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蚊疫(纽约华人的中年情事)/港台暨海外华人作家原创长篇小说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章缘的《蚊疫》写的既不是相思病,也不是色情狂。中年人的情事,有那么点来日无多的感伤,也有那么点不堪回首的怅惘。但思前想后,总不脱一股谨小慎微的姿态。

书中有的片段可圈可点,有的片段稍嫌平板。故事最重要的象征就是书名所引涉的蚊疫。1999年,西尼罗蚊疫病毒侵入美国,在纽约造成恐慌,一时人人自危。这场虚惊提供章缘一个极佳角度去审视她笔下的男女“免疫力”如何。时疫是有传染性的,蔓延起来,常人不免。而情欲,尤其是积郁已久的情欲,又何尝不是如此?小说中的旷男怨女因此纷纷沾染了来得急,去得却不快的干系,欲剪还乱,直到尾声,还没有定局。

内容推荐

章缘的《蚊疫(纽约华人的中年情事)》描写两对中年夫妇的婚姻难题。人到中年,似乎事业、家庭、感情都有了峰回路转的可能,是危机,还是转机,但看个人的智慧与取舍。华人社会已非当年的寒素单纯。像章缘笔下的纽约新华埠,各色人等聚集,你来我往,所形成的风情与世故,其实不亚于上海或北京。他们事业有成,静极思变,于是有了种种有意及无意的牵扯与情思。

目录

序 爱在蚊疫蔓延时(王德威)

第一章 感染

第二章 蔓延

第三章 防治 

第四章 疫情

试读章节

1

欢迎大家收听侨音电台新闻。公共卫生官员证实,日前在纽约地区造成四人死亡、三十三人感染、一百六十二个病例的病毒,可能是“西尼罗病毒”。此种病毒以昆虫为带菌者,透过蚊虫叮咬,传染给人类。像这样透过蚊虫叮咬传染的疾病,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间,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其他所有疾病致命的总数。恶名昭彰的有黄热病和疟疾。西尼罗病毒原流行于非洲、中东和亚洲,这是首次在西半球出现。此病毒尚无疫苗,市政府已与专家开会。务必及

蚊疫?四十九岁的曾宝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这样的文明世纪,世界最繁华的中心,以蚊子传染的病毒,仍可以置人于死地,而且没有疫苗可防范?他只知道,世纪交换时的绝症来自交媾、来自组织细胞的病变。而小小一只蚊子,扮演死亡使者的大任,这似乎是一则荒诞不经的笑话。何况,这里还有蚊子吗?

三年前夏天回嘉义楠崎乡,儿子正在期末考,太太品熙留在家里照顾。他独自一人飞回去。一出机场,就像走进一个大烤箱,叫了出租车,座椅都是烫的。车子颠颠簸簸走了两个小时,进家门时已全身湿透。一屋子的人,看见他都松了口气,“回来了,阿林回来了!”就等他这个长子回来。

阿爸躺在大厅地上,脸盖白布,身穿寿衣,大姐跪在一旁,拿块毛巾一面拭泪,一面驱赶如孝子般不断扑上来的绿头苍蝇。阿母沙哑的哭号声提醒了他,忘了从门外爬进来。

从火葬场回来,他瘫在门口的藤椅上,在昏昏欲睡的时差中,听到了陌生又熟悉的嗡嗡鸣声。那是儿时记忆里牢不可破的一部分,不知何时却已被淡忘。

嗡嗡声从橘子园方向往这里迫近,不一会儿几只蚊子已经降落在他脸部、颈背、手臂和脚上所有裸露的部位,好整以暇享用晚餐了。挥手打去,久未练习,怎么样都打不着。他着魔般不时全身一阵抖动,一会儿,身上各处奇痒无比,肿起大包。

阿母看了惊叹,怎么会这样,别人不叮,专叮你这个国外来的,肿成这样。小时候蚊子就偏爱他,但是不曾肿成这样。难道真是因为离家太久,抵抗力都没有了?

