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阳光阅读:海蒂
内容
内容简介

小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姨妈迪蒂带着7岁的小海蒂来到了一个叫德费里的小村庄,并把海蒂暂时交给她性格孤僻的爷爷。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爷爷重新点燃了自己的生活,最后人们都不再认为爷爷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每个人也开始用友善的眼光去望着她的爷爷以及海蒂的种种行为。

作者简介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年),瑞士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生于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位诗人。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后到苏黎世求学,为以后的儿童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852年,她跟约翰·伯恩哈德·斯比丽结婚,第三年便生下儿子伯恩哈德。但她儿子由于长期患病,于1884年去世,同年,她的丈夫也因病离开了她。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作品,这些故事的书名总冠以“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蒂》。除了本书之外,斯比丽的重要作品还有《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事》《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目录

阅读指南
第一章  上山去找阿尔姆大叔
第二章  在爷爷的小屋里
第三章  和山羊出游[精读]
第四章  去看望奶奶
第五章  两个意想不到的访客[精读]
第六章  新生活,新事物[精读]
第七章  不幸的劳顿米尔小姐[精读]
第八章  豪宅内一片混乱
第九章  塞斯曼先生的新见闻
第十章  奶奶
第十一章  顾此失彼[精读]
第十二章  大房里闹鬼了[精读]
第十三章  海蒂回家了
第十四章  跟爷爷去教堂
第十五章  旅行前的准备
第十六章  医生来了
第十七章  回报[精读]
第十八章  回道荚里村过冬
第十九章  彼德会读书了
第二十章  来自远方朋友的消息
第二十一章  爷爷家的日子[精读]
第二十二章  突发事件[精读]
第二十三章  再见
中高考考点精选

