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品老子/名家品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博取名家们的精彩言论,试图帮助读者亲近和理解老子。老子的清言冷语,透着睿智的光芒,可为我们指点迷津;老子的处世智慧、修养之方,在辩证中透露着人情世故,是平凡的真理,可为我们为人图事提供借鉴。但愿读者能从其中照见自己的智慧之根。

内容推荐

人们常常以为,科技是需要普及的,于是有了科普读物。而文化其实也需要普及,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典。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只有大师、名家才能将经典读出通俗,并使读者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获得经典文化的精髓和读书的乐趣与方法。本书即为大师、名家们对《老子》的通俗解读。它向广大《老子》爱好者和研究者展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老子》世界。

目录

前言

卷一 老子通读:哲言五千,奥义无穷

 老子哲学 梁启超

 老子思想概观 胡适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冯友兰

 老子的智慧漫谈 林语堂

 老子书的哲学思想 宗白华

 关于《道德经》 任继愈

 老子论天道、世道与人道 葛兆光

卷二 政治学说:清净无为,顺任自然

 无为而无不为 萧公权

 老子的国家学说 侯外庐 赵纪彬 杜国庠

 道家的反智论 余英时

卷三 处世智慧:知雄守雌,和光同尘

 老子的人生论 许地山

 反者道之动萧公权

 处世正道 张起钧

 人生旋律与处世奥秘 葛荣晋

 处世之道 陈鼓应 白奚

卷四 修养之方:见素抱朴,致虚守静

 水的人生艺术 南怀瑾

 老子的人生哲学 詹剑峰

 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汤一介

 修身之道 陈鼓应 白奚

卷五 道德思想:绝伪弃诈,尊道贵德

 老子的伦理学 蔡元培

 老子的论敌 许地山

 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徐复观

 老子的人性论及其伦理教育学说 侯外庐 赵纪彬 杜国庠

 [大道废,有仁义] 陈鼓应 白奚

卷六 老学流泽:导引中外,指点古今

 老学源流 任继愈

 老子的影响 张起钧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 叶秀山

试读章节

水的人生艺术

南怀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为了引申发挥道家的似私而实无私的妙用,进而刻画出如何才合于“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作用,因此便引出一段水之美的人生哲学。

在这节的开场,首先提出“上善若水”为提纲。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例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还不要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俗话说:“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但在《老子》这一节的文言里,要注意它“几于道”的几字,并非说若水的德性,便合于道了,他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已。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就是说明水性至洁,从表面看,虽能藏垢纳污,其实它的本质,水净沙明,晶莹透剔,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孔子观水,却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地过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昼夜”的勇迈古今的精神。我们若从儒、佛、道三家的圣哲来看水的赞语,也正好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但在《老子》本章讲修水观的水道,除了特别提出它与物无争,谦下自处之外,又一再强调地说,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老子讲了这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不过,能有一一项的美德,也就可以树立典范而垂千古了。我们来不及细数历史的古今人物,但从平常熟悉的偶忆中,顺便来说,由周太王的居郐,到周文王的以百里兴;老子自己的一生,始终以周守藏史的卑职自处;吴太伯的让国避地;张子房的自求封于“留”等等,都是效法“居善地”的道理。其余也有不少的圣君名臣,宽厚优容。做到“心善渊”的榜样。诸葛亮的三顾出山,终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与善仁,言善信”的楷模。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政,君臣上下,大体都有“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只是人类历史的事迹太多,一时也讲说不完,姑且到此为止。此外,在东汉史上,有一段水的有名故事,那便是尚书仆射郑崇对汉哀帝质问“门庭如市”的对话。郑崇当时理直气壮地对答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因此而成为千古的名言,常被直道以事人主的大臣们所引用。那真是水的妙语。但可惜郑崇的“臣心如水”,结果也难免死在昏君哀帝的手里,水也应为他呜咽兴悲了!

选自南怀瑾著《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1~164页

P187-189

序言

《老子》是一部集有极大智慧的哲学书,其学说,初看是零光碎玉,其实别有洞天,加上后来许多智者对之引申发挥,遂成一门至大至深之学问。

哲学家津津乐道于《老子》中那不可言说之“道”的内涵,兵家从中习得以柔胜刚、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战争法宝,政治家感兴趣于其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治世策略,甚至将它视为传授“君人南面之术”的统治谋略书,道教的信仰者从中推导出长生久视之理,并将它发展成为修炼成仙的功夫学。而对于更多的善读《老子》的人来说,一切言论又皆可启示着现实人生的大道理。

《老子》之于中国人,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易学而好用的书,它本身就貌似箴言,那些只言片语可以很轻易地就被剪裁下来,成为治术、兵法的秘诀要领或者人生的座右铭;它又极易被发挥,它简洁的言说方式提供给后人的是宽广的阐释空间,而那“正言若反”的言辞里包含的不易被驳倒的思辨的机智,更容易激发人内心的思辨欲,让人不自觉绕过它要表达的原义,而立足于本位去思考自身需要的东西。

