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中的经典文学形象与故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自古以来,文学家从绘画中汲取灵感、进发想象力,艺术家则为优美、练达的辞藻绘制栩栩如生的场景。意大利艺术史家弗兰切斯卡·佩莱格里诺、费代里科·皮波莱蒂以文学典故和文学形象为两条主线来写作,用“图解”的形式将文学佳作与艺术名画之间的关联生动地展示给读者。
本书从卷峡浩繁的世界文学作品中挑选了《神曲》《十日谈》《失乐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介绍鲜为人知的文学铁事。它们和精美的世界名画一起,引领我们进入一座迷人的艺术殿堂。
作者简介
弗兰切斯卡·佩莱格里诺(FrancescaPellegrino)、费代里科·皮波莱蒂(FedericoPoletti),意大利当代著名艺术史家,现任教于佛罗伦萨美院。两人不仅撰写了大量艺术类文章,还编辑艺术类教材,在意大利艺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录
序言
经典之作
文坛巨匠
文学主题的横向比较
总索引
画家索引
序言
艺术家从文学作品中取材的现象,证明文学的魅力早
已渗入艺术殿堂。严谨练达的遣词造句,激情洋溢的台词
念白,时常激发艺术家的灵感和想象,于是惟妙惟肖、栩
栩如生的场景画面就此诞生。每当谈论文学名作的众多艺
术演绎时,我们便发现,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的第四讲“形象”中表
达的观点永不过时。卡尔维诺喜欢将古典希腊文与拉丁文
名著拿来比较,这些作品具有精巧和谐的韵律和令人叹服
的想象力,能够营造出电影般的视觉效果。试举一例,在
奥维德的《变形记》中,每一行诗之于卡尔维诺都是“胶
片的定格……一帧帧流动的视觉冲击”。除此,从词源学
上考虑,拉丁语的“textus”有双重含义,即文章结构
(tessuto)和文本(testo)。也就是说,它既可以指故
事脉络,即从混乱的辞藻中理出故事的经纬,让文字变成
图画;也可指故事情节,即赋予空洞的框架以灵魂。
翻阅本书的各个章节,读者必会发现,在历史上的各
个阶段,艺术家们用各不相同的技巧手段,呈现或解读了
全世界的文学作品。本书从三个方面(经典之作、文坛巨
匠、文学主题的横向比较)出发,沿着从中世纪到19世纪
早期的时间脉络,解读艺术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浪
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艺术流派百花齐放,名作佳作数量
之多值得大书特书。因此,本卷书的前两章以坐拥无尽艺
术宝藏的但丁开头,再以前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歌德结尾。
在第一部分里,我们探讨的是围绕文学名作创作的艺术作
品。这一章的内容最为丰富,我们会发现,文学作品在艺
术化的过程中,会经历多多少少的复杂现象。在第二章中
,读者会看到,文豪们的肖像亦别有洞天。我们挑选的肖
像,要么描绘了作家动人的生平故事,要么融合了作家作
品中蕴含的意象和寓意。最后,第三部分,讲的是横跨时
间与空间、常见于艺术作品中的文学主题。主题下的内容
复杂多样,互补互足,对文学和艺术两方都大有裨益。
导语
《艺术中的经典文学形象与故事(精)》探索世界名著改编的艺术作品,让文字变成图画,给故事赋予灵魂,全方位图解文学主题的艺术史,翻阅本书的各个章节,读者必会发现,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艺术家们用各不相同的技巧手段,呈现或解读了全世界的文学作品。本书从三个方面(经典之作、文坛巨匠、文学主题的横向比较)出发,沿着从中世纪到19世纪早期的时间脉络,解读艺术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
精彩页
神曲
《神曲》拥有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书页间夹杂的插画堪称精美绝伦,托生其上的绘画作品主旨广博而含义深刻亦不乏动人传神的雕塑作品。
至于人画的诗篇,其选择是十分广泛的。首先,作品是作家的象征性表达,其根植的形象表现领域与采用的品种多样,因此作品的呈现也是千变万化。这样看来,我们要重拾那些已经束之高阁的技艺,诸如新哥特式风格以及19世纪宗教风格的复兴,典型代表即玻璃花窗。再者,即多数情况,作者一般会选择集体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章节和人物作为描绘对象。它们有可能是发生在凡尘俗世之中的某某事件,通过但丁之笔呈现而出,再加之历史重塑,为浪漫主义画作提供灵感;又或是与但丁的恳切交谈,此为绘画刻印领域的广泛题材,亦贴近原文;最后,还有可能是时间模糊的抽象主题,赋以高度象征性意味,以单一人物表现某种寓意,格外受雕塑师喜爱作为《神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地狱篇》以其在人性情就表达上的视觉价值以及戏剧张力而享有盛誉、
地狱篇
这是但丁的诗歌中唯一一篇,甚至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一章,既为千百年来的读者所永恒品鉴,又因其草绝的艺术形象展现手法而满载盛誉。地狱篇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整篇诗歌的轴心即为“人”——被汹涌的情欲所裹技的“人”。此外,因为篇中大多内容为各个角色悲痛的自陈。诗人所采用的表现手法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神经。这篇诗歌获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对背景环境的视觉展现力,诗人在描摹景物时所展现的现实主义是空前的。
《地狱篇》作为《神曲》的首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要归因于两方面:其一是作者对人物充满戏剧性的艺术塑造,其二是对骇人的地狱场景的具象化。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依此创作了一件作品,人们认为这位充满改革精神的天才雕塑家为展现人类之坚韧所作的功劳与但丁不相上下,因此常常拿他与那位14世纪的伟大诗人相较。巨大的《地狱之门》雕塑将但丁诗歌中的隐喻尽数浓缩,它为之所做的努力是举世无双的。
《地狱篇》的第一首诗歌颇受肖像画家的青睐,从自然主义与叙事画派到抽象与印象画派,其中不乏名品佳作。
密林中的但丁了
《地狱篇》的第一首诗歌,相较于其他诗歌,无论是在袖珍画还是在雕刻作品中都难觅其踪。原因是这首诗几乎没有人性情欲纠缠其中,它的形象价值只体现在肖像画界,因此为人熟知的唯一场景,就是惊恐的但丁在密林入口被三只猛兽挡住去路。此场景紧紧贴合原文,且有明显的解说意图。此外,展现与第一首诗歌相关场景的绘画作品出现时间极晚,大概要到19世纪。相反的是,这首诗,特别是它的引言,正是整篇诗歌的序章,在记忆艺术与语言艺术方面负有盛名。因为它从前三行诗节开始就凝结了诗篇的整个象征、教义及叙述结构。在第一首诗当中,但丁就交代了他既是作家又是角色的双重身份,又阐明了他的训教目的,由此延伸出两层含义,即文学含义与寓言含义,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包含着这两种意味。我们既可以观察写实派画家[比如卡米耶·柯罗(CamilleCorot)]的画作,也可以细细品味印象派画家[比如库奇(Koch)为代表的拿撒勒画派与阿尔贝托·马提尼(AlbertoMartini)]的作品,他们根据自己的艺术兴趣与文化目的,将诗歌转绘为画作。
P10-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中的经典文学形象与故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弗兰切斯卡·佩莱格里诺//费代里科·皮波莱蒂
译者 译者:李依臻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054157
开本 32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766
CIP核字 2019154374
中图分类号 J110.9-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5
145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