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曲三百首/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内容
编辑推荐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元曲三百首》遴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除原文外,另附有注释、曲解、曲评、背景说明,图片丰富,诗情画意交相呼应,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情趣。

内容推荐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与汉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元曲盛于元代,它不同与唐诗宋词的典雅瑰丽,而是大量使用口语方言,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其广阔的题材、独特的风格,以及直白押韵的语言,深得历代文人的青睐。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元曲三百首》为选编本,选取元曲代表作三百余篇,集注释、赏析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值得广大读者慢慢赏读。

目录

元好问(1190一1257)

 [黄钟]人月圆(二首)

 [双调]骤雨打新荷

 [仙吕]后庭花破子(二首)

杨果(1197—1269)

 [越调]小桃红

 [越调]小桃红

 [越调]小桃红

刘秉忠(1216—1274)

 [南吕]干荷叶(三首)

 [双调]蟾宫曲(四首)

杜仁杰(1205—1285)

 [般涉调]耍孩儿

王和卿(1242—1320)

 [仙吕]醉中天

 [双调]拨不断

 [仙吕]一半儿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

 [双调]快活年

 [越调]小桃红

张弘范(1238一1280)

 [中吕]喜春来

伯颜(1237一1295)

 [中吕]喜春来

商挺(1209—1288)

 [双调]潘妃曲(二首)

胡祗遹(1227—1293)

 [双调]沉醉东风(二首)

严忠济

 [越调]天净沙

刘因(1249一1293)

 [黄钟]人月圆

不忽木(12547—13007)

 [仙吕]点绛唇

鲜于枢(1256—1309)

 [仙吕]八声甘州

王恽(1228—1304)

 [正宫]黑漆弩

 [越调]平湖乐(五首)

 [仙吕]后庭花

卢挚(约1241一1318)

 [黄钟]节节高

 [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

 [双调]沉醉东风

 [中吕]喜春来

陈草庵(1245一?)

 [中吕]山坡羊

赵岩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关汉卿(12297—1300)

 [南吕]一枝花

 [仙吕]一半儿

 [中吕]普天乐

 [中吕]普天乐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碧玉萧

白朴(1226—12857)

 [越调]天净沙

 [中吕]阳春曲(四首)

 [中吕]阳春曲

姚燧(1238一1313)

 [中吕]普天乐

 [越调]凭阑人(二首)

 [越调]凭阑人

 [中吕]满庭芳

郑廷玉

 [仙吕]寄生草

马致远(12507—13247)

 [越调]天净沙

 [双调]寿阳曲(四首)

 [双调]夜行船

 [南吕]金字经(三首)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王实甫一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商调]集贤宾

邓玉宾(?一12987)

 [正宫]叨叨令

赵孟叛(1254—1322)

 [仙吕]后庭花

冯子振(1257—13147)

 [正宫]鹦鹉曲

 [正宫]鹦鹉曲

王伯成

 [中吕]喜春来

贯云石(1286—1324)

 [中吕]红绣鞋

 [双调]清江引

 [双调]殿前欢

 [双调]清江引

 [双调]蟾官曲

 [双调]殿前欢

鲜于必仁

 [双调]折桂令

张养浩(1270一1329)

 [双调]得胜令

 [中吕]朱履曲(二首)

 [中吕]朱履曲

 [中吕]普天乐

 [双调]折桂令

 [中吕]山坡羊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中吕]山坡羊

白贲

 [正宫]鹦鹉曲

郑光祖

 [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

范康

 [仙吕]寄生草

曾瑞(1260?一13327)

 [南吕]四块玉

 [大石调]青杏子

施惠

 [南吕]一枝花

孛罗御史

 [南吕]一枝花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

周文质(?一1334)

 [正宫]叨叨令

乔吉(1280?一1345)

 [双调]折桂令

(越调]天净沙

 [越调]凭阑人

 [越调]凭阑人

 [双调]折桂令

 [中吕]满庭芳

 [中吕]山坡羊

 [双调]殿前欢

 [双调]水仙子

 [双调]殿前欢

刘致

 [中吕]朝天子

刘时中

 C正宫]端正好

阿鲁威

 [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

虞集(1272—1348)

 [双调]折桂令

薛昂夫(1273前后

 1350后)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中吕]朝天子(二首)

 [中吕]山坡羊一

吴弘道

 [中吕]上小楼

赵善庆

 [双调]水仙子

马谦斋

 [越调]寨儿令

任 昱

 [双调]清江引

黄公望(1269—1354)

