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洋之门(海岸与海湾)/海洋大视野科普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海洋之门(海岸与海湾)/海洋大视野科普文丛》编著者冀海波。

本书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丰富精美的插图,并配以准确、科学的图解文字,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知识世界中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愉快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本书力求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但是,由于海洋知识领域十分广泛,而本书篇幅有限,又要适应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在框架设计,内容取舍等方面难度较大,疏漏差错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海洋之门(海岸与海湾)/海洋大视野科普文丛》编著者冀海波。

海岸地貌类型众多,千差万别。海湾是一片三面环陆的海洋,另一面为海,有U形及圆弧形等,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作为海湾最外部的分界线。与海湾相对的是三面环海的海岬。海湾所占的面积一般比峡湾大。《海洋之门(海岸与海湾)/海洋大视野科普文丛》主要介绍了世界著名海岸与海湾,包括海岸线的轮廓和海湾的分布、成因和分类等,对于青少年了解海洋与海岸、海湾知识有很大帮助。

目录

第一章 繁忙的海上通道

第一节 深邃的海洋 

 认识辽阔的海洋 

 海洋是怎样划分的 

 高低起伏的大陆架 

 海盆和海沟 

 海底“绿洲”和“沙漠” 

第二节 蜚声国际的蓝色通道 

 海上运输的基础:航道 

 世界海上桥梁 

 中国最著名的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 

 海底管道 

 繁忙的水中建筑——码头 

 海底军事基地 

 著名港口

第二章 海洋的窗口:海岸

第一节 海洋沧桑的见证——海岸 

 海岸初识 

 海岸的诞生 

 中国海岸线 

第二节 海岸的变化因素 

 风暴潮引起的海岸变化 

 泥沙冲淤,海岸进退 

 人为作用,海岸大变 

 气候变暖,海岸变脸 

第三节 绚丽多彩的生物海岸 

 风光旖旎的珊瑚礁海岸 

 风情万种的红树林海岸 

 贝壳装饰的海岸 

 茂盛繁密的芦苇海岸 

 生机盎然的水草海岸 

第四节 其他海岸 

 雄伟壮丽的港湾海岸 

 辽阔的平原海岸 

 水乡泽国河口岸 

 别具一格的地质海岸 

 我国人工海岸概览 

 国外人工海岸掠影 

第三章 海洋资源复合区:海湾

第一节 初识海湾 

 什么是海湾 

 千差万别的海湾形态 

 海湾的分类 

第二节  丰富的海湾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第三节 魅力独具的中国海湾 

 中国第一湾:北部湾 

 中国东北的门户:大连湾 

 中国最北的海湾:辽东湾 

 天下第一湾:亚龙湾 

 绚丽多姿湾:五彩湾 

 粤东渔业和盐业基地:大亚湾 

第四节 世界海湾概览 

 世界第一大海湾:孟加拉湾 

 石油宝库:波斯湾 

 海上桂林:下龙湾 

 风景旖旎:东京湾 

 鲨鱼的天堂:鲨鱼湾 

 鬼斧神工:挪威西峡湾 

 挪威首都的大门:奥斯陆峡湾 

 战略要地:亚丁湾 

 古老的战场:芬兰湾 

 重要的军事基地:里加湾 

 北美资源库:墨西哥湾 

 观鲸胜地:大澳大利亚湾 

 太平洋的西北通道:哈德逊湾 

 海洋中的绿宝石:几内亚湾 

第四章 海上交通咽喉:海峡

第一节 海峡 

 认识海峡

 海峡的分类 

 海峡的地理形态 

 海峡——海上交通要塞 

 海峡战争知多少 

 众多的海峡军事基地 

第二节 世界著名海峡 

 分界伐之五:白令海峡 

 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 

 通航水道:新加坡海峡 

 不容小觑:巴厘海峡 

 太平洋台风西进的通道:巴士海峡 

 大隅海峡 

 京津门户:渤海海峡 

 南海内部海峡:琼州海峡 

 地形复杂:津轻海峡 

 暴风走廊:德雷克海峡 

 水上走廊:曼德海峡 

 欧洲隧道上的海峡:多佛尔海峡 

 西方生命线:直布罗陀海峡 

 航道咽喉:斯卡格拉克海峡 

第三节 海峡之最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世界上最短的海峡:柔佛海峡 

 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火山爆发最猛烈的海峡:巽他海峡 

 最迂回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中国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试读章节

3.香港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于1969年9月1日动工,1972年8月2日通车,耗资港币3.2亿港元。隧道全长1.86千米,车速限制70千米/小时。跨越维多利亚港,将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两岸独立的道路网络连接起来。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于奇力岛,位于香港岛东区。北端出入口位于红砌以西,亦是填海所得来的。收费广场位于红砌出口.共有16个收费亭,其中10个为人手收费亭,2个为专利巴士专用的快易通自动缴费亭,而余下4个为快易通专用的自动缴费亭。

香港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线行车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其双线双程行车的旧式设计,使隧道的行车流量早在通车10年后就已经饱和。往港岛方向几乎每日上下午繁忙时间(尤其是早上8时至10时)都会出现交通堵塞。因此,除隧道收费外,由1984年6月1日起,当局向所有车辆征收隧道税,希望减低流量,但成效甚微。该隧道以“建造、营运、移转”形式兴建,专营权在1999年8月31日届满,现已交还香港政府管理。

