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布里尔和弗莱克,这三个出生在啥布斯堡帝国的犹太人,是本书的主角。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立者,布里尔把精神分析带到了美国,弗莱克创立的科学社会学可以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精神分析的创立和传播。
在本书中,理查兹采用了更广泛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视角,来阐述精神分析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他应用弗莱克科学社会学的关键构想,通过回顾精神分析的历史,不断见证着“思想集体”如何促成并塑造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本质和结构。
图书 | 精神分析(思想集体的视角) |
内容 | 内容推荐 弗洛伊德、布里尔和弗莱克,这三个出生在啥布斯堡帝国的犹太人,是本书的主角。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立者,布里尔把精神分析带到了美国,弗莱克创立的科学社会学可以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精神分析的创立和传播。 在本书中,理查兹采用了更广泛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视角,来阐述精神分析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他应用弗莱克科学社会学的关键构想,通过回顾精神分析的历史,不断见证着“思想集体”如何促成并塑造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本质和结构。 目录 贡献者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译者序 第一部分 序幕 第1章 精神分析知识的创建及其社会传播 第二部分 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 第2章 在哈布斯堡的土地上创造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布里尔、弗莱克 第3章 精神分析在东欧 第4章 弗洛伊德的犹太身份认同与作为一门科学的精神分析 第5章 无信仰是一种需要:对弗洛伊德无神论的再思考 第6章 对普罗尼克《弗洛伊德、帕特南和美国精神分析之目标》一书的评论 第7章 对伯克《不为人知的弗洛伊德:他的哈西德之根》一书的评论 第三部分 对精神分析组织的看法 第8章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会员资格和认证的发展历史:古老的恶魔、新的争议 第9章 危机中的精神分析:意识形态的危险 第10章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政治 第11章 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师的身份 第四部分 对多元主义的看法:范式与政治 第12章 精神分析的未来:精神分析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13章 寻找共同基础:1989年在罗马举行的第36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 第14章 驱力在当代精神分析中的演化过程:对吉尔的回应 第15章 对特罗普和斯托罗楼《防御分析和自体心理学》一文的评论 第五部分 结语 第16章 20世纪90年代的精神分析:迅速发展的同时又饱受批评 第17章 敞开大门:作为JAPA前任主编的反思 导语 精神分析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尊重历史和个人史。本书作者阿诺德·理查兹从审视精神分析历史的视角,运用科学社会学的思想,重新看待精神分析的发展,并试图找出它逐渐丧失优势的“病因”。这个过程就像去理解神经症的起源一样,他从精神分析的创立者——弗洛伊德出发,帮助人们重新理解精神分析的现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精神分析(思想集体的视角)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阿诺德·理查兹 |
译者 | 译者:何巧丽//张皓//屈笛扬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16408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0-01-01 |
首版时间 | 2020-01-01 |
印刷时间 | 202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2 |
CIP核字 | 2019275133 |
中图分类号 | B84-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69 |
高 | 15 |
整理 | 整理:(美)亚瑟·林奇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