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的文学基础(和张炜一起读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对张炜认同,好其所好,和他一样赞赏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细细地品味,深深地受到感动甚至心灵的震撼;你当然也可以用一般的眼光和兴趣来阅读这些作品;你甚至还可能因为想从中得到感官的刺激和满足而终于失望。但只要是真正爱好文学艺术的读者,你读后起码应该相信,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的张炜绝不是轻率随意地从中外文学作品的汪洋大海中掬起这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我们自然还可以说,在文学的夜空中,美丽隽永的作品就像那璀璨的星云,你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它的全部,但张炜已经为你掀开了文学天幕的一角,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不断地去追求、探寻了。

内容推荐

二十位作家的作品和谐地相处在这里,既有作家们本人的风格,更有选编者张炜的风格。

文学作品中,戴着光环的劣作有不少。对于缺乏鉴别能力的一般读者而言,在一开始就有机会读到地道纯粹的好作品,是一种幸运。这个选本里,张炜已经把劣质品摒弃了。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分享作家与大师们的交流,会心一笑的时候,该有多么喜悦!这本书更是张炜迷们深入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所爱与师承,从而真正读懂张炜的凭借。

  相信无论是谁,只要翻开这本书,都将会有一次赏心悦目的经历,都会产生心灵的震颤。

目录

主编寄语:向你推荐张炜的选本/何启治

序言:假如我选一本小说/张炜

第一辑

达曼戈/[法]梅里美

塔曼/[俄]莱蒙托夫

白净草原/[俄]屠格涅夫

琉森/[俄]托尔斯泰

存根簿/[西班牙]阿拉尔孔

一颗简单的心/[法]福楼拜

醋栗/[俄]契诃夫

第二辑

德意志军团中忧郁的轻骑兵/[英]哈代

马卡尔·楚德拉/[苏联]高尔基

沉重的时刻/[德]托马斯·曼

囚犯/[英]高尔斯华绥

在帕莱萨葡萄园的小屋里/[德]黑塞

第三辑

两心大河/[美]海明威

黑麋鹿如是说·童稚时期/[美]约·奈哈特

手/[美]舍伍德·安德森

第四辑

我叫阿拉姆(二题)/[美]萨罗扬

石榴树

经验之谈

玉米人·马丘洪/[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美]艾巴·辛格

书念处女/[墨西哥]伊内斯阿莱唐多

受戒/[中国]汪曾祺

试读章节

达曼戈【法】梅里美著郭麟阁惊蛰译

梅里美(1803一1870)法国作家。1844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1825年出版的《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包括五个剧本),讽刺西班牙天主教教士的伪善和贪婪。1827年发表诗集《独弦琴集》。1828和1829年先后写出历史剧《雅克团》和长篇小说《查理第九时代轶事》。前者描写14世纪法国农民起义,后者取材于圣巴托罗缪惨案。还写有中短篇小话《玛提奥·法尔贡奈》、《攻占梭堡》、《高龙巴》和《嘉尔曼》(一译《卡门》)等。作品以结构精巧、文字讲究著称。

勒多船长是一个很好的海员。他开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水手,以后才当上了副掌舵。他在塔拉法加的战役[1]中,左手被一块木材的破片打断了,因此把它锯去;然后人家给了他服役优良的证书,解除了他的职务。休养对他来说是不大相宜的,因此当他有了再度上船去的机会,就到一只私掠船[2]上去当副船长。在几次海上的掠夺中,他弄到了钱,使他能购买一些书籍,研究他本已有过实际经验的航海理论。过了一些时候,他成了一艘有三尊大炮,六十个船员的双桅小私掠船的船长,而且在哲尔塞岛[3]沿岸的航行者对他海上的勋绩,至今还记忆犹新。和平[4]使他苦恼起来:他在战争时期已经积蓄了一笔小小的财富,他原希望在英国人身上打主意,使这笔财富增加起来。现在被迫不得不为和平商人服务;而又因为他是一个以果断和富有经验出名的人,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把船只委托给他。当贩卖黑人被禁止的时候,经营这宗买卖,不仅要逃避法国海关的警戒——这还不太困难——最危险的是还得躲避英国的巡洋舰;因此勒多船长在贩卖“乌木”[5]商人的心目中,便成了宝贝人物了。