 [仙吕]醉中天

钱霖

 [般涉调]哨遍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12707—13487)

 [正宫]醉太平

 [中吕]卖花声

 [越调]凭阑人(二首)

 [南吕]一枝花

 [双调]庆东原

 [双调]落梅风

 [黄钟]人月圆

 [越调]天净沙

 [中吕]普天乐

徐再思

 [双调]蟾宫曲

 [中吕]阳春曲

 [双调]清江引

 [仙吕]一半儿

 [双调]水仙子

 [中吕]红绣鞋

 [双调]水仙子

 [黄钟]人月圆

孙周卿

 [双调]水仙子

曹德

 [双调]清江引(二首)

顾德润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

 恩采茶歌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

 恩采茶歌

高克礼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吕止庵

 [仙吕]后庭花

大食惟寅

 [双调]燕引雏

真氏

 [仙吕]解三醒

景元启

 [双调]殿前欢

查德卿

 [仙吕]寄生草

卫立中

 [双调]殿前欢

唐毅夫

 [南吕]一枝花

张鸣善

 [双调]水仙子

亢文苑

 [南吕]一枝花

杨朝英

 [双调]清江引

 [双调]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

宋方壶

 [中吕]红绣鞋

 [双调]清江引

周德清(1277一1365)

 [双调]折桂令

 [中吕]红绣鞋

 [中吕]阳春曲

钟嗣成(12797—1360?)

 [正宫]醉太平(三首)

李致远

 [中吕]喜春来

 [中吕]红绣鞋

 [越调]天净沙

刘庭信

 [中吕]朝天子

 [双调]折桂令

吴西逸

 [越调]天净沙

 [双调]清江引

朱庭玉

(越调]天净沙

 [越调]天净沙

汪元亨

 [双调]沉醉东风

倪瓒(1301—1374)

 [黄钟]人月圆

 [越调]小桃红

 [黄钟]人月圆

试读章节

元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因曾在遗山(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读书,自号遗山山人。北魏拓跋氏后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姓元。祖上世代为官,父亲是诗人。

元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四岁随郝天挺学习,六年后以诗才震动京师,深得金朝礼部尚书赵文秉的赏识。金宣宗五年(1221年)考取进士,任国史院编修。金哀宗正大年间曾三次出任县令。天兴初年(1332年)人翰林,知制诰。金之后不愿在元朝做官,修建野史亭隐居,以著作自适,编纂金代史料《壬辰杂编》和金诗总集《中州集》等,使很多金朝史料和诗词得以保存。著有《遗山集》,现存散曲仅小令九首和残曲二支。

元好问博通经史,工于诗文,是名冠金元两代的文学家。他的诗多记时事,抒发亡国之痛,慷慨悲凉。他的词近苏东坡与辛弃疾,风格雄沉。他承袭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对柔靡雕琢,崇尚自然,笔力雄健,语言通俗上口,三十岁以后,达到了“家按其计,人嚼其句,洋溢于巷里,睑讽于道途”的程度,可谓家喻户晓,风行天下。

元好问不仅是元初公认的文坛领袖,更对元曲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是第一个变词为曲的文人,因而也是元曲创作的开创者。他的曲作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多,但却清润俊朗,迥出时作,开创了元曲本色派的先河。

[黄钟]人月圆(二首)

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赏析】

这是两首描写离乱之后选择居处的散曲。早在元好问二十五岁时,蒙古军便攻破他的故乡忻州。元好问从此离开故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才携家回到故乡,而这时他已经五十岁了。国破家亡,陵变为谷,在故乡生活下去,首先遇到的便是“卜居”即选择住宅问题。这两支“卜居外家东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这两支散曲,从头至尾,对当时的暴政毫无不满之辞,仿佛作者真的不问世事,把一切都付之一醉。然而细细读来,却从头到尾都蕴藏着强烈的悲愤之情。这种悲愤而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是别具一格的,正如鲁迅的《阿Q正传》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故事一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双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赏析】

