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较为快捷而自由地表达思想,袒露情怀,以至抒写人生状态的文本,是一种能够即时地追踪和捕捉社会世象,描绘人情风貌的文学。是一种集情理、智识、机趣,以至情致之大成的集合式,是一种显见识,重人文,有智慧,既典雅又灵动的文体。
本书是辽宁出版社太阳岛文学年选系列中的2008年最佳散文分册,全书由王蒙先生出任主编,数位文坛宿将倾力协助,众权威选家精心编选,收录了2008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五十多篇。为读者提供极具研究与保留价值,蕴涵文学精髓的优选本,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
辽宁人民出版社太阳鸟文学年选为当代文学存档,已历时十一年。
丛书将目光锁住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粹,自成风格。
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它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脚跟之谜
在世界一片叫好声中,北京奥运正如火如荼、凯歌高奏,于2008年8月18日这样一个3个“8”的日子,发生了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刘翔退出比赛。这是一个让人只要谈到北京奥运,就无法回避的事件。
当时鸟巢里有近10万人正拼命为刘翔呐喊加油,有点傻了,举国一片惊诧。可见大家对刘翔的喜爱。喜爱和期望得过了头,就会忽略在这之前的许多未雨绸缪的铺垫。比如,大约在半年前,媒体便告诉国人刘翔受伤了,并放弃了国际上的一两场比赛。于是他的脚跟就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悬念,一会儿说好了,一会儿又说复发了,这根线一直扽着中国人的神经,就是不让你放松。直到奥运会进行到第十天,该他上场了。
再有,北京奥运开幕前夕,媒体传出刘翔竞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并说以他的名气十有八九会成功,任期8年。只要他成了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在国内的体育部门还愁谋不到个一官半职吗?以后定会仕途畅达,前途似锦。运动员在鼎盛时期就着手规划自己的归宿,是聪明之举,在情理之中,不仅可以理解,还应该支持。问题是一个想着110米栏之外事情的人,怎么能全力以赴地备战奥运大赛呢?
第三,近几个月来刘翔的广告铺天盖地,直到奥运开幕刘翔还在为各种产品大步跨栏。由他代言的一家牛奶广告里竟然有这样的话:“有我,中国强!”可真是霸气十足。一个想在奥运会上重新创造辉煌的运动员以及他的教练,会允许商家在大赛前这样使用自己吗?不仅自己静不下心来,也让喜欢他的人替他担着一份心。只有一种解释说得通,如果北京奥运会上拿不了金牌,今后将不会再有这么多商家找自己做广告了,趁着现在还有广告效应,何乐而不为?
第四,不久前记者采访刘翔,一向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有霸气的运动员,却说了几句像是萌生退意的泄气话:“跨栏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不跨栏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生活还会继续。”
这是他个人的心态,再说说国际上的情势。刘翔是世界冠军,他还能不能当冠军取决于世界110米栏界的形势。去年从古巴冒出一个愣小子,不足20岁,名叫罗伯斯,冤家路窄也主攻110米栏,两个月前刚刚打破了由刘翔保持的世界纪录,憋足了劲要跟刘翔一较高低。偏偏有他参加的比赛刘翔全都放弃了,于是这个愣小子便扬言:“就是要在北京打败刘翔。”他到北京后又状态奇佳,在小组赛中戴着个墨镜,欢蹦乱跳地就跑了个第一。
形势摆在这儿,即便刘翔脚跟没有伤,胜罗伯斯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何况他就是有伤,使这场大赛的结果已没有任何悬念,对刘翔来说就是一个怎样选择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就设身处地想想,假若自己是刘翔,会怎么选择呢?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逞一时之勇,拼力一搏,宁叫人打死也不被人吓死。其结果可以想见,不仅输了比赛,让国人失望、遗憾,甚至会遭到诸多指责、埋怨乃至唾骂。这并非危言耸听,是有前车之鉴的。那么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退出比赛。任何比赛运动员都有权弃权。因伤退出比赛虽然也会令国人失望、遗憾,却不会遭指责、埋怨和唾骂。谁也不愿意有伤,有伤上不了场有什么办法?
