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圆的珍珠/蓝调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继《美的流动》与《遍寻缪斯》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随笔集,是他的又一本“业余所得”。近十来年作者较广泛地考察了中欧和南欧一些国家盛行于十七世纪的巴罗克文学与艺术(包括建筑),写了数篇长文与短文,其中一部分收入本书。巴罗克一词源出自葡萄牙文,为“不圆的珍珠”之意。作者文化视野开阔,又富文采,故本书能将知识性、学术性和文学性熔于一炉,读起来既生动流畅,又耐咀嚼。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之所以命名为“蓝调”,是因为丛书的写作风格与蓝调音乐的率性发挥颇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常年浸淫在外国文学和文化中,严谨缜密的思维和自由潇洒的漫笔交互影响,使得他们笔下挥洒的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而这正与蓝调布鲁斯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蓝调文丛”的亮相,必将为读者奏响一阙声部丰富而余韵悠长的蓝色乐章。  本书是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继《美的流动》与《遍寻缪斯》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随笔集,是他的又一本“业余所得”。近十来年作者较广泛地考察了中欧和南欧一些国家盛行于十七世纪的巴罗克文学与艺术(包括建筑),写了数篇长文与短文,其中一部分收入本书。巴罗克一词源出自葡萄牙文,为“不圆的珍珠”之意。恰恰是这种有缺陷的珍珠,至二十世纪成了“璀璨的珍珠”,说明美是随着时间而流动的,故被作者用来作为本书的书名,以与《美的流动》称姐妹。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为“文苑点击”;第二辑“专业偶得”;第三辑是作者国外的记叙或抒发。作者文化视野开阔,又富文采,故本书能将知识性、学术性和文学性熔于一炉,读起来既生动流畅,又耐咀嚼。

目录

第一辑 文苑点击

 美的守恒规律——NO!——欧洲革新派与古典派的三次较量

 巴罗克的命运

 德国浪漫派:西方现代文学的美学先兆

 奇峰突起的奥地利现代文学

 借彼大师之圣灵,振我艺术之雄魂——“世界画圣,乐圣传记丛书”总序(节选)

 传递现代审美信息的春燕——读克尔恺郭尔《勾引者的日记》

 西方画坛的现代探险者

 达利的再启示

 有感于权威性的艺术陈列馆

 “灵台无讲逃神矢”

 翻译:甘苦得失寸心知

 文学翻译:还是回你原来的家

 诺贝尔文学奖:优胜者与幸运者共舞

 耶利内克:特立独行的女中怪杰

 西方先锋文学的现代精神

 未来“地球村”的文化命运

第二辑 专业拾遗

 歌德——全能的文化巨人 ——纪念德国伟大诗人歌德二百五十华诞

 席勒,巨人式的时代之子 ——纪念德国伟大戏剧家席勒逝世二百周年.

 法兰克福孕育了“魏玛的孔夫子”——记法兰克福歌德故居

 魏玛歌德故居印象

 恒久的魅力——喜读爱克曼《歌德谈话录》全译本

 当今“文人”该向歌德学习什么?

 “与魔鬼拥抱”的艺术殉难者——纪念卡夫卡诞生一百二十周年

 布拉格:卡夫卡的梦魇

 卡夫卡把玩袁枚的一首夜读诗

 尼采——卡夫卡的精神祖先

 卡夫卡的佚事风格

 爱情诚可贵,友情价更高——卡夫卡与布洛德的友谊

 卓有见地的“谈艺录”——《里尔克散文选》译序

 罪愆与救赎——析迪伦马特《老妇还乡》

 超越时空谱神曲——贺田译《神曲》珍藏本的出版

 《外国百篇经典散文》序

 外国名家随笔谈

 德国文学随笔的随笔

 《德国文学书话》小引

 最后的高潮与尾声——二十世纪德国文学回顾

 当代德语文学的美学转型

 两座古堡共同孵出了《杜伊诺哀歌》

第三辑 异域偶得

 瓦格纳与一位国王的奇缘

 布莱希特乡间别墅即景

 两度做客迪伦马特家

 在穆施克家过圣诞

 内卡河畔访泰斗

 悼博学睿智的”欧洲人”马丁·艾斯林

 一位德中友谊的辛勤耕耘者

 车厢里目睹一位年轻的德国母亲

 镶满“钻石”的莱茵河

 罗累莱:莱茵河的璀璨明珠

 德国人钟情古堡

 风情万种的小古都

 追慕俊俏的阿尔卑斯山“少女”

