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杨庆旺整理的这本《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是一篇回忆录,记叙了李家骥同志在毛泽东身边做卫士的事,以及在平常生活中毛泽东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本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适合大众阅读,尤其是适合那些对毛泽东同志感到钦佩的人阅读。

内容推荐

杨庆旺整理的这本《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主要是以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同志亲身经历的事为素材写成的。书中记叙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没有一点虚构。有些时间、地点都来自原始材料。

《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旨在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反映生活中的毛主席高尚的品质和情操,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从他身上学习那些值得光大的品质,并运用到我们工作学习中去,进一步推进当前的改革开放。

目录

引子 到西柏坡

 1.当听说要调我到西柏坡时,我哭了鼻子

 2.炝锅面的香味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见了毛主席还不知是毛主席

 3.在一次舞会上,我看到了很多中央首长,却未看够毛主席;因抢着和中央首长握手而被批评一顿

第一篇 建国前后

 4.从西柏坡到北平,临行前毛主席诙谐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5.到毛泽东身边当卫士的第一天,他说我是一匹好马;第一次和江青接触,给我的印象并不坏

 6.鲜为人知的“香山事件”,在领袖身边也有硝烟

 7.接见傅作义,当场许诺;客人走后,周副主席教我礼仪

 8.毛主席习惯打手势,我因不懂他的手势,造成一个大误会

 9.第一次受到毛主席批评,使我至今不能忘记

 10.“千万小心,不能把‘文物’碰坏了。”毛主席这样告诫我们

 11.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三天只睡两个小时,吃了三次饭。卫士心痛地说:主席太累了

 12.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毛泽东一拍桌子说:好,我看蒋介石还有多大本事。然后他手舞足蹈,高兴地告诉我们这一消息

 13.毛主席非常关心太原和山西。解放太原时,他和我这个“小老西”两次谈论山西

 14.“凡是皇帝住过的地方,我都不想去,为什么非到中南海,非到皇帝住过的地方呢?”

 15.新中国第一次国宴,毛泽东酒量不大,却连连干杯

 16.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和平常一样,睡眠很少,匆匆进餐。主持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政府领导宣誓就职,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7.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毛主席格外兴奋,面对几十万群众发自内心的欢呼赞颂,他频频招手,高呼“人民万岁”

 18.开国大典之夜,主席久久不能入睡,他思虑重重,两眼发直,含有泪水

 19.刚刚建国,又起战火。出兵朝鲜,毛主席艰难的决策

 20.又是一次疲劳战,面对工作人员多次劝说,他火了

 21.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是在北京指挥的最高统帅,同时又贡献出了一个儿子

 22.毛泽东对江青说:今后这么大规模的土改运动不会有了,你应下去锻炼一下。江青听后非常高兴

第二篇 首次访苏

 23.周密准备。江青积极参与。因此引起毛主席的反感

 24.在敌人的阴谋面前毛主席谈笑风生;我们的火车暖气管被冻,公安部长和铁道部长急得团团转

 25.中苏边界线,毛主席一步过境;在苏联专列上对饮食问题发表宏论

 26.在苏联的专列上,毛泽东头晕病复发,大家顿时慌了手脚

 27.苏联人精心安排,让毛泽东12点整到达莫斯科,并在斯大林的别墅下榻;毛泽东非要硬板床,令苏联人大为不解

 28.斯大林热情却不冒失;毛泽东幽默又含而不露。双方都要“面子”,访问工作出现“僵局”

 29.毛主席大发脾气,使苏联人更加糊涂;他一个答记者问,又使死棋变活

 30.毛主席始终未能在斯大林面前一倾衷肠,吐出胸中的冤枉和怨气

 31.在斯大林的祝寿会上,毛泽东感情真实,高呼万岁;斯大林格外高兴,不断鼓掌

 32.瞻仰列宁遗容,毛泽东十分恭敬,而后又说保存遗体没必要。参观地铁因戒严,他中途而退

 33.毛主席打算从海参崴到波罗的海,然后再从黑海边走到北极圈,把苏联的东西南北都走遍

 34.毛主席一再强调:我们确实是个穷国,基础太弱,经验太少,要多看多学

 35.广交朋友,增加友谊,多做工作

 36.毛主席气愤地说:要记住,中国人民永远不可辱

 37.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谈判、签约,不卑不亢

 38.在苏联过生日和元旦、春节,和苏联工作人员的亲密感情

 39.离开莫斯科和归国途中,苏方热情的欢送。到贝加尔湖的不愉快

 40.“小小恶作剧”,也谈“不吃死鱼吃活鱼”的故事

 41.参观哈尔滨车辆厂:不懂就要学。我们都不懂,我们都要学

 42.毛主席挥笔题词,并说:能把这些做到就很好了嘛

 43.毛主席严肃批评: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你们应重温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第三篇 有意义的七天休假

