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独的异邦人(林贤治散文随笔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孤独的异邦人》为知名诗人、学者林贤治最新文字结集,是《旷代的忧伤》姊妹篇。2010年11月8日,林贤治以散文集《旷代的忧伤》获中国文学界单项奖金最高的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主要内容为作者的人生经历、梦想、激情和难言的创痛,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自由及其变迁等。文章阐幽揭明,沉雄有力,理性而有机锋。

内容推荐

林贤治,诗人、学者。在他的写作中,文学和思想批评类的文章最有影响。他的《五四之魂》与《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曾传诵一时。他早年写作的《人间鲁迅》,以及不久前出版的《鲁迅的最后十年》,都曾引起广泛争论。

本书《孤独的异邦人》为其散文随笔选。选入的文字大体分属两类:一面是故乡,一面是异地;一面是现实生活,一面是书本世界;一面是记忆,一面是乌托邦,想象中的未来。《孤独的异邦人》只是该书中的其中一篇散文,该作品曾获中国文学界单项奖金最高的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

目录

写在风暴之后

父亲

哀歌

忆仇者

为一个有雨的冬夜而作

故乡

小屋

油灯

野笛

清明

梦中的橄榄树

悼一禾

重印《中国文字狱》序,兼怀王业霖先生

黄河之外还有一个黄河

怀念耿庸先生

纪念何满子先生

诗人的工作

娜拉:出走或归来

也谈五四、鲁迅与胡适

“嗜血的红色罗莎”

沉思与反抗

一个女人和一个时代

自由、祖国、十字架

对称:在纳粹的阴影下

在奈保尔与萨义德之间

今夜,我拿起两部诗集

赫塔·米勒:带手绢的作家

孤独的异邦人

乌托邦、革命与知识分子

人类出版史上沉重的一页

中午的黑暗

后奥斯威辛写作

《流亡者译丛》序

《我是农民的儿子》序

《烙印》序

《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序

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为一个有雨的冬夜而作

一整个冬季没有雨。今夜潇潇下了。我怀疑这场雨同你有关。雨声总是让我听到叹息,啜泣,和某种咕哝不清的耳语。

你走了——

阴惨的道路载你远去,从此不复归来!

人世间总有一些事情是无法逆料的。谁也想不到你走得如此突然,甚至你自己。你没有遗嘱。为此,嫂子~直抱憾至今。当一个人留在房间里的时候,我便想:其实你要说的话早就说完了,沉默是你的本分。什么白帝托孤之类原本是帝王的故事,唯阔人一流才存在诸如遗产继承权问题;对于你,如果说尚有一种难于割舍的系念的话,无非妻儿温饱而已。嫂子收入低微,且不固定,待你退休在家,工资锐减,往后的日子就更艰窘了。你曾几番找上司说情,要求给嫂子调换一种工作,然而毫无结果。人活着尚且如此,况复不在呢!你最疼爱小阿英了,住院期间,便听你多次念叨过,总是担心无人照管,会跑出大街被车辆撞倒。所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云云,不过笼统的譬喻;在目下,实在只能算得是你身上的一根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走时,我们没有开追悼会送你。慧说,大哥生前默默无闻,身后也就不图轰轰烈烈了。我想也好,免得带累你接受那许多为你所憎厌的东西:熟悉的面孔,公文一样成批制作的花圈,以及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冷漠无比的哀乐……

据我所知,你生平没有朋友。多年以前,也许有过几位可谈的同事,但后来都不怎么往来了。你变得愈来愈孤僻。苍黄的脸色,总是叫人想起荒漠,危崖,暮秋的古城。曾经有一位姓谭的同事,前来探问你的病情;话间,他说单位对你相当优容,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揪斗过你,对你造成伤害。大约那用意,当在抚慰我们的吧?的确,身为“地富子弟”,能够给你一个做人的机会,无论如何是可感谢的。只是不知道:这种年复一年,时时刻刻提防被打倒的心情,会不会比那些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更幸福一些?