美国没有蚊子?阿母问。好像没有,他说。真的?阿母拿了一截蚊香过来,搁在藤椅边。她的嘴唇焦裂脱皮,眼皮布满恸哭后微血管破裂的红点,愣愣看着前方,橘园的方向。你阿爸每天都坐在这里,坐在这个椅子,看他的橘子园。阿母悠悠地说,在这里抽烟,抽烟蚊子就不来。

虽然点了蚊香,肥黑的蚊子还是不要命似的扑上来,从阿爸的橘子园深处,一只又一只,飞过来。他想到过去一年,成弟多少次催他回家。他把脸遮住,让蚊子吃个饱。  暖风徐徐的九月,曾宝林的丰田在越岛大道上以五十五里的速度往前,刻意留在中线道,让其他车呼呼从左右超越。他把车窗摇下来,空气中有河水的腥味。

曾宝林任职的图书馆,离新华埠法拉盛很近,沿着长岛高速公路往西一路即达,是最快捷的路线。但是这大半年来,曾宝林总是在接壤皇后区时向北拐去,接上越岛大道。越岛大道一面山林,一面傍河。冬日大雪时,白雪皑皑扭曲的黑色枝干,挣扎着往天上戳去,蓝灰色的水摊开像一幅巨大的塑料布,冷冷反照冬日薄光。在一次长岛公路大塞车时,他向北绕路上了这条大道,那奇异的冬日景色看来心有戚戚焉,当时他刚办好离婚手续。以后,他总是刻意绕路,在这幅图画里走一遭,想着什么时候把它画下来。

曾宝林从小喜欢画图,大学时在美术社一待四年,炭笔素描和水彩写生,也许在行家眼中算不上什么,可是这曾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之一。来到美国后,读书、结婚生子和工作,不知不觉中把画笔给抛下了,像抛下其他年少嗜好一样。越岛大道的景色,像在长剑上使劲一弹,嗡嗡一阵响,震动了曾宝林心中潜藏的绘画爱好,他又微微感到那种捕捉形象和颜色的冲动。

现在是长夏之末,天气不冷不热。这里没有台湾九月常见的秋老虎。大道边的树林长得十分茂密,人目清凉,河水映着无云蓝天和日照,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有钱有闲的人正在享受夏日的尾巴。

别人都在享受人生,只有他越活越无趣。曾宝林以眼角余光不无羡慕的看着河上。他生着两道剑眉,微微上扬清薄俊气的单眼皮,像是北方来的人,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台湾,北方暗示着教养和文化,跟他那终年在南台湾橘园劳动的父母划出界线。

二十来岁到美国。发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包括了吊梢眼这项。手指在眼梢斜斜一比,说的就是华人,他还真有点愤愤不平。怎么自己成了刻板印象的最佳证明了。所有华人不管圆眼细目,跟老外站在一起,个个都被比成了细细的斜眼。他也弄不清楚自己的不平,是因为被刻板化,还是因为他的独特被其他华人淹没了。

在美国一待二十几年,原本清瘦的个子,增了点膘,更像北方人,脸上线条松了,单眼皮上陷条细沟,眉心带点苦味,不笑时,老让人以为他心里不痛快,可是眼角还是上扬。能变的都变了,不能变的永远变不了。

……

P1-4

序言

序 爱在蚊疫蔓延时(王德威)

在海外的华文文坛,女性作家的实力一向有目共睹。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旅美的严歌苓及旅英的虹影,各以她们的小说赢得注目。严歌苓及虹影来自大陆,她们笔下的浮生情事,历史动荡,丰富多姿,极能引人人胜。然而她们刻意营造故事,穿插高潮,也时有过犹不及之虞。相形之下,具有台湾背景的作者,如在法国的郑宝娟,在美国的章缘,则显现了不同的叙事、取材策略。她们以家常,以人生细微面的描写见长。这也许反映了她们所承袭的台湾女性文学传统;但更重要的,她们蛰居海外多年,看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平淡中见功夫,是她们的特色。