 44.突然通知有行动,又不知去向,工作人员手忙脚乱

 45.探讨山东和济南的来源,看趵突泉

 46.车上回顾济南战役。“我们来到王耀武的指挥所了。”突然提出去泺口,视察黄河自此开始

 47.到山东不看孔庙不好,再次拜访孔夫子

 48.开往徐州的专列上,与许世友再论淮海战役:六十万对八十万难下决心啊

 49.云龙山上谈古论今,俯视黄河古道,赞叹徐州文化

 50.九里山上慷慨激昂,大谈楚汉相争,细论历史成败

 51.东坝头访农家苦与乐,看黄河决口处

 52.柳园口悬河是一大奇景,开封城铁塔龙亭引起的议论

 53.邙山顶上论古,黄河桥上谈桥

 54.胜利渠上赞扬人民胜利,“小黄河”畔进行调查研究

 55.过汤阴突然提出要看岳庙,火车站上被群众认出,毛泽东也没办法,只好悻悻而去

 56.殷墟考古,他想起了纣王和曹操;袁林论袁,笑谈袁世凯的教训

第四篇 从韶山到庐山

 57.武昌游泳。罗瑞卿说,风浪大、江水凉,要小心。毛主席说,风浪大怕什么,顶风游才有意思

 58.松山一号下榻。毛主席风趣地说:“把你们这里的山神土地请来”

 59.毛主席站在坟前,静立片刻说:父亲、母亲,你的儿子回来了,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60.在与群众谈话中,发现粮食工作有问题,他先批大书记,再批小书记

 61.上屋场旧居。往事历历在目,毛主席感慨万分

 62.“可以听得见的笑声”。一张珍贵的照片

 63.水库游泳好开心,毛主席表演绝技:立正、稍息、吸烟和坐板凳

 64.座谈会上听到一些反映,他很生气;筵席上,看到一些现象,他内心不是滋味

 65.向来爱另辟蹊径,自己吃了亏,受了罪,还说

 66.庐山会议前的预备会。九江船上已见思想分岐的端倪

 67.庐山会议的第一阶段,大家畅所欲言,快乐的“神仙会”

 68.彭德怀的一封信引起了风波。平静被打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

 69.欢乐的“神仙会”变成了激烈的斗争会。本想主要是纠“左”一下子变为反右

 70.庐山会议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多次长叹:天灾人祸啊!被迫带领中国转入“调整”时期

 71.我所知道的贺子珍、江青上庐山的情况

第五篇 衣食住行和习惯性格

 72.衣着上普通之中带有土气,也有特殊要求,一是不爱新的,二是不露肉,三是宽松随便

 73.饮食上,改不了的农民习惯。他爱吃的除了辣椒、红烧肉,还有苦瓜、苦菜。曾设想:人不吃饭就能活着该多好啊

 74.毛泽东有便秘的毛病,只好灌肠,他不好意思又无可奈何;他经常失眠,致使心情烦燥,常发脾气,事后又作检讨

 75.吸烟和喝茶,关系工作的两大嗜好

 76.对住处和卧具的特殊要求:要安静、睡木板床、盖毛巾被

 77.毛主席想知道真实情况,割不断的鱼水情

 78.特殊的习惯。这是毛主席有别于他人的一部分。不知是好还是不好,至少很有趣

 79.特殊的性格。这些特殊性格使毛泽东更“有血有肉”,更有自己的个性

 80.闲情逸致,兴趣高雅:重视体育、爱好书法

第六篇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81.“毛家”风波,风源常常是江青,毛主席成为矛盾的调解人,有时他也束手无策,或者躲开