土改时候,你还是一个中学生,居然懂得抛弃学业,参加工作队,远离生养自己的故土。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如此明智的选择,都不能不使我惊服于你的早熟。为了同“反动家庭”划清界限,你有七八年光景没有同亲人晤面,直到1959年,才突击般地回了一趟家。然而没有话,把小妹带上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妻子在家守你,等你,为你垂泪。慧说,嫂子十分聪明,贤慧,勤劳,懂得分担公婆的忧患。可是于她个人,所有这些美德有什么意义呢?她得不到你的任何方式的爱抚,甚至一纸家书。熬过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最荒诞的一个时期,她终于告离你的家庭,那个曾经给她温存,也给她困厄的地方。后来,她改嫁了,听说那男人待她不错,只是没出几年便病殁了。遗下两个儿子,全靠她一双手包揽着生活,结果不到五十岁,即已枯槁佝偻得如同一个老妇。而你,却全然不顾这许多,在感情世界里,你不容任何人向你靠近,除了小妹。你送她上学,给她剪头发,挑选衣服,买零食,唱歌,订阅《大众电影》,把可珍贵的一切都给她。因为你知道,只有她,才是你在世界上唯一可靠的亲人。为了她无忧无虑的成长,你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婚娶,甚至根本不打算婚娶,唯愿兄妹俩相依为命而已。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她长成夏娃了。当你得知她有了亚当的时候,当是何等惊惧呵!刚刚走出校门,她就被你禁闭起来。如此一直持续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你让她读毛选,读革命书刊,省悟亚当的邪恶。其实,危险的不是亚当。由于学校强行把户口迁回原籍,她已经无法以一个正当的公民身份呆在城里了,连随同知青集体上山下乡的资格也没有。她发觉自己被剥夺净尽。你应当明白,她的出走,并不仅仅出于生命的神秘的驱使:与其让一个年轻有为的躯体凋萎在一个土牢般阴暗的小房子里,毋宁零落成泥,抛弃在一个渺不可知的荒郊。虽然她不会相信农村就是伊甸园,但是,只要不用回到老家,随便把自己打发到什么地方也都可以的,何况有了亚当呢!当她一旦做出出走的决定,世界便剩下你一个人了!

出走的当天,你气咻咻追到车站。我清楚地看见你拽紧了她的手,晦暗的脸变得煞白,那样子,差点要哭出来:“回去吧!回去吧!……”

然而,回到哪里去呢?

你在最后一刻的呼喊,至今回忆起来,犹似往日一般凄厉,叫我听得震颤。我是从后院进来,参与了对你的劫夺,且让你无条件地接受城下之盟。从此,你便开始接连不断地害病:胃溃疡,胃出血,胆绞痛,肝下垂,眼底出血,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各式各样的神经痛,直到最后站不起来。从县城到省城,医院始终无法为你找到致死的确切的病因。但我想,你的病应该是无主名的。

离开车站以后,一连几年我们没敢去看你。即使关系解冻了,你我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话说。去年突然接到你寄来的一封长信,你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长信,当时有一种很怪异的想法,觉得那里边语调就像遗嘱。其中你叮嘱我千万不要睡得太晚,以免伤了身子。这回在医院,竟也不忘一再提及。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经把我看做你的亲人,虽然这仍然是你对小妹的至爱的延伸。血缘是至高无上的。我相信,家庭一直埋在你的心里,埋得太深太深,才会有着这般的感情的焦渴。当一个人一心眷念着亲人的时候,他一定处在精神流浪的途中,他的心里一定很苦。

记得六十年代末,那时候,大约快要“全国山河一片红”了吧?不少地方自发产生一个旨在肉体上消灭“黑七类”的运动。土改期间有过类似的做法,但是论规模,实在难以为匹。在这当中,你们县算是最有名气的了,几乎每一个公社,都有将地富分子处死的事情发生,甚至包括妇孺在内。处死的办法有多种,或暴杀,或虐杀,或枪杀,或棒杀,或活埋,或装进麻袋扔人河心……据传,在你们老家一带设有联防,重重关卡,此呼彼应,追捕的火光锣声,终宵不绝。漠阳江逶迤穿过我们县城,每天都有尸体漂流下来,致使城内的居民,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不敢饮用自来水。你的父亲,大哥,三弟,多年为你所疏远所隔绝的至亲的亲人,都是在同一个时刻里死亡的。接着还有未成人的侄儿。至于怎样一种死法不得而知,自然连尸骨也不可得见,这是明明白白的死,但也是暗暗的死。总之在一个早上一切都荡然无存!收到侄女的来信,慧恸哭失声;她让我骑了车子到你出差的镇上找你,告诉你消息。你听了,阴晦的脸色立刻变得煞白,嘴唇抖动,然而始终没有话。这时,我看见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你的额角渗出,其实你浑身都在冒汗,你唯一的动作是站起身来,一次又一次地拧干抓在手里的大毛巾……

