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街的下午(行旅篇)》献给所有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的少年朋友。徐鲁的散文作品单纯、明净、柔和,有着淡淡的诗意,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给读者带来了清新、淡雅的书卷气息,带来了阳光、希望和真、善、美的启示。
请迈开你的双脚,请用你短暂的一生,去走遍大地,去读遍沧海吧!背起小小的生命的行囊,向着命运已经把你或将要把你指引和运载的地方,去漫游吧,去跋涉吧。
图书 | 土地街的下午(行旅篇)/金蔷薇徐鲁美文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土地街的下午(行旅篇)》献给所有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的少年朋友。徐鲁的散文作品单纯、明净、柔和,有着淡淡的诗意,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给读者带来了清新、淡雅的书卷气息,带来了阳光、希望和真、善、美的启示。 请迈开你的双脚,请用你短暂的一生,去走遍大地,去读遍沧海吧!背起小小的生命的行囊,向着命运已经把你或将要把你指引和运载的地方,去漫游吧,去跋涉吧。 内容推荐 《土地街的下午(行旅篇)》为《金蔷薇徐鲁美文系列》系列之一。 俄罗斯散文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用“金蔷薇”的故事,来比喻作家的生活、灵感与创作的秘密: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顾盼,每一个深邃的和快乐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甚至白杨的飞絮,映在静夜池塘中的一点星光……都像是金粉的微粒。 诗人、散文家徐鲁,在创作上深受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影响,被评论家和读者公认为一位“美的寻求者”。《土地街的下午(行旅篇)》精选徐鲁创作的经典美文。他的散文作品单纯、明净、柔和,有着淡淡的诗意,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给读者带来了清新、淡雅的书卷气息,带来了阳光、希望和真、善、美的启示。用“金蔷薇”来命名徐鲁的美文精品系列,无疑也是十分贴切的。 目录 土地街的下午/1 在以色列的小镇上朗诵/3 纽伦堡的丢勒/9 普罗旺斯的花草香/15 阿维尼翁桥上的思绪/19 土地街的下午/24 湖上黎明/32 诗人但丁的母校/36 马丘比丘是你的故乡/41 最后一张明信片/48 西班牙广场,罗马最酷的地方/50 马可·波罗的故乡/55 小马可和凤尾船/61 威尼斯,乘着歌声的翅膀/76 鸢尾花和星空/84 诗人的丽岛/97 巴伐利亚森林的启示/104 沿着歌德的足迹/108 童话的北欧/118 布勒门市的童话铜像/123 伟大的风景默默无语/129 我们离吞格里拉有多远/131 世界上最美的雪山/136 大地的眼睛/141 香格里拉组曲/144 伟大的风景默默无语/155 美丽眼睛看世界/160 阿尔卑斯的青衫白头/165 剑桥的书香/167 走,到牛津去/175 在哈佛大学等你/183 早安!美丽的普林斯顿/189 阿尔卑斯的青衫白头/196 巍然清华/202 瓦尔登湖的魅力/208 秋月照着胡枝子/215 纽约的蟋蟀/223 附录/228 徐鲁作品获奖记录/228 徐鲁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和试题的篇目/231 试读章节 纽伦堡的丢勒 在杜鹃花和野樱花盛开的春天里,我从美丽的意大利小城博洛尼亚,去往德国巴伐利亚乡间旅行。 我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野里,葡萄园的矮木架上,粗大的葡萄藤蔓已经吐出白绒绒的叶片,一片片麦苗已经返青。如果留心观察,不时地可以看到,青青的麦田里有许多野兔在互相追逐、撒欢。即使麦田附近正有农人在耙地或整理葡萄架,这些野兔看上去也丝毫不会害怕,依然玩耍得十分放松和惬意。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去打扰这些自由自在的野兔,更不会去伤害它们。 这使我想到,生活在这里的野兔们,是多么幸福和安全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也是多么幸福。因为在他们的童年和他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可爱的野兔相伴。它们不是奔跑在童话故事里,也不是追逐在图画书上,而是就生活在孩子们的身边和眼皮底下。 在德国美丽的小城纽伦堡,我把我所看到的田野上的景象,说给几位德国的作家朋友听,他们说,这有什么稀奇啊?野兔本来就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还告诉我:如果你坐在德国公园的长条椅上晒太阳,还会有许多松鼠在你脚下窜来窜去,它们同样一点也不会惧怕和担心人们会伤害它们。 也许是因为我对野兔那么好奇和喜欢,当我离开纽伦堡的时候,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恩雅女士,送给了我一个包装漂亮、体积硕大的礼物。我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只金色的野兔玩具,另有一本印刷精美的大开本画册。 “哇!是丢勒的野兔!”我一眼就认出,这只长耳朵大野兔的造型,出自画家丢勒的传世名作《野兔》,那本画册,不用说,就是丢勒的画集。 “没错,正是丢勒的野兔,纽伦堡的丢勒!”恩雅很高兴我喜欢这个野兔礼物,她翻开画册,很快找到了那幅有名的《野兔》指给我看,“没有一个纽伦堡人,不喜欢丢勒和他的野兔的,相信你也会喜欢的。” 接着,恩雅给我讲述了画家丢勒的许多小故事。 “他是纽伦堡最杰出的儿子!”恩雅说。 阿尔布雷特·丢勒是生活在15世纪的画家。1471年,他出生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丢勒童年时,家里有十八个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辛苦的金银打造匠人,为了糊口,每天都要在作坊里劳作十几个小时,有时也出去给邻居们打打零工。 家境虽然如此窘迫,生活虽然如此贫困,可是丢勒从小就怀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想当一名艺术家。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兄长艾伯特,也怀有同样的梦想。不过兄弟俩都很明白,家里根本出不起学费,也不可能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送到纽伦堡正规的艺术学院里去学习。 兄弟俩于是达成了一个“协议”,即用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出输赢:谁输了,谁就要到附近的矿区去做四年矿工,用他的收入供给赢了的兄弟到纽伦堡去学习四年绘画;学习绘画的兄弟,以后要用他出卖作品的收入,反过来支持做矿工的兄弟再去上学。当然,如果作品卖不出去,也有必要去矿区做工挣钱。 这是一个近乎残酷的选择方式。在一个星期日做完礼拜后,兄弟俩郑重地掷出了钱币。结果,丢勒赢了。他离开家到纽伦堡去学习艺术,而艾伯特就去了矿井挣钱。 