 82.毛主席与我深夜谈心,推心置腹,感情切切

 83.卫士们为毛主席祝贺60大寿。他吃了我做的“寿桃”,连连称好

 84.毛主席和江青都喜欢我。首长、夫人都满意实在不容易

 85.毛主席手把手地教我读书、写字、学文化,鼓励我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步

 86.毛主席指示:要学会调查研究,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并亲自为我改调查报告

 87.毛主席见我哭,也流下了眼泪,说:我也舍不得你走,我们朝夕相处,你比我孩子还亲

 88.对毛主席无限思念,是毛主席给我无穷力量

后记

试读章节

4月6日或7日,我值正班。

下午4点钟,主席告诉我过一会儿傅作义、邓宝珊两位先生来,安排一下。稍停顿又补充说,要派车下山接一下。

傅作义这是第二次来访了。在西柏坡时傅曾访过毛主席,那时主要商谈和平解放北平和如何接收、整编等问题。这次主要是请示毛主席如何安排置他的工作问题。

毛主席对傅作义来访是高兴的。他和周副主席都立在门外迎接傅、邓二将军。他们两人在警卫人员陪同下乘车来到双清别墅门口,毛泽东迎上前去,像老朋友一样握手问好。毛主席一边引二将军到自己会客室,一边谦和地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有事可以在城里谈,以后不必上山。”

在会客室,傅作义、邓宝珊坐中间大沙发,周恩来坐在西边小沙发上,毛主席坐在面向客人的东边小沙发上。我立在会客室靠门口的小条桌旁,沏茶倒水。值班警卫和警卫排长都在门口院内。

落座后,傅作义环顾四周,感慨地说:“毛先生的办公条件太简陋了。这里离城内太远,生活和工作多有不便啊!”也许他把毛泽东的工作条件和自己进行比较才产生上述想法的。

“但比西柏坡的条件好多了,房子虽旧空气却好。”毛主席一边点烟,一边风趣地说。

毛主席深吸了一口烟,并用一口长气把烟吐出,而后坦诚地说:“傅先生,北平和平解放三个多月了,你在工作中不知遇到什么困难和不顺利的问题,我们工作还有哪些缺点和不足请提出来。今后我们要长期共事,要尽快筹备召开各党各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海外爱国华侨、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这就有很多具体问题要与党外志士仁人协商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嘛!特别要请傅先生这样的人多出谋献策。”

傅作义听了毛主席的讲述,特别是听到毛主席对他的肯定和抬举,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在和平解放北平方面,傅作义配合是比较好的,我们党对他也是厚待的。人民解放军进城后严格的纪律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使他深受教育。

他加重语气说:“毛先生,我坦率地说,在三个多月与中共党员干部共事中,亲眼看到他们工作认真,不尚空谈,没有胜利者的傲气,有事平等商量,使我深受感动。”

傅作义喝了口热茶,带点歉意地说:“说实在的,那次去平山西柏坡之前,我对共产党的政策是不理解的,心中无数,想去摸摸底,可以说当时我思想是有顾虑的,现在事实证明,共产党说话是算数的,说到做到,政策兑现。”

说到这里,周恩来插话:我们的工作也不十全十美,有时也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刚刚发生的“香山事件”,就来不及与傅先生先打招呼。

毛主席见周恩来谈及香山事件,便接过周恩来的话题:“这件事我知道,请傅先生谅解。我们都了解蒋委员长这个人,他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他就不在我们周围安插特务,不在你傅作义身边派奸细?”

说到这里,傅作义忙欠身微笑说:“我非常感谢毛先生、周先生对我的关怀,对此我永远铭记心中。”

说到这里,我依次给毛主席、周副主席、傅作义、邓宝珊续水。

毛主席在沙发上向前移动了一下身子,把话题又拉回来,毫不掩饰地对傅作义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比如国民党在战犯名单上的人,除蒋介石外,只要他们都效法傅先生的做法,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也可以立功赎罪,站在人民一边矛盾就转化了;反之,跟着蒋介石与人民为敌顽抗到底,就是我们公布的战犯名单上没有他,但他在战争中犯了新罪行,也要列到战犯中去。比如有个兵团司令,不够战犯条件,但他在战役中使用了毒气,犯了新的罪行,我们也要把他列为战犯。”

