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精辟指出:现代人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世界就充满了苦恼。
糊涂是明白的升华,是心中有数却不动声色的涵养,是超脱物外、不累尘世的气度,是行云流水、悠然自得的潇洒,是整体把握、抓大放小的运筹,是甘居下风、谦让豁达的胸怀,是百忍成金、化险为夷的韬略。
图书 |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经典励志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国语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精辟指出:现代人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世界就充满了苦恼。 糊涂是明白的升华,是心中有数却不动声色的涵养,是超脱物外、不累尘世的气度,是行云流水、悠然自得的潇洒,是整体把握、抓大放小的运筹,是甘居下风、谦让豁达的胸怀,是百忍成金、化险为夷的韬略。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无数圣贤智者在参悟人生后,都发现了糊涂的影子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墨子看见了,取名[非攻];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也发现了,但他提起笔时却义忘记了——他也真够糊涂的,只好语焉不详地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直到清代,才由名上郑板桥振臂一呼,呼啦啦地擎起一面[糊涂]大旗,高声地宣称:难得糊涂! 目录 第一章 因为明白,所以糊涂 明白有些瑕疵不需要“看清” 明白有些往事不需要“记得” 明白有些噪音不需要“听见” 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说透” 明白聪明常被聪明误 第二章 糊涂是一种返璞归真 人生有三重境界 找回失去的童心 简化你的生活 别走得太快了 像庄子一样逍遥 第三章 糊涂是一种自得其乐 我的心情我做主 留一份欢喜给自己 珍惜现在,享受今天 大声向坏心情说拜拜 逆境中的自得其乐 第四章 “随"是修炼糊涂的重要心法 随方就圆,无为而治 人生在世,得失相伴 得未必得,失未必失 得失两便,悠然处之 宠辱不惊,顺其自然 莫攀比,勿眼红,做自己 第五章 “忍”是通往糊涂的必经途径 烦恼皆因不忍生 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不忍则乱大谋 提防别人故意激怒你 如何提高忍让的指数 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第六章 “舍”是做到糊涂的至难关口 人生只在取舍之间 舍得的本意是珍惜 莫做布利丹毛驴 该放手时要舍得放手 放下的别名叫轻松 常做心灵大扫除 趋福避祸唯吃亏 第七章 “空”是容纳糊涂的最佳容器 虚己处世的哲学 少事是福,多心为祸 除去心头的无穷贪念 给自己的心灵一份空闲 人生不要太在意 把痛苦呕吐出去 一分糊涂造就一分洒脱 第八章 “低”是养成糊涂的巧妙姿态 看低自己,抬高别人 该低头时要肯低头 做株不显眼的花草 向枯叶蝶学习隐身 用低姿态化解嫉妒 用低姿态消融敌意 出头之前要三思 示弱有时胜过逞强 装装傻又能怎样 风光时更要注意低调 第九章 生活当中少不了糊涂 莫拿着显微镜交朋友 忘记自己对朋友的好 以德报怨,怨消怒散 有理你何妨再让三分 家庭琐事更需要糊涂 第十章 处身职场哪能那么清楚 谁愿意当棵小草 板凳需坐十年冷 容忍职场的不平 提防有人出卖你 适当隐藏自己的锋芒 有时候你需要背黑锅 第十一章 运用广泛的糊涂口才 话莫说满,留些余地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以静制哗,后发制人 糊涂应对,不留把柄 避实就虚,曲径通幽 拒绝他人,言辞谨慎 正话反说,话中有话 自嘲是一味处世灵丹 第十二章 要糊涂但不要一塌糊涂 糊涂要有底线与原则 糊涂做人,聪明做事 小事迷糊,大事不怵 感恩可不能有半点含糊 附录:《省心录》中的糊涂密码 试读章节 “小雨,对不起,我说过一定要赚100万才回来见你,但是我没有……”一对久别的恋人重逢,男的对女的这么说。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的回答。 “我不应该指责你贪财,是我不对。”男的继续忏悔。 “你有这样的指责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的回答。 男的一定是有过这样的誓言与指责,但女的已经“不记得”了。无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否还在,“不记得”都是一种最好的回答。在“不记得”的基础上,可以重新开始,也可以就此结束。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哪对恋人之间没有兑不了现的诺言?哪对恋人之间没有磕碰与口角? 世界上最恐怖的莫过于这样一种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唠唠叨叨个没完,张家长李家短,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像本账簿,记得一笔不漏。