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片小树林/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作品描绘了最纯真的中国乡村小学,塑造了理想中的教师形象,讲述一代师范生的教育梦想。
20世纪80年代初,从南京晓庄师范毕业的杨瑞清来到五里村小学担任村小教师,面临的状况是学生不要上学,学校无校舍、无教师、无资金。
无助、自卑、放任、孤独是当时五里村小学生面临的状况:
无助的男孩杜斌斌,留级生,贫困的家在窑洞里;
自卑的男孩颜海军,留级生,不小心弄断了杜斌斌的手指,就更加自卑;
孤独的女孩曲小琴,“秧侉子”的女孩,父亲去世让她陷入孤独,外乡母亲最终带着她去了异乡;
放任的朱大洲,看不惯老师的做法,与老师对着干。
最终,他们都被大男孩式的校长杨瑞清、讲故事的陈天龙老师、永远住在学校的刘奶奶……这样一群老师和校工用真挚而执着的爱,渐渐带入希望的、温暖的生活,他们一起种树、盖校舍……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坚守营造了一所属于农民孩子的快乐校园。
作者简介
王一梅,一级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就职于苏州市职业大学。
出版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等,系列故事《土怪黑塔》《红花草原》等,小说《城市的眼睛》《合欢街》等,短篇童话集《书本里的蚂蚁》等。
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入选全国统编版三年级小学语文教材。
目录
1 浦口的背影
2 五里村小学
3 看云的大男孩
4 那年夏天
5 老校长
6 新学校
7 “江南七怪”
8 黑脸天龙
9 闯祸
10 三支彩笔
11 窑洞里的一家人
12 家访
13 快乐家园
14 取消留级
15 校长调走了
16 一辈子
17 壁画
18 趴根草
19 相信
20 还能更精彩
21 毕业证书
22 留下
23 男孩的地图
浦口日记:80年代的故事(代后记)
导语
本书是长篇儿童纪实小说,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继儿童成长小说《城市的眼睛》之后,沉淀多年、倾情奉献的报告文学作品。以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发展为背景,在实地采访该校大量师生的基础上创作,作品通过木青老师扎根农村的故事,谱写了一曲“中国梦”实践者的一首充满激情的赞歌。
后记
浦口日记:80年代的故事
在这之前,我从未采访过任何人。平常的生活中,我
都是回忆往事、穿越时空地编织成我的童话。然而,2010
年6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编辑陈文瑛带我走进了一
个现实与梦想交织的地方,让我开始书写这个真实的故事

2010年6月1日 晴
上午的阳光有些刺眼。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地的香味。
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过“六一”,这一天,
他们在校园里自由活动。
“你们校长去哪儿了?”我“捉”住一个女孩问。“刚
刚在这里,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只白蝴蝶,可是那只白蝴
蝶死了,校长很伤心。”女孩手里拿着饭盒,饭盒里端着
水,正在给青菜浇水。
青菜叶子被虫子吃得像一张网。“这棵青菜都变成这
样了,你还给它浇水?”
“校长说,这是青虫的家,小青虫在这里长大,很丑
,但它会变成美丽的白蝴蝶,它就飞啦,飞啊,飞啊,飞
啊——”女孩说完旋转着走远了,她的裙子飞起来,像一
只蝴蝶。
我们认识了一个会为白蝴蝶伤心,会给孩子们讲述青
虫变蝴蝶故事的校长——杨瑞清。
2010年6月2日 多云
丁跃生是杨瑞清请进校园种荷花的农民,后来成了荷
花大王,他的荷花上了世博会。杨瑞清校长带我们去看丁
跃生的“艺莲苑”,就在学校隔壁。
杨校长告诉我们一个千瓣莲的故事。
千瓣莲是莲花中最晚开花的,别人认为它开不了花,
或者不开花了,都对它失望了。其他莲花都开花了,千瓣
莲依然默默地在一个角落,人们甚至遗忘了它。突然有一
天,其他的莲花都开完了,千瓣莲却开花了,有上千个花
瓣,比任何一朵花都美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的是千瓣莲,教师要学
会等待。”杨瑞清校长说。
2011年6月6日 晴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
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
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这段文字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片段。杨瑞清校长
带着我们来,就是寻觅这个背影的。如今的浦口老火车站
冷冷清清,早就没有了昔曰的熙熙攘攘,也没有了父亲的
背影消失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景象。
转身之间,我看见了另一个背影,橘红色的夕阳照在
他的身上,他的背影笼罩着一片阳光,他张开双臂在铁轨
上走着,他说,这里不是路过,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
浦口这个地方,杨瑞清校长不是路过。太多的站台是
路过,而他在浦口是守候。
有一天,我会写,写这个浦口守候着的背影。
2011年12月1日上午 晴
踩着杉树林的落叶,林间弥漫着树的清香。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陈文瑛编辑和我相互在小树林
里拍照留念。这是我们第二次来这里了,可是这片小树林
还是让我们充满新鲜感。
一百棵杉树,是1982年种下的,现在还有九十多棵。
旁边一排老校舍,和杉树林一样,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
雨。
三十年前,我们都在做什么?