他和大多数像他那样因为长久处在低微职位而萎靡不振的海员们迥不相同,一点也没有那种憎恶革新的心理和他们一旦升任高级职位时所常有的那种守旧的精神。相反地,勒多船长是第一个向船主推荐采用铁箱来贮藏和保持饮水的人。在他的船上,贩卖黑人的船只所准备的镣铐和链子是按一种新式样制成的,并且为了防止生锈还精心地漆过。但是在奴隶贩子之中,使他获得最大荣誉的,却是他亲身监督的、专供贩运黑人使用的双桅帆船的建造。这艘和军舰一般长的轻快狭窄的帆船,却能装载数量很多的黑人。他把这艘船命名为“希望号”。他要求那狭窄而凹陷下去的中层甲板只有三尺四寸高,认为这样的高度就能使一般普通身材的奴隶坐得很舒服;他们难道还有什么站立的必要吗?

“将来到了殖民地,”勒多说,“有他们站立的时候!”  黑人们,背靠着船舷,面对面排成两行,在他们的脚中间留出一个空隙,这种空隙在所有别的贩卖黑人的船上只作为走道之用。勒多想入非非,要在这块空隙中安置另一批黑人,叫他们垂直地睡在两排黑人中间。这样一来,他的船就比另一艘同吨位的船能多装十几个黑人。将就一点的话,人们还可以把黑人装得更多一些;但是必须讲点人道,至少要留给每一个黑人长五尺宽二尺的地方,好叫他们在六个星期或六个多星期的航程中有活动的余地。“因为,”勒多为了证明这种宽大措施的必要,对他的船主说,“黑人毕竟和白人一样都是人嘛。”

正如迷信的人们后来所指出,“希望号”是在星期五[6]从南特[7]启碇的。检查人员细细检查了双桅船,却没有发现这六只大箱子装满铁链、镣铐和一些不知为什么被人叫作“正义之棒”的铁器。他们对于“希望号”要携带这样大量的饮水储蓄也毫不感到惊异,而根据船业执照,它只开往塞内加尔去经营木材和象牙生意。的确,航程并不算长,但无论如何,多加小心预防,是没有害处的。如果万一遇上连一丝风都不起的日子,没有水可怎么办呢?  于是一切装备齐全的“希望号”,就在星期五那天出发了。

勒多也许曾经希望有一些稍微比较结实的桅杆,可是在他指挥这艘船的期间,对那些桅杆,一点也没有什么可以不满的地方。船的航行一直到非洲海岸都是平安而迅速的。正当英国巡洋舰不在这部分海岸巡视的时候,它在若亚尔河口(我猜想)抛了锚。当地贩卖奴隶的掮客立刻上船来。时机是再好没有了;著名的武士和人贩子达曼戈刚好把一大批奴隶领到海岸上来,并且准备廉价把他们脱手,因为他正像某些商人那样,相信自己经营的商品在市场上显得稀少的时候,他是有力量和办法迅速予以补充的。

勒多船长上岸,去拜会达曼戈。他在人们为达曼戈仓促盖起来的茅棚中找到了他,伴随着达曼戈的有他的两个老婆、几个下手和带领奴隶的人。达曼戈已经打扮齐整准备接待白人船长。他穿一件还带有伍长袖章的蓝色军服,可是左右肩上都挂着两个结在同一纽扣上的金肩章,一前一后来回摆动。他既没有穿衬杉,而这件军服对他那种身材的人又略嫌短了一些,于是人们就在那军服的白色里子和他的几内亚帆布短裤之间看到一长条黑皮肤,宛若一条宽大的皮带。一把骑兵用的大战刀,用绳子系在他腰间,手中还握着一支很漂亮的英国造两响的步枪。这样装扮着,这位非洲武士便以为在风雅上超过了巴黎或伦敦最讲究的时髦少年了。

勒多船长默默地端详了他一会,这时达曼戈正像一个近卫军接受一个外国将军检阅时那样直立着,自以为这个白人对他发生良好印象,暗暗得意。勒多在用行家的眼光把他打量之后,就转过身去对他的大副说道:

“这样结实的家伙,要是平安无事地运到马提尼克岛[8]至少能卖一千艾居【9】。”

