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母亲在左我在右/雏鹰作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邓雅心编著的《母亲在左我在右》中,主人公像个青春期延长的女孩,一步步走到与母亲对立的那一个点上,之后再一步步退回到母亲的身旁。纵然我们已经在熟悉的生活中对此司空见惯,但一个单亲母亲面对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她们彼此间的依赖与对抗便成为最大的看点。这是一篇“成长小说”,这样的作品并不少见,很难有不落入俗套的。读这类作品的读者,一种要看热闹,文学作品的读者都是“看救火只嫌火苗小”的猎奇者;二类要看心性,在经过父母子女间的“明争暗斗”之后,倒要看看二者怎样和谐在一个屋檐下。或者这二种只是不同的阅读层序,先要看热闹,后要看心性。热闹越多,心性也愈珍贵吧!《母亲在左,我在右》便在这方面显示了它的不俗性。

《母亲在左我在右》共收录了作者邓雅心的四篇小说。

内容推荐

《母亲在左我在右》共收录了作者邓雅心的四篇小说。其中包含处女作《姐妹》,以及被《小说月报》重点推荐的《母亲在左,我在右》。“包容”、“妥协”、“凡事充满盼望”,是该小说集的内质。《母亲在左我在右》场景描写中,重庆乡土文化浓郁,重庆元素颇多,如解放碑、偏岩、吊脚楼、黄桷树、嘉陵江等。

目录

雏鹰展翅 勇搏蓝天

母亲在左 我在右

第八日

姐妹

嘿,丽君

试读章节

1

实话说,我曾亵渎过母亲。

记得那年,初春的一个晚上,雷声“轰隆隆”地从小镇上空碾过,下雨了。

我指着窗外密密麻麻的雨线,说:“妈妈,下雨了。”

母亲说:“嗯,收衣服。收完衣服睡觉去。”

本来我打算趴在窗台上看雨的,结果母亲“噌噌噌”地跑上楼,催我收衣服,催我洗漱,催我睡觉。我拗不过她,只好乖乖地去收衣服,然后乖乖地爬上床睡觉。

那个夜晚,雷声像卡车一样,一轮接一轮地滚来,风吹得窗户“哗哗”作响。“一颗星星,两颗星星,三颗星星……”我蜷在被窝里心里默数着。

小时候,我和她同睡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两张床,一张是她睡,一张是我睡。中间用一张方块帘子隔开,家里的床铺是木板拼成的,稍微一翻身,她就能听见床“嘎吱嘎吱”地响,她验证我是否睡着的唯一标准就是听我翻身没有。她若发现我不听话,她就会说:“明天没有大白兔啦!”为了那颗可怜的大白兔奶糖,我只能事先准备好一种姿势,闭着眼睛心里数“一颗星星,两颗星星,三颗星星……”地入睡。

半个小时后,雷声渐渐停下来,雨声也越来越小,耳朵边开始安静,母亲并没有睡下,她还穿着睡衣在暗灯下为我织毛衣,时不时在床那头自言自语地说:“又多钩了两针……唉,漏针了,重来!”

“一颗星星,两颗星星,三颗星星……”

……

一个钟头后,我听见从巷子口东边传来响亮的皮鞋声,整个石板路“咚咚咚,咚咚咚”,那声音越来越响亮,最后在我家门口停下了。

“惠芳{惠芳!”一个男人在门前急促地敲着门。

母亲急忙奔下了楼,大声回应着。

“睡觉没?我来找你借一副麻将!”是夏叔叔的声音,我能听出来。

“哦,你进来吧,我找找。”母亲开了门,让他进来。

夏叔叔进屋后,和母亲在一楼寒暄了几句,然后俩人就蹑手蹑脚地上了楼,夏叔叔过来瞅瞅我,轻声说:“遥遥睡着啦?”