有时我挺纳闷的,人的大脑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能贮藏多少记忆?七八十岁的老人,孩童时的事情仍记忆犹新。电脑还得点击检索,人脑则张嘴就来,仿佛几十年前的事情就含在嘴里,随时可以准确无误地倾吐。其实也不尽然,同是一个人,有些事情又转瞬即忘,甚至几天前说的话,做的事,竟然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我们该记住什么?忘记什么呢? 我们以人世间最普遍存在的恩仇来说吧,有人记恩不记仇,也有人记仇不记恩。一个人,只要看看他一生中记住些什么,忘记些什么,就能大体上观察出他的心胸、气度和人品。记恩不记仇的人,一般都豁达大度,为人磊落,感恩而不计前嫌;记仇不记恩的人,一般都胸怀狭隘,心境阴暗。 健忘是一种糊涂。但健忘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人生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快乐自在。人生中有许多苦痛和悲哀、令人厌恶和心碎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储存在记忆之中的话,人生必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悲观。实际上的情景也正是这样。当一个人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乐的体验往往只是瞬间,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时间则伴随着失望、忧郁和不满足。 人生既然如此,健忘一点、糊涂一些有什么不好呢?它能够使我们忘掉幽怨,忘掉伤心事,减轻我们的心理重负,净化我们的思想意识;可以把我们从记忆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忘记我们的罪孽和悔恨,利利索索地做人和享受生活。 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记忆就像一本独特的书,内容越翻越多,而且描叙越来越清晰,越读就会越沉迷。有很多人为记忆而活着,他们执著于过去,不肯放下。还有一些人却生性健忘,过去的失去与悲伤对他们来说都是过眼烟云,他们不计较过去,不眷恋历史,不追讨旧账,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当然,人不能全部将过去忘记。别人对你的好,你要记得。我们该忘记的,一是过去的仇恨。一个人如果在头脑中种下仇恨的种子,梦里都会想着怎么报仇,他的一生可能都不会得到安宁。二要忘记过去的忧愁。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心情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得不到释放。愁伤心,忧伤肺,忧愁的结果必然多疾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就是如此吗?在我们生活中,忧愁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三要忘记过去的悲伤。生离死别,的确让人伤心。黑发人送白发人,固然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叫人肝肠欲断。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的沉浸在悲伤之中,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与忧愁一样,悲伤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给自己、给他人徒添烦恼。逝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理智的做法是应当学会忘记悲伤,尽快走出悲伤,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何快乐可言?在生活中选择性“健忘”的人,才活得潇洒自如。当然,在生活中真的健忘,丢三落四,绝非乐事。我们说学会“健忘”,是说该忘记时不妨“忘记”一下,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下。 “难得糊涂”是一剂处惑之良药。直切人生命脉。按方服药。即可贯通人生境界。所谓一通则百通,不但除去了心中的滞障。还可临风吟唱、拈花微笑、衣袂飘香。 P5-7 序言 谁都想做个明白人,然而人生的纷繁、人性的复杂,使人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世界的全部内涵。于是便有人唱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并请求“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谁能借你一双慧眼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交织的、混沌的,你越是想看清,就越会发现自己看不清。看不清却偏要去看、去较真,结果徒生诸多烦恼。于是有聪明人就提出来了:既然看不清,那我们就不去较真,干脆糊涂一点吧。 