精彩书摘

第一章上山去找阿尔姆大叔高高的群峰俯视着幽深的山谷,一个名叫梅恩菲尔德的风光秀丽的小镇就坐落在这连绵的群山脚下。一条小路从小镇后面蜿蜒攀升,一直到远远的山脚下。低处山谷中的草地非常贫瘠,但空气里弥漫着高山牧场里飘来的沁人心脾的芳香。六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两个人沿着这条狭窄的山间小道向上爬着。一人是身高体健的姑娘,另一人是个孩子。她看上去至多五岁,或许还没那么大。炽烈的阳光将她的脸烤得通红,脸颊如同两团火球。这也难怪,这么热的天气里她还穿着两三件衣服,脖子上居然还围着一条大大的红色棉布围巾,脚上拖着一双笨重的带钉子的登山鞋。像是要抵御刺骨寒风似的,小姑娘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衣物掩住了她的体形。她气喘吁吁地向山上走着。这一大一小两个女孩爬了大约一小时山路,来到一座名叫阿尔姆山的大山的半山腰。这里有一个名叫道芙里的村庄,正是那个大女孩的故乡。所以在她俩行经这个小村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窗口探头,或是站在门口大喊她的名字。路上行人也都纷纷向她打招呼,因为这是那位年轻姑娘的故乡。可是,她似乎根本不想理会大家的问候,始终没有停住过脚步。一会儿,她们两个人就走到了住户稀少的村边。突然,从附近的一家窗口中传出了一声喊叫:“等等我,黛特,你还继续往上走吗?我陪你一起去吧。”听到有人叫她,黛特停住了脚步。海蒂马上挣脱开一直被她紧紧牵着的手,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累了吧,海蒂?”黛特问她。“没有,我很热。”小女孩答道。“我们马上就要爬到山顶了。勇敢点,没有多远了,加把劲迈开步子,走个把小时我们就到了。”黛特给她鼓气。这时,一个模样和气、身材敦实的妇人加入了进来。她和她的老朋友立刻滔滔不绝地聊起道芙里村村里村外的种种人事,她们走在前面,小女孩跟在后面慢慢走着。“你要把这孩子带到哪儿去?”女人问,“她是你姐姐留下的孩子吧。”“嗯,”黛特说,“带到阿尔姆大叔那儿,她得和他待在一起。”“让她和阿尔姆大叔在一起!你疯了吗,黛特?怎么会想出这么个主意!我看那老头儿很快就会把你和你的建议一块儿打发回来的。”“他不会那么做,这女孩是他的亲孙女,他必须接受。芭贝尔我告诉你,我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不能再被她拖累了。我已经把她从小拉扯到这么大,现在是该她爷爷尽责任的时候了。”“他和一般人可不一样。”矮小的芭贝尔有些激动地坚持道,“你又不是不了解他,他怎么能带得了小孩,而且还是这么小的孩子。孩子在他身边肯定受不了!你要去哪里?”“我要到法兰克福的一户气派人家里工作。去年夏天,那一家人到拉加茨的温泉区来度假时,他们的房间是由我负责整理、打扫的。后来他们很喜欢我,想带我一块儿回去,可是我却没有办法走开。这次他们又回来了,并且说服我务必要跟他们一块儿走。”“唉,真幸运我不是这可怜的孩子!”芭贝尔非常失望而又无可奈何地说,“你根本不知道那老头在山上是怎么生活的,没有人知道,他不和任何人来往。这么多年了,从来没见他去过教堂。他偶尔才拄着他那根大粗拐杖下山一次,每个人都躲避着他。他眉毛浓密,头发花白,再加上一把吓人的大胡子,看上去就跟野人似的,大家躲他都来不及,谁还敢把自己往虎口里送呢!”“就算是,那又怎样?”黛特以挑衅的口气说,“他总归是爷爷,必须照料孩子。他不大可能害她的。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该负责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我。”“我真是很想弄明白,”芭贝尔接着说,她语气中有一种刨根问底的味道,“那老头浑身上下那种打扮,住在高高的山上,像个隐士一样,很少见人,他心底里到底怎么想的呢?关于他什么闲话都有。说真的,黛特,那些闲话,你从你姐姐那儿一定也听到不少,我没说错吧?”“当然,可我不能说,要是传到老头耳朵里,那就麻烦了。”芭贝尔早就想知道,阿尔姆大叔到底出过什么事,使他对人充满敌意,要形单影只地住在山上。为什么大家说起他总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好像既怕说他坏话,又不想为他说好话;还有为什么道荚里村的人都叫他阿尔姆大叔。他不可能是所有人的叔父——这地方的人把叔父都唤做大叔。她只是入乡随俗,跟着大伙儿称他“阿尔姆大叔”。芭贝尔的娘家在山下的普莱特高村,她不久前才嫁到山上的道芙里村,所以对村里和周围一带一些特殊的人和以往的事不太了解。黛特可不同,她出生在这个村子,直到去年母亲去世后,才离开道芙里村去了拉加茨镇的巴德温泉村,在那里的一家大旅馆找到一份当服务员的工作。今天早上,她领着小女孩,搭了一辆熟人往家里运干草的马车,从拉加茨一直到了梅恩菲尔德。她亲密地抓着黛特的臂膀,央求她:“告诉我他实际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嘛,黛特,别人不过是人云亦云,随便嚼舌根罢了,可是你再清楚不过。