大家坐了下来,一个略懂窝洛弗[10]语的水手担任翻译。说了几句初次见面的客套话以后,一个见习水手提来一篮烧酒,大家就喝起来;船长为了讨达曼戈欢心,送他一个漂亮的铜制火药葫芦,上边雕饰着拿破仑的肖像。礼物由对方客客气气地收下之后,大家走出了茅棚,在树阴下面对着几瓶烧酒坐了下来,达曼戈使了一个暗号,叫人把那些他准备出售的奴隶带过来。

他们排成一长行走了出来,因为疲乏和畏惧身体都伛偻着,每个人的脖子都被套在一个六尺多长的木叉子中间,又的两端还用一根木棍在后颈附近连接起来。当要走动的时候,一个带领人就把第一个奴隶的叉柄扛在自己的肩上;这第一个奴隶扛着紧跟在他后面的那个人的叉;第二个又扛着第三个奴隶的叉,如此类推下去。要休息的时候,领队就把他的叉柄的尖端插入土里,于是整个行列便停下来。不难想像,一个人脖子上系着六尺长的大木棍,是不用想逃跑的。

船长对每个在他面前走过的男女奴隶都耸了耸肩膀,觉得男的瘦弱,女的不是太老就是太年轻,埋怨着黑色人种的退化。P3-6

序言

主编寄语:向你推荐张炜的选本

何启治

友人和我商量:想请当代文学的名家为文学爱好者选他认为最值得一读的一本小说和一本散文。盛意难却,我首先想到的,便是请张炜来做这件事;而他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并在他刚刚改定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的间隙里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这件工作。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就是张炜从他浩繁博大的阅读范围里精选出来的两本书。

根据相当权威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2。03年出版的图书已达十九点零三万种(其中当然包括翻译作品)。按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到2。06年,全年出书近二十万种,当可预料。自然,这是包含数理生化动植物等自然科学、政经法教(育)等社会科学,以及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在内的总的数字。而我们所要选的,只是其中的文学,文学中的小说和散文,而且是近当代小说散文中的篇幅较小的中短篇作品。就是这样在几经压缩下来的范围中,再把出版垃圾排除在外来做出选择,也依然是汗牛充栋中的选择,仍然可以说是百里、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真是谈何容易呵!

那么,让我们看看张炜的选本究竟有什么特色,从中似乎也就可以窥见他是如何完成这种艰难的选择的。

我们首先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它体现了张炜个人的好恶。张炜为选本所写序言的副题就已标明,这是“张炜喜欢的小说”,“张炜喜欢的散文”。他选择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书,一些篇目……会倏然跳出”。而“他对作品的感动、对作品印象的深刻与否,往往不太受教科书的影响”。这再一次强调了他的个人感受。

张炜,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以他的短篇小说《声音》、《一潭清水》、《海边的雪》、《冬景》,中篇小说《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如花似玉的原野》、《外省书》以及散文(《融入野地》,读书随笔《心仪——域外作家:肖像与简评》等作品,在海内外赢得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并被海外华文刊物誉为“跨世纪的伟大作家”。(参见曾巩著文:《20世纪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大师系列回顾展示之二·张炜:跨世纪的伟大作家》,载美国华文杂志《美国文摘》1 996年第三期。)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张炜在浩繁如海洋的艺术作品中进行选择时,虽然心里也明白这是为一般文学爱好者编的选本,但在根本上还是从他自己阅读后的印象(受感动的程度)来做判断,而不会去迁就时尚的潮流。

张炜这个选本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强化文学艺术的本质,突出它的本色,强调它的独特性和感人的力量。这正如他在选本的序言中所说:“在这种感动当中,单纯的理性判断是不存在的。文学的难言之美、迷人之魅,正是她的主要特征。”又说,“真正的艺术始终具有直抵人性深处的力量,必会因独特而触目,并进而植根于人的心灵。……它不会因为篇幅的短小而显得单薄,也不会因为宇数的累叠而变得冗长,而总是给人饱满丰腴的感觉。”他把自己选择的、很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理由简化为一句话:“让人在新奇的称许或感叹中长久吟味,不再忘记。”并进而得出结论说,这种阅读,“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与另一个生命的相互交流——在目光与声气的对接交换中,获得一次更大的愉悦。这里面有奢华的文字享受,有诱惑,有顽皮冲动的再创造,还有放肆的想像”。我在读到张炜的这些文字时,真是禁不住击节叹赏!我不由地想起了南宋某名人的话:书在饥时可作食,在寒时可作裘,在孤寂时可作友!这种理想的阅读境界自然不容易达到,但编选者有这番拳拳的心意,已经足可以对得起读者了!