在艺术学院里,丢勒十分发奋、用功,比别的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许是命运女神也被这兄弟俩无奈的选择所感动,因此对他特别眷顾,有意要帮助他。很快,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从这时起,以及在他后来的艺术生涯里,他在铜版画、木刻、肖像画、钢笔和铜笔素描、水彩画、木炭画等等门类里,都取得了骄人的进步,甚至远远超过了他当年的教授们。人们说,这个心地善良、带着哥特式忧郁气质的青年画家,他的作品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也讲述了他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而且,他用自己毕生的努力,几乎是独自一人将现代文化引进了德国,亲手揭开了德国文艺复兴的帷幕…… 四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当丢勒临近毕业的时候,他的绘画作品,已经可以卖到相当不错的价格了。 丢勒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全家人聚在草地上会餐,祝贺他的毕业。丢勒端起酒杯,起身向他亲爱的兄弟艾伯特敬酒。他眼睛里噙着泪水说:“现在,艾伯特,到了该倒过来的时候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美梦,而我,应该开始支持你了。”全家人都把期盼的目光转向艾伯特。 这时候,大颗大颗的泪水从艾伯特苍白的脸颊流下。他连连摇着头,呜咽着说:“不……不……好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了,这对我来说,已经太迟了!你看……看一看四年来的矿工生活,使我的手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P9-13 序言 行走是“最好的学校” 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进餐,并且完全舒畅地表现出每个人的心情。但同时,每个家庭里的成员身上,也都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厌倦感,甚至想逃出去过自己自由的生活。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这本小说中,就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一些人,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的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使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久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漫游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只有在这里,他们才终于安静下来…… 应该承认,世界上真有这样一种“心灵上的故乡”,真有这样一种前世回忆似的乡愁。也因此,这个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的漫游者和行走者。 波斯诗人萨迪说得更干脆:一个人应当活到九十岁以上,而在这九十岁的生活中,第一个三十年,只应该用来获取知识,第二个三十年,应该告别家园去漫游天下,最后的三十年,应该用来坐下来从事写作。 我们且不管古代的诗人把人的一生分为这样三段是否可行。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明白,漫游天下,走遍大地,对于生命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其实,即使用三十年来漫游天下,也是远远不够的。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自始至终的漫游、行走和寻找的过程。文学家高尔基曾把行走和漫游称为“最好的学校”;大哲学家爱默生则认为:“谁能走遍世界,世界就属于他。” 那么,请迈开你的双脚,请用你短暂的一生,去走遍大地,去读遍沧海吧!背起小小的生命的行囊,向着命运已经把你或将要把你指引和运载的地方,去漫游吧,去跋涉吧。k-浪迹天涯,去“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吧。这同样也是我们心灵的需求和人生的使命。 对于这样的漫游者来说,他们漂洋过海、跋山涉水而走向未知的地方的过程,也便是他们完成自己整个生命的过程。他们的幸福、希望、欢乐和生命的价值,都在这行走、漫游和寻找的过程中完成了。 “漫游是一条使我们通向天宇之路。”欧·亨利说,“旧的渴望和心的向往,日夜都在把你呼唤——唤你挣脱黑暗进入梦想,唤你越过山冈走向远方……”先哲们的漫游,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训示: 在沿着地球大陆和海洋旅行的过程中,人们会锻炼成坚毅的性格,形成自由、远大、开阔和高尚的眼光;做伟大的船长,新大陆的发现者,用自己的生命美化着我们人类的狂暴而勇敢的幻想家;像光明和白昼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样,大自然对勇敢的人们敞开着所有的大地。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曾这样忠告我们:“如果你想成为自己国家和整个大地的真正儿子,成为知识渊博和心灵自由的人,成为勇敢、人道、劳动和坚强的人,成为创造崇高精神财富的人,那么你们就忠于浪迹天涯的缪斯吧,就在力所能及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旅行吧。然而,首先必须在自己的祖国旅行,因为我们对它至今还不甚了解……”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应该先熟知自己的家园,听从着时间的安排和命运的召唤,遥天巡看那曾经供奉过我们的祖先们生生死死的土地。那是曾经召唤过一代代人奔赴而来,流血、奋斗、耕种、相亲相爱、无愧无悔,创造过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史诗的最辽阔的家园。我们最后的乡愁、梦想,都在这片家园之上。不熟悉自.己家园和历史的人,对全世界也将是陌生的。 当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和阅读,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真正意义上的“行走”,也永远是文化的行走、心灵和精神的行走。正如巴西诗人若昂·卡布拉尔在《作为旅行的文学》中所W的:“阅读也许没有把我们带往想去的城市,反而给了我们另外的国籍。” 亲爱的读者朋友,我把这本记录旅程中心得感悟的书,献给你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土地街的下午(行旅篇)/金蔷薇徐鲁美文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2702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18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