在毛主席喝茶时,周恩来带有补充和解释地说:“是的,矛盾是发展的,既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也可以向坏的方面转化,傅先生就带了好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但也有死心塌地跟蒋介石跑,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你一言我一语,把我们的方针政策讲得非常透彻。傅作义和邓宝珊连连点头称是。

周副主席表达完上述思想时,傅作义突然欠欠身显出想说又有些不好说的样子。毛主席很敏感,马上对傅作义说:“傅先生还有什么话请直说。”

傅作义借势吞吞吐吐地说:“毛先生,我有个请求,新中国成立后,我想回绥远工作。我对水利工作很感兴趣,就在绥远省当个水利局长,好好治理河套地区的水利,搞好那里的水利建设。”

毛主席微微一笑,先是点头后又摇摇头,当即表示:“傅先生对水利建设工作感兴趣,这很好。不过,在一个省当个水利局长太屈才了,那你就当新中国的水利部长,搞好全国的水利工作,尤其治理好黄河、淮河,还有海河,以后再治理长江。我们要兴建很多水利工程,你就把全国的水利建设工作抓起来。另外,傅先生又是位军事家,对军事工作很有研究,还可以参加新中国国防委员会的工作,我们共同研究国防和军事问题,你可以当个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傅作义听了毛泽东一番话,深感共产党和毛泽东宽宏大度,连连微笑点头,又连连摇头说“不敢当”。

这次会见始终充满信任和热情,后来他们又谈了一些别的事情。结束后,毛主席、周副主席亲自把傅、邓二先生送出门、让上车。

毛主席向来一言千金,说了算数。新中国成立之后,傅作义当了第一任水利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在返回毛主席办公室时,毛主席在前,周副主席和我们工作人员并行。周副主席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小李,我跟你说个事。”然后他悄悄地对我说:“今后主席会见客人,你倒茶时要先给客人倒,后给我们倒,这是礼节,今后要注意学会礼节,不然会造成误会,甚至会出洋相。以后有时间我派人给你们讲讲。”

我听后,脸一下子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周副主席,今后我一定注意学习礼节。”从此以后,我和战友们都牢记周副主席的指示,注意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很快掌握了一般礼节和接待不同客人的不同规定,注意不同问题。

进屋后,毛主席对叶子龙说:“告诉书记处的同志到我这里开个会。”

于是,我们工作人员又随着毛泽东开始了另一项工作。

P26-29

后记

在本书的写作结束之时,作为执笔作者真有如释重负之感。在我搁笔之前,有必要交待一下有关情况。

一、本书的写作目的

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虽然他在晚年犯了“左”的错误,使党和人民受到极大的损失,但是毛主席毕竟是一代伟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他。毛主席离开了我们,但“毛泽东热”之势却有增无减。换言之,毛泽东仍然在人们心中,仍在我们当中发挥作用。研究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责任。我们写这本书旨在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反映生活中的毛主席高尚的品质和情操,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从他身上学习那些值得光大的品质,并运用到我们工作学习中去,进一步推进当前的改革开放。

二、本书写作的过程

对李家骥的情况,读者看完这本书就可以大体上了解。有一点读者是不知道的,在我们合作之前,虽然他在报纸或电台配合形势发表过文章,但搞一个像样的回忆录,从没有这种想法。

后来,李家骥同志思想有点变化,想搞点回忆录性质的东西。这大概与离休在家更加思念老人家有关。我作为执笔作者,多年从事宣传理论和党务工作,虽然发表过一些文章,出版过多部著作,却没有专门写过这类书。大概受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政治教育太深的关系,我过去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本人曾做过多年的研究,早就准备写点东西了。一天,在街上遇到我原来工作过的哈尔滨市国家机关工委的书记李彬同志,谈了写书之事,谈了李家骥的情况,经过几次磋商,最后确定下来,写一本关于毛泽东生活方面的书。同时我们谈定,这是一项合作性的工作,由李家骥同志回忆,我记录、整理、加工并加入我多年来研究的诸多有关内容。同时,他还提供有关资料,如照片等。我负责成书并联系出版等事宜。本书著作权为两人共有。这就是我们搞这一选题的缘由。这里面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我们俩都有这方面的愿望;偶然性则是李彬书记过去和李家骥都在市委工作过,后来又成为我的领导。所以,我们很感激这位“红娘”。