红隧九龙入口位于港铁红□站旁,由于东铁线不能直接过海,不少乘客会在港铁红砌站下车,前往红隧收费广场的巴士站再转乘过海巴士,特别在早上上班时间,过海隧道巴士站经常挤满乘客,排队上车的人龙有时更长至连接港铁红□站的天桥。为此,巴士公司由1991年6月19日起,开通在早上繁忙时间由红隧收费广场前往上环的301号线以疏导乘客。

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分流,但由于两隧收费高昂,且地理位置又不及红隧方便,故红隧堵塞的情况不但未有改善,而且日益恶化,尤其在周末及假日前夕,有时到凌晨仍可见到车龙。2005年,平均每日行车量达121700架次,相比其设计用量80000架次超出很多。因此,政府有需要加快研究兴建香港第四条过海隧道的可行性。  近年,香港运输署在香港海底隧道及其余两条海底隧道安装了行车时间监察系统,并在香港及九龙通往隧道的主要道路设置行车时间。显示板,显示经三条隧道过海的预计行车时间,以方便驾驶人士选择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道及行车路线。

4.厦门海底隧道

2009年11月5日,中国大陆

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历时4年多的建设,终于全线贯通。该隧道全长8.695千米,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米,由我国自主设计、施工。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抗腐蚀、抗渗水度均为最高等级,能抵抗8级地震。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贯通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术和类似工程的动工兴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翔安隧道是国内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也是厦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个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隧道起自厦门岛五通,接厦门岛内仙岳路和环岛公路,以海底钻爆法暗挖隧道方式穿越厦门东侧海域,止十翔安区西滨。工程全长8.695千术,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05千米。跨越海域约4.2千米,其规模与难度都堪称世界级海底隧道工程。从翔安海底隧道中开挖、弃运土石方约235万立方米,几乎可以将埃圾大金字塔塞满。支护用锚杆、钢架、钢筋网、衬砌钢筋等钢材约5万吨.相当于7座巴黎埃菲尔铁塔。

翔安隧道工程解决了隧道建设的三大难题:

海底风化槽即风化的土层,含水就成了烂泥层。烂泥没有任何支撑物,施工风险大,翔安隧道需穿越4条这样的风化深槽,3条隧道共需穿越12次。翔安隧道施工采用了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即先向烂泥中注射快干水泥浆,待土层固化后再开挖,成功攻克这一世界性隧道难题。

富水透水沙层通俗地说就是海边的浅滩,与烂泥一样,支撑性也很差。施工人员先通过地下连续墙,将海水与施工区域阻隔,然后在阻隔地带打了近200多口井,进行‘‘井点降水”,不但加强了土层的支撑性,而且也阻绝海水,使隧道顺利开挖。

全强风化地层翔安隧道两端陆域部分是在全强风化地层下挖隧道。全强风化土层,通俗讲就是泥土。泥土缺乏足够支撑力,塌方风险大。工程人员在主隧道将大断面分解成若干个小断面依序进行挖掘与支护,松软土层的压力得以分解。

P28-P29

序言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从人类与海洋相约在地球的那一刻起,就拉开了一个美丽故事的序幕。在与海洋的相识、相处、相知的漫长岁月里,古今中外的人们,认识海洋、热爱海洋、开发海洋,他们在逝去的光阴中沉淀下来具有浓都海洋特色的生存习惯、生活方式;他们珍惜当下,心怀感恩之情迎接新生活的到来;他们苦中作乐,用丰富别致的娱乐活动将艰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切的一切,俨然人类文明中的串串珠玑,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可以说,人类起源于海洋,海洋是人类的摇篮。自从人类诞生之后,就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原始人很早就徘徊于陆水之间,寻找支持生命的食物,后来,又在岸边建立起部落,靠原始的独木舟出海捕鱼,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他们逐渐习惯于海洋生活,并驾着风帆驶向远方,去寻找新的陆地,建立新的家园。技术进步使人们又产生了到深海里去探索的想法,这个想法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此浩瀚的海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最早生物的诞生源地;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对全球气候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海洋是国防前哨,海洋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有很大影响;海洋还是认识宇宙、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理想试验场。

对于国家,对于人类,海洋之重要,自不待言。一方面,新技术革命已为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现实可能;另一方面,被人口、资源、环境危机苦苦困扰着的人类,也只能将目光转向这片富有而神奇的蓝色沃野。如何有节有制地向海洋索取,在满足我们自身需要的同时又能力保海洋的正常生态环境,这就给和谐人海之路提出了严峻挑战。

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旨在使读者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我们愿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迎接海洋世纪,共铸蓝色辉煌!

本书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丰富精美的插图,并配以准确、科学的图解文字,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知识世界中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愉快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本书力求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但是,由于海洋知识领域十分广泛,而本书篇幅有限,又要适应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在框架设计,内容取舍等方面难度较大,疏漏差错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洋之门(海岸与海湾)/海洋大视野科普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冀海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562287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3161347
中图分类号 P737.11-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