权衡之后,退出比赛是上策。剩下的就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刻退出了。刘翔的运气太好了,在他的前面,同样也是第二跑道,一位美国选手在跨了两个栏之后,因腿脚扭伤放弃比赛,跪在地上又是抱头,又是捶打跑道!这简直就是在启发和提醒刘翔,并为他退出比赛铺了个台阶:美国人可以退出,我为什么就不能退出?只是他仍有霸气,退出时颇为轻率,面对10万看客没有任何表示便抽身而去。所以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问他的教练孙海平:“刘翔回去后有没有眼泪?”这一问倒把孙教练弄得登时泣不成声…… 刘翔是无可指责的,退出比赛是他的权利,无论是多么重大的比赛,也无论他伤轻伤重。至于国人的心气和企盼,不能让他负责。或许正是他退出比赛的方式略嫌简单了一点,才给这届奥运会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花絮,甚至会成为悬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将津津有味地谈论“刘翔的脚跟之谜”,说不定会成为奥运史上一个著名之谜。
同时,刘翔的“退赛事件”也会让国人思考许多事情:运动员的荣誉和责任、运动员和国民的关系、体育的本质以及制度……P1-2
作为一个散文大国(如果这样说可以成立的话),每一年度的产量,如恒河沙数,恐怕是没有人能做精准统计的。更何况在其文体的界定上也有分歧,这就有了从泱泱的散文海洋中捞取几朵浪花,或者以一滴水反映太阳之光泽的难度。所以,编年选,无论如何,都不免会有遗珠之憾。
难度就是挑战。每一年度的这项工作,就是一种检视和盘点。从众多的文学期刊、文学读物中,找寻年度所谓最佳的散文随笔时,心里不免忐忑。这些篇什能反映出创作基本面貌,能够代表年度的最佳或最好的作品吗?
在完成了这项工作后,悬着的心,有些许的踏实。
散文,不论对它有多少界定,或者从哪个角度来界定,但,至少在这样的一个说法上,可以共识,较符合实际。它是一种较为快捷而自由地表达思想,袒露情怀,以至抒写人生状态的文本,是一种能够即时地追踪和捕捉社会世象,描绘人情风貌的文学。它有如新闻特写的轻快,却又比新闻特写凝重机趣,有如杂文随笔的理性,却又比杂文随笔灵动,有如报告文学的率真切实,却又比其沉雄而雅致。它在谋篇章法上,可以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总之,它是一种集情理、智识、机趣,以至情致之大成的集合式,是一种显见识,重人文,有智慧,既典雅又灵动的文体。
近年来,我一直认为,在人们对文学期望值时有下降,文学不断边缘化之时,她实际上支撑着文学希望大厦,不能说是文学的宠儿,但至少是最能改变人们这种印象的一种文学。或者说,认知一个时代,了解一个社会的现实状态,如果从文学中寻找,离不开散文。所以,在当前,举目所及,各类报刊,各个出版社,各个不同的读物上,散文的行情仍如“牛市”,同时也是在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的生活经历的作者们,所常用的一种文体。
检视今年的散文,也可以看到这一文学样式仍然占当前创作中的重要位置。天南海北的文学期刊,大大小小的报纸,还有各类出版的图书等等,都有散文如山花似的烂漫绽放,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从读者的评价看,信任指数也是高的。
具体到这一年的散文,社会的重大变化,生活的突发事件,都有及时而深厚的表现。描写大事,描绘社会之变故,不一定为其所长,但是,今年发生的众多大事情、大事件,催发了散文创作丰收。在这里选取了几篇,有记录北京奥运活动,观看大赛心境的,有记载年中发生的汶川地震举国同悲、感时伤怀的。还有一些是散文常有的题材内容,比如,30年的改革历程,在作者心中形成一个特有的年代情结,恰逢这30年的改革时间段,这就有了众多作家回忆那过往的历史,回望走过的岁月,描绘对今天的意义,几位作家的这类文字,写得细致而绵长,是很有史实而情致的篇什。另外,怀念总是散文常写常新的内容,特别是文化名人,历经岁月的淘洗,新的感受和新的发见,激发了友人亲人们的思念怀想,就有了一些怀人寄情之作。还有,在这个文化多元,忙碌而充实的现代生活面前,众多的作家们,有了较充裕的时间,以较为开阔和广博的眼光,比如他乡域外,历史现实,写旅游,写读书等等,换一角度看生活,也有众多的佳作出现。
题旨丰赡,题材繁多,乱花迷眼,颇费取舍,但是多年来选编的一个衡量标尺是,从作品的人文涵永上,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启发读者的想象,满足阅读的快意上,好中选优。散文创作正因为它的兴盛,它的受宠,其影响无远弗届,其标准的把握难度就大一些,但是,为我所取,重要一点在于,它是有味道的,读了有阅读的兴奋,是快意文字,可亲近的文字。于此,这些既有时代风貌的凝聚,又是人文精神的汇合,还有好读而可亲、耐读的篇什,就可让选者满足了。但愿读者应如是。
2008年11月3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