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乡存博物馆”系列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专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的日常食物,以人文视角进行观照,对近百道南方乡村食品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并配以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插图,真实再现了一个舌尖上的南方乡村,是为南方农耕乡民的饮食立传。全书文风亲切温和,故事感人,维系着中国南方乡村几代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故土的思念,其出版将带给人情感的慰藉和审美的享受。
图书 | 一个村庄的食单/中国乡存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乡存博物馆”系列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专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的日常食物,以人文视角进行观照,对近百道南方乡村食品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并配以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插图,真实再现了一个舌尖上的南方乡村,是为南方农耕乡民的饮食立传。全书文风亲切温和,故事感人,维系着中国南方乡村几代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故土的思念,其出版将带给人情感的慰藉和审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黄孝纪,1969年出生于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获孙犁散文奖等奖项。近年以出生地为样本书写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在全国各级期刊发表散文作品数十万字,著有“八公分记忆”系列散文集多部,已出版《老去的村庄》《八公分的时光》等。新作“中国乡存丛书”着眼乡村旧器物、食单、农事等,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旨在为一个时代保留一份乡土记忆,为中国南方乡村立传。 目录 第一辑 食 鼎罐饭 甑蒸饭 钵子饭 糯米饭 甘沫 焖红薯 土豆 麦面 第二辑 膳(上篇) 猪脑壳 猪杂 猪肉 鸡公 鸡婆 土鸭 洋鸭 鹅 蛋 第三辑 膳(下篇) 鳙鱼 草鱼 鲢鱼 鲤鱼 泥鳅 黄鳝 田螺 水蚌 螃蟹 团鱼 虾公 第四辑 馐(上篇) 米豆腐 米饺粑 粽粑 高粱饺粑 子饺粑 花麦饺粑 斋粑 糍粑 烫皮 粉皮 打糖 爆米花 第五辑 馐(下篇) 炒豌豆 炒花生 炒瓜子 兰花根 套环 油糍粑 红薯丁 油豆腐 腌辣椒 腌豆角 腌风菜 腌芋头婆 腌萝卜 腌豆酱 第六辑 饮 红薯烧酒 糯米酒 缸酒 酒药 正茶 枫树叶茶 金银花茶 凉茶 山苍子茶 野菊花茶 姜汤 冰棒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个村庄的食单/中国乡存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孝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910895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20-02-01 |
首版时间 | 2020-02-01 |
印刷时间 | 202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0 |
CIP核字 | 2019206147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