“嗯,她睡了。”母亲轻声应着。

他俩上楼后,就停止了先前的喧哗,母亲并没有翻箱倒柜地去找麻将,他们俩开始在屋子里说悄悄话,再后来,灯熄灭了,夏叔叔没走。

……

我听见从帘子那处,传来一些轻微的声响,先是床“嘎吱”地被人坐下了,尔后是夏叔叔解皮带时,皮带上挂着的钥匙链子的摇晃声,紧接着,我又听见那张床被两个人同时躺下的“嘎吱”声,接着,他们在那边喃喃私语,偶尔传来一阵轻笑。

屋檐的雨滴还在缓慢地敲打着窗台,这个夜晚变得宁静而诡异。他俩一会儿有声音了,一会儿又没声音了,一会儿轻言细语,一会儿听见她从床的那头发出微微呻吟。我紧闭着眼睛,有些窘迫,浑身上下凝结不动,凝神静听,凝神等待。

……

我胆怯地、哆哆嗦嗦地睁开眼睛,透过帘子,我看见他们的影子。他们依然没有结束,我的舌根里窝着很多口水,不敢吞咽。

……

“谢谢了,惠芳!明天下午我把麻将送还你!”夏叔叔一边开门,一边很大声地说。

“不客气,你们慢慢玩吧,随时还都行!”她把他大大方方地送出门,就这样,这个男人大大咧咧地走出去,又“咚咚咚”地踏着青石板路回去了。她关上门,整个巷子都寂静了,她又蹑手蹑脚地钻进屋子,我听见她微微地掀开帘子的窸窣声,又听见她放下帘子,自己爬上床的声响。

第二天早上,她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很平静地准时起床。起床后,她像往常一样坐在镜子面前梳理头发,她的头发又长又卷,她把头发挽成一个高高的发髻,打一根木簪子。然后她又同每一个早晨一样,把衣柜来回翻个不停,衣柜是木式的,睡梦中我若是听见吱吱嘎嘎的声响,便知道是她起床了。

她梳洗满意后,又准时把我叫起床,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要我去洗漱,而是需要我去卫生间拿毛巾,跪着把卧室的地板擦一遍。她说:“跪着擦,否则不干净。”她是个特别讲究卫生的人,见不得家里有一丁点儿脏东西,我们家的花台上找不出一粒花泥,她说花泥应该在花盆里,不该在花台上。家里的鞋柜也干净得很,她每次上楼,都要把鞋子拿到门槛上拍拍才带进来。家里不能有一点灰尘,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能有。

这天早上,我擦完地板,吃完早饭,背着书包去上学。太阳已经亮晃晃地挂在了天上。老师说,太阳的工作就是给人类光明和温暖,然而,在我看来,太阳是出来探视人类的,比如探视那些可耻的秘密。走之前,我看了一眼母亲,她仍旧若无其事地在厨房认真打理着。

P3-5

序言

雏鹰展翅 勇搏蓝天

重庆文学院编辑的首套《雏鹰作家丛书》,历经几番周折,终于出版问世了。作为这套丛书的直接推动者和操办者,此时此刻,我们倍感欣慰和振奋。在向首批入选丛书的五位青年作家表示衷心祝贺的同时,我们谨向一直关切和支持这套丛书出版的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作协和有关部门致以深切的谢忱!

目前,重庆市作家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十分严重,据统计,在重庆市的1 500名会员中,4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由于学习、生存压力等各种原因致使相当部分创作状态不尽如人意,有影响的青年作家更少。作家队伍的日益老化,直接影响了这支队伍的活力和锐气,如不予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十数年后重庆作家队伍将后继乏人,文学事业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作为重庆市唯一以培养和推出中青年作家为主要职责的文化事业单位,重庆文学院对此肩负重大责任。在深入调查中我们发现,重庆市有文学爱好和才情的青年人(包括在校生)并不少,但对文学“爱好者多,献身者少;浅尝者多,执着者少”却是普遍现象,这与文学创作的艰苦和社会回报的相对菲薄,特别是发表难、出书难的状况直接相关。本着“出作品、出人才”的办院宗旨,我院创立了“巴蜀青年文学奖”,迄今获奖的青年作家已达30余人,对激励和推动青年作家的创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积极作用。当前,作家出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青年作家进一步成长成才的一道门槛。面对广大青年作家的强烈呼吁,我院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作协和有关部门的关切和支持下,推出《雏鹰作家丛书》,择优编辑、资助我市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出版,使一批创作势头看好的青年作家通过这个平台崭露头角,并以此引领和推动我市广大青年作家的创作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我院于2012年开始为这套《雏鹰作家丛书》公开征稿,得到广大青年作家的热烈响应,先后收到各种文学体裁的来稿30余件。经特聘专家组的反复评审甄选,长篇小说《北大梦》(刘景南著)、中篇小说集《闪亮遗产》(刘辰希著)、中短篇小说集《母亲在左,我在右》(邓雅心著)、童话故事《蓝色天鹅湖》(朱晓波著)、诗集《阳光涌入》(朱雀著)等五部作品最终脱颖而出。其间,我院还邀请专家数度与五位作者进行集体评析和单独辅导,就作品的主题思想、文本架构乃至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五位作者分别就各自的作品反复进行了修改和增补。历时年余,五部作品终于得以定稿并集中推出。应当说,这套《雏鹰作家丛书》的五部作品较好地显示了我市新生代青年作家的创作态势和文学才情,也基本体现了目前重庆80、90后作家群体的创作水准。