 普鲁士“陪都”的风采

 这里激荡过世纪风云——波茨坦赛西琳宫访游记

 慕尼黑的英式公园与“裸体文化区”

 欧洲公园里的中国亭

 欧洲的爬山火车

 叫化、卖艺与献艺——欧洲街头即景

 在德国逛书店

 “第欧根尼”的启示

 从贺府别墅看德国人的建筑智慧

试读章节

纵览文艺发展的历史,会看到各个时代活跃在文坛、艺坛上的大致是这么两类人:一类致力于在前人基础上的提高、完善,一类则着眼于在常规以外的探索、开拓。前一类人往往按这样的逻辑结束他的艺术生命或学术使命他以自己创造性的努力对某一时代的美的形态作了一番充实、修整,从而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以后,他自己的头脑似乎就被这种形态的美的信息量所饱和,因而再也摄入不了任何别的美的信息。于是他就把这种美的形态封闭起来进行种种规范,作为美的最高典范和永恒不变的法则让后人仿效和遵从。这一类人在近代的欧洲被称为”学院派”(因为法国自文艺复兴以来有个官办的法兰西艺术学院,被选人这个学院就等于艺术法官)。后一类人则看到世界的无限性,确信艺术创造和探索的多种可能性,因而承认美的流动的长河中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法则;他也看到前人垒起的高峰的辉煌,但没有把这辉煌视为他前进的畏途,相反,它激发他产生一种超越高峰的激情和力量.因而他同时也看到前人的不足和缺陷与新的时代特点形成的差别日益醒目。这两类人或者由于不同的文艺观和审美观,或者由于不同的文化心态,常常引起直接或间接的摩擦和论争一不是前者向后者发难,就是后者向前者挑战。但总的看,以前一种情形为多。这种论争,从文学艺术史上看,往往有先进与守旧之间的对立的性质,因而必然有胜有负的不同结局。但如果一种论争,只要是出于观点的不同,而不是出于门户的私见,则这种论争客观上都会对文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它们留下的有关文献,也会给后人以启迪,并丰富着文艺理论的宝库。

本文就试图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几次较大的论争,包括上世纪三十年代布莱希特与卢卡契之间的那场有名的论争串连起来重演一下.进而寻找它们之间的”同构点”,也就是看看它们之间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有,那么我认为对我们认识当今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中的一些分歧是会有参考意义的。

十九世纪以前的论争,主要是围绕古典主义进行的。古典主义从十七世纪首先在法国兴起和确立以后.在欧洲统治了整整两个多世纪,是一股很大的文艺思潮和审美风尚.戏剧、诗歌、造型艺术、建筑等无不受它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巨人们,为了“托古改制”,召唤古代的“幽灵”,想以公元前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繁荣对照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以便唤起人们反抗当时教会统治的黑暗,倡扬人文主义思想,其出发点是积极的、革命的。当时的出发点不过是想借用这个“幽灵”的外衣穿一下,借以吓唬眼前的敌对势力,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巨匠们实际上并没有把古希腊文艺偶像化,无条件地顶礼膜拜,莎士比亚、薄伽丘、维迦以及艺术中的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等人的名字便是富有说服力的证明。但不料这个古代的“幽灵”到了十七世纪却受到了法国统治者的格外青睐,因而让它在法国“定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圆的珍珠/蓝调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廷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9584
开本 32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10:48