《老子》之于外国人,也可称得上是魅力十足的一部书,他们发现在实践性的伦理和政治学说盛行的古老中国,还有这样一位谈了很多形而上问题的老子,似乎可资学习和比较;同时又发现老子关于自然万物的象征体系,其实出自对自然的科学观察,而他所谈论的顺从自然的哲学,在这个科技创造奇迹也威胁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时代看来,其实包含着一些颠扑不破的真理。

无怪乎为通达《老子》五千言玄理而起的注释有上千种,注者有道教中人、文入学士,也有帝王将相,他们的注释体现了各自的机心乃至性情面目;而《老子》在国外,也成为译本最多的典籍之一。

《老子》一书原本就包含宇宙、政治、军事、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内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注释、研究、阐发其思想,更助之拓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之学问。这门学问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一个历史悠久而规模庞大的学术流派。

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老子思想研究,在中西文化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严复先生的《老子道德经评点》,将《老子》的思想和西方近代的文化思想进行比较,借用西方思想的某些视角对之进行诠释,开了风气之先;发展到二三十年代,学者们更着眼于运用西方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方法来研究《老子》,例如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运用西方现代学术范式和西方哲学的知识系统,梳理了包括老子在内的先秦哲学流派,对老子哲学作出了新的价值判断,认为老子哲学虽起源于政治学说,但又超出了政治学说,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而成为“中国哲学的始祖”;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伦理学史》为中国第一部纯粹的伦理学史,书中列专章谈论老子,对老子的道德论、政治思想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五六十年代,学术界掀起一股讨论老子哲学思想的热潮,围绕《老子》的成书年代及其与老子的关系、老子哲学思想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老子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等问题,冯友兰、任继愈、汤一介、詹剑锋等学者各抒己见。

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的帛书,其中包括《老子》的两种写本;70年代末,不少学者运用这批新材料对《老子》及其思想进行研究,老学领域得到了新的拓展;同时,之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争论热潮消退,学者们更倾向于从老子思想和其他思想,例如和庄子哲学、稷下道家、秦汉新道家、魏晋玄学等思想之间的关系着眼来把握老子哲学的特性及其价值。

80年代以来,在思想解放和理论界文化讨论热兴起的背景下,道家文化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老学研究呈现出自由而热闹的局面。学者们在研读《老子》精义的基础上,从哲学、政治、养生、管理学、医学、自然科学等各种角度,发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20世纪,台港学界的老子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徐复观先生在《中国人性论史》中对老子的道德思想的阐发,陈鼓应先生《老子注释及其评介》对《老子》的逐章解读,张起钧先生《道家智慧与现代文明》、《智慧的老子》等书对老子哲学的智慧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都是研读《老子》的精粹心得。在国外学界,老子也获得了诸多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的青睐,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日本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川秀树等著名科学家,都有关于老子思想的述评。

我们将20世纪名家关于老子思想的研究文章综合在一起,编成一部“名家品老子”,既是对20世纪老子研究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份智慧的套餐。我们的编选原则是:

一、力求从多方面展现老子学说的智慧。《老子》是一部集有极大智慧的哲学书,它基于对自然天地和万物变化情状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社会历史的兴衰存亡、人的祸福成败等问题的深沉思考,总结出一套关乎宇宙、自然、社会、政治、军事、人生等方方面面的理论和学问。老子的冷静和理性,使他像一位居于高处默默注视着亘古人间和喧嚣世界的智者,从他那里,我们可以寻得关于许多问题的一套答案。20世纪在哲学、思想、政治学、科学等方面获得卓越成就的学者专家,以他们非凡的学术功力解读老子,能引导我们从多个角度走进老子学说的殿堂。

二、兼顾精微和可读性。无论是否直接面向形而下的现实,哲学无一例外都要建构一套形而上的学说。老子以创生宇宙万物的基本动力之“道”的学说为中心,展开了他的整个哲学系统,他的思想和言语方式,貌似零碎,实则自成一个不可割裂的体系;他所运用的一些看起来寻常简易的字眼,诸如“道”、“德”、“愚”等,实际上有着异于日常话语而独辟义域的特殊蕴涵。但老子的学说虽奥义无穷,却并非一味地不可解,事实上,老子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每个人似乎都可以从中照见自己本有的智慧之根;并且与老子学说的玄深相伴的是它直达人心的穿透力,谁都不难从老子那里收获契合自身的好用的妙理。我们选择的名家品读老子的文章,试图将老子的学说以精微而不乏温雅、独到而不失圆通的方式介绍给读者。

我们博取名家们的精彩言论,试图帮助读者亲近和理解老子。老子的清言冷语,透着睿智的光芒,可为我们指点迷津;老子的处世智慧、修养之方,在辩证中透露着人情世故,是平凡的真理,可为我们为人图事提供借鉴。但愿读者能从其中照见自己的智慧之根。

后记

《名家品诗经》在编辑过程中,编者尽量按照现代出版规范进行统一修改,比如:“的、地、得”的使用;异体字和繁体字的转换;数字的大小写的统一;选文中明显的错误进行修正等。敬请作者和原出版者原谅。

本书收录文章的原著作权授权基本完成,因各种原因个别作者还未联系到,请作者或作者家属看到后及时与中国华侨出版社总编室联系,我们将奉上稿酬及样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品老子/名家品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7996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5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