张炜选本的第三个突出特点是以外国作家作品为主体,很少或几乎不选中国作家的作品。具体地说,小说只选了汪曾祺的《受戒》,散文稍多,也只有鲁迅的《上海文艺之一瞥》,齐白石的《从雕花匠到画匠》,以及张承志的《美文的沙漠》,只占总篇数的六分之一。

许多人都知道,鲁迅在《青年必读书——应(京报副刊)的征求》一文中,曾有“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话(见《鲁迅全集》第三卷第十二页)。那是鲁迅在1 925年说的话,八十年后张炜为文学爱好者编小说和散文集时,不知是否有意,竟不期然而和鲁迅倡导的精神相一致。但我们如果看张炜的读书随笔集《心仪》,就几乎可以说这是他必然的选择。张炜在这部八万多字的书中,十分愉快、十分投入地用很精致感人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五十八位外国作家,还在“后记”中补列了六十九位外国作家的名字,并且说“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独自构成了旷远博大、绚丽迷人的世界”。他还向读者袒露他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热爱说,“我有时真无法表述自己对艺术和艺术家那种特异的、深长的挚爱。我只能一遍遍地抚摸他们的著作;在午夜,在一个人的时刻,我特别满足于倾听这抚摸的声音”。如果我们有兴趣把张炜在《心仪》中论及或提到的一百多位外国作家和他在这两个选本中选入其作品的外国作家的名单相对照,当不难发现,他受篇幅所限,已经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了许多他本想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外国作家及其作品。

最后,我还想提到张炜选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和同类选本相比,它极少重复、雷同。时下流行的有王蒙等人的若干种选本,大都冠以“我所欣赏的若干篇小说(或散文)”之类的文字。名家名篇的重复在所难免,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但基本上不重复,也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张炜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眼光——当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不致浪费读者的金钱和时间。

自然,张炜选本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也是受版权和篇幅的限制(出版者要求小说选在三十万字左右,散文选在二十五万字左右),而不得不有所割爱。

在网络时代,由于众多新兴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分割、冲击,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三次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国民仍然拥有“读书习惯”。这就让人难免有“在网络时代,我们还能闻到几分书香”的疑问。(参见2006年4月25日《参考消息》载新华社记者晏国政等人的报道。)但我很赞成同一篇报道介绍的业内人士的看法: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很难进行有效的引导;网络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等硬件的支持,无法像书本那样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而且可以为读者创造理性判断、理性思考的机会——好书是需要细细地品读、玩味的。所以,我想,就像我们天天离不开的餐具一样,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会出现精致的金银制品,各种花样翻新的木竹、玻璃或合金制成的餐具,以至各种应时的塑料和;灸多的纸质餐具,但它们都不可能取代我们美丽实用的传统瓷器——这就像我们纸质图书不可能被完全取代一样。“把一本好书放在家里,看着它、抚摸它、感觉它的气息,像一件珍宝一样欣赏它——这就是西班牙一些狂热的书籍收藏爱好者的共同特点。”(《书痴的故事》,载2006年5月3日(《参考消息》。)这也许是配合4月2j日“世界读书日”所做的特别报道,但在我读来,其意蕴却和上引张炜在长夜独自抚摸那些艺术家的作品,“满足于倾听这抚摸的声音”的叹息十分相近。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对张炜认同,好其所好,和他一样赞赏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细细地品味,深深地受到感动甚至心灵的震撼;你当然也可以用一般的眼光和兴趣来阅读这些作品;你甚至还可能因为想从中得到感官的刺激和满足而终于失望。但只要是真正爱好文学艺术的读者,你读后起码应该相信,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的张炜绝不是轻率随意地从中外文学作品的汪洋大海中掬起这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我们自然还可以说,在文学的夜空中,美丽隽永的作品就像那璀璨的星云,你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它的全部,但张炜已经为你掀开了文学天幕的一角,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不断地去追求、探寻了。

2006年5月50日下午6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的文学基础(和张炜一起读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启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38166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4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