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记
内容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是我国西汉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毕生所著的《史记》,记事起于传说的皇帝,迄于汉武帝,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既是历史的纪实,又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史记》的叙事简炼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描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语言朴素凝练,庄谐有致,被称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目录

前言 

项羽本纪 

越王句践世家 

陈涉世家 

绛侯周勃世家 

商君列传 

孟尝君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刺客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 

滑稽列传 

读后感 

真题汇编 

参考答案

导语

《史记》是中国信史的起源,是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史学巨著。它是中国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它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不仅如此,《史记》还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序言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一
带)人。据考证,他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或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卒于汉武帝卒年前后(公
元前87年),年六十左右。司马一姓,上可追溯至黄帝之孙颛顼在位时期分管天地事务的重黎氏,在周宣王时期曾负责掌管周朝同史。然其可考的先祖并不显赫,直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才算略有成就,做了掌管天文、测候、历法编撰、图书整理的太史令。司马谈师从唐都、杨何、黄子学习星象、易学和道家学说,其学术思想对司马迁影响深远。在家族传统的习染和熏陶下,司马迁“年十岁则诵
古文”,师从西汉著名经学家孔安国学习《尚书》,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自二十岁起,便漫游全国,历经长江、淮河、沅江、湘江、汶水、泗水流域,遍访名山大川和先贤遗迹,沿途搜集历史传说,亲身体验民俗礼仪,做
了较为充分的勘察工作。后来,他步入仕途,任职郎中,
曾随汉武帝出巡西北,也曾奉命出使四川、云南等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病逝,司马迁继承其父遗志
,投身著史工作。其后,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得到阅
览官藏图书典籍的宝贵机会,便着手整理图书资料,为撰述《史记》做准备。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受命主持修订历法,修成之后便正式开始《史记》的编撰。
   

然而,就在著书中途,由于为投降匈奴的李陵力辩其冤,触怒武帝,正直的司马迁遭遇了人生中最残酷的转折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被治罪入狱,且由于无力交付高额赎金,只能忍辱负重,选择以腐刑求生,以完成父亲的遗愿,成就千古不朽的《史记》。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在司马迁之前,中国
的历史著作已有编年体的《春秋》,有国别体的《国语》
《国策》,有以历史文献汇编形式集结而成的《尚书》,
有记述各派思想流别的《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
子篇》等。但是,在当时,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撰写出一部
完整的、脉络分明的中国通史;史学这一部类,也未能脱离经学附庸的地位。可以说,司马迁《史记》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史记》本身
,也是中国史学史上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在《汉书》中被称为《
太史公记》《太史记》或简称《太史公》,直到《魏书》
始称其为《史记》,《隋书·经籍志》中首列《史记》一
百三十卷,后世学者遂袭用此名。全书“凡百三十篇,五
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
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录了其间三千余年的史事,可谓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
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的
体例.以“本纪”专记历代各朝及帝王的重要史事,以“
世家”专|己诸侯国及功臣大夫的世系之事,以“列传”专
记重要人物事件,以“表”谱年爵,以“书”详制度,前后呼应,互相融合,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
面貌,也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演变。
这一撰写史书的范式。由于司马迁获得的巨大成功,得到
广泛认同,并为后来的历代史家所尊奉。纪传体的史书也被推崇至“正史”的地位,在中国史学界占据着最首要的位置。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
,既是前车之鉴,也是后事之师。一个民族,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而人们探讨人类生命的意义,探究自身存在的价值,追寻未来努力的方向,也往往要遵循历史
发展的轨迹,从千古兴亡的旧事里获得指引。这就需要一
代又一代的史学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我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真实的面目。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考察,“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对前人留下的资料做了充分的整理和分析,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不仅坚持了实录的史学原则,也展示了他独到的史学眼光。譬如写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既展现他善用人才的眼光和指挥天下的魄力,也不避讳其地痞无赖的出身和多疑寡情的作为。对没有得到正式王位的人物,如项羽、吕后,他通过将之列入“本纪”的形式,
对他们在某个时期主宰时事的能力给予承认。对勇于反抗暴秦的劳苦人民,他为之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聋发聩的呼声。他既写王侯将相的世系更迭,也写身份低微的游侠和商人;甚至跨越中原乃至国家的范畴详细记录了南越、西南夷、匈奴、朝鲜、大宛等地区和国家的情况。正是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和超前的史学思维,才铸就了《史记》这样一部光辉灿烂的巨作。
   

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虽然做了“分写两
部”的保障,一部“藏之名山”,一部“副在京师”,但
是其中的部分篇章,还是由于种种原因佚失了。最早在《
汉书》中,就有关于《史记》“十篇缺,有录无书”的记录。通常认为,是汉元帝、汉成帝时期一名叫褚少孙的儒生为之补缺

内容推荐

《史记》全书“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录了其间三千余年的史事,可谓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面貌,也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演变。这一撰写史书的范式,由于司马迁获得的巨大成功,得到广泛认同,并为后来的历代史家所尊奉。纪传体的史书也被推崇至“正史”的地位,在中国史学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方便中学生阅读,本选注本精选本纪、世家、列传中的名篇共十二篇,对其中的疑难词加以注解,并添加了“本书导航”“名师点评”“知识拓展”“真题链接”等辅助性阅读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汉)司马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114793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0
CIP核字 2019202160
中图分类号 K204.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6
171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