在京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糊里糊涂牵扯上命案,被打人江宁大牢。得知皇上入狱的江宁知府刘墉这下可犯了难,这件案子审也不是不审也不是。因为审的话容易冒犯龙颜,刘墉小命难保不说,诛灭九族的祸事都有可能发生;而不审的话,难免给皇上留一个不勤政的印象,照样风险不小。怎么办?刘墉最后想了一个办法:秉烛夜审。在黑漆漆的大牢里点上一支蜡烛,微弱昏暗的灯光下审问与被审阿的双方彼此都看不清。这样,既照顾了皇上的脸面,又尽到了地方官应尽之职责。在昏暗的灯光下,江宁知府刘墉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时的乾隆当然也从这怪异的审判方式中明白了缘由,但他也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糊涂来我糊涂去,在昏暗的灯光下俩人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人们需要“看不清”、装糊涂。在社会清明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学习一些“看不清”的糊涂术。即使是太阳下也有阴暗的角落,人身边的世界不可能总是那么干净亮堂。亲戚、配偶、同事、邻里之间的关系与来往错综复杂,一个凡事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的人,难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由此而与人产生摩擦,引起他人的怨恨与自己的烦恼。 (二) 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新买的成箱方便面老是被室友图方便“帮忙”吃掉一些,有些是当面问他要的,有些是背后拿走的。这个孩子是一个明白人,当他发现自己成箱地买方便面会吃亏后.就采取了零买的方式:要吃时才去买一包,买回马上就吃。他的“明白”让他不再糊里糊涂地损失方便面。但也带来不少的麻烦:他得三天两头地往商店跑,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当室友们围着一包零食“众乐”时,他不再好意思分享……有一天,这个孩子终于明白了:就算自己每天损失一包方便面,一个月也就损失30元钱,而他为了堵住这30元的损失所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这些。一明白到这个层次,他就糊涂了,从此一箱一箱地买方便面,也不再计算与计较一箱方便面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他因此而得到的融洽、安乐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那些方便面。 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一样,人一旦真正明白,就糊涂了;而糊涂之后,和身边的环境就和谐了。糊涂如一挑纸灯笼,明白是其中燃烧的灯火。灯亮着,灯笼也亮着,便好照路;灯熄了,它也就如同深夜一般漆黑。灯笼之所以需要用纸罩在四周,只是因为灯火虽然明亮但过于孱弱,还容易灼伤他人与自己,因此需要适当地用纸隔离,这样既保护了灯火也保护了自己和别人。明白也需要糊涂来隔离。给明白穿上糊涂的外套,既需要处世的智慧,又需要处世的勇气。很多人一事无成,痛苦烦恼,就是自认为自己明白,缺乏“装糊涂”的明白与勇气。 (三) 古往今来,无数圣贤智者在参悟人生后,都发现了糊涂的影子。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释迦牟尼看见了,取名“忘我”;墨子看见了,取名“非攻”;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也发现了,但他提起笔时却又忘记了——他也真够糊涂的,只好语焉不详地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直到清代,才由名士郑板桥振臂一呼,呼啦啦地擎起一面“糊涂”大旗,高声地宣称:难得糊涂! 糊涂之难得,在于明白太难。糊涂是明白的升华,是心中有数却不动声色的涵养,是超脱物外、不累尘世的气度,是行云流水、悠然自得的潇洒,是整体把握、抓大放小的运筹,是甘居下风、谦让豁达的胸怀,是百忍成金、化险为夷的韬略。其实糊涂者哪里是真的糊涂,他们只是因为看清了、看透了,明白与清醒到了极致,在俗人的眼里才成了糊涂而已。 因为心中太明白了,明白自己不能处处明白,于是就装糊涂了。从揣着明白装糊涂,到懒得较真真糊涂,这才达到糊涂的最高境界。这种真糊涂,其实也是一种大明白。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一个人越早明白糊涂于人生的意义,就越早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 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经典励志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肖胜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269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4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