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伦敦设计博物馆(解密设计经典)
内容
目录
序言
前言
何为设计?
何为设计概要?
如何开展设计过程?
形式与功能设计
式样设计
共性VS个性
材料与技术
人本设计与人体工学
数字设计
设计的影响
设计的演化案例分析
设计与创新
设计的未来
设计的重要性
术语表
拓展阅读
致谢
精彩页
何为设计?这个问题或许有些奇怪,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觉得自己了解设计——我们购买并使用设计、加工出来的产品,同时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自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设计”一词常指大规模生产的商品的造型与装饰,其目的是吸引顾客。这本书不讨论设计的历史,而是研究设计这一现代活动及其社会作用。所以更贴切的问题可能是“设计何用?”“为何设计?”或“何为设计师,他们义做些什么?”。
所有的设计师——不论他们设计的是办公椅还是货运单车,是荣登巴黎的T台时装还是最新一代的电动汽车——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设计能改善我们所处的世界,这种改变看得见摸得着。设汁本质上代表着乐观向前的精神,因为它的理念是:人可以改变世界,明天会比昨天更美好。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在好奇、骄傲和理想主义情结的共同驱使下制作出种种工具——从最早的手工工具到最新的外太空探测器——来武装自己、提高劳作效率、更好地控制环境使其为己所用。
我们通常会错误地认为设计只关乎一件成品的外观和触感,不论这件成品是运动鞋还是座椅。的确,设计师会倾注很多心血确保顾客在做出购买抉择时看到产品崭新的面貌,但在设计中更注重生产过程和顾客实际使用体验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货。事实上,设计包含严苛的评估和测试过程,由职业的设计专家执行,这些专家有着复杂的“技能包”,能“跳出固有模式”突破自身局限地审视产品,能在互相矛盾的信息面前理清脉络,熟知材料和工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并加以利用。
设计,简单说来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那设计师试图解决的又是哪些问题呢?答案因人而异,但也有共通之处,笼统来说可以是:提高产品效率的途径,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做法;具体地说则是:想方设法使新一季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不拘泥于上一季的潮流。有时候解决方法看似平淡无奇,直观明了,却往往能大大优化现有产品,x柄两用扳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设计着眼未来和周围的世界,而不是以设计师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与美术作品代表艺术家本人对意义和表达的探索不同,设计面向身边的群体,而非设计师个人想法的抒发。设计师通常会期望有很多人体验并从他们的作品中获益。正因如此,设计有其复杂性,设计帅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猜测毫不知情的使用者对他们的作品会作何反应;设计又常常需要寻求协作,尤其是电子或汽车等工艺复杂的产品,设计帅要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事,如材料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制造人员和营销人士等。和这些专家合作时,设计师可能是无名小卒,却要指导想法转化成具体目标和产出的过程。汽车的每一块构造都凝结着许多设计师的心血,而他们却鲜有家喻户晓者。
因此,设计通常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合作形式展开,具有天然乐观的属性,思想也通过设计这种方式得以传播,资讯信息经过设计在各种媒体展示出来,包括印刷媒体(如本书)、报纸、指引标识、路标、网站、商标,甚至还有电影、电视和舞台表演等。设汁师在其中组织想法和观点,向我们的周遭世界呈现出一个展示信息的形式。最终作品可能像宣传公共安全的公益电影一样无聊,但一旦设计出彩,就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为加强墨尔本地铁安全行为而制的动画片就是典例,这部名叫《蠢蠢的死法》(Dumb Ways to Die)的短片以琅琅上口的曲调和人见人爱的动画形象,在YouTube上获得逾8500万次的浏览量。此外,一些标识也能传达出“言外之意”,如英国黑斯廷斯一所叫卡斯唐的小学采用的标示,除了起到引导作用,还能指导小学生们如何正确书写。
我们或许会问自己:设计重要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关心设计?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各式各样的设计当中,我们身处于一个完全由人为设计出来的世界;就如同我们试图了解自然一样,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人类为自己塑造的世界。现实就是,人们过多地消费毫无设计感可言又浪费原料的商品,其损害我们都心知肚明。对此,设计行业难逃干系,因为正是设计师首创“计划报废”的概念,即刻意采用寿命不长的零件或流行一阵、很快过时的外观,导致产品迅速换代。
几乎所有我们用到的东西都是被设计的,这不仅限于我们购买到的成千上万的商品,公共服务与社会体系也是被设计的,如社会福利、教育体制和医疗系统,虽然它们常被以政治和经济教条的方式进行宣传,但还是秉承尽己所能谋求发展、改造世界的理念。有时,政客有一些不可言说的想法,也要仰仗设计师来表达,譬如街头艺术家谢帕德·费瑞(Shepard Fairey)为支持奥巴马2008年第一次总统竞选而创作的海报,就引得万千注目。
P8-10
导语
本书面向未来的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专家、制造商和教育工作者,旨在通过介绍当代前沿设计实例(相关之处辅以历史背景),点燃设计热情,激发设计兴趣,传授设计知识,造就下一代年轻的设计之才——他们能设计出我们深感需要的未来,即设计推动大众幸福的未来。
序言
对伦敦设计博物馆而言,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洞悉
周围世界的一种途径。设计要充分利用技术和生产工艺,
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人以及人们的需求。好的设计不仅能解
决现实问题,还关乎生活之道。
设计产品要对其功能有全面的了解,除了满足实用需
求,还要考虑到人们的情感需求。汽车,作为实现人类在
空间位置转移的工具,在使用中会带来诸多影响,虽然其
会招致污染、破坏城市环境、引发事故,但由于有些车制
作优良、造型精美,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设计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其创始人特伦斯·康兰
(Terence Conran)常说:想要设计一件产品,先要搞清楚
如何制造它。设计要有清晰的思路。意大利杰出设计师维
克·马吉斯特拉蒂(Vico Magistretti)对他的学生说,哪
怕画出非常出色的图纸,都称不上真正完成了设计,除非
他们能在电话中把设计思路详尽道来。
设计这一概念要追溯至丁业革命,彼时工厂引进机器
,能在短时间内生产成百上千件一模一样的产品,这打破
了生产者与使用者、匠人与顾客的直接联系。建立手工作
坊需要时间和技术上的投入,而创办工厂则需要更多的资
金。手工制品的制造成本不会随着数量的增长而降低,而
在工厂生产中,一旦回本,单件产品的造价就微乎其微了

