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卑与超越(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自我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自卑与生俱来。自卑和对自卑的补偿是个体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主宰着人类的各个生命阶段和各个生活面向。个体可以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在本书中,阿德勒从自我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家庭、学校、社会、职业、婚姻等多个方面,用大量的心理咨询故事阐明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每个妄图用行为显示优越感的人都只想掩饰背后的自卑感,就像矮子踮着脚尖走路,想让自己看起来更高一些。”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自卑,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尚待提高的地方。我们应该鼓起勇气,着手摆脱这种感觉。”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著有《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理解人类本性》等著作。
   1920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西方。

目录

第一章 人生的意义/001

第二章 灵与肉/021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043

第四章 早期记忆/063

第五章 梦/085

第六章 家庭影响/111

第七章 学校影响/143

第八章 青春期/167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181

第十章 职业问题/221

第十一章 同伴关系/235

第十二章 婚恋问题/247

导语

本书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思想体系的总纲。阿德勒认为,人类生而自卑。自卑和自卑的补偿性是人类个体和整个文明的动力源,主宰着人类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爱情、工作及梦境中的各种表现。人可以超越自卑,创造另一个自我。超越了当下的自我之后,会产生新的自卑,因为不满足来自人类灵魂深处。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分析人们在童年时期的自卑与优越心理,从教育、家庭、梦境、社交、工作、婚姻等多个领域,用大量实例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职业与他人,克服自卑情结,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生活。

精彩页

第一章  人生的意义
   人类生活在意义的国度。我们无法把遇到的事件当作纯粹的事实。它们对人有着或这或那的意义。从根源上讲,我们的经验受限于我们的目的。“木头”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木料”,“石头”是“可供人类使用的石料”……妄图回避意义,只关注事情本身并不可取。这样的人只会让自己孤立,因为他的行为于己于人都毫无价值。简言之,他的行为没有意义。没有人可以回避意义。在体验现实时,我们总会赋予它某种意义。意义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一种解读。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假设:意义都不完整,甚至并不完全正确。意义的国度中充斥着错误。
   面对“人生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人们也许无以作答。大多数人不会庸人自扰地思考这个问题,更不会设法给出明确答案。事实上,这个问题随着人类历史的诞生就已经出现了,可谓由来已久。如今,年轻人(还有老年人)常常大声疾呼“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何在?”。不过,我们发现,个体只会在遭遇失败时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一帆风顺,无往不利,个体才不会提及这种问题呢!每个人对这种问题的态度,都不可避免地暴露于他们的行动中。撇开与行动不一致的言论,我们能从每个人的行动中发现他特有的“人生意义”。他的每个姿势、每种态度、每个动作、每种表情、每样癖好、每种习惯和性格特质都符合这一意义。他似乎依赖着对人生的某种诠释。他的行动中隐含着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看法,他判定“我是这样的,世界又是那样的”。这就是他赋予自己、赋予人生的意义。
   每个人赋予自己的人生意义都不尽相同,并且每种意义或多或少都存在错误。一方面,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有可置疑之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所有意义都有可取之处。意义都介于全对或全错这两极之间。当然,它们还是存在着好坏之分。我们可以发现好意义的共同点,也可以找出坏意义的缺陷。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获得更科学的“人生意义”和“真义”。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这里所说的“真义”是人类的真义,只适用于人类的目的和目标。它是唯一的真理。如果存在其他真理,那么也与我们毫无关系,因为我们无法了解它,它是无意义的。
   每个人都受制于三种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重视这三种重要因素,因为它们造就了现实,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也都因它们而起。它们总是向我们发难。我们对它们的回应正展示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想法。第一种制约因素是我们的生存现状。我们生活在这个贫瘠的星球表面。除了待在地球上,我们别无选择。我们的发展都受制于此。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人类发展的可能性由它而定。我们的身心都需要得到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作为个体存活于地球上,才能保障人类的延续。这个问题鞭策着每个人,要我们给出答案,无人能够幸免。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在用行为回应我们的生存现状。这些行为揭示了我们心中所想:何为必要,何为适合,何为可能,又有什么值得拥有。我们是人类,我们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生命体。这一事实,影响着每个人的回答。
   考虑到人体的弱点和处境的不安全性,我们必须不辞辛劳找寻答案。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这些答案必须条理清楚,富有远见。这有点类似解答数学题,乱做一通或凭空猜测,都是不对的。我们必须不断努力,运用掌握的方法来解题。即使不能尽善尽美,我们也必须不遗余力,找到差强人意的解决方法。我们必须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在给出答案时,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生活在地球这一贫瘠星球表面”的事实,找出我们所处环境的优缺点。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卑与超越(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译者:杨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262198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41
CIP核字 2019088597
中图分类号 B848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8
153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