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生归来兮(陶行知人生为一大事来)/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毛泽东
陶行知先生有儒家的风度,墨家的慈爱,基督耶
酥的精神,他是自古以来哲人的合体。我记得他向我
说过:“我什么都不抵抗,只抵抗一种东西——法西
斯。”我以为他这种反抗强’暴的精神,正是他伟大
的人格之基础,正是他不朽的光辉之源泉,也正是他
博大的人类爱之最深刻的表现。
——翦伯赞
陶先生是一个即行即知、能知能行的实践教育家
。他很少空谈理论,总是老老实实地硬干,只要我们
看看他办晓庄师范的精神,就可以知道他的个性喜实
干,是任何其他教育家所不及的。
——陈鹤琴
目录
第一辑 成才之路:从穷孩子到洋教授
追求真理做真人
我所知道的陶行知先生
再记我所知道的陶行知先生
第二辑 革故鼎新:平民教育与晓庄岁月
新教育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
在南京燕子矶小学
晓庄师范学校忆往
先生二三事
晓庄师范与联村自卫团
“锄头歌”的产生
第三辑 晓庄之后:普及教育与国难教育
普及教育运动小史
普及什么教育
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
回忆陶行知先生
我所知道的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一个缩影
陶行知先生哺育下的安庆幼童工学团
陶行知二十六国行
陶行知在国外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片断回忆
第四辑 烽火书声:战时教育与育才学校
抗战的全面教育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我与行知在北碚
陶行知先生在北碚
陶行知先生和育才学校
育才好比一盏灯
沥尽心血培育人才
抗敌儿童画展
育才的舞蹈活动
于平凡中见伟大
第五辑 民主之魂:民主的教育与民主的国家
民主教育之普及
怎样可以得到和平
尽瘁民主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爸爸去世前后
临危不惧,生命不息
附录一 陶行知教育言论精选
附录二 陶行知先生生平简介
精彩页
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晓光
1891年10月18日(旧历九月十六日)父亲诞生于徽州的一个衰落的农村里——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家境清寒。祖父是一个粗通文墨的人,祖母种地,做过佣工,持家非常勤俭,连剃头都是她一人包办。她剃过祖父、父亲的头,剃过我们兄弟四人桃红(陶宏)、小桃(晓光)、三桃(陶刚)、蜜桃(陶城)的胎头。1934年祖母逝世后,父亲感情深重地为遗下的这把最可纪念的剃刀写了一首诗:
这把刀!
曾剃三代头。
细算省下钱,
换得两担油。
父亲幼年,祖父送他上经馆读书,因家贫常打着赤脚,但天资聪敏,勤奋好学,过目背诵,有过人的记忆力。后进了歙县城里基督教内地会办的崇一学堂,由于学习好,提早一年毕业。他17岁之春,独自一人离乡乘帆船去杭州学医,后又考进了南京金陵大学文学院。他受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革命思想感染,在校是个活跃分子,主编《金陵光》学报,组织爱国活动。因为学习成绩特别优良,他得以提早一年修完大学课程,并以第一名毕业。
这时全家已移居南京,他和妈妈汪纯宜结了婚。当时吸收“西洋文明”的思想风行,他持“十扣柴门一扇开”的希望,借得了去美留学的旅费。父亲在美学习,因贫困不得不在课外时间劳役、卖文、卖讲以换取学费和生活费。他先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得政治硕士,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得教育硕士,奠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愿。在归国的船上,一些留学生交谈回国的抱负,他说他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这是1940年左右一个晚上在重庆北碚谈心时,有朋友问他时说的。
父亲生长在清寒的家庭里而能够进学校受教育是很不容易的。而祖父为了父亲上学校,毅然断绝了自己的嗜好,终于因年高体弱而倒下去。这种牺牲自己成全儿子上进的精神,使父亲感动极深。祖母讲,当时父亲初次离乡去杭州,祖父送他上船,船开后,父亲忍不住背转身,双手蒙住眼睛哭了。后来在留学期间,得知祖父去世的噩耗,热泪涌流,无法排除思家念父的情怀,就发愤努力,埋头学业,课外即到图书馆中看书到深夜才踱回宿舍。
父亲回国即任南京高等师范教务长,后改任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几十年前,留学回国的大学教授,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人物,我们几个孩子幼小时在家里的确享受了一些为儿童所应有,但只有极少数中国儿童才有的幸福。每逢星期日或什么假期,父亲总是带陶宏和我去爬山玩水。逢年过节,尤其是耶稣圣诞,他总要买一些巧克力糖、玩具和书籍给我们,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这个习惯一直继续到他办了晓庄学校为止。我们在他身边时,每逢圣诞节吃了晚饭后,他就出去买礼物,我们躺在床上静等圣诞老人从天而降,有时等得实在不耐烦也就睡着了。睡到半夜一觉醒来时,一点亮光都没有,心想“老头子”今晚大概来过了,赶紧伸手到床头和枕下一摸,可不是!硬的,软的,方的,圆的,心里好生喜欢,可惜看不见,唯有希望天快点亮,就又抱着这些欢喜,慢慢地睡着了。他如果不在身边时,到了圣诞节前,一定有一大包糖果什么的从别处寄来,里面事先都分好了,写了名字,这不是怕我们抢,而是表示他对每个孩子都尽了心意,我们四个孩子从来没有为糖果、玩具打架吵嘴。
父亲一直是在教会学校里长大的,但是他不是基督徒。抗战中有一年夏天,我们在育才逸少斋(父亲和来客住的屋名)。父亲招待一位在江苏医学院学习的昔日同乡的孩子章克安时,父亲说他17岁那年和章君的父亲进了杭州一个什么教会医学院,该校规定凡在教的学生可以享受两年实习的机会,但非教徒则无这权利,这大概是以实习为饵引诱加入基督教之意。章君的父亲是基督徒,当然可以享受这个权利,但父亲以此规定太不合理,学校岂可因学生信仰不同而不同待遇!他没有因此加人基督教而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杭州。
P2-4
导语
贫弱的中国曾有这样一类人:生于封建时代,却有进步思想与崇高精神,从幼稚园、中小学到大学,从最高学府到田间地头,他们在教与学中耕耘,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们是百年来的中国教育家!
本书讲述了即行即知、能知能行的实践教育家陶行知。
内容推荐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一生从事教育救国,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试验乡村师范,其在旧中国进行的平民教育实践和探索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收录了陶行知本人及其亲友、学生的代表性文章近50篇文章,从多个维度介绍了陶行知一生的理想与追求、事业与成就、品格与性情,呈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平民教育家形象。本书收录了陶行知代表性文章及他人回忆文章三十余篇,基本呈现了陶行知一生行动轨和重要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生归来兮(陶行知人生为一大事来)/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行知//吴树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12831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90
CIP核字 2019190646
中图分类号 K825.46=6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