那时,我在老家读小学,教室也是一排老平房,不过
早就拆了,盖了新的,新的也不见了踪影,又盖了新的。
我也离开那里走了,走了很多地方。而杨瑞清却用三十午
的时光看这片小树林长大。
2013年6月19日 雨后初晴
我们到池塘边,见到三个女孩子正拿着紫丁香和刺刺
球玩。
我们记下了三个女孩的名字,穿着蓝衣服的是石璟,
高个子的是陈可,百花裙子的是王梦雨。
王梦雨说,学校里所有人都很爱校长。他平时喜欢到
我们班里来。
陈可说,校长最喜欢开玩笑,总喜欢说自己今年一岁
了,有时候说自己三岁了。
王梦雨又说,校长喜欢和我们握手,他的手真大啊。
说完,王梦雨夸张地握住了陈可的手,并摇来摇去,
比划给我们看。
在学生眼里,杨瑞清也是一个大孩子。
2013年6月20日 晴,有风
杨瑞清说:“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并不相信奇迹和创造
。”经过这些年,他发现要“爱”并不容易做到,但是我
们起码应该做到“不伤害”。这个“伤害”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不伤害别人,另一层是不被伤害。对长大的人要怜
悯,对孩子要爱,要挽救。
学校实习老师文娇娇说:“杨校长推崇的是‘赏识教
育’。”
对于班上的一个“迟到大王”,文娇娇就反复咨询校
长怎么办,校长告诉她,孩子必须要哄。一天不迟到,奖
一颗星,三天不迟到,给一支笔。结果,运用了这个方法
,那个孩子竟然一星期五天都没有迟到,孩子的表现越来
越好。
2013年6月21日 晴
柿子树下,我们遇见一位老人,她在玩“抖嗡”,这
是南京地区流行的民间健身游戏。老人叫刘秀英,手臂上
有“秀英”两个字的刺青。
说起杨瑞清,老人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他是好人啊
。”
好人?怎么好?老人很健谈,她能和我们说上三天三
精彩页
1 浦口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
——摘自朱自清散文《背影》
那年冬天,朱自清在长江北岸的一个月台停留,在拥挤的人群中,与父亲的背影话别。
这是南京郊外浦口老火车站,一个有着民国遗风的车站。
朱大洲,一个背着画夹子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他长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如今成了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的讲师,每次回到浦口,他都会到这里来。
此时,他默念着小学时代诵读过的课文,看落日余晖,心里涌起归去来兮的很多感慨。
历史的车轮总在不停地向前,老火车站从车水马龙归于安详宁静,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号,却并未在时光中渐渐老去。
候车厅的墙面斑驳陆离,淡绿变成了灰绿。
月台上一根根米黄色的罗马柱依旧流露着英伦的风情,撑起拱形的顶棚延伸到远处。月台似乎没有朱自清散文中描写的那么高。
走在站台上,似乎还能寻觅到那个戴着黑布小帽、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月台有些斑驳,父亲蹒跚地走过去,慢慢探身,穿过铁轨,再爬上对面的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曾经的滚滚人流,已经不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这里成了怀旧的好地方。
一列绿皮火车停在小石块和枕木铺就的铁轨上,狗尾巴草摇曳在夕阳下,淡紫色的打碗碗花在生满铁锈的路轨间静静地开放着。
对于津浦铁路来说,这里是最南端的终点,交叉的铁轨在这里画上了句号。对于朱自清来说,这是他北上的一个起点,人生的开始。很多时候,尽头就是开头,一段旅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朱大洲正在描绘着夕阳中的背影。他的画面上,一个背影,越来越清晰。这正是他的小学校长杨瑞清的背影。
朱大洲的眼前浮现出一个画面——二十多年前,自己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杨瑞清的背影是那么年轻,他带着孩子们在追赶着刚刚升起的太阳,他们的前方彩霞满天,杨瑞清追着太阳大步向前……
眼前的沧桑和记忆中温暖的背影重叠,远去的铁轨和老旧的绿皮火车见证了时光的匆匆脚印,仿佛静静聆听着孩子们的琅琅书声。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大洲仿佛听到了整齐的读书声,他与杨瑞清不见已经二十年有余了,无论走到哪里,他最不能忘记的正是这位恩师的背影。 2 五里村小学
朱大洲回到浦口,是因为接到了杨瑞清校长的邀请,他要为母校设计徽章,还有吉祥物。大洲是_个充满了表达欲望的人,有机会为母校做一些事,他觉得非常荣耀。
等在校门口的是年轻的女教师文敏敏,她穿着粉红色的连衣裙,像校门口的粉红荷花一样淡雅。她的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
“文老师,谢谢你等我。你会吹口琴?”
“不好意思,我还在练习。”文老师把口琴放在裙子后面。
“如果我没有猜错,杨校长应该是你的口琴老师。”
“你怎么知道?”
“杨校长也教过我们,他以前给我们上音乐课。”
两人·路说着,已经到了一个窗口,窗下开满了栀子花,窗口放着一棵大叶子的绿色植物,像大菠菜。
“这儿一定是杨校长的办公室。”朱大洲肯定地说。
“你怎么知道?”文敏敏惊讶地说。
“杨校长办公室窗口一直都有栀子花,窗台上一直都有‘大菠菜’。”朱大洲说着,喜悦起来,看来,老师是_点也没有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P11-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片小树林/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一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83572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4
CIP核字 2014078385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