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与地球(图文版)/青少年必读精彩书系/探索魅力科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气候与大气;天气与现象;河流和湖泊;雨林和森林;沙漠;地球的年轮;地球四极……《人类与地球(图文版)》(作者《人类与地球(图文版)》编委会)分人类的家园、人类起源、文明与灾难、打造绿色地球四部分内容。《人类与地球(图文版)》图文并茂,全彩四色印刷!

内容推荐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漂浮着一颗璀璨的星球——地球。地球是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摇篮,人类改变着这个星球的面貌,索取着宝贵的资源……《人类与地球(图文版)》(作者《人类与地球(图文版)》编委会)分人类的家园、人类起源、文明与灾难、打造绿色地球四部分内容。《人类与地球(图文版)》图文并茂,全彩四色印刷!

目录

1 地球——人类的家园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海洋和陆地

气候与大气

天气与现象

河流和湖泊

雨林和森林

沙漠

地球的年轮

地球四极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2 人类起源

人类的起源之争

源远流长的创世传说

认识人类

物种进化的观念

达尔文和进化论

人类的起源地

人类进化的痕迹

寻找人类的足迹

血型进化之谜

最古老的祖先之谜

人种分化与形成

中国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3 文明与灾难

千疮百孔的地球

水土流失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雨林复仇

大气污染

森林的破环

恐怖的人口灾难

臭氧层空洞

地球水荒

城市垃圾

白色污染

城市的地面沉降

大自然的报复

大气污染的危害

吃进去的污染

自然灾难

土地沙漠化

沙尘暴

光污染

4 打造绿色地球

关注地球,保护环境

拯救地球大行动

注重环保,珍惜绿色

植树造林

环境修复工程

防止土地污染

修复污染的土地

绿色花园城市

建造绿色生态墙和生态屋

倡导绿色消费

做一名绿色的志愿者

人与生物圈计划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

让城市垃圾变废为宝

保护地球之肺

倡导低碳人生

世界环境日

控制“白色污染” 

节约水资源

感恩大地

发展生物能源

试读章节

1620年,英国人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1668年法国普拉赛认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并不是分开的。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的岩层非常一致,他将它们拟合成—个单一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

1912年德国人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学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天性好动的魏格纳在静谧舒适的病室实在无聊,就用食指沿着地图上的海岸线,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他画完一个洲又一个洲,突然,他发现地图上,南美洲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的几内亚湾吻合。他站在地图面前,仔细端详着美洲、非洲大陆外形上的不同特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果了,魏格纳一口气将地图上所有的一块块陆地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形状上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吻合在一起。

魏格纳想: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一块巨大的大陆板块。后来因为大陆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否则它们之间的海岸线不会有这样的吻合。

魏格纳没有急于向世界公布自己的发现,而是给自己的学说寻找证据。他收集了包括海岸线的形状、地层、构造、古生物等多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终于在1912年完成了科学巨著《海陆的起源》,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的设想成为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人们纷纷地斥责,表示疑惑、不解。魏格纳根本就不理会世人的非难,他关心的是如何给“大陆漂移学说”寻找根据。

在1912年德国地质协会的讲演会上,魏格纳郑重地向科学界人士说明:现在世界上的各大洲,在古生代是一个巨大的大陆块。整个陆地的周围被原始海洋所包围。两亿年前,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古大陆开始出现分离。

大陆慢慢分裂成若干块,美洲脱离了欧洲和非洲向西移动,在它们中间逐渐形成了大西洋。非洲有一半脱离了亚洲,在漂移过程中,它的南端沿顺时针方向略有扭动,渐渐与南亚次大陆分开,中间形成了印度洋。南极洲、澳大利亚则脱离亚洲、非洲向南移动,而后又彼此分离,形成了今天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漂移的最后结果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的各大洲。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第一次成功地解释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现状的成因,把地质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它也为寻找矿藏、地震预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那么,大陆漂移学说到底都存在着哪些证据呢?让我们一同来关注一下:

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大西洋两岸构造呼应。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一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

石炭纪-二叠纪时,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这些地区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目前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与此同时,在北半球除印度以外的广大地区并未找到确切的晚古生代冰川遗迹,相反却见到许多暖热气候的生物化石。这表明上列出现古冰川的诸大陆在当时曾相连接,为—个统一的大陆。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而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美国军舰“开普·约翰逊”号在东太平洋上巡航。这艘军舰的指挥官名叫哈利·赫斯。军舰从南驶向北,再由北驶向南,看似这艘军舰在巡逻,实际上军舰的指挥员正利用海上无战事的海上巡航,用声纳测深技术对洋底进行探测。

赫斯舰长指挥军舰横越太平洋,把航线上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在分析这些测深剖面时,一种奇特的海底构造,让赫斯感到大惑不解:在大洋底部,有从海底拔起像火山锥一样的山体,它没有山尖,这种海山顶部非常的平坦。这种海底平顶山,在世界大洋中均有发现。

战争结束之后,赫斯又回到他原先执教的大学工作。他把自己发现的无头海山命名为“盖约特”,以纪念自己尊敬的师长、瑞士地质学家盖约特。因为这种海山的顶部均为平坦的,后来人们统称为“盖约特”,实际上就是人们统称的“海底平顶山”。

后来的调查证实,海底平顶山曾是古代火山岛。与大洋火山有相同的形态、构造和物质成分。那么,既然是海底火山,为什么又没有头了呢?

赫斯教授的解释是,新的火山岛,最初露出海面时,受到风浪的冲击。如果岛屿上的火山活动停息了,变成一座死火山,在风浪的袭击下被侵蚀,失去再生的能力,天长日久,火山岛终于遭到“砍头”之祸,变成为略低于海面具有平坦顶面的平顶山了。

1962年,赫斯教授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文《大洋盆地的历史》。这篇论文被人们称为“地球的诗篇”。其中,赫斯教授以先人之见,首先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与地球(图文版)/青少年必读精彩书系/探索魅力科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本书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705335
开本 16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83-49
丛书名 青少年必读精彩书系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