刘景南的长篇小说《北大梦》所触及的是一个关于高考和应试教育的沉重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教育”是一个困扰国人多年的难题。作者对“高考现象”的透视触目惊心,所发出的“拷问”振聋发聩。整部小说,主要围绕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和“高考复习生活”展开,但又不局限于此,而是将视角投射到社会大背景下的教育生态环境,不仅揭示了中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制度本身的弊端,还揭示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中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性质和目的的扭曲,让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来一番重新审视。

刘辰希的小说集《闪亮遗产》共收录了作者的三篇小说。三部小说尽管都是“言情”,但因情真意切而像流星划过我们沙化的心空,擦亮我们额前的朦胧。无论这个世界变得有多么糟糕,因为有爱,人们都会“紧紧握住活下去的希望”。《闪亮遗产》的可取之处,就是小说所呈现的一个“真”字。因为感情真挚,让这些故事有了质感和分量,也使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清水的真诚、筱雨的率性,还是柯佑正的痴情、语蓁的幻境,都显得入情入理,自然贴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邓雅心的小说集《母亲在左,我在右》共收录了四篇小说。作品以亲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为线索来展示女性的“脆弱”,诠释“女人的名字是弱者”。让人欣慰的是,作者没有一味地将“伤痛”进行到底,而是在或明或暗的人性中发掘出“光亮”,让人性的光辉穿透生活的忧伤。作者所采用的细致入微的“白描”手法颇具张力,于“无声黑白”中荡漾着些许光与影的旋律。作者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营造的文字气场。无时不在地感染着读者,其带给读者的除了故事本身,还有不断收获的惊喜。

朱晓波的童话故事《蓝色天鹅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人与自然”。 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拯救自然生态的美丽“神话”传奇,对人类的贪婪进行了鞑伐,对人与动物(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寄予了厚望。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生物以人的情感,鼠小迪、梦妮等动物身上的“人性化”特征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人与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故事着力塑造的角色活灵活现,令人怜爱。

朱雀的诗集《阳光涌入》精选自他的十年诗歌写作,是他的第一部诗集。第一、二辑收入的几个组诗,大致可以代表作者近期的写作水准。作者通过对人与物、物与物,生命体与无机体等事物的错乱对接,探秘人性闪光的本源,并且有意打破主客观界线,造成一种“超现实”、“非现实”、“新现实”、“奇幻现实”等效果。第三辑中的作品,以儿童简笔画般的文字,清澈单纯,随性稚拙,看似一眼见底,实则直指心物本原。作者视角敏锐,充满奇思妙想,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为当下重庆青年诗人中的鲜见佳作。

雏鹰展翅,勇搏蓝天。五部作品尽管稚嫩难免,但势头堪喜,它们展示了我市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姿态和实力,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后劲和希望!我们热切地期待着会有更多的出自我市青年作家之手的、思想艺术性俱佳的文学作品出现在《雏鹰作家丛书》中,热切地期待着有更多的重庆青年作家脱颖而出,雄姿英发地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我们所热爱的这座城市增光添彩!

重庆文学院《雏鹰作家丛书》编辑部

2013年8月1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母亲在左我在右/雏鹰作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雅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72278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201328460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05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8: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