章缘以《更衣室的女人》见知台湾及美国文坛,之后的《大水之夜》表现了她再接再厉的决心。章缘的作品初以女性角度观照人生,对情欲流转诡谲幽微处,颇有体会。到了新作《蚊疫》(原名《疫》),她已经能扩大她的有情观点,不只写女性,也写男女之间的欲望交错;推而广之,她更有意白描上世纪九十年代旅美华人社会的众生相。《蚊疫》是章缘的第一部长篇,开阖之间.颇见经营的苦心。初试身手,成绩已算是极难能可贵。

《蚊疫》描写两对中年夫妇的婚姻难题。人到中年,似乎事业、家庭、感情都有了峰回路转的可能,是危机,还是转机,但看个人的智慧与取舍。华人社会已非当年的寒素单纯。像章缘笔下的纽约新华埠,各色人等聚集,你来我往,所形成的风情与世故,其实不亚于中国台北或上海或中国香港。她笔下的角色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计算机专家,有的是文化专业人士。他们事业有成,静极思变,于是有了种种有意及无意的脱轨行为。

这样的情节,坦白说,不算新鲜。多年前的於梨华就凭海外华人的悲欢纪事从《又见棕榈、又见棕搁》到《考验》,享誉一时。但如前所述,章缘这一型的作者并不以编织故事取胜。她所专注的,毋宁是又一个世代海外华人如何面对人生转折,寻求安顿的方式。如果於梨华所描写的人物还有一种游子过客、去国离乡的身世之感,章缘的人物则在曼哈顿,在法拉盛,在长岛活得理所当然起来。但这其实增加了她写作的难度。面对这么一群“直把他乡作故乡”的男男女女,她必须降低姿态,实事求是地描写他们怎样穿衣吃饭、上班下班,偷情通奸,小奸小坏。日光底下无新事,四海都是中国人。

我以为就平常写不平常,章缘的《蚊疫》中有的片段可圈可点,有的片段稍嫌平板。故事最重要的象征就是书名所引涉的蚊疫。1999年,西尼罗蚊疫病毒侵入美国,在纽约造成恐慌,一时人人自危。这场虚惊提供章缘一个极佳角度去审视她笔下的男女“免疫力”如何。时疫是有传染性的,蔓延起来,常人不免。而情欲,尤其是积郁已久的情欲,又何尝不是如此?小说中的旷男怨女因此纷纷沾染了来得急,去得却不快的干系,欲剪还乱,直到尾声,还没有定局。

以病喻情,当然是小说常见的主题。章缘的《蚊疫》写的既不是相思病,也不是色情狂。中年人的情事,有那么点来日无多的感伤,也有那么点不堪回首的怅惘。但思前想后,总不脱一股谨小慎微的姿态。小说所分的四章,各以“感染”、“蔓延”、“防治”、“痰隋”为名,看得出章缘诊断、检讨“疫”的慧心。但我以为《蚊疫》还是写得太小心。那神秘的西尼罗病毒在书的前半部惊鸿一瞥,之后就逐渐退为背景。想象中,这病毒不论如何无关痛痒,它应该更让我们这群角色借题发挥,成为挥之不去的执念。换句话说,由蚊疫所引起的一种危险而浪漫的“病态”,在小说中只点到为止——真像被蚊子咬了一下似的——而迅速就被“防治”了,读来觉得搔到痒处,却不够过瘾。

这是章缘的两难。写平常里的不平常,她游走在细火慢炖的现实人生,以及隐于其下、一触即发的躁动不安问。她“发明”了一只又一只的蚊子,或是文字,嗡嗡地搅扰太平盛世,突然让人人自危起来。但小说中的危机感还嫌太清楚,太有迹可寻。这倒使我怀念章缘在《更衣室的女人》中,那样处理情欲的不可捉摸;或《大水之夜》中,那样创造情欲(及权力)的诡秘寓言。话说回来,作为章缘的第一部长篇,《蚊疫》处处显示她经营场景、调度人物以及叙事的能力。长篇小说的操作绝不似短篇一般,想来章缘现在应该了然于心了。有了《蚊疫》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她应如自序所言,“可以安心进入中年”做个成熟的小说家。《蚊疫》写得有心,也极其用心,我因此极为乐意推荐这本小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蚊疫(纽约华人的中年情事)/港台暨海外华人作家原创长篇小说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81482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012386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