都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现在还让他们为我打仗送命,恐怕也没人会和我同心。我还是去投奔晋阳吧,一则那里是先主的地盘,二则尹铎又待百姓宽厚,大家一定会与我们同心合力。”

智瑶率领三家联军追随而至,将晋阳团团围住,还引来河水淹没晋阳城。水只差六尺就要没过城墙了。但即使这样,百姓仍然没有二个投降的。智瑶在城外面登高查看晋阳城的情况,魏桓子和韩康子护卫左右。智瑶看着即将被水淹没的城池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灭掉一个国家啊!”听到这话,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两人对视一眼,心想:汾水可以淹没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淹没韩国都城平阳。想到这里,两人都不寒而栗。没想到他们的心思被智家的谋士疵看破了,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您要早做准备。”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疵说:“以常理而论,您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后,您的目标就会是韩、魏两家。而且之前您许诺灭掉赵家后三家平分其领地,现在晋阳城被攻破已是指日可待,然而刚才我观察韩康子、魏桓子,两人脸上并无喜悦的神色,反倒忧心忡忡,这其中的原因不是明摆着吗?”

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两人慌忙辩解说:“这一定是赵家的离间之计,想让您怀疑我们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我们怎么可能放着即将到手的土地不要,而和强大的您作对呢?”智瑶听了很满意。等两人出去后,疵进来问为什么把他的话告诉韩、魏二人,智瑶奇怪他是怎么知道的,疵回答道:“刚刚在门口碰面,他们凝视我一眼便急匆匆地走了,肯定是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智瑶听了不以为然。疵见智瑶听不进去自己的建议,于是请求让他出使齐国。

此时,晋阳城内已断绝粮草。赵襄子没有办法,只好派张孟谈做使者,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张孟谈见到韩、魏二人就开始劝说:“你们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吧?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等赵家灭亡之后,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明白这些,就怕事情办好之前泄露了秘密,到时候就会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现在您二人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三人秘密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就送张孟谈回城了。

到了约定这天的夜里,赵襄子派人秘密杀掉守堤的官吏,并在堤上弄出一个决口,让大水从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的军队为避免被水淹而乱成一团,场面混乱不堪。这时,韩康子、魏桓子率领军队趁机从两翼夹击,而赵襄子也亲自率领军队从正面进攻。智瑶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智瑶也被人擒住杀死。而后,三家又赶到智家的封地灭掉了整个智氏家族,只有改姓的智果得以幸免。

智家被灭后,韩、赵、魏三家趁机瓜分了智家的土地,建立起韩、赵、魏三国。自此,晋国灭亡。P1-4

序言

《资治通鉴》问世于北宋年间,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

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对历史书尤其感兴趣,生平最爱读史书《春秋左氏传》。司马光未满20岁便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宋英宗在位时,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编撰《资治通鉴》。完成前八卷后,他将稿件呈给英宗看,英宗读后赞不绝口。为支持他完成这部史书,英宗特意为他设立了书局,向他提供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帮助。英宗去世后,他的儿子宋神宗即位,继续支持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

神宗在位期间,支持王安石在国内实施变法。当时,北宋内忧外患不断,王安石认为只有借助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使国家富强,司马光却认为改革太激进,只会过犹不及,因此强烈反对,惹怒了倾向于改革的神宗。司马光明白自己在朝中难有立足之地,于是主动请求调离京城,到洛阳为官。去洛阳走马上任时,他将协助自己编纂史书的书局也搬去了洛阳。此后的15年,他一直待在洛阳,远离政治争斗,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了《资治通鉴》的编纂上。

司马光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19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史书巨著。期间,书局虽有很多人从旁协助他,但这些人只是帮他做校对,具体的编纂工作全由他一人负责,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结晶。在洛阳的15年,他更是为这部书殚精竭虑。这段时期,他的经济条件很差,妻子去世时,连办葬礼的钱都没有,他只能卖掉仅有的一点农田换了些钱。长年累月的艰苦工作和生活毁掉了他的身体,到了后来,他已是“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资治通鉴》成书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司马光呕心沥血完成的这部《资治通鉴》,共计300多万字,294卷。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以时间为顺序编写而成,从战国初期一直写到五代末期,跨越16个朝代、1300多年,其中每个朝代占据的篇幅有明显区别,唐朝占据的篇幅最多,达8l卷。

书中除了叙述史实外,还加入了大量评论。司马光希望借此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目的,以历史的得失劝谏君主实行英明的统治。实际上,“资治通鉴”这个书名已经彰显了这一创作目的。《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最初,司马光为这部史书取名为《通志》。后来,宋神宗认为这部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特意为其更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朝君主必读的一部书,在民间也流传很广,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曾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它是能唯一能与司马迁的《史记》比肩的历史巨著。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著作的优秀改写,在世界文化先进、关怀儿童阅读的国家,是一个不停止的现代做法,是一个很成熟的出版方式。

我们也可以很信任地让我们的孩子们来欣赏中国的这一套“新经典”,给他们一个简易走近经典的机会。——梅子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治通鉴(青少版)/拓展阅读书系/成长书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司马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08670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3190696
中图分类号 K204.3-49
丛书名 拓展阅读书系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