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幻想故事集
内容
作者简介
张柠,作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出版学术著作《土地的黄昏》《文学与快乐》《感伤时代的文学》等。曾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后记
我翻开多年前写的一组短篇小说的原始手稿。每页300
字发黄的方格稿纸,右下角印着“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几
个小字。第一篇手稿《身世》,落款是“1995年4月21日深
夜写于广州北郊”,最后一篇手稿《遗产》,落款
是“1995年5月11日夜”。2018年8月初的一天,我让研究
生把几个短篇输入电脑。她一边输入,一边给我微信,说
她很喜欢这些小说,问为什么不发表,还给它取名叫《幻
想故事集》。既然一位90后文学系在读研究生喜欢它,说
明它还有些价值。我把小说重新修订了一遍,投给了《花
城》杂志。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篇小说,就像很多人并不是他妈
妈的大儿子,在他诞生之前已经有一个“流产哥哥”一样
。《幻想故事集》也有一个“流产哥哥”,叫《竹笛》,
时间是1992年,写一位小镇(就是罗镇吧)少年,15岁,因
父亲重病而外出谋生的故事,小说有自传色彩,那是我少
年的梦幻和内心的悲伤。可惜手稿遗失了。后来,我把那
些梦幻和悲伤拆散,悄悄地藏进我另一个系列短篇“罗镇
轶事”之中。
写小说《竹笛》的时候,我刚离开工作了10年的野外
地质队,在华东师大中文系,跟俄罗斯文学专家倪蕊琴读
研究生。导师希望我成为学者,我心里想着写小说。当时
的华东师大,是成名或有待成名的文学青年的圣地,那些
小有名气的先锋作家,在校园里穿梭而过,身后留下一阵
风,夹杂着浮华的气息。我跟那股气息保持了适当的距离

那时候,余华刚刚发表《活着》。格非正准备写长篇
《欲望的旗帜》。马原下海了。北村皈依了。助教进修班
的李荣飞(李洱)正在写《导师死了》。校园青年批评家开
始对“先锋小说”表达不满,八十年代末那种写法,已经
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对“先锋小说”的批评,在我们的
对话《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中已现端
倪。“怎么写”依然是个问题,甚至连“写什么”也成了
问题。总之,摆脱“先锋小说”的写法,成了文学创作的
新起点。
1994年6月30日早晨,阳光很好。我放弃了华中科技
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的职位,带着十几纸箱书籍,
登上了南下的火车。36小时后到达广州,我直奔暨南大学
殷国明家。他是钱谷融先生诸多怪弟子中的一位,长得有
点“桃谷六仙”的气派。瘦小的在新疆长大的无锡人,身
上有股子边疆少数民族的豪气,令人错愕。他把房门钥匙
丢给我,去新疆过暑假去了。接下来的两个月,我遍访广
州的高校和文化单位,吃光了殷国明家所有能吃的东西,
结果还不错,落实的工作单位是广东省作家协会。
在最近几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中,我依然在塑造女性
形象,比如《黄菊花的米兔》中的黄菊花,《六祖寺边的
树皮》中的麦春娟。还有中篇小说《普仁农庄里的女人》
中的梅萧华以及和孔莉,特别是女主人公李雨阳的形象,
更具有当下性,乃至前瞻性。她们是“虚幻”的,-又是“
实在”的,是我想象出来的,也是我经常见到的。她们既
是“实然的”活生生的人物,更是“应然的”艺术形象。
甚至可以说,“少年形象”和“女性形象”,特别是生活
在基层社会的“女性想象”是最能够让我魂牵梦绕的对象

关于叙事虚构和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我曾经写过一
些文章,比如《十年读书记》《诗与生活,一段回忆》等
,就是在交代我的读书和写作,与当时的生活实践之间的
奇异转换关系。动作压倒沉思的现代文化和城市经验,积
极而活跃的生活实践,生存压力和选择的痛苦,梦中的抉
择和逃亡,至今历历在目。值得庆幸的是,那种四处奔逸
找吃找喝贪图玩耍的麻雀生活,并没有扼杀我的沉思默想
和词语运动。沉思默想看上去是静态的,其实是将运动转
移到身心内部。记得2011年,我在长篇童话《神脚镇的秘
密》初版“后记”中曾经写道:“词语手拉手结伴朝我涌
来,让我惊喜不已。想象安上了翅膀飞离尘埃,那是可遇
不可求的美妙时刻。神奇情节的出现,仿佛天上的恩赐。