这是元曲中少见的名篇,不仅一经传播就唱红天下,而且对后来的元曲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曲原名“小圣乐”,因曲中有“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之句,遂被呼为“骤雨打新荷”,而原名反而无闻。据史料记载,大书画家、曲作家赵孟頫听歌妓唱此曲,赋诗赞道:“主人自有沧州趣,游女乃歌白雪词。”又据《古今词话》记载,赵孟頫与人同饮,歌妓左手持荷花,右手持杯歌唱此曲,有人画立幅三尺,着色,所画内容即“骤雨打新荷”曲意。此曲的传播与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通观此曲,写景则从容自然,生趣盎然,抒怀则即景遣兴,直陈胸臆,清润而疏俊,豪放而精微,构思超妙,曲品绝高,不愧为风靡于当时,传诵于后世的杰作。

[仙吕]后庭花破子(二首)

玉树后庭前,瑶华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花和月,大家长少年。

夜夜璧月圆,朝朝琼树新。

贵人三阁上,罗衣拂绣茵。

后庭人,和花和月,共分今夜春。

【赏析】

这是元好问抒写自己向往幸福美满生活的曲子。

元好问生当金末元初的乱世之秋,二十五岁时,家乡忻州沦陷,长兄被蒙古军杀害,他携家南逃,渡黄河,下太行,漂零大半生。所以,他写下了许多热爱生活,渴望太平的诗篇。这两支曲,以花好月圆比喻幸福美满的生活,抒写自己向往的情怀。作者看到“花不老”“月又圆”“琼树新”,盼望人间好景长在,希望自己和亲人“共分今夜春”,都能伴随着好花、圆月、琼树青春常在。作者这种美好的愿望,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第一首,在种植玉树的后堂前,在华贵的梳妆镜旁边,去年的花和月,今年依旧那样好、那样圆。“玉树”,是传说中的一种仙树,这里指优良树种。后庭,即后宫、后堂,这里指家眷居住的地方。“瑶华”,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花,这里比喻珍贵的妆镜上镶雕的花卉。“偏”,斜的意思,这里指月缺。作者期望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第二首,通过描写南陈后主与众嫔妃在“三阁”上玩花赏月的情景,和亡国之君穷奢极欲的生活,表达了对富贵荣华似过眼烟云的感伤,、“后庭人”,即自己的眷属,与圆月一起,共度这美好的春夜,隐含春夜虽然美好,但是,如同亡国之君那穷奢极欲的生活一样;又能维持多久啊。这里作者流露出对金朝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只知寻欢作乐的谴责,和对安定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P1-4

序言

“国学”是什么?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粹派学者邓实先生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所有之学”。章太炎先生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由此可见,这些让我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所有的学问,形成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性格气质,也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传承涵养。教导我们行为的是孔孟而不是《圣经》,陶冶我们性情的是李杜而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决定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从法律意义上说也许是国籍,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在于你是否受到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学”的熏染。国学,国家,国民这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是“国学”之所以重要,并应当向青少年进行普及的原因。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辽阔幅员的文明古国,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上和绵长的历史之中所产生的“一国所有之学”,其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承载学问的实体当然就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对书籍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于是就诞生了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一目录学。从汉代刘歆的《七略》,历代正史里的《艺文志》和《经籍志》,最终形成了对古代典籍的经、史、子、集这四部分类法。清代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法,来分别并保存上古以来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典籍的。

虽然有了前人的眼光方法和工作基础,但是如何从其中撮其精要,并选择适宜的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国学”的全貌,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在古人看来,是所谓“万世不易之法”。“经者,常道也。”我们现在说的“经常”,还保留着这个意思。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主要包括儒家最重要的一些经典及历代对这些经典的最重要的阐释和解说。这些经典,古人认为是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的最重要的指导。在这部分,我们选择了《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

如果说“经”是“万世不易”的“常道”,那么在古人看来,“史”则体现了变动不居的形态。“经”是高悬的理想和目标,是应然;“史”是流动的现实和轨迹,是实然。古人的理念里经史是不可以须臾分开的,所以说“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我们特意将传统中最重要的史传‘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并以白话文改写,有《二十四史精华》和《资治通鉴故事》等等。

子部包含了没有进入经部的儒家重要学者的典籍和其它诸子百家学者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富有竞争力和原创性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学者及其学派。他们的学说补充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丰富了古人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我们精选了《道德经》、《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等。

集部则是主要收集历代著名的文章和诗词曲赋等,大概可说是现代学科中文学的范畴。作为言情体物、涵咏性情,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这个部分内容也很广博,我们精选了《楚辞》、《古文观止》等等。另外像《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等也都归入了此类。

编撰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国学”的热情,我们也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在新的时代,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编者

2011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曲三百首/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和兴文化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827820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2048148
中图分类号 I222.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18
15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