序言

开化的要津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创造,是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体现,是精神自觉的产物。她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朱光潜《谈读书》)。她可以突破时空局限,与古人把谈,与外国人对话;她可以联系古今,“保存国粹,保存我们”(鲁迅《热风·三十五》)。《说文解字》:“书,箸也。从聿,者声。”《释名·释书契》:“书,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广雅·释言》:“书,记也。”简言之,书者,用笔记事、用笔说话也。记事在先而说话在后。文字之发明首先用于记事,最早记事是“史官”用笔(聿)书于简册,是谓“策书”、文书。这就是史书所谓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书·顾命》:“太史秉书,御王册命。”此书即记事,记载前事之册书。大册为典。而所谓大册,就是庄子所谓“先王之陈迹”,就是《尚书》所载“典、诰、誓、命、训、谟”之属,《诗经》之“大雅”及“颂”等。《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商代已开始用简记事,或者说我国以筒作为书写材料的历史至少是商代开始的。春秋以降,人文发育,精神自觉之后,人类开始用笔说话,用笔表达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的书由此诞生。孔子师生集团把左史右史们所记“先王之陈迹”编辑(“论”“次”“修起”)为“经”,以开化、指导后人。他们把左史即太史所记占筮档案编为《易经》,把右史即内史所记先王之“事”、之“志”、之“行”分别编为《书经》《诗经》和《礼经》。孔子等为什么从不可计数的简册或日原始记录、原始档案中选择出此四种,进行编辑,即“论”“次”“修起”,进而把它们上升为经典呢?原因很简明:《易》旨在追寻生命的由来,探索“性命之理”,“幽(阴)明(阳)之故”,旨在明“天道”,预知天意,以期得到上天的帮忙护佑。故可以把其价值意义概括为“天道可知”。而“《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庄子·天下》),我们了解了氏族先王(圣人)之“事”、之“志”、之“行”,就可以启迪智慧,提高修养,像“先王”圣人那样达到生命的理想境界。故可以把其价值意义概括为“圣人能及”。又何以证明天道可知,圣人能及?孔子在“论”“次”“修起”三项工作基础上,又做了第四项工作:“作”,作《春秋》。孔子以他所居鲁国的史实为《易》《书》《诗》《礼》四者成经,即为“天道可知,圣人能及”八字提供事例史证。于是中华原典:“五经”,中国最早的书终于诞生。“五经”的诞生是孔子师生集团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最重大贡献,她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文化的所有产品由之产生,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由之逐渐形成。经以载道。“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项、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随之解释“经”的“传”和实践、落实“经”的“子”相继相次问世。“传”者即《礼记》《左传》《公羊》《谷梁》之类;“子”者即《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之属。而“子”以孔子为首,为代表,包括老子、庄子、孟子等先秦诸子,以至汉代董仲舒、淮南子之流,释(佛)子最后参入,于是构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理论大体系,中国经书的大体系,成为国学的核心构成。与孔子同时或稍晚,印度次大陆、东地中海沿岸进入所谓“轴心”时期,印度《奥义书》、波斯《古圣书》、希伯来《圣经》的《旧约全书》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论著,较晚的伊斯兰教《古兰经》等也应时应运而生。而随着人文的演进,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多元化,先哲先贤又创作出无数好的具有经典意义的书,蔡伦造纸以后我国更早早地出现了纸的书。比如可比配经书而被称作“亚经”的《庄子》《离骚》《文选》《史记》《汉书》《说文》《通典》《通考》《通鉴》、杜诗、韩文等;比如《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苏东坡全集》《花间集》,姚姬传《古文辞类纂》、王渔洋《古诗选》、张惠言《词选》,《西厢记》《琵琶记》《桃花扇》及《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以至从汉代《仓颉篇》《急就章》,到南朝周兴嗣《千字文》、宋王应麟《三字经》,以至明清《治家格言》《幼学琼林》及《笠翁对句》《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一些蒙学经典。再比如海外先哲《罗兰之歌》《亚瑟王传》、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卢梭《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弗雷泽《金枝》以及莎士比亚的剧本、莫里哀的喜剧、歌德的诗文集、易卜生的剧本及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等等。还有当代巴金、鲁迅、冰心、叶圣陶等的书以及一些红色经典。代有精华,满天星斗,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可谓“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子夏语)。

导语

这是“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海蒂》出版至今已超百年,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量超过五千万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之一。小海蒂天真质朴,充满爱心,以孩童毫无保留的稚嫩善意,帮助并感化了一众陷入心灵困境的成年人,正是这种人性本源的善良与美好,跨越时间、国籍、性别和年龄,感动了每一位读者,令《海蒂》成为一部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小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阳光阅读:海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士)斯比丽
译者 译者:薛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521474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48
CIP核字 2015241353
中图分类号 I522.8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9
171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