上面是跟“幻想故事集”的诞生多少有些关联的往事
。我把这些陈年旧事和心路历程写下来,以志纪念。生活
着的人有福了!还能写的人也有福了!长篇小说《三城记》
刚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幻想故事集》也即将出版。这是
上天和生活的恩赐,我愿意用继续努力写作来回报。
最后是本书的名字,需要做一点说明。“幻想故事集
”首先是这本小说集中的一组小说。其次,我将整部小说
都视为“幻想故事”。按照博尔赫斯的逻辑,梦魇是梦的
一部分,那么,梦就是幻想的一部分,进而,幻想是写作
的一部分。于是,“幻想故事”就成了小说的一种类型。
目录
罗镇轶事:六个乡下故事
1 农妇刘玉珍
2 流动马戏团
3 妇产科医生杨红
4 嚎叫
5 唿哨和平珍
6 民歌手二喜
幻想故事集:八个城市梦幻
1 身世
2 鸟语
3 蓝眼睛
4 故事
5 修梦法
6 遗产
7 骑楼下
8 赞美诗
旷野见闻:三个女性故事
1 六祖寺边的树皮
2 黄菊花的米兔
3 普仁农庄里的女人
后记:幻想故事诞生记
精彩页
农妇刘玉珍
我没考上大学,看书又看不进,整天百无聊赖地晃悠。我最讨厌的就是见到父亲,但偏偏总是见到他。我母亲说你们两个不像父子像冤家。我父亲是罗镇医院的名医,求他的人很多,所以他总是一副不可一世、傲视万物、扬扬自得的样子,在他儿子我的面前也是这样,没事喜欢在我面前显摆。那天他又把我叫到跟前。
父亲说:医生是最好的职业。
我心里说:你自己是医生,当然就说医生好了。
父亲说:病人半死不活地来,活蹦乱跳地走,谁也骗不了谁。
我心里说:你忘了,经常有病人睁着眼睛来,闭着眼睛走。
父亲说:不管谁当权,也不管什么朝代,都少不了医生。因为谁都怕疼,怕病,怕死,谁也逃不脱一劫。上至大首长,下至普通老百姓,都会病的。比如牙疼吧,中国有一半人患有牙病,如果你能治牙病,就有一半中国人求你,门槛都会踩塌。再比如痔疮吧,俗话说“十男九痔”,中老年男人,尤其是那些不干体力活的当官人、读书人,没有几个不长痔疮的。镇长总厉害吧?我们这一带最大的官,但他的痔疮一发作,就乖乖地到我这里来了,嬉皮笑脸地跟我说话,神气劲儿也不见了,官腔也没有了,跟我称兄道弟。当我故意不说话的时候,他就有点紧张,不自在,没话找话跟我套近乎,东一榔头西一棒,无非是想试探我对他的痔疮的态度。有一次打针的时候,他老是把屁股扭来扭去,我在他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他还嘻嘻地笑呢。你敢打镇长的屁股吗?恐怕说话也不敢跟他说吧?
我心里说:如果当上医生就能打镇长的屁股,倒是很好玩。不过,打一下镇长的老屁股又有什么意思呢?X光室的刘医生,在暗室里摸女人的屁股,差一点被开除了,他痛哭流涕求情,说上有老下有小,医院只好打发他到挂号室去收费。刘医生私下里对我说,他很冤枉,早知道这样,当时就应该多摸几下。我觉得他很下流。
父亲接着对我说:照我的看法,你这种人是不适合学医的,不光是你的悟性不够,还有你的粗心大意。赵学安那小子,就是个粗人。我真不知道他父亲为什么会让他学医,还拿了一个医专的狗屁文凭。他的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僵硬,打的手术结,鸡也能抓散。
我心里说: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当医生。
母亲不同意父亲的观点,她说:既然隔壁赵学安都能当医生,我们的儿子怎么就不能当呢?我们的儿子怎么说也比他强一些吧。
母亲的话,总像当头棒喝,让经常犯糊涂的父亲突然醒悟过来。父亲于是便改变主意说:是啊,凭什么我的儿子就不能当医生呢?你来跟我学医吧,不用文凭,能治病是硬道理。只要你能用心,不像赵学安那样粗心大意就行了。你如果也成了医生,那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医生了。
他们在对话中决定了我的命运。我尽管在场,却没有发出一点响声,还不如一群飞来飞去的苍蝇。在父亲的逼迫下,我在医院里当起了一名编外学徒。父亲一边教训我,一边打着如意算盘。他说自己年纪大了,事业就这样,唯一操心的就是我。他说我还年轻,今后的日子还长着。他要我赶紧学,争取在他死之前,以他的名义开一个诊所。
我在药房里混了整整一年,认识了所有的中草药。西药我不怎么敢碰。因为它们的样子都差不多,一种是白色的药丸,大小形状略有变化,药性却不一定。还有一种是红黄两色的胶囊,外形都差不多,但肚子里的货色却天差地别,有的吃了拉肚子,有的吃了拉不出屎,有的吃了眼睛发愣,有的吃了眼珠子滴溜转。药瓶子上的标签全都是洋文。我曾经想用味觉系统来区别它们,事实证明那是徒劳的,因为它们的味道也差不多。我父亲对我说,你不要试图用“神农尝百草”的方法去对待西药,除非你想死。
P3-6
导语
《幻想故事集》是对作者在广州生活的一种“叙述”和艺术呈现。它直面新兴的现代城市文化和欲望的诱惑。它在欲望展开和叙事抑制的边缘上,既有欲望叙事的快感,又有对欲望的疑问和逃避。与其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对“自我意识”的怀疑和重塑。
内容推荐
《幻想故事集》是张柠的中短篇小说集,由“ 罗镇轶事”“幻想故事集”和“旷野集”三个部分组成。作者的笔触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一面探索隐藏在人物内心最深处的病与欲,一面也寻找着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的精神家园。张柠在小说中搭建了一座具有原乡意义的小镇“罗镇”,安放小镇青年躁动不安的乡愁;同时又创造出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人物“安达”,以他的都市漫游和奇异遭遇,探讨了当代青年在对抗城市或被城市同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的自我怀疑和重塑。另外,张柠也坚持书写不同地域、不同经历的女性故事,他的小说既呼应了当下全球女性平权运动的热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幻想故事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7755
开本 32开
页数 3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2
CIP核字 201912896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30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