作为余生者,你大约对周围的世界已经无望。而我们对于你的前景,又何敢抱乐观的态度?每隔一段时间出城看你,我们都好似扮演着施主的角色,定期送一点炭火,给你在冷冽而孤寂的氛围里御寒。至此地步,想不到竟然有人为你说媒,又居然让你有了家室,这是教我们深感欣慰而且惭愧的。

现今的嫂子至少比你年轻二十岁,人漂亮又能干,凡认识你的人,都说你有福气。家无长物,她从不怨尤,最难得是能够容受无端的责难,任你在她身上倾泄郁积已久的牢骚。临到退休,小阿英也有四五岁了,可以认字,画画,蹦蹦跳跳陪你逛菜市了。熬到头来,总算有了一个宁静的港湾,容你停泊。近几年,每次见到你,都会有笑影在你的脸上闪烁,那晦暗之色也就仿佛消减了许多……

然而你走了!

想不到在这般阴暗寒冷的日子里,你就这样无言地弃我们而去!

如果真有所谓命运的话,你是十足的苦命人。一生中,你的欢乐是如此之少,而不幸的折磨又如此之多!自然,比起父兄及众同类的死况,后死的你还算不得什么悲惨,终年六十,也都差不多挨近古稀,可以瞑目的了!

1991年12月12日

P22-27

后记

《旷代的忧伤》出版后,许祖云先生由出版社约请,为我编了另一种选本,纳入“学者随笔丛书”。许先生的热情使我无从推却,论本意,我是害怕混入教授学者群中去的,出书也如此。恰好丛书因故延宕未印,便径直提出做单行本的要求;幸蒙许先生谅解,在获得责任编辑王宏波先生的应允之后,即在原稿基础上,按一己之意重新做了编排,成了现在这样子。

选入的文字大体分属两类:一面是故乡,一面是异地;一面是现实生活,一面是书本世界;一面是记忆,一面是乌托邦,想象中的未来。故乡是我的出发地,无论人生,无论写作。而我,为这一片闭塞、贫困、饱含伤痛的土地写得太少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但是,我深信我所写作的一切又都与它有关,都源自它的给予。在那里,生存的意义高出一切之上,所以,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平等和正义一直高于个体自由。这同精英的教诲是颇有些出入的。我猜想,大约这同弱势者的地位有关。由于个体无力承受命运的重压,只好从人类的原始之爱中汲取力量,寻找共同体,在实际行动中寻找彼此的关联。不过,自由并不曾为那里的人们所忘却,唯火种一般深埋地下而已,一旦有了引信,仍当蓬勃地燃烧起来。三十年前,青年人纷纷离开故土,成为城市的打工一族,就因为受了自由的诱惑。但是,为我所不愿看到的事实是:在异地,他们又宿命般地遭遇了平等和正义问题的纠缠。我是一个狭隘的、脆弱的人,一个怀疑论的写作者,我感觉受到伤害,故不得不向书本寻找精神的奥援。我的文字基本上是描述的,因为寻找,才带上了论说的、抗辩的笔调。故乡大地早已使我远离了喜剧,留下的情感,唯余愤怒、焦虑、忧伤,我自己知道,这些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假若没有许祖云先生的提议,我不会这么快想到再编这样一个集子,况且,前前后后付出那么多辛劳,在此,谨容我向许先生致以深切的感谢之意。

作者

2011年元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独的异邦人(林贤治散文随笔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贤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77044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201603030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