把这件事定下来并不算难,完成这本书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两个人利用星期日和节日休息时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热的三伏,都做到了“雷打不动”。每次一谈就是六个小时,中间不休息、不吃饭。我边采访边整理。期间李家骥同志多次身体欠佳,我也遇到过家庭和工作中的困难。每当这时候,我们就想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想到书中的毛主席和他的一贯教导,这时我们就增加了力量和信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完成了这样一件重要的工作。

三、本书取材

本书主要是以李家骥同志亲身经历的事为素材写成的。书中记叙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没有一点虚构。有些时间、地点都来自原始材料。作为毛泽东的卫士,他了解的情况、特别是生活中的情况是很多的。但我们不能把它都写出来,这是因为有的人和事公布出来,不合时宜,甚至有的要违犯纪律。同时还有一些事有的同志谈过。所以在取材时,我们注意了不同素材详略也不同。凡是别人说过的或不写或少写或从另一个角度写。如关于不吃死鱼的故事,李银桥等谈过,我们也谈了,是从作为当事人来说的,他们是从别人介绍的角度谈的。同时,尽量用那些“独家”资料,即谁也不知道,只有李家骥本人掌握的情况。开国大典这天夜间的情况,只有李家骥知道。这就使本书有自己的特色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反映的这段时间的情况,仅是毛主席一生中的一个时期、而且是一个侧面。这些情况与其他时期的情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请读者把本书与反映毛主席的其他时期,其他内容的书籍联系起来阅读,以避免片面性。

四、关于李家骥本人的情况

在整个采访与工作中,我受到深刻教育。其中不仅是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德教育了我,而且李家骥本人的事迹也是非常感人的。这位1945年参加革命,有52年革命史的老同志很多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与毛主席感情极深,每逢涉及到两人个人关系时,或毛主席遇到特殊情况时,都禁不住流下眼泪,使我这个采访者跟着动感情。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可以说党叫干啥就干啥,不怕苦、不怕累。他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确实经受住了“三关”(金钱、美女和职务)考验。应该说从毛主席身边当卫士、警卫、秘书一下子到北大荒干一般工作,落差是非常大的,他表示决不回去。现在,对一般人来说这种情况恐怕不会有的!所以,我原来准备写一篇关于他的情况的章文作为本书的附件,他却坚决不同意,还说:党和毛主席给我东西太多了,我奉献太少了。我们“要宣传主席”。我只好等其他的机会了。

后来,我们两人有幸再次瞻仰老人家的遗容,并在北京、天津、长沙、韶山、西安、成都、郑州、安阳、杭州、延安、沈阳、长春等地会见主席的亲属和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看了他老人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我们不但受到热情接待,还与这些老同志就一些问题共同回忆、交换看法,这无疑对本书是非常有益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对此,我们是非常感谢的。这些同志是:李德华、齐吉树、高振普、沈同、田畴、张宝金、马尚志、叶子龙、汪东兴、毛岸青、邵华、李敏、李讷、张玉凤、郭仁、徐涛、吴旭君、朱宝贵、殷曼丽、李绍仪、李连成、田云玉、朱德奎、于起海、王荫清、纪可夫、刘惠增、高仁山、韩福裕、余琳、李银桥、韩桂馨、梁守谦、武象廷、高智、马武义、柴守和、赵太和、翁锡录、梁玉峰、胡敏珍等。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领导及部分老同志曾给予具体帮助。

在本书写作出版过程中,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同志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研究毛泽东的李捷同志审阅并帮助修改了全部书稿,付出很大辛苦。中央文献出版社郭永文总编在出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里一并表示深忱的谢意。

最后,我还想说明,作为执笔者的我能力水平有限,其中肯定有很多不足。李家骥同志也说过,书的事件、时间,虽然多有实记,也不敢说“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特别是与有的同志谈的有矛盾的地方,都愿意再研究,再商量。

我们诚恳地请当年在一起工作的老首长老同志和专家、读者提出意见,以便有机会再修改完善或在下一部书中进行补充说明。

杨庆旺

1997年10月17日

哈尔滨市九站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家骥//杨庆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37204
开本 16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6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