这时设计师出现了,扮演着生产商和使用者中间人的
角色。他们在工作中所要考虑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千千
万万用户的需求。由于设计师多受雇于生产商,不仅要考
虑何种设计切合用户需求,他们还必须要了解什么样的产
品更容易被卖出去。
蒸汽革命为生产线提供动力,自此,科技迅猛发展。
数字化的“大爆炸”改变了我们使用工具的方式,智能手
机集之前几十种工具的功能于一身,包括摄像机、音乐播
放器、笔记本电脑、地图、玩具等等。此前产品的某些部
件能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的灵感,设计师可由此思考如何赋
予产品意义、设计产品造型,而这在数码产品里却属鲜有

与此同时,新的生产工艺如增材制造(也称3D打印)不
仅在淘汰旧式工厂,还为用户提供自行设计、生产的机会

设计的魅力就在于其不断改变,适应并响应这些变化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
内容推荐
《走进伦敦设计博物馆(解密设计经典)》是一本具备高度启发性的书,分享了许多迷人的产品设计案例研究,探索和解释了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设计初期到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作者介绍了使设计理念转化为好产品的众多材料和生产方法,同时涵盖了其他与产品设计相关的主题,如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原型制作等等。想了解产品设计世界的林林总总,想学习具有独创性和启发性的经典设计——这本书必不可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伦敦设计博物馆(解密设计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加雷思·威廉姆斯
译者 译者:成尚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684752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66
CIP核字 2018241383
